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産手機黃金時代 二十載從“山寨”到“山峰”

作者:休閑荒野
國産手機黃金時代 二十載從“山寨”到“山峰”

作者/ IT時報記者 王昕 賈天榮

編輯/ 王昕 孫妍

2004年~2024年,《IT時報》已走過20年。這是中國高速發展的20年,是一段波瀾壯闊的歲月。

20年磨一劍,我們用紙墨镌刻科技程序的璀璨印記,以字句講述創新的故事,讓最有價值的資訊激發深邃的思考,與時代脈動保持共鳴,與城市更新共同成長。

《IT時報》創刊20周年系列報道将持續推出,回望這幅生動立體的科技變革畫卷。

國産手機黃金時代 二十載從“山寨”到“山峰”

2008年7月4日《IT時報》

從2004年到2024年,是國産手機的黃金時代。

20年間,中國手機從初露鋒芒到笑傲江湖,從“山寨”走向“山峰”,從跟随者變身王者。

20年間,手機一直都是中國市場最炙手可熱的數字消費品,龐大的市場、熱情的消費者、獨步全球的生産制造産業鍊、強大的通信營運商一起營造出手機産業發展的全球最佳氛圍。

20年間,《IT時報》有幸見證了大陸手機産業的風光和跌宕,現在,中國業界已經能夠幾乎完全獨立完成一款頂級手機的設計、制造和全産業鍊配套供給,中國的手機品牌已經站上全球産業之巅。

《IT時報》寫下的是一部國産手機的打怪更新史。

國産手機黃金時代 二十載從“山寨”到“山峰”

草根薄發

對國産手機來說,2004年是一道分水嶺。

在此之前,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國産手機是“野蠻”的。國産手機廠商扮演着“野蠻人”的角色,站在欣欣向榮的手機市場門外觊觎着裡面的商機,同時他們野蠻生長着,出貨量飙升,從零起步闖入世界前列。

時至今日,手機行業老兵們憶起當年,依然會感歎:那個年代雖然草根,但骁勇;雖然魚龍混雜,但生機勃勃;雖然“山寨”橫行,但百花齊放。

波導們的“刹那輝煌”

2004年,有着“智能手機元年”的響亮名頭。這一年,諾基亞釋出了7610機型,标志着智能手機時代的到來;而摩托羅拉的新機“刀鋒戰士”V3也成為曆史上最成功的翻蓋機型之一。

當年,國産手機品牌中的大廠是波導、TCL移動、聯想、夏新、迪比特等,其中“新王”波導在2003年登上頂峰,在諾基亞、摩托羅拉一統江湖的時代,搶下14%的國内市場佔有率,一舉沖入全球銷量前十排行榜。

國産手機黃金時代 二十載從“山寨”到“山峰”

波導手機“手機中的戰鬥機”的廣告語曾經深入人心

但也就在這個當口,國産手機勢力緩緩開啟第一次洗牌,波導、TCL移動等國産手機初代勢力盛極而衰,迅速隕落,而中興、金立、華為、酷派等品牌則脫穎而出。2004年,持續多年的“手機審批制”被“手機核準制”取而代之,政策的春風傳遞給了國産手機廠商明确的信号。

錢亮(化名)在手機和通信圈已經摸爬滾打了24年,在他的記憶中,早期大陸手機市場幾乎是國際品牌的天下,摩托羅拉、諾基亞、西門子等品牌占據主導,手機價格昂貴,且功能單一,主要作為通話和短信工具。

“那真是一個草莽時代,國産手機廠商對品質、品牌等方面的關注度仍不夠高,常常靠押寶市場風向打造出一款款紅得快、消亡得也快的爆品。”曲钰(化名)曾任職某國内頭部手機設計公司副總裁,雖然如今自己已經不在手機行業,但對于那段日子再熟悉不過。

曲钰回憶,其實第一個對歐美廠商形成較大威脅的,是來自上遊的晶片廠商。2005年,手機晶片廠商聯發科逐漸崛起,“當時,聯發科打壓了德州儀器TI、ADI、英飛淩等傳統手機晶片和元器件廠商,并逐漸在後來的若幹年中逐漸形成與高通争雄的格局。”上遊晶片廠商的座次重排,給了手機廠商們新的機遇,雖然手機品牌的洗牌時刻還未到來,但種子已經埋下。

