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經濟學家張奧平:“以舊換新”按下啟動鍵 企業該如何把握?

作者:中國經營報

文\趙芳迪

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的2024年中國經濟首季報顯示,今年一季度,各地區各部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着力擴大内需、優化結構,生産需求穩中有升,經濟運作實作良好開局。

那麼,從市場化的視角捕捉的2024年一季度的經濟資料情況如何?二季度還會有哪些關鍵政策将落實到産業和行業當中?我們能夠捕捉哪些市場化的機遇?2024年大陸經濟在哪些方向會迎來新的增長?

近日,在《中國經營報》零觀财經奧平時間欄目直播中,經濟學家、新質未來研究院院長張奧平表示,經濟始終是波動的,隻要有經濟活動在,就有供需的再平衡。目前的需求側消費增長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目前大陸出口已經回升,外需會持續回暖,但需要注意西方發達經濟體的宏觀政策。此外,供需平衡隻是相對的,不平衡才是普遍現象。

經濟永遠是波動的

張奧平在直播中表示,經濟始終是波動的,隻要有經濟活動在,就有供需的再平衡。GDP增速就是由供給和需求兩端決定,當經濟增速相對較低時,供給和需求在較低水準上實作平衡;當經濟增速相對較高時,供給和需求則在相對較高的水準上實作均衡。

自從加入WTO以後,大陸便成為全球制造中心,是以大陸很多企業的生産、投資需求都來自于外部需求的增長。在張奧平看來,當外部需求下滑時,民營企業的投資會跟着外部需求的下滑而下滑,因為民營企業占大陸企業總量的90%,而80%以上的城鎮就業是由民營企業直接貢獻的,當城鎮就業出現下滑後,勢必會影響居民的收入和消費。

張奧平梳理了過往五年的經濟增長資料,并與前一年同期進行對比分析,資料顯示,2023年一季度,消費同比增長5.8%,2024年一季度,消費同比增長4.7%,為了消除基數影響,兩年平均消費同比增長也能夠達到5%的水準。雖然這一增長顯得較為可觀,但張奧平認為目前的消費增長仍有顯著的提升空間。

出口資料顯示,2019年大陸出口同比增長隻有0.5%。張奧平解釋,這是因為2018年出現中美貿易摩擦。從2020年開始,大陸出口實作新的躍升,達到3.6%,到了2021年大幅增長近30%。張奧平表示,這是因為在疫情初期2021年,美國和歐洲等發達經濟體普遍使用了超寬松的宏觀政策,不僅調降資金成本、短期的利率成本,還通過QE購買國債,達到降低長期資金成本的目的。以美國為例,美國主要的經濟支柱,服務業占比80%左右,工業占比15%左右,農業僅占比5%左右,若要複蘇經濟,隻能維持服務業的繁榮。當時美國通過大量印發貨币,向居民直接發放現金的措施,緩解美國群眾的生存壓力、刺激群眾消費,疫情期間美聯儲資産負債表增加5.2萬億美元,這一舉措直接導緻2021年大陸外需出口同比增長近30%。

2022年以來,美國CPI最高曾達到9%左右,而歐洲多國CPI更是高達10%左右,美國政府和歐盟當即決定要快速地壓低通脹。貨币主義學派經濟學家弗裡德曼曾表示,貨币數量是影響通貨膨脹和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是以,伴随着美國的緊縮政策,2023年大陸出口同比出現了過去幾年以來的大幅下滑,同比負增長4.0%左右,但進入2024年後,大陸出口慢慢轉正,一季度同比增長1.5%。

大陸經濟增長主要依賴于“三駕馬車”的拉動,即消費、投資和出口。而其中投資這架“馬車”主要靠地産投資、基建投資和制造業投資來支撐。張奧平尤其提到,制造業投資和出口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外需增長時,制造業投資會随着增長;外需下滑時,制造業投資會随着下滑。地産投資自2020年“三道紅線”落地之後出現較大下滑,2022年同比減少10%,2023年同比減少9.6%,而2024年一季度雖然同比減少9.5%,但目前地産政策的積極因素正在積累,如去年年底以來房地産新發展模式中的三大工程:城中村改造、平急兩用基礎設施,以及保障性住房建設。由此張奧平分析認為,2024年的地産投資對于經濟的拖累将會有所好轉。當外需出現下滑時,需要靠基建投資拉動内需。

美國的進口和中國的出口相關系數非常高,目前大陸出口已經回升,張奧平判斷未來外需仍會繼續回暖,但需要注意西方發達經濟體的宏觀政策,目前可以推斷出美國已經處在本輪加息周期的尾部,9月或将開啟新一輪的降息周期。張奧平提醒投資者,要提前布局做好準備。

