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記憶】一枚珍貴的國民政府時期岷江電廠老證章‖李瑞奎

作者:方志四川

一枚珍貴的國民政府時期

岷江電廠老證章

李瑞奎

一枚老徽章,見證着一段曆史的珍貴記憶,每一位愛好收藏的人,都會或多或少從收藏中得到快樂。

曾國飛先生是成都市金堂縣一家國企的退休人員,從事收藏30餘年,是一位資深的收藏家。近日,一位藏友轉讓給曾先生一枚民國時期的證章,這枚老證章無疑是稀有品種,品相狀态一流,可謂彌足珍貴,正好又與他原工作機關的行業有關,令他愛不釋手。

【記憶】一枚珍貴的國民政府時期岷江電廠老證章‖李瑞奎

經濟部資源委員會岷江電廠(編号125号)證章

這枚民國時期的證章為正圓形,直徑29.9毫米,重6.0克,背面焊有别針,作為佩戴使用。證章正面為三格橫線劃分出五層文字,最上方邊沿十二點鐘位置,由一個篆書“資”字向兩側放射出三條平行線環繞證章邊沿一周。

第二層為楷書“經濟部”,第三層為“資源委員會”,第四層為“岷江電廠”,第五層為數字“125”;此證章全稱為:經濟部資源委員會岷江電廠,最上層的篆書“資”字代表資源委員會的縮寫,最下一層數字“125”代表證章的編号。

這枚民國時期的“經濟部資源委員會岷江電廠”第125号證章,采用景泰藍掐絲琺琅工藝制作,所有的文字線條輪廓均用銀絲掐絲焊接在章的銅質底闆上,底闆為白色施以藍彩,藍白相間又與銀絲光芒交相輝映相得益彰。

經查相關資料,民國時期的經濟部資源委員會,是1934年4月由國民政府參謀本部國防設計委員會改稱為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的,隸屬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1937年7月7日,抗日戰争全面爆發,為适應戰時需要,1938年國民政府頒布《調整中央行政機構令》,将實業部改組為經濟部。

抗戰全面爆發後,由于中國共産黨上司的抗日力量在敵後廣泛開辟抗日根據地及開展遊擊戰,牽制了日軍大部分兵力,國民黨政府偏安一隅的局面日趨穩定。于是在國民黨政府統治的大後方,有機會發展電力工業。

1938年11月,國民政府經濟部資源委員會決定在四川省五通橋地區興辦電力企業獨資經營,并派出浙江大學教授蔡昌年到五通橋成立“五通橋發電所籌備處”,負責選址、建廠等事宜,辦公地點設在“川祖廟”旁的幾間民房内,并標明距辦公地點約4公裡處的老龍壩河邊作為修建發電廠的基地。1938年12月開始修建200千瓦蒸汽發電機的廠房,該機組是向成都啟明電燈公司購買的。

1939年3月,國民政府經濟部将“五通橋發電所籌備處”更名為“經濟部資源委員會岷江電廠籌備處”。1939年7月1日調試完畢正式投入運作發電,除供附近“永利化學公司”部分用電外,還通過五通橋線直供辦事處和鹽碼頭一帶居民照明用電。從此,樂山地區有了第一座火力發電廠,這座發電廠也是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在抗日大後方獨資經營的12個發電廠之一。

【記憶】一枚珍貴的國民政府時期岷江電廠老證章‖李瑞奎

1941年樂山第一座發電廠金粟發電所

1944年11月1日,“經濟部資源委員會岷江電廠”正式成立,同時撤銷了籌備處和五通橋分廠。2000千瓦機組經過反複調試,于1945年2月22日正式投運。從此,岷江電廠金粟橋發電所的這台2000千瓦發電機組一直運作到解放,岷江電廠也成為新中國成立前樂山地區唯一的大容量火力發電廠。

從1938年底到1949年12月底的11年間,岷江電廠先後在樂山、五通、犍為境内架設了8條高壓輸電線路,總長96公裡,初步形成以岷江電廠金粟橋發電所為負荷中心的小型供電網絡,為新中國成立後樂山地區的電網發展打下了基礎。

【記憶】一枚珍貴的國民政府時期岷江電廠老證章‖李瑞奎

國内正規鑒定機構北京公博文物鑒定委員會鑒定後入盒的經濟部資源委員會岷江電廠證章

正所謂“小徽章大世界”,通過一枚小小的徽章折射出大量的岷江電廠曆史資訊,由此聯想到民國時期成都市青白江區城廂鎮(1981年前屬金堂縣轄區,城廂鎮是金堂縣的老縣城)曾有一座玉虹橋水電站,根據四川省水利電力廳水利志編輯部1984年出版的《四川水利志通訊》第3期記載,玉虹橋水電站是川西北最早建成的水力發電站,又是四川最早建成發電的兩個水電站(其中有泸縣洞窩)之一,也是全國最早建成發電的四個水電站(其中有昆明石龍壩,拉薩奪底)之一,都在1937年前建成發電。

【記憶】一枚珍貴的國民政府時期岷江電廠老證章‖李瑞奎

岷江電廠證章背圖

綜上,這枚“經濟部資源委員會岷江電廠”證章是于1944年11月1日正式成立岷江電廠時發行并開始使用的,距今已有80年曆史。這枚珍貴的岷江電廠證章通過國内正規鑒定機構北京公博文物鑒定委員會鑒定評級入盒,評級給出了MS 63的高分,MS在鑒定評價中代表極美品,63分已屬于高分。隻有鑒定為真品的才能裝入專用的鑒定盒内封裝,并可通過二維碼和鑒定編号網上查詢這枚證章的身份。

證章是徽章中的一種,主要用于标明身份或身份的證明。一枚枚造型各異、五花八門的老徽章,背後通常包含着豐富的曆史文化底蘊。改革開放後,老徽章逐漸進入收藏領域,而今老徽章已成為國内收藏大軍中的一項熱門收藏。

一枚老徽章就是一段曆史記憶、每一枚老徽章的背後,都有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

(參考資料:《樂山電網供用電發展史》,1999年11月樂山電業局編印)

特别提示

轉載請注明:“來源:方志四川”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作者:李瑞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