成敗皆“山寨”

提起2004年的國産手機江湖,不得不提的還有中興通訊。資深手機研發工程師小波說:“很多人不知道,其實中國手機研發工程師的‘黃埔軍校’是中興通訊,中興通訊為國産手機行業開枝散葉,輸出了許多人才。”

憑借2003年小靈通在國内的異軍突起,以及對CDMA市場機遇的準确把握,2G時代的中興手機嶄露頭角,無論在技術、産品和市場等方面都展現出很強的掌控力。2004年,中興手機拿下國内CDMA終端銷冠寶座。

盡管國産手機躍躍欲試,但以諾基亞為首的老牌手機勢力依然是國内市場的絕對上司者。2008年,諾基亞繼續“孤獨求敗”,大膽收購塞班,試圖進一步鞏固自己在智能手機領域的領先位置。

而當時的不少國産手機品牌存在重營銷、輕研發,重廣告、輕品控的風氣,在仍未掌握核心技術的情況下,顯得有些浮躁。小波坦言,那時候國産手機往往采用快速跟随政策,市場上什麼機型火,就做什麼,甚至“抄”什麼。

錢亮也表示,當時手機廠家要吸引人,隻能依靠設計上的創新,比如TCL推出的鑲嵌锆石的翻蓋手機,成為吸引消費者的亮點。這一時期手機制造門檻較低,隻需簡單購買模具和外殼即可組裝。到了2009年以後,山寨機迎來了第二個發展階段,技術停滞不前加之部分手機主機闆設計流向市場,被用于貼牌生産,進一步促進了山寨機的泛濫。錢亮說,天語手機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他清晰記得,自己經手銷售的某季度1萬台天語手機中竟有25%是壞的。這樣的廠商缺乏嚴格的品質管理和品牌維護體系,僅僅依靠低成本模式生存,對正規手機市場造成沖擊。

缺乏創新成為當時社會輿論、媒體以及《IT時報》關注的焦點。根據《IT時報》記者的調查,當時不少國産手機廠商對于抄襲、模仿、高仿等名詞并不回避,甚至隻要市場熱銷的機型就點名“模仿”,在手機設計上的投入低到極緻,一款模仿機型的設計成本甚至低至1.5萬元,消費者在市場上隻要花五六百元就能購進一款高仿“諾基亞”……

2008年6月,央視記者暗訪山寨機主要管道集散地之一的華強北市場,并做《揭秘山寨機》報道,作為國産手機最大的生産、制造和銷售地之一,深圳市相關監管部門由此也展開了一輪嚴查行動,“山寨機”作為當時國産手機的頑疾被推至風口浪尖。

國産手機黃金時代 二十載從“山寨”到“山峰”

五花八門的山寨機曾是中國手機市場的一道另類風景

社會和産業輿論對于山寨機的評判也是衆說紛纭。這從《IT時報》對業界權威專家們的采訪中就可以窺得一斑。北京郵電大學教授阚凱力認為,山寨機并不是毒瘤,反而恰恰是大陸手機産業的一大創新,通過生産模式創新,大大加快新手機的供給速度,滿足消費的多樣化需求;北京郵電大學教授舒華英提出,對于山寨機廠商最好的辦法不是“堵”,而是“疏”,是“招安”,進而提升國産手機整體的生産經營水準,加速産業資源的良性整合;時任工信部泰爾實驗室主任何桂立則認為,山寨機破壞了行業和消費環境,猶如過度放牧,最終導緻整個生态圈被破壞。

時至今日,回頭再看,所謂山寨機時代,已經成為國産手機發展曆史上一段精彩的草莽時代。不完美,但激情四射。

國産手機黃金時代 二十載從“山寨”到“山峰”

