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国产手机黄金时代 二十载从“山寨”到“山峰”

作者:休闲荒野
国产手机黄金时代 二十载从“山寨”到“山峰”

作者/ IT时报记者 王昕 贾天荣

编辑/ 王昕 孙妍

2004年~2024年,《IT时报》已走过20年。这是中国高速发展的20年,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岁月。

20年磨一剑,我们用纸墨镌刻科技进程的璀璨印记,以字句讲述创新的故事,让最有价值的资讯激发深邃的思考,与时代脉动保持共鸣,与城市更新共同成长。

《IT时报》创刊20周年系列报道将持续推出,回望这幅生动立体的科技变革画卷。

国产手机黄金时代 二十载从“山寨”到“山峰”

2008年7月4日《IT时报》

从2004年到2024年,是国产手机的黄金时代。

20年间,中国手机从初露锋芒到笑傲江湖,从“山寨”走向“山峰”,从跟随者变身王者。

20年间,手机一直都是中国市场最炙手可热的数字消费品,庞大的市场、热情的消费者、独步全球的生产制造产业链、强大的通信运营商一起营造出手机产业发展的全球最佳氛围。

20年间,《IT时报》有幸见证了大陆手机产业的风光和跌宕,现在,中国业界已经能够几乎完全独立完成一款顶级手机的设计、制造和全产业链配套供给,中国的手机品牌已经站上全球产业之巅。

《IT时报》写下的是一部国产手机的打怪升级史。

国产手机黄金时代 二十载从“山寨”到“山峰”

草根薄发

对国产手机来说,2004年是一道分水岭。

在此之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国产手机是“野蛮”的。国产手机厂商扮演着“野蛮人”的角色,站在欣欣向荣的手机市场门外觊觎着里面的商机,同时他们野蛮生长着,出货量飙升,从零起步闯入世界前列。

时至今日,手机行业老兵们忆起当年,依然会感叹:那个年代虽然草根,但骁勇;虽然鱼龙混杂,但生机勃勃;虽然“山寨”横行,但百花齐放。

波导们的“刹那辉煌”

2004年,有着“智能手机元年”的响亮名头。这一年,诺基亚发布了7610机型,标志着智能手机时代的到来;而摩托罗拉的新机“刀锋战士”V3也成为历史上最成功的翻盖机型之一。

当年,国产手机品牌中的大厂是波导、TCL移动、联想、夏新、迪比特等,其中“新王”波导在2003年登上顶峰,在诺基亚、摩托罗拉一统江湖的时代,抢下14%的国内市场份额,一举冲入全球销量前十排行榜。

国产手机黄金时代 二十载从“山寨”到“山峰”

波导手机“手机中的战斗机”的广告语曾经深入人心

但也就在这个当口,国产手机势力缓缓开启第一次洗牌,波导、TCL移动等国产手机初代势力盛极而衰,迅速陨落,而中兴、金立、华为、酷派等品牌则脱颖而出。2004年,持续多年的“手机审批制”被“手机核准制”取而代之,政策的春风传递给了国产手机厂商明确的信号。

钱亮(化名)在手机和通信圈已经摸爬滚打了24年,在他的记忆中,早期大陆手机市场几乎是国际品牌的天下,摩托罗拉、诺基亚、西门子等品牌占据主导,手机价格昂贵,且功能单一,主要作为通话和短信工具。

“那真是一个草莽时代,国产手机厂商对质量、品牌等方面的关注度仍不够高,常常靠押宝市场风向打造出一款款红得快、消亡得也快的爆品。”曲钰(化名)曾任职某国内头部手机设计公司副总裁,虽然如今自己已经不在手机行业,但对于那段日子再熟悉不过。

曲钰回忆,其实第一个对欧美厂商形成较大威胁的,是来自上游的芯片厂商。2005年,手机芯片厂商联发科逐渐崛起,“当时,联发科打压了德州仪器TI、ADI、英飞凌等传统手机芯片和元器件厂商,并逐渐在后来的若干年中逐渐形成与高通争雄的格局。”上游芯片厂商的座次重排,给了手机厂商们新的机遇,虽然手机品牌的洗牌时刻还未到来,但种子已经埋下。

