天天看点

【历史文化】​营山县志人物潘亨考释(上)‖毛超群

作者:方志四川

营山县志人物潘亨考释(上)

毛超群

在明清统编本《营山县志·诗赋》里,记载明潘亨诗共4首,现摘附于后:

游东林寺

明·邑人 潘亨

营山古刹说东林,踏遍苍苔一径深。

依栏松枯无鹤到,覆檐竹密有蝉吟。

市人谁识禅中趣,野衲全消物外心。

一炷真檀一瓯茗,纷纷清气涤凡襟。

注:

①野衲:乡野和尚。

②真檀:即檀香。

③瓯:音ōu;瓯子,盛茶的器皿。

双蓬仙迹

明·邑人 潘亨

大小蓬山景最奇,海中移得几多时。

云间忽见王维画,雨过疑催杜甫诗。

丹灶泥封千岁药,琪花春发万年枝。

于今绝望东方朔,谁为偷桃荐寿卮。

注:

①东方朔:汉代辞赋家。

②卮:音zhī,古代酒器。

游大云寺

明·邑人 潘亨

老禅度地构禅扃,为爱群山佛顶青。

入定几年忘寤寐,常斋半世脱膻腥。

人间勘破三生梦,马上驮来一卷经。

独坐蒲团消俗念,点头日日叹浮生。

注:

①扃:音jiōng,门。

②寤寐:wù mèi,寤,醒;寐,睡着。

③膻腥:膻,音shān,荤腥的食物,暗喻尘世的污浊。

游大云寺

明·邑人 潘亨

小蓬人说景偏幽,政暇蓝舆惬胜游。

寻得好山当客坐,引来活水入池流。

湿衣香雾蒙蒙见,伴鹤闲云片片浮。

今日尘襟天雨拂,爇檀煮茗且悠悠。

注:

①蓝舆:竹轿,蜀人称滑竿。

②爇檀煮茗:点燃檀香,沏上茶。

据明清统编《营山县志》载,我们可知潘亨是明代营山邑人。在潘亨的这4首诗里,分别写了营山的3个地方:东林寺、太蓬山、大云寺。

【历史文化】​营山县志人物潘亨考释(上)‖毛超群

明清版统编本《营山县志》载潘亨诗四首

乾隆八年(1743年)李榕版《营山县志》载:“东林寺,治东郭,创自宋淳熙中,甲戌张献忠焚,后继姚黄渐次焚燬。大云寺,治东北四十里。在艺文中记载有《遊雲鳯山》《龙马归槽》两首诗为邑令潘亨所作。”

【历史文化】​营山县志人物潘亨考释(上)‖毛超群
【历史文化】​营山县志人物潘亨考释(上)‖毛超群

乾隆八年(1743年)李榕版《营山县志》载潘亨诗两首

【历史文化】​营山县志人物潘亨考释(上)‖毛超群

同治翁道均版《营山县志》载潘亨诗一首

而在同治翁道均版《营山县志·艺文》中,则只载有潘亨邑令唯一一首《遊雲鳯山》。

在乾隆、同治年间的这两版县志中,都记载潘亨为邑令。而在明清版统编本里则记载潘亨为邑人,以上3个版本记载的内容,归根结底都算是清代版本的《营山县志》(虽然明清版统编本是2010年的新版),但在上述这3个版本的县志职官、选举及人物记载中,均未找到有潘亨其人的任何记载。

而在天一阁明万历王廷稷版《营山县志·艺文》中,则记载有潘亨《游玄都观》《游东林寺》《游太平寺》《游大云寺》《翠屏耸秀》《云凤呈祥》《双蓬仙迹》《九曲流泉》《龙马归槽》《石牛卧岭》《芙蓉晓日》《枇杷夕照》共12首诗。潘亨在这12首诗中除写了4首营山寺观的诗,还将明时营山最著名的八景一一作诗吟咏了一番。

现依明万历《营山县志·艺文》所载潘亨诗的先后顺序,依次附诗、截图于后:

遊玄都观

潘亨

官闲来访大罗天,霞帔翩翩列羽仙。

土釜丹成馀宿火,山房经罷散轻烟。

玄猿花煖寻常到,白发松高自在眠。

茶罷欲归归未得,碧桃洞口又开筵。

遊东林寺

潘亨

营山古刹說東林,踏遍蒼苔一径深。

倚槛松枯無鶴到,覆箬竹密有蝉吟。

市人誰識禅中趣,野衲全消物外心。

一炷真檀一瓯茗,紛紛清氣涤凡襟。

遊太平寺

潘亨

老禅度地构禅扃,为爱群山佛顶青。

入定几年忘寤寐,常斋半世脱膻腥。

人间勘破三生梦,马上驮来一卷经。

独坐蒲团消俗念,点头日日叹浮生。

注:

