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何為綠色農業?綠色農業該如何發展?

作者:中農富通長三角規劃
何為綠色農業?綠色農業該如何發展?
何為綠色農業?綠色農業該如何發展?

所謂綠色農業,是指以生産并加工銷售有機食品為軸心的農業生産經營方式。在具體應用上我們一般将 “三品”,即無公害農産品、有機食品和有機食品,合稱為有機食品。

綠色農業是将農業生産和環境保護協調起來,在促進農業發展、增加農戶收入的同時保護環境、保證農産品的綠色無污染的農業發展類型。綠色農業涉及生态物質循環、農業生物學技術、營養物綜合管理技術、輪耕技術等多個方面,是一個涉及面很廣的綜合概念。

農業農村部門發文以綠色發展為導向,按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以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為動力,以提質增效為目标,以創新驅動為支撐,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優化空間布局,節約利用資源,保護産地環境,推進農業綠色科技創新,提升生态服務功能,堅持走産出高效、産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道路,農業綠色發展能力明顯增強。綠色農業不是傳統農業的回歸,而是避免各類農業種種弊端,取長補短,内涵豐富的一種新型農業。

大陸農業綠色發展水準穩步提高

全國農業綠色發展指數從73.46提升至76.12,提高了3.63%。從分次元指數變化來看,生活富裕美好項有大幅提高,指數增長20.93%;生态環境安全項取得顯著成效,指數增長3.92%;資源節約保育項和綠色産品供給項也有明顯提升,指數分别增長1.26%和1.17%。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開展先行先試,農業綠色發展水準相對較高,20年農業綠色發展指數平均達到83.05,高出全國水準9.1%。

農業生産方式持續向綠色化轉型

通過推行種植業标準化生産、發展生态健康養殖、增加優質農産品供給等措施,推行農業綠色生産方式,促進農業向綠色化轉型更新,農業綠色發展紮實穩步推進。

大カ推行農業标準化生産,推行種植業标準化生産。完善标準體系,加大各類标準和生産規程的清理、制修訂力度;建設全程綠色标準化生産示範基地,推廣綠色高效生産技術,示範引領種植業綠色标準化發展,強化技術指導服務,制定釋出技術指導方案,加強技術協作攻關,開展巡回指導服務,提高綠色高質高效技術到位率。

不斷提升水産健康養殖水準,全面推進示範縣(區)和示範場(基地)建立,大力推廣稻漁綜合種養。

持續提高綠色優質農産品供給能力,優質農産品基地建設成效顯著,全國共建成有機食品原料标準化生産基地680個,有機農業示範基地30個,有機食品産地環境監測面積達到157億畝。“兩品一标”(有機食品、有機農産品和農産品地理标志)品牌效應逐漸放大,2018年有機食品國内銷售額達4557億元,出口額達32.1億美元,分别比2017年增長130%、26.1%。

下面整理了北京市順義區、河北省曲周縣兩個典型案例,詳細講述綠色農業的相關情況。

何為綠色農業?綠色農業該如何發展?

北京市順義區建構農業綠色發展新格局

北京市順義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大力開展先行先試,建立區級協調機制,堅持頂層設計,拓展農業綠色發展空間,優化土地利用結構與布局,加強田間基礎設施,衣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達到0.76。

強化源頭治理,夯實農業綠色發展基礎,深入實施測土配方施肥、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用于有機肥替代正常肥料,控制化肥使用量,大力推廣綠色防控産品應用,減少化學農藥使用量,建立“市場回收+專業機構處置”的廢舊農膜和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置體系,廢舊農膜回收率近90%。

推進循環利用,創新農業綠色發展模式,建構“鎮村設立尾菜回收點+生産主體分揀堆放+本地有機肥企業儲運加工再利用”體系,采用“複合腐熟菌劑十翻倒好氧發酵”處理工藝,将菜田廢棄物制成有機肥料,成功打造了政府支援、市場主導、社會參與的“順義模式”,實作了全域菜田廢棄物循環利用,采取“一還兩收”方式,實作小麥、玉米稭稈綜合利用95%以上。通過配備收集一貯存一清運設施,實作畜禽養殖場美污生态消納,目前,全區現有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率達到100%,糞污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使用率達到85%以上,環境污染程度得到有效控制。

築牢品質屏障,增添農業綠色發展動力,以綠色增産增效為目标,推進傳統農業與精深加工、文旅、康養等産業結合,形成“農業+”多業态發展态勢。積極探索“龍頭企業+中小企業+合作社”農業産業化聯合體模式,推動順義區優勢綠色農産品生産、儲存、加工和銷售一體化發展。不斷現固農産品品質安全縣建立成果,農産品樣本檢測合格率達到100%,有效保證了“菜籃子”的安全供給。大力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積極建立市級體閑農業星級園區,重點實施“村一品’+休閑衣業”試點工程,逐漸形成鄉村特色旅遊産業。

何為綠色農業?綠色農業該如何發展?

河北省曲周縣首創“科技小院”

河北省曲周縣是典型的平原農業縣,自1973年中國農業大學進駐曲周改土治堿開始,科技便成為曲周農業的最大名片,綠色發展基因就已融入曲周的每一寸土地。

# 01 首創科技小院,提前培育綠色基礎

與中國農業大學合作首創“科技小院”模式,建成農業綠色技術研發一社會服務一人才培養平台,打通綠色技術推廣“最後一米”。全縣建有院士工作站3家,博士後工作站2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2家,國家重點實驗室3家,連續8次16年被評為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同時,依托中國農業大學建設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核心區,為曲周建立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奠定了堅實基礎

# 02 深化科技轉化,着力建構六大體系

堅持構造“技術、品質、産業、政策、經營、數字”六大體系,推動形成六者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農業綠色發展格局。以技術為核心,建構優質小麥綠色産業發展模式、甜葉菊綠色種植一加工一廢物利用的經濟作物産業模式和綠色種養一體養殖業循環模式。以品質為基礎,建立國際、國内标準農産品基地20餘個,認定了辣椒紅、甜菊糖苷等國家标準36項。以産業為支撐,推動産業集約集聚發展,年育種苗5億株,帶動20萬畝設施蔬菜綠色種植,産品輻射全國,被評為省級衣産品優勢區。以經營為載體,建構了“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體化衣業經營組織聯盟。以數字為導向,依托曲周實驗站及覆寫全縣的科技小院網,建立農業綠色發展長期固定觀測實驗站,打造國際第三家土壤植物無損測試實驗室。

# 03 聚焦人才資源,持續放大建立成效

集聚優質要素,深挖高端人才資源,立體化打造“綠色發展的試驗田、科技驅動的新樣闆、鄉村振興的新典範、現代農業的新标杆”。不斷深化與中國農業大學縣校合作,接軌高端國際化,吸引張福鎖院士團隊和荷蘭、英國等國内外頂尖專家團隊落戶曲周,指導開展綠色發展。中國工程院也以曲周縣為研究樣闆,在當地設立大健康産業園、糧食産業強鎮等重點項目,探索全城農業綠色發展的實作途徑。

# 04 強化綠色融合,建構生态産業叢集

結合縣重點工作推動農業綠色發展,加快推動實作産業與生活的綠色融合。堅持鐵腕治污與生态修複統籌推進,實施見縫插綠、空地添綠,補綠造綠。推行農村集中供水、垃圾處理公司化營運等重點工程,推進稭稈肥料化、基料化、燃料化、飼料化綜合利用。突出生物健康核心發展地位,形成了集天然提取物、中藥綜合利用、營養保健品、綠色有機食品、健康包裝材料為一體的生物健康産業叢集。

何為綠色農業?綠色農業該如何發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