和蘋果、三星扳一扳手腕

在市場搏殺中脫穎而出,站穩了腳跟後的國産手機廠商,不約而同将目标瞄準了下一個目标:世界第一。

但這是一個何其艱難的過程,可謂屢戰屢敗,屢敗屢戰。

然而正是在不斷地挑戰和攀登過程中,蓦然回首,國産手機廠商俨然已成長為笑傲江湖的一代大俠。

即便未必完全打敗蘋果、三星這樣的“武林至尊”,但也早已憑借獨門絕學,成為全球手機江湖無法忽視的頭部玩家。

營運商引領市場風騷

在2009、2010年間,智能化、3G乃至移動網際網路還在孕育,這些因素最終将決定時代的更替,但當時的人們并沒有完全意識到。

在國産手機發展進入快車道之前,中國通信産業的一次大變局,推動了國産手機品牌的洗牌和優勝劣汰。

2009年1月,工信部為中國移動、聯通、電信釋出3G牌照,中國從此進入3G時代,重裝上陣的三大營運商齊齊發力3G市場。為了向消費者推廣最新通信技術,三大營運商紛紛推出合約機,用定制補貼、話費換手機等活動吸引消費者,并逐漸成為手機市場呼風喚雨的新力量。

錢亮是在2005年正式創業進入手機零售領域的。他首先進軍的是小靈通業務,傳奇、英華等一些當年大火的小靈通品牌他至今仍如數家珍。2008年,中國電信收購CDMA網絡的契機成為他業務轉型的節點,錢亮迅速将重心轉向手機零售。随着業務的發展,從最初的營業廳經營到開設手機賣場,“天翼手機連鎖”“CDMA大賣場”,錢亮的商業觸角不斷延伸至各個商圈,甚至鄉鎮。錢亮分到了電信營運商帶來的一杯羹。

國産手機黃金時代 二十載從“山寨”到“山峰”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營運商的入局,誤打誤撞地宣告了山寨機時代的落幕。”曲钰認為,營運商通過大量補貼改變并壓縮原有手機市場的模式,通過“終端引領”帶動了消費者的購機熱情。山寨機原來的成本效益優勢,在高額購機補貼之下蕩然無存。曾經代表中國手機勢力的“中華酷聯”(中興、華為、酷派和聯想),通過與電信營運商的無間合作,逐漸崛起。

錢亮認為,直到vivo和OPPO等國産手機品牌崛起,通過加強品牌建設、提高産品品質和售後服務,逐漸擠壓了山寨機的生存空間,市場才逐漸走向規範化。

攀上移動生态快車

正當中國市場在3G浪潮中奔湧向前時,2007年,初代iPhone問世;2008年,第一款Android手機出現。手機曆史翻開新的一頁,資料顯示,2011年第一季度,Android在全球的市場佔有率首次超過塞班系統,躍居全球第一。

這意味着諾基亞的隕落,而國産手機攀上Android生态的快車,乘勢而上,開始瓜分蠶食巨人倒下後的市場,并在政策、行業、生态、技術等多方面的助推下快速發育。

也正是在如此欣欣向榮的土壤中,才能在2010年孕育出小米這樣的公司。2011年8月16日,小米公司的第一個孩子出世了——小米手機1,配置頂級,但價格竟然是1999元,要知道,當時旗艦級智能手機的售價動辄四五千元。小米是一個攪局者,甚至有人說小米是一朵“奇葩”,但不得不說,隻有中國的智能制造産業鍊、移動生态和龐大的使用者群才能孕育出小米這樣的花朵。

小米手機一路走來,奮力擺脫成本效益的桎梏;與此同時,中興、OPPO等手機廠商已經開始在海外市場劈風斬浪。2009年,OPPO宣布進軍泰國市場,至2012年,OPPO已經陸續在越南、印尼等東南亞市場完成布局。而中興通訊則是當時海外市場做得最好的中國公司之一,中興手機遠銷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通過海外營運商定制機等形式已然走向全球。

人們熟悉的華為手機來了!

2013年,小米手機賣出1870萬台,創業短短3年,公司估值超過100億美元,小米公司身上的每個細胞似乎都散發着創新的味道,并引來許許多多的效仿者。其中最有名的,恐怕要數華為了,華為終端曾謙虛地提出過要“像素級”學習小米的方法論,但也正是在這個當口,命運的天平又開始飛速轉動起來。

2014年7月,蘋果公司首次承認,公司員工可以通過一項未曾公開的技術擷取iPhone使用者的短信、通訊錄和照片等個人資料。使用者對此毫不知情;并且,即便知情,也無法禁用這項技術。iPhone在國内市場信任度大降。

2014年9月4日,華為旗艦新機Mate 7在柏林國際電子消費品展覽會(IFA)首發,一周以後,9月12日,Mate 7正式在國内釋出。

作為一名上海的資深科技記者,大興(化名)雖然參加過很多次手機釋出會,但那天的情景他至今印象深刻,釋出會地點是上海市虹口區的1933老場坊,聽家裡老人說,老建築是由外國設計師在1933年設計建造的,那裡曾是一間宰牲場。