供需平衡是相對的 不平衡是普遍的

2024年4月16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資料顯示,當季全國工業産能使用率降至73.6%,這是自2020年第一季度以來的最低水準。第二天的國新辦新聞釋出會上,彭博新聞社記者提問時提到,日前美歐上司人表示,中國積累了過剩産能。對于産能是否過剩的問題,國家發改委政策研究室主任、發改委新聞發言人金賢東回答道,對于産能的問題,我們要從經濟的規律出發,客觀辯證地看待。适度的産能,生産端大于需求端,往往是有利于市場競争和優勝劣汰的,此外,金主任還表示,認為出口商品多了就是産能過剩,這是站不住腳的,中國每年也在大量地進口商品。每一個國家都會因國制宜去選擇對于本國具有比較優勢的一些産業來去實作自身的競争力。在張奧平看來,當産業規模形成,成本就會被攤薄,營收利潤就會随之增長,加之中國政策對供給側産業創新驅動發展有扶持,短期看來是産能過剩,但從長期來看,則是占領市場。

裝置“更新”和消費品“換新”中的企業機遇

2024年3月,國務院關于印發《推動大規模裝置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的通知中提到,要提振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電子産品等大衆消費,要推動各類生産裝置、服務裝置更新和技術改造。其中,《方案》中提到的“到2027年,工業、農業、建築、交通、教育、文旅、醫療等領域裝置投資規模較2023年增長25%以上;重點行業主要用能裝置能效基本達到節能水準,環保績效達到A級水準的産能比例大幅提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分别超過90%、75%;報廢汽車回收量較2023年增加約一倍,二手車交易量較2023年增長45%,廢舊家電回收量較2023年增長30%,再生材料在資源供給中的占比進一步提升”,在張奧平看來,這些内容都已确定了目标任務及時間節點,顯然是已經明确近幾年大陸要實作的擴内需工作的着力點。

除此之外,4月10日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聯合了七個部門,印發了《以标準提升牽引裝置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此檔案共有17條,其中附件當中明确了70多個強制性标準,290多個推薦性的标準。

對此,張奧平指出,其中裝置更新主要包含四大方向:一是重點行業裝置,主要圍繞的是工業;二是建築和市政基礎設施;三是交通運輸裝置和老舊農業機械;四是教育、文旅、醫療裝置。

對于消費品“換新”,重點是以汽車、家電、家裝這三大産品方向為主。回收利用這個市場,重點則是圍繞四方面:一是廢舊産品;二是二手商品的流通交易;三是有效推動再制造和梯次利用;四是推動資源高水準的再生利用。

談及如何實施“更新”“換新”行動,張奧平表示,國家會通過五大方式進行支援:一是财政支援;二是稅收支援;三是金融政策支援,如各類再貸款工具;四是生産要素的保障;五是創新的支援。除了财政支援以外還有稅收政策方面的優惠。據他透露,目前浙江、山西、重慶、山東、湖南、河南和廣東等省市已出台圍繞本地的大規模裝置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的具體舉措方案,企業家、投資者可以提前部署。

除了今年開啟的新一輪裝置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擴内需以外,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所提到的超長期特别國債,也是2024年擴内需的一個主要工作。

張奧平特意指出,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超長期特别國債,大機率會在今年6月之前發行。這也意味着下半年将形成具體的實物工作量,在需求側對經濟增長形成拉動。

張奧平認為,超長期特别國債重點支援的方向非常明确,即第一,科技自立自強;第二,城鄉融合;第三,區域協調;第四,糧食和能源資源安全保障;第五,人口高品質發展;第六,美麗中國建設。

*張奧平系經濟學家、新質未來研究院院長,同時兼任中國電子商會科創産業專委會副理事長、人民網創投專家咨詢委員會特聘專家。擔任多個地方政府部門及協會經濟顧問:山東省青年企業家協會特聘經濟顧問;江西省數字經濟企業協會特約經濟學家;山東省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業協會特聘經濟顧問;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工商業聯合會直屬商會專家顧問;廣州市高新技術企業協會經濟發展顧問;濟南市民營經濟發展局民營經濟發展智庫專家;廣州市天河區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服務中心顧問;新鄉市企業家聯合會等特聘經濟顧問;中關村數字文化産業智庫專家委員;山東省财金投資集團研究院特約研究員;越南建設證券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正和島資本服務中心顧問等。獲評南開金融首席經濟學家論壇“青年經濟學者”,第一财經“青年财經思想者”。

( 校對:燕郁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