这首诗在明清统编版里载名为《游大云寺》。天一阁明万历《营山县志》只载太平寺:在县北二十里,宋淳熙十六年建。无大云寺的记载。

在明清统编版里记载:太平寺:治北,四十里,明弘治年建。大云寺:治东,五十里,即小蓬寺。两寺一东一北,方位不同,潘亨《遊太平寺》而非大云寺。

遊大云寺

潘亨

小蓬人说景偏幽,政暇蓝舆惬胜游。

寻得好山当客坐,引来活水入池流。

湿衣香雾濛濛见,伴鹤闲云片片浮。

今日尘襟天雨拂,爇檀煮茗且悠悠。

翠屏耸秀

潘亨

门外山峰列翠屏,望中佳气入沧溟。

半空两过龙初试,一片云开鹤声停。

柱笏有时还入画,举杯相对拟忘形。

春来多少闲苍冉,繍出崔家座上铭。

遊大雲寺

潘亨

小蓬人說景偏幽,政暇蓝與惬勝遊。

尋得好山當客坐,引來活水入池流。

湿衣香霧濛濛見,伴鹤闲雲片片浮。

今日塵襟天雨拂,爇檀煮茗且悠悠。

云凤呈祥

潘亨

海上飛來兆盛時,碧桃翠竹正相宜。

綵霞遥映光苞彩,旭日翠臨照羽儀。

阙下啣書恩荡荡,云中化石影離離。

如今又值文明世,好占淇園玉一枝。

双蓬仙跡

潘亨

大小蓬山景最奇,海中移得几多时。

云间忽见王维画,雨过疑催杜甫诗。

丹灶泥封千岁药,琪花春发万年枝。

于今绝望东方朔,谁为偷桃荐寿卮。

九曲泉流

潘亨

九曲泉从山項來,衝崖激石势奇哉。

波燈方趾睛堪爱,沫洒寒林暝不開。

引去灌田冝萬頃,掬來洗耳绝尘埃。

莫教容易歸蹌海,好去從龍澤九垓。

龙马归槽

潘亨

海外何年産渥洼,金羁不絡走天涯。

野花繍背疑鞍重,香霧裁身似障遮。

石上遺槽横絶壁,兩中仰秣卧平沙。

有時鞭起随龍驭,五色雲中稳驾車。

石牛卧岭

潘亨

耕罢桑田誰为收,年年常卧此山頭。

喘無丙吉憑誰問,火有田單亦自愁。

春草满山常不饱,香稉遍地似成秋。

于今已化为頑石,得似桃林自在不。

在现存记载潘亨诗文的四个版本《营山县志》中,只有《遊玄都观》一诗,在乾隆李榕版和同治翁道均版县志中都有记载。虽是同一首诗,在明清这3个不同版本的记载中,诗文内容也并不是完全相同,而是发生了一些变化。为了更清楚地进行对比,现将这3个版本所载内容依次附后:

遊玄都观

潘亨

官闲来访大罗天,霞帔翩翩列羽仙。

土釜丹成馀宿火,山房经罷散轻烟。

玄猿花煖寻常到,白髪松高自在眠。

茶罷欲归归未得,碧桃洞口又开筵。

(此为天一阁明万历版所载)

遊雲鳯山

潘亨 邑令

官闲来访大罗天,霞帔片片列羽仙。

土釜丹成籠宿火,山房经罷散轻烟。

玄猿花煖寻常到,白髪松高自在眠。

茶罷欲归归未得,碧桃洞口又开颜。

(此为乾隆李榕版所载)

遊雲鳯山

潘亨邑令

官闲来访大罗天,霞帔星冠列羽仙。

土竈丹成留宿火,山房经罷散青烟。

元猿花煖寻常到,白鹤松高自在眠。

茶罷欲归归未得,碧桃洞口水涓涓。

(此为同治翁道均版所载)