大興回憶,那次釋出會的規模并不算很大,時任華為終端董事長餘承東的口才令他印象深刻,以至于後來再聽到有關“大嘴”的各種評價,他反倒覺得見怪不怪。餘承東花了整整一個半小時滔滔不絕地介紹新手機,從機身長度、屏占比、攝像頭厚度,到上網速度、發熱量、續航,Mate 7的幾乎所有功能介紹都對标了iPhone 6,并展現出自身優勢。

國産手機黃金時代 二十載從“山寨”到“山峰”

後來的故事,許多人都很熟悉,Mate 7在國内上市後,一炮而紅,很長一段時間内一機難求。而華為手機品牌也憑借這款爆品,真正在國内消費者心目中站上了新的高度,經此一役,華為手機一飛沖天,逐漸站上第一國産手機品牌的位置。

錢亮表示,長期以來,國産手機品牌影響力相對較弱,直至2014年,華為Mate7的釋出成為品牌力建設的轉折點。華為雖起步稍晚,但憑借其品牌影響力成功開辟高端市場,緊随其後的小米和榮耀等均樹立了良好形象,彰顯出國産手機品牌從模仿到創新,從跟随到引領的蛻變曆程,共同推進了國産手機品牌的全球化征程。

對于華為的成功,當年曾在華為供職的李明(化名),頗有發言權。據其回憶,最早華為内部曾對進軍消費終端領域持保留态度,手機業務并未受到高度重視,被視為附加值較低的補充業務。

說起起步階段的華為手機業務,李明分享了一個有趣的小故事。有段時間曾傳言,華為手機業務可能會賣給摩托羅拉公司,李明的一位朋友原本想進摩托羅拉,但面試沒有通過,他聽說摩托羅拉要收購華為的手機業務,是以選擇進入華為,想等着摩托羅拉把華為收購了,他也“曲線救國”進入摩托羅拉公司。

李明還發現,由于當時華為手機項目多來自營運商定制,訂單量小、定制化程度高、生産靈活性要求大,給生産帶來的挑戰較大,利潤空間有限,是以手機代工廠常常對此提不起積極性。

轉折點出現在蘋果iPhone手機的橫空出世,其高額利潤與市場影響力促使華為重新審視手機業務的價值。華為公司決定調整戰略,派遣餘承東從無線部門轉戰終端業務,自此,華為手機開啟了從邊緣到核心的轉型之旅。

正如小米創始人雷軍的名言,“站在風口上,豬都會飛”,每一個英雄都脫不開時代的語境。

手機攝影 國産最強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一款爆款手機顯然遠遠無法支撐一個頂級的手機品牌,除了Mate系列,華為手機的另一款P系列機型則看準手機應用大勢,從移動影像的角度突破,占領制高點,以精準的“刀法”締造了又一個傳奇的系列産品。

時任華為消費者業務手機産品線副總裁李小龍曾向《IT時報》記者表示,“華為和徕卡的合作開啟了手機攝影新時代。”

李小龍透露了P系列成功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華為團隊是如何一次次寫郵件、拜訪徕卡總部,說服對方與當時還不是那麼知名的華為手機合作,華為研發和生産制造部門又是如何克服徕卡鏡頭一開始很低的良品率,艱難開啟新機型的批量上市。

知名攝影師、“科技暴龍”主理人史小千認為,華為手機在攝影方面,早就超過了iPhone,無論是硬體、算法,還是功能的豐富程度,比如抓拍、夜景、人像,“但iPhone在錄像方面依然有優勢,比如變焦的順滑度、畫面寬容度等。”

“不僅僅華為手機,目前國産手機整體的影像水準很高,我覺得在大部分拍攝場景裡都是最好的。”對于國産手機出色的影像性能,史小千毫不避諱,“未來,手機影像的發展沒有到盡頭,新的傳感器、新的算法、更強的ISP,尤其是AI的加持,都期待由國産手機廠商開創新的玩法。”