成败皆“山寨”

提起2004年的国产手机江湖,不得不提的还有中兴通讯。资深手机研发工程师小波说:“很多人不知道,其实中国手机研发工程师的‘黄埔军校’是中兴通讯,中兴通讯为国产手机行业开枝散叶,输出了许多人才。”

凭借2003年小灵通在国内的异军突起,以及对CDMA市场机遇的准确把握,2G时代的中兴手机崭露头角,无论在技术、产品和市场等方面都展现出很强的掌控力。2004年,中兴手机拿下国内CDMA终端销冠宝座。

尽管国产手机跃跃欲试,但以诺基亚为首的老牌手机势力依然是国内市场的绝对领导者。2008年,诺基亚继续“孤独求败”,大胆收购塞班,试图进一步巩固自己在智能手机领域的领先位置。

而当时的不少国产手机品牌存在重营销、轻研发,重广告、轻品控的风气,在仍未掌握核心技术的情况下,显得有些浮躁。小波坦言,那时候国产手机往往采用快速跟随策略,市场上什么机型火,就做什么,甚至“抄”什么。

钱亮也表示,当时手机厂家要吸引人,只能依靠设计上的创新,比如TCL推出的镶嵌锆石的翻盖手机,成为吸引消费者的亮点。这一时期手机制造门槛较低,只需简单购买模具和外壳即可组装。到了2009年以后,山寨机迎来了第二个发展阶段,技术停滞不前加之部分手机主板设计流向市场,被用于贴牌生产,进一步促进了山寨机的泛滥。钱亮说,天语手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清晰记得,自己经手销售的某季度1万台天语手机中竟有25%是坏的。这样的厂商缺乏严格的质量管理和品牌维护体系,仅仅依靠低成本模式生存,对正规手机市场造成冲击。

缺乏创新成为当时社会舆论、媒体以及《IT时报》关注的焦点。根据《IT时报》记者的调查,当时不少国产手机厂商对于抄袭、模仿、高仿等名词并不回避,甚至只要市场热销的机型就点名“模仿”,在手机设计上的投入低到极致,一款模仿机型的设计成本甚至低至1.5万元,消费者在市场上只要花五六百元就能购进一款高仿“诺基亚”……

2008年6月,央视记者暗访山寨机主要渠道集散地之一的华强北市场,并做《揭秘山寨机》报道,作为国产手机最大的生产、制造和销售地之一,深圳市相关监管部门由此也展开了一轮严查行动,“山寨机”作为当时国产手机的顽疾被推至风口浪尖。

国产手机黄金时代 二十载从“山寨”到“山峰”

五花八门的山寨机曾是中国手机市场的一道另类风景

社会和产业舆论对于山寨机的评判也是众说纷纭。这从《IT时报》对业界权威专家们的采访中就可以窥得一斑。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阚凯力认为,山寨机并不是毒瘤,反而恰恰是大陆手机产业的一大创新,通过生产模式创新,大大加快新手机的供给速度,满足消费的多样化需求;北京邮电大学教授舒华英提出,对于山寨机厂商最好的办法不是“堵”,而是“疏”,是“招安”,从而提升国产手机整体的生产经营水平,加速产业资源的良性整合;时任工信部泰尔实验室主任何桂立则认为,山寨机破坏了行业和消费环境,犹如过度放牧,最终导致整个生态圈被破坏。

时至今日,回头再看,所谓山寨机时代,已经成为国产手机发展历史上一段精彩的草莽时代。不完美,但激情四射。

国产手机黄金时代 二十载从“山寨”到“山峰”

和苹果、三星扳一扳手腕

在市场搏杀中脱颖而出,站稳了脚跟后的国产手机厂商,不约而同将目标瞄准了下一个目标:世界第一。

但这是一个何其艰难的过程,可谓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然而正是在不断地挑战和攀登过程中,蓦然回首,国产手机厂商俨然已成长为笑傲江湖的一代大侠。

