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5月12日國際護士節|做有溫度的護理,永遠在成長的路上

作者:人民日報健康用戶端

(人民日報健康用戶端記者 謝菲 楊林宋)有這樣一群人,他們身着白衣,穿梭于病房與治療室之間;他們精通各種醫療護理操作,是患者心靈的傾聽者和情緒的撫慰者,醫院裡随處可見他們日夜交替間的忙碌身影……在國際護士節來臨之際,人民日報健康用戶端傾聽她們背後溫情與堅韌。

重症醫學科護士賀麗娜:病房裡,我們是患者的“家人”

“三分治療,七分護理,這在重症醫學科展現得淋漓盡緻。對我們來說,患者是病人,但對患者來說,我們是他們的家人。”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醫院重症醫學科護士賀麗娜告訴人民日報健康用戶端記者,她在護理崗位工作已有十年之久。

5月12日國際護士節|做有溫度的護理,永遠在成長的路上

賀麗娜(左)正在為患者進行醫療護理。受訪者供圖

“重症加強護理病房比較特殊,需要持續對患者進行嚴密的生命體征監測,也需要細緻的床旁護理。應急處理能力是對我們科護士最大的考驗,需要随時準備應對突發狀況,迅速實施搶救措施。”賀麗娜介紹,在重症加強護理病房科室,平時接觸的多是一些嚴重創傷、急性重症疾病、術後重症、癱瘓在床的患者,為了不斷提高護理技能,直到今天,她還在不斷學習。

兒科國際醫學部護士蔡美笑:多年護理生涯教會我“不忘初心”

“阿姨輕輕地,不要緊張,先給你消下毒。”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兒科國際醫學部護士蔡美笑用左手大拇指摸着患兒的小手臂,娴熟着展示着自己在十八年的兒科護理工作中練就的“一針見血”:靠摸也能順利為患兒打針。

5月12日國際護士節|做有溫度的護理,永遠在成長的路上

蔡美笑(左)正在安撫患兒。受訪者供圖

“有的小孩子靜脈比較難打又很怕疼,為了提高這些患兒的穿刺成功率,盡可能地減少他們的痛苦,我一直在不斷摸索練習。”蔡美笑向記者坦言,“多年護理生涯教會我‘不忘初心’,在成為母親後,我更能體會家長的心情。在面對家長的焦慮與誤解時,保持同理心,用專業和愛心去化解,成為我職業生涯中不變的信念與追求。”

急診中心護士長劉燕燕:急診科護士永遠在成長的路上

“雖然工作很忙很累,但想起自己當時成為護士時許下的誓言,就會更有動力。”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急診中心護士長劉燕燕笑着告訴記者。就在昨天,她剛剛榮獲了2024年“廣州好護士”榮譽稱号。

5月12日國際護士節|做有溫度的護理,永遠在成長的路上

劉燕燕與同僚一同在工作。受訪者供圖

“在急診中心,工作繁瑣忙碌,需要做好超長成長周期的準備。”經常面對心肌梗死、休克、中毒、急性胰腺炎及心搏驟停等急危重症患者的劉燕燕向記者分享了自己多年來做護士工作的經驗,“護理人員一定要精通專科基本技能,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隻有通過反複的思考實踐,才能保持專業能力的不斷進步。”

内科護士長林金香:用“看不見”的關懷做有溫度的護理

“護理不僅是技術活,更是情感交流的藝術。”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内科護士長林金香從事護理工作已經34年,從成立靜脈治療小組到開設靜脈導管門診,林金香親手推動了多項創新技術的應用。

5月12日國際護士節|做有溫度的護理,永遠在成長的路上

林金香(右)詢問患者病情。醫院供圖

林金香介紹,自2008年成立靜脈治療小組以來,團隊一直不斷突破。面對年輕惡性良性腫瘤患者的心理需求,林金香團隊推出了上臂型打點滴港技術,将導管隐藏于皮下,既保障了治療品質,又顧及了患者隐私與尊嚴,真正做到了“看不見”的關懷。

“我們做的是有溫度的護理。”林金香表示,她希望通過細緻入微的關懷和心理疏導,幫助患者及其家屬減輕精神負擔,哪怕是面對生命的終章,也能感受到溫暖與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