2014年,錢亮再次敏銳地把握住了機遇,他決定獨立開設華為專賣店。與此同時,他的綜合店也開始向品牌專賣店轉型,華為、vivo、OPPO、三星等品牌專賣店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随着時間推移,那些曾經的綜合手機大賣場被逐漸細分,轉變為單一品牌門店,如蘋果、小米、vivo、OPPO等,低效或表現不佳的品牌則被淘汰出局,最終他的專賣店定型為隻銷售華為、三星、小米、蘋果等品牌。在這個階段,錢亮的事業伴随着國産手機行業的變遷而茁壯成長。

錢亮坦言,自2010年起大規模開設手機店鋪,直至2013年,大多數店鋪的盈利狀況并不樂觀,平均每家店的年毛利僅約四五萬元。轉折點出現在與華為合作之後,他發現一家店鋪的盈利能力竟能達到20萬元乃至30萬元。與華為的合作模式為手機零售商提供了很友好的生存和發展空間。

占領全球消費者的心智

對于國産手機品牌來說,想要超越國際大牌,就要不斷超出消費者預期,一塊磚一塊磚地築起國産品牌的價值感。從MP3入局手機行業的OPPO,演繹着另一個追逐世界第一的故事。對消費者來說,OPPO給人們留下了很多回憶,如笑臉手機、“充電五分鐘通話兩小時”、美顔自拍等等。

2011年,CCTV5收視率最高的NBA總決賽電視直播中,一則由國際巨星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為OPPO拍攝的廣告片讓許多人驚掉下巴。廣告片中,萊昂納多追随一位女子留下的“Find Me”線索,引出OPPO旗下首款安卓智能手機X903。邀請如此大牌的國際影像代言和拍攝廣告,即便在國内全行業品牌中都很罕見。

國産手機黃金時代 二十載從“山寨”到“山峰”

在大連的一個普通銷售櫃台,國産手機引來海外消費者關注

大手筆打開大局面,OPPO旗艦Find系列由此登場,其後Find系列釋出的每一款機型都對标業界首創。無論最終Find系列的每款機型是否熱賣,是否踩準了業界發展的趨勢,但Find機型的目标都是敢為天下先。

2018年6月,OPPO在法國巴黎的盧浮宮玻璃金字塔内舉行釋出會,釋出其首創自帶“隐藏式升降攝像頭”的Find 7系列機型。雖然此項設計後來沒有得到市場的廣泛認可,但OPPO對待創新的态度卻非常堅定,不畏懼失敗。

從萊昂納多,到盧浮宮,OPPO似乎都希望用全球消費者最熟悉的語言和方式,打動中國和海外的消費者,占領全球消費者的心智。

“如果沒有外部的打壓和國際形勢的變化,國産手機現在其實已經可以說站在最高的山峰上。”曲钰說,當華為已經完全掌握晶片、鴻蒙系統等手機全鍊條關鍵環節的核心能力,華為手機已經可以和iPhone、三星們一較高下,“如果能在全球市場公平競争,讓所有消費者根據喜好自己選擇,華為未必會輸給蘋果。”

國産手機黃金時代 二十載從“山寨”到“山峰”

不止手機

過去20年,手機一直活在聚光燈下,是消費者和産業的寵兒;

20年後,手機與生活的關系更加緊密,在一次采訪中,高通中國區董事長孟樸曾表示,至少自己有生之年,手機都将作為人們随身的超級計算和通訊終端存在,他的判斷是,數十年内,手機也許都将是人類最重要的數字伴侶之一。

但今天與昨天的不同之處在于,“手機”似乎已經不是當年那個“手機”。

産業鍊空前成熟,産品品質可靠、差異化卻不足,消費者購機時的選擇成本正在快速下降,市場空間的逐漸飽和讓手機廠商紛紛将目光投向更遠的未來。

“造車”絕非巧合

據錢亮觀察,國産手機品牌早在2015年就開啟了品牌發展的新階段,華為在5G技術的領先地位和小米在智能家居生态的布局,标志着國産手機品牌戰略的轉變,從單一的産品競争更新為品牌價值和服務生态體系的競争。華為和小米等品牌不僅在全球市場赢得廣泛認可,更實作了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質變,華為通過強化品牌效應、建構完善且高端的生态系統,為線下銷售門店提供了堅實的生存根基,整個銷售體系得以穩固發展,而這也讓目前國産手機品牌的再次轉型變得順理成章。

國産手機黃金時代 二十載從“山寨”到“山峰”