经比对发现:这3首应是潘亨所作无疑,并且诗中内容大体是相似的。但不同时期的版本,还是有记载的差异。

首先是诗名。最早天一阁中所载为《遊玄都观》,而在清代的两个版本县志中诗名都变成了《遊雲鳯山》。

其次是作者身份。天一阁并未注明潘亨的身份。而在清代的这两个县志版本中都载为邑令。(最末明清统编版则将潘亨载为邑人)

最后是诗句里的一些文字变化。万历版中的“霞帔翩翩列羽仙”原诗的“翩翩”,在乾隆版为“片片”,在同治版为“星冠”;万历版中的“土釜丹成馀宿火,山房经罷散轻烟”原诗的“馀”,在乾隆版为“籠”。在同治版中“釜”为“竈”,“馀”为“留”,“轻”为“青”;万历版中的“玄猿花煖寻常到,白髪松高自在眠”在同治版中“玄”为“元”,“髪”为“鹤”;万历版中最末一句“又开筵”,在乾隆版为“又开筵”,在同治版则为“水涓涓”。

总的来说,与明万历版所载诗文相比较,乾隆版只有3处4字差异,但在更晚的同治版中,则有7处10字的差异。造成这样的原因,笔者猜想应是明代的原诗内容所载文字已是漫漶缺失不清,故而这两次修志抄录时,就是由当时修纂之人根据诗意人为添加所致。

潘亨原创的《游玄都观》一诗,从明代到清代的三次县志记载,从诗名和诗文部分文字内容发生了上述变化。潘亨这首诗明清所载诗名,其实分别指玄都观与雲鳯山这两个地名,在天一阁《营山县志》卷之一山川中载:雲鳯山在北门外五百步恍若雲中飞鳯亦八景之一,也故曰雲鳯呈祥。在卷之八观寺中载:玄都观在县北关外雲鳯山,正统中道士汪應能建。

明代潘亨所写的玄都观,其实就建在云凤山上,云凤就在营山县城现云凤大桥星悦城位置,以前那里有一座小山,叫云凤山,自古都是营山县城的风水之地,故而也就有了明代《营山县志》记载的营山八景之一的云凤呈祥。

诗名从玄都观到云凤山的变化,可能是后来编撰县志的人觉得云凤山的名气远大于玄都观,或玄都观在潘亨所见写诗之时比较有名,但到后来乾隆时或许已没落,乃至毁败无存、无人知晓吧。

既然最早的明万历版县志中载为《遊玄都观》,可以想象当初潘亨写此诗,就是专门为游玄都观而写的。那么,当时玄都观是一定真实存在的。既然他称玄都道观为大罗天,那么当时玄都道观一定是相当有规模气派的。从诗里还可看到,那时有黑色的猿猴出现,还有白发修道的道士和高大的松树,那里还有一个长满碧桃的洞口。

随着营山县城最近几十年的巨变,原来被誉为八景之一的云凤山早已被城市建设夷为平地。关于云凤山的旧址和记忆,除过去的老人和县志里的这些记载外,现在知道的人已越来越少了。幸好有潘亨等人写玄都观和云凤山的几首诗遗留了下来,让我们知道原来玄都观就建在云凤山上,云凤山上原来在明正统年间时还建有一座玄都观。

【历史文化】​营山县志人物潘亨考释(上)‖毛超群

天一阁明万历王廷稷版《营山县志》载潘亨诗12首,现依次附诗与县志截图于后:

【历史文化】​营山县志人物潘亨考释(上)‖毛超群
【历史文化】​营山县志人物潘亨考释(上)‖毛超群
【历史文化】​营山县志人物潘亨考释(上)‖毛超群
【历史文化】​营山县志人物潘亨考释(上)‖毛超群
【历史文化】​营山县志人物潘亨考释(上)‖毛超群
【历史文化】​营山县志人物潘亨考释(上)‖毛超群
【历史文化】​营山县志人物潘亨考释(上)‖毛超群
【历史文化】​营山县志人物潘亨考释(上)‖毛超群
【历史文化】​营山县志人物潘亨考释(上)‖毛超群
【历史文化】​营山县志人物潘亨考释(上)‖毛超群
【历史文化】​营山县志人物潘亨考释(上)‖毛超群
【历史文化】​营山县志人物潘亨考释(上)‖毛超群
【历史文化】​营山县志人物潘亨考释(上)‖毛超群
【历史文化】​营山县志人物潘亨考释(上)‖毛超群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毛超群(营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业高级工程师)

供稿:营山县地方志办公室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