即便未必完全打败苹果、三星这样的“武林至尊”,但也早已凭借独门绝学,成为全球手机江湖无法忽视的头部玩家。

运营商引领市场风骚

在2009、2010年间,智能化、3G乃至移动互联网还在孕育,这些因素最终将决定时代的更替,但当时的人们并没有完全意识到。

在国产手机发展进入快车道之前,中国通信产业的一次大变局,推动了国产手机品牌的洗牌和优胜劣汰。

2009年1月,工信部为中国移动、联通、电信发布3G牌照,中国从此进入3G时代,重装上阵的三大运营商齐齐发力3G市场。为了向消费者推广最新通信技术,三大运营商纷纷推出合约机,用定制补贴、话费换手机等活动吸引消费者,并逐渐成为手机市场呼风唤雨的新力量。

钱亮是在2005年正式创业进入手机零售领域的。他首先进军的是小灵通业务,传奇、英华等一些当年大火的小灵通品牌他至今仍如数家珍。2008年,中国电信收购CDMA网络的契机成为他业务转型的节点,钱亮迅速将重心转向手机零售。随着业务的发展,从最初的营业厅经营到开设手机卖场,“天翼手机连锁”“CDMA大卖场”,钱亮的商业触角不断延伸至各个商圈,甚至乡镇。钱亮分到了电信运营商带来的一杯羹。

国产手机黄金时代 二十载从“山寨”到“山峰”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运营商的入局,误打误撞地宣告了山寨机时代的落幕。”曲钰认为,运营商通过大量补贴改变并压缩原有手机市场的模式,通过“终端引领”带动了消费者的购机热情。山寨机原来的性价比优势,在高额购机补贴之下荡然无存。曾经代表中国手机势力的“中华酷联”(中兴、华为、酷派和联想),通过与电信运营商的无间合作,逐渐崛起。

钱亮认为,直到vivo和OPPO等国产手机品牌崛起,通过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品质和售后服务,逐步挤压了山寨机的生存空间,市场才逐渐走向规范化。

攀上移动生态快车

正当中国市场在3G浪潮中奔涌向前时,2007年,初代iPhone问世;2008年,第一款Android手机出现。手机历史翻开新的一页,数据显示,2011年第一季度,Android在全球的市场份额首次超过塞班系统,跃居全球第一。

这意味着诺基亚的陨落,而国产手机攀上Android生态的快车,乘势而上,开始瓜分蚕食巨人倒下后的市场,并在政策、行业、生态、技术等多方面的助推下快速发育。

也正是在如此欣欣向荣的土壤中,才能在2010年孕育出小米这样的公司。2011年8月16日,小米公司的第一个孩子出世了——小米手机1,配置顶级,但价格竟然是1999元,要知道,当时旗舰级智能手机的售价动辄四五千元。小米是一个搅局者,甚至有人说小米是一朵“奇葩”,但不得不说,只有中国的智能制造产业链、移动生态和庞大的用户群才能孕育出小米这样的花朵。

小米手机一路走来,奋力摆脱性价比的桎梏;与此同时,中兴、OPPO等手机厂商已经开始在海外市场劈风斩浪。2009年,OPPO宣布进军泰国市场,至2012年,OPPO已经陆续在越南、印尼等东南亚市场完成布局。而中兴通讯则是当时海外市场做得最好的中国公司之一,中兴手机远销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海外运营商定制机等形式已然走向全球。

人们熟悉的华为手机来了!

2013年,小米手机卖出1870万台,创业短短3年,公司估值超过100亿美元,小米公司身上的每个细胞似乎都散发着创新的味道,并引来许许多多的效仿者。其中最有名的,恐怕要数华为了,华为终端曾谦虚地提出过要“像素级”学习小米的方法论,但也正是在这个当口,命运的天平又开始飞速转动起来。

2014年7月,苹果公司首次承认,公司员工可以通过一项未曾公开的技术获取iPhone用户的短信、通讯录和照片等个人数据。用户对此毫不知情;并且,即便知情,也无法禁用这项技术。iPhone在国内市场信任度大降。