國産手機新品上市時被消費者瘋狂追捧

IDC手機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22年以來,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開始大幅下滑,2022年下降11.3%,2023年繼續同比減少3.2%,連續創下十年新低。

李明坦言,近五年,手機行業的創新步伐似乎放慢了腳步,缺乏令人眼前一亮的變革,這直接導緻消費者換機意願減弱,手機市場是以連續多年呈現低迷狀态。人工智能(AI)雖被視作潛在的未來趨勢,但其在手機上的應用進展緩慢,缺乏能夠激發廣泛需求的實際應用場景,使得這一技術的推動力尚未充分展現。

手機即便對人們的生活再重要,對于資本來說,其市場價值正在下滑。在此背景下,手機廠商和資本都積極尋找新的增長曲線,此時,大陸正在轟轟烈烈進行的新能源車轉型更新給出了天賜良機。于是,造車成為不少手機大廠們的共識。

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路徑與智能汽車十分相似,均遵循着“互動變革—架構更新—生态演化”的發展模式。電動化創造了汽車智能化的最佳條件,以手機為代表的中國智能制造産業鍊也順勢向上遊進發,開啟更大型智能裝置——智能汽車的産業資源整合。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在智能時代浪潮下,汽車與手機裝置之間的生态連接配接被進一步打通,商業邏輯也愈行愈近。與此同時,國産手機廠商還面臨着汽車大廠和網際網路大廠帶來的雙重競争壓力,從奔馳、寶馬、上汽、比亞迪,到阿裡巴巴、百度、騰訊等,越發擁擠的賽道考驗着國産手機廠商二次創業的成色。

手機将逐漸家電化

2024年2月,雷軍發文宣布,為了把更多精力放在汽車業務上,以後小米手機釋出會将由小米集團總裁盧偉冰主講。無獨有偶,4月,華為釋出人事調整檔案,宣布餘承東将卸任華為終端BG CEO一職,仍保留終端BG董事長職位,原華為終端BG、首席營運官何剛接任華為終端BG CEO。

一代國産手機的代表人物正紛紛轉戰新的賽場。小波說,他是2004年進入手機行業的,從事研發工作,如今他自己和身邊90%的從業者都已經轉型,進入汽車電子、物聯網等新行業,“我自己也選擇在AI和物聯網領域創業,手機行業的飽和度太高了,需要新陳代謝,我和那些手機老兵們也還在用不同的方式為社會做着貢獻吧。”

手機使用者明佳認為,抛開性能、體驗等等手機本身的特性不談,就拿手機身上曾經濃厚的社交屬性來說,也在快速消退,人們不再會喋喋不休地讨論一款新手機,屬于手機的“光環”不在了。

那麼,手機和手機行業會如何變化?

“AR或是VR?可以替代手機的産品形态,我目前還看不到。”曲钰坦言,但自己堅定地認為,從産品角度來說,手機将逐漸家電化,“對中國消費者來說,現在買家電,他們更多地會選擇國産品牌,國産品牌的性能和品質都已經是最好的,手機也是,長遠來看,手機市場也将是國産手機廠商們的天下,海外品牌的份額隻會越來越小。”

李明也認為,從目前來看,AR眼鏡、VR頭顯等新型穿戴裝置因應用生态不完善、使用體驗受限,如長時間佩戴易引發不适等問題,尚不足以撼動手機作為個人最親密消費品的地位。

近日,雷軍對外回應了自己還會不會上手機的釋出會。他說,手機還是小米安身立命之本,手機是最核心的業務,自己差不多還有三分之一的精力在參與手機的工作,“如果需要,也可以站台捧場”。

李明說,手機在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即便公衆對手機有着種種不滿,但其在個人生活中的核心地位以及無可比拟的多功能性,仍然使得消費者願意為其買單,“手機的這一産品形态,在未出現革命性替代品之前,似乎還将延續其重要角色。”

國産手機的故事還在繼續,如今各大國産品牌釋出重量線新機,如果拿不出個“業界第一”,好像都是一件挺丢人的事。

未來許多年,國産手機,還将持續上新。

排版/ 季嘉穎

圖檔/ IT時報 東方IC

來源/《IT時報》公衆号vittimes

E N D

請加「星标」不錯過我們

國産手機黃金時代 二十載從“山寨”到“山峰”
國産手機黃金時代 二十載從“山寨”到“山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