2014年9月4日,华为旗舰新机Mate 7在柏林国际电子消费品展览会(IFA)首发,一周以后,9月12日,Mate 7正式在国内发布。

作为一名上海的资深科技记者,大兴(化名)虽然参加过很多次手机发布会,但那天的情景他至今印象深刻,发布会地点是上海市虹口区的1933老场坊,听家里老人说,老建筑是由外国设计师在1933年设计建造的,那里曾是一间宰牲场。

大兴回忆,那次发布会的规模并不算很大,时任华为终端董事长余承东的口才令他印象深刻,以至于后来再听到有关“大嘴”的各种评价,他反倒觉得见怪不怪。余承东花了整整一个半小时滔滔不绝地介绍新手机,从机身长度、屏占比、摄像头厚度,到上网速度、发热量、续航,Mate 7的几乎所有功能介绍都对标了iPhone 6,并展现出自身优势。

国产手机黄金时代 二十载从“山寨”到“山峰”

后来的故事,许多人都很熟悉,Mate 7在国内上市后,一炮而红,很长一段时间内一机难求。而华为手机品牌也凭借这款爆品,真正在国内消费者心目中站上了新的高度,经此一役,华为手机一飞冲天,逐渐站上第一国产手机品牌的位置。

钱亮表示,长期以来,国产手机品牌影响力相对较弱,直至2014年,华为Mate7的发布成为品牌力建设的转折点。华为虽起步稍晚,但凭借其品牌影响力成功开辟高端市场,紧随其后的小米和荣耀等均树立了良好形象,彰显出国产手机品牌从模仿到创新,从跟随到引领的蜕变历程,共同推进了国产手机品牌的全球化征程。

对于华为的成功,当年曾在华为供职的李明(化名),颇有发言权。据其回忆,最早华为内部曾对进军消费终端领域持保留态度,手机业务并未受到高度重视,被视为附加值较低的补充业务。

说起起步阶段的华为手机业务,李明分享了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有段时间曾传言,华为手机业务可能会卖给摩托罗拉公司,李明的一位朋友原本想进摩托罗拉,但面试没有通过,他听说摩托罗拉要收购华为的手机业务,所以选择进入华为,想等着摩托罗拉把华为收购了,他也“曲线救国”进入摩托罗拉公司。

李明还发现,由于当时华为手机项目多来自运营商定制,订单量小、定制化程度高、生产灵活性要求大,给生产带来的挑战较大,利润空间有限,所以手机代工厂常常对此提不起积极性。

转折点出现在苹果iPhone手机的横空出世,其高额利润与市场影响力促使华为重新审视手机业务的价值。华为公司决定调整战略,派遣余承东从无线部门转战终端业务,自此,华为手机开启了从边缘到核心的转型之旅。

正如小米创始人雷军的名言,“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每一个英雄都脱不开时代的语境。

手机摄影 国产最强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一款爆款手机显然远远无法支撑一个顶级的手机品牌,除了Mate系列,华为手机的另一款P系列机型则看准手机应用大势,从移动影像的角度突破,占领制高点,以精准的“刀法”缔造了又一个传奇的系列产品。

时任华为消费者业务手机产品线副总裁李小龙曾向《IT时报》记者表示,“华为和徕卡的合作开启了手机摄影新时代。”

李小龙透露了P系列成功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华为团队是如何一次次写邮件、拜访徕卡总部,说服对方与当时还不是那么知名的华为手机合作,华为研发和生产制造部门又是如何克服徕卡镜头一开始很低的良品率,艰难开启新机型的批量上市。

知名摄影师、“科技暴龙”主理人史小千认为,华为手机在摄影方面,早就超过了iPhone,无论是硬件、算法,还是功能的丰富程度,比如抓拍、夜景、人像,“但iPhone在录像方面依然有优势,比如变焦的顺滑度、画面宽容度等。”

“不仅仅华为手机,目前国产手机整体的影像水平很高,我觉得在大部分拍摄场景里都是最好的。”对于国产手机出色的影像性能,史小千毫不避讳,“未来,手机影像的发展没有到尽头,新的传感器、新的算法、更强的ISP,尤其是AI的加持,都期待由国产手机厂商开创新的玩法。”

2014年,钱亮再次敏锐地把握住了机遇,他决定独立开设华为专卖店。与此同时,他的综合店也开始向品牌专卖店转型,华为、vivo、OPPO、三星等品牌专卖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随着时间推移,那些曾经的综合手机大卖场被逐步细分,转变为单一品牌门店,如苹果、小米、vivo、OPPO等,低效或表现不佳的品牌则被淘汰出局,最终他的专卖店定型为只销售华为、三星、小米、苹果等品牌。在这个阶段,钱亮的事业伴随着国产手机行业的变迁而茁壮成长。

钱亮坦言,自2010年起大规模开设手机店铺,直至2013年,大多数店铺的盈利状况并不乐观,平均每家店的年毛利仅约四五万元。转折点出现在与华为合作之后,他发现一家店铺的盈利能力竟能达到20万元乃至30万元。与华为的合作模式为手机零售商提供了很友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占领全球消费者的心智

对于国产手机品牌来说,想要超越国际大牌,就要不断超出消费者预期,一块砖一块砖地筑起国产品牌的价值感。从MP3入局手机行业的OPPO,演绎着另一个追逐世界第一的故事。对消费者来说,OPPO给人们留下了很多回忆,如笑脸手机、“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美颜自拍等等。

2011年,CCTV5收视率最高的NBA总决赛电视直播中,一则由国际巨星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为OPPO拍摄的广告片让许多人惊掉下巴。广告片中,莱昂纳多追随一位女子留下的“Find Me”线索,引出OPPO旗下首款安卓智能手机X903。邀请如此大牌的国际影像代言和拍摄广告,即便在国内全行业品牌中都很罕见。

国产手机黄金时代 二十载从“山寨”到“山峰”

在大连的一个普通销售柜台,国产手机引来海外消费者关注

大手笔打开大局面,OPPO旗舰Find系列由此登场,其后Find系列发布的每一款机型都对标业界首创。无论最终Find系列的每款机型是否热卖,是否踩准了业界发展的趋势,但Find机型的目标都是敢为天下先。

2018年6月,OPPO在法国巴黎的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内举行发布会,发布其首创自带“隐藏式升降摄像头”的Find 7系列机型。虽然此项设计后来没有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但OPPO对待创新的态度却非常坚定,不畏惧失败。

从莱昂纳多,到卢浮宫,OPPO似乎都希望用全球消费者最熟悉的语言和方式,打动中国和海外的消费者,占领全球消费者的心智。

“如果没有外部的打压和国际形势的变化,国产手机现在其实已经可以说站在最高的山峰上。”曲钰说,当华为已经完全掌握芯片、鸿蒙系统等手机全链条关键环节的核心能力,华为手机已经可以和iPhone、三星们一较高下,“如果能在全球市场公平竞争,让所有消费者根据喜好自己选择,华为未必会输给苹果。”

国产手机黄金时代 二十载从“山寨”到“山峰”

不止手机

过去20年,手机一直活在聚光灯下,是消费者和产业的宠儿;

20年后,手机与生活的关系更加紧密,在一次采访中,高通中国区董事长孟樸曾表示,至少自己有生之年,手机都将作为人们随身的超级计算和通讯终端存在,他的判断是,数十年内,手机也许都将是人类最重要的数字伴侣之一。

但今天与昨天的不同之处在于,“手机”似乎已经不是当年那个“手机”。

产业链空前成熟,产品质量可靠、差异化却不足,消费者购机时的选择成本正在快速下降,市场空间的逐步饱和让手机厂商纷纷将目光投向更远的未来。

“造车”绝非巧合

据钱亮观察,国产手机品牌早在2015年就开启了品牌发展的新阶段,华为在5G技术的领先地位和小米在智能家居生态的布局,标志着国产手机品牌战略的转变,从单一的产品竞争升级为品牌价值和服务生态体系的竞争。华为和小米等品牌不仅在全球市场赢得广泛认可,更实现了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质变,华为通过强化品牌效应、构建完善且高端的生态系统,为线下销售门店提供了坚实的生存根基,整个销售体系得以稳固发展,而这也让当前国产手机品牌的再次转型变得顺理成章。

国产手机黄金时代 二十载从“山寨”到“山峰”

国产手机新品上市时被消费者疯狂追捧

IDC手机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以来,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开始大幅下滑,2022年下降11.3%,2023年继续同比减少3.2%,连续创下十年新低。

李明坦言,近五年,手机行业的创新步伐似乎放慢了脚步,缺乏令人眼前一亮的变革,这直接导致消费者换机意愿减弱,手机市场因此连续多年呈现低迷状态。人工智能(AI)虽被视作潜在的未来趋势,但其在手机上的应用进展缓慢,缺乏能够激发广泛需求的实际应用场景,使得这一技术的推动力尚未充分展现。

手机即便对人们的生活再重要,对于资本来说,其市场价值正在下滑。在此背景下,手机厂商和资本都积极寻找新的增长曲线,此时,大陆正在轰轰烈烈进行的新能源车转型升级给出了天赐良机。于是,造车成为不少手机大厂们的共识。

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路径与智能汽车十分相似,均遵循着“交互变革—架构升级—生态演化”的发展模式。电动化创造了汽车智能化的最佳条件,以手机为代表的中国智能制造产业链也顺势向上游进发,开启更大型智能设备——智能汽车的产业资源整合。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在智能时代浪潮下,汽车与手机设备之间的生态连接被进一步打通,商业逻辑也愈行愈近。与此同时,国产手机厂商还面临着汽车大厂和互联网大厂带来的双重竞争压力,从奔驰、宝马、上汽、比亚迪,到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等,越发拥挤的赛道考验着国产手机厂商二次创业的成色。

手机将逐渐家电化

2024年2月,雷军发文宣布,为了把更多精力放在汽车业务上,以后小米手机发布会将由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主讲。无独有偶,4月,华为发布人事调整文件,宣布余承东将卸任华为终端BG CEO一职,仍保留终端BG董事长职位,原华为终端BG、首席运营官何刚接任华为终端BG CEO。

一代国产手机的代表人物正纷纷转战新的赛场。小波说,他是2004年进入手机行业的,从事研发工作,如今他自己和身边90%的从业者都已经转型,进入汽车电子、物联网等新行业,“我自己也选择在AI和物联网领域创业,手机行业的饱和度太高了,需要新陈代谢,我和那些手机老兵们也还在用不同的方式为社会做着贡献吧。”

手机用户明佳认为,抛开性能、体验等等手机本身的特性不谈,就拿手机身上曾经浓厚的社交属性来说,也在快速消退,人们不再会喋喋不休地讨论一款新手机,属于手机的“光环”不在了。

那么,手机和手机行业会如何变化?

“AR或是VR?可以替代手机的产品形态,我目前还看不到。”曲钰坦言,但自己坚定地认为,从产品角度来说,手机将逐渐家电化,“对中国消费者来说,现在买家电,他们更多地会选择国产品牌,国产品牌的性能和质量都已经是最好的,手机也是,长远来看,手机市场也将是国产手机厂商们的天下,海外品牌的份额只会越来越小。”

李明也认为,从目前来看,AR眼镜、VR头显等新型穿戴设备因应用生态不完善、使用体验受限,如长时间佩戴易引发不适等问题,尚不足以撼动手机作为个人最亲密消费品的地位。

近日,雷军对外回应了自己还会不会上手机的发布会。他说,手机还是小米安身立命之本,手机是最核心的业务,自己差不多还有三分之一的精力在参与手机的工作,“如果需要,也可以站台捧场”。

李明说,手机在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即便公众对手机有着种种不满,但其在个人生活中的核心地位以及无可比拟的多功能性,仍然使得消费者愿意为其买单,“手机的这一产品形态,在未出现革命性替代品之前,似乎还将延续其重要角色。”

国产手机的故事还在继续,如今各大国产品牌发布重量线新机,如果拿不出个“业界第一”,好像都是一件挺丢人的事。

未来许多年,国产手机,还将持续上新。

排版/ 季嘉颖

图片/ IT时报 东方IC

来源/《IT时报》公众号vittimes

E N D

请加「星标」不错过我们

国产手机黄金时代 二十载从“山寨”到“山峰”
国产手机黄金时代 二十载从“山寨”到“山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