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沈建光:對4月份經濟資料的判斷及政策建議

作者:首席經濟學家論壇

作者 | 沈建光 京東集團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

沈建光:對4月份經濟資料的判斷及政策建議

以下觀點整理自沈建光在CMF宏觀經濟月度資料分析會(2024年5月)上的發言

一、對4月份經濟資料的判斷

1、總體經濟資料

首先,生産端反彈非常顯著。工業生産資料表現尤為亮眼:4月份同比增長6.7%,而3月份僅為4.5%,4月份的增長率顯著上升了2.2個百分點。出口交貨值快速反彈,達到了7.3%。

其次,消費方面的表現則不盡如人意。4月份社會零售總額同比增長僅為2.3%,較3月份有所下降,環比增長僅為0.03%,處于曆史同期低位。特别是在2.3%的社會零售總額中,商品零售僅增長2%,而服務業增長更高。五一前的旅遊增長較快,但商品零售表現低于預期,并且逐月回落。是以,這反映了一個有趣的問題:生産的快速恢複并沒有展現在國内零售的回暖上。大幅改善的生産商品究竟是用于出口、投資,還是成為庫存,尚未在最終消費端得到展現,這是4月份資料中值得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再次,投資方面的表面資料顯示投資表現尚可,但投資表現并不特别強勁。1-4月份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4.2%,而1-3月份同比增長4.5%,投資增速同樣有所回落。制造業投資表現較好,但房地産投資繼續下行,下降幅度達到了10%。從經濟總量來看,生産的增長并未在投資改善上得到展現,也未在消費上有所表現,和前幾個月相比均呈現下行趨勢。

最後,唯有出口表現亮眼。出口交貨值增長了7.3%,這是一個明顯的反彈。報告顯示出口已經轉正,從過去的負增長變為正增長,這是一個重要迹象。出口回暖能否持續是一個關鍵問題,因為這關系到生産和GDP增長能否達到5%的目标。在出口領域,中國的機電機械、汽車新能源及高端裝備制造出口表現良好。

2、外貿是目前中國經濟一大亮點

最近我撰寫了一篇文章,題為《關于全球産業鍊重構的進展對中國的影響和應對》。總體來看,包括美國最近出台的對中國新能源汽車加征關稅等貿易措施在内,歐美國家推動的全球産業鍊去中國化程序并未如願。中國産業的競争力和韌性非常顯著,是以在全球貿易中的份額并沒有下降。正如OECD的一份報告所指出的那樣,全球産業鍊的鍊條在延伸。過去是中國生産、歐美消費,企業都将工廠設在中國。現在,中國的工廠,包括中國本土企業和外資企業的一部分生産能力,正在轉移到東南亞和墨西哥。然而,許多核心商品,特别是中間品,依舊難以采取有效的貿易措施來限制,因為這些中間品是其他國家企業所需,最終産品仍由這些國家出口到美國和歐洲。這表明,全球産業鍊雖然變得更長、更複雜,但中國依然在其中發揮核心作用。從目前的出口最新資料來看,這一觀點得到了印證。盡管中國一些企業轉移至東南亞和墨西哥,這實際上也是中國企業全球化程序的一部分。在這個轉移過程中,許多核心的高端産品,如機械裝置和中間品,仍在中國生産。

另一個重要方面是新興生産力的發展。新能源汽車産業鍊已經走在全球前列,這不僅是追趕戰略,更是領先和超前的戰略。在此背景下,歐美國家對中國采取貿易措施将更加困難。

是以,外貿是目前中國經濟的一大亮點,其背後的原因在于中國産業鍊的更新換代和強大的韌性。

我們分析了為什麼生産優于消費,外貿是其中一個解釋。然而,投資資料并未顯示出這種趨勢,最後一個可能的環節是庫存。由于4月份的産銷率大幅度改善,庫存并未增加。是以,這些因素表明4月份生産的改善主要是由于出口的改善所緻。

3、消費需求不足

目前經濟的核心問題是需求不足,而其中最關鍵的問題是消費需求不足。通過之前的分析可以看到,盡管生産有所回暖,但零售增速卻在逐月下降,已經連續六個月下滑。商品零售增速僅為2%,如何提升這一增速成為關鍵問題。報告對此也進行了深入分析,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收入。對于消費來說,最核心的變量就是居民收入的增長。

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今年一季度居民收入增長6.2%。然而,這個資料不僅要看6.2%的絕對值,更重要的是看其資料序列的變化。疫情前,中國居民收入增長率基本在8-9%之間,疫情後,這一增長率降至6%左右,說明居民收入增速有所下降,這也是分析消費問題的一個關鍵點。此外,信心和儲蓄率大幅度提升也是重要因素。

是以,促進消費的政策重點在于如何增加收入,包括企業就業和利潤。報告中指出了一個很好的分析點,即企業利潤的分化。劉教授的報告中有一張圖表顯示,國有企業利潤在上升,但民營企業利潤在下降。是以,提高民營企業的信心顯得尤為重要。國家也出台了民營企業促進法等政策措施。

二、政策措施(如何促進消費)

1、推進以舊換新政策

今年兩會提出的主要經濟增長措施和着力點。包括裝置的大規模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這些措施已經開始産生效果,特别是在汽車以舊換新方面,每輛車的補貼力度達到了1萬元或7500元。然而,為了進一步促進消費,建議将以舊換新的範圍擴充到家電、家居、電腦、手機等高附加值商品。

目前,這些措施主要依賴地方政府财政支援,但應考慮從國家專項債和特别國債中劃撥部分資金,支援地方政府大規模推進以舊換新,進而促進消費。盡管多次提倡通過消費券來促進消費,但在中國國情下,推行這一措施較為困難,且意見不統一。然而,以舊換新政策在各方意見上較為一緻,是對消費的直接補貼,并且有助于推動綠色消費。新一代的節能智能化耐用消費品,如電腦、手機、家居等,能夠通過以舊換新政策得到推廣,這也進一步推動了中國制造業的更新換代。

是以,如果中央财政能夠加強對以舊換新的支援力度,特别是對汽車以舊換新類似的支援力度,該政策的效果将會非常顯著。

2、促進新消費

新消費方面,在京東平台上湧現了許多新潮消費産品,國潮品牌、智能家居和節能新産品都展現了良好的增長勢頭。一方面,可以通過以舊換新的政策進一步支援這些新産品的發展;另一方面,可以推動新的消費模式,特别是線上醫療問診和進口藥品的政策。線上醫療健康服務具有巨大的增長空間,對促進消費非常有利。

3、大力推動裝置更新

可以通過對企業采購進行數字化改造,大力推動裝置更新措施,促進企業線上化發展,這也能夠進一步促進新消費。

4、城鎮化

大企業發揮社會責任使員工、農民工進行市民化、城鎮化。這可以是企業的探索,但也應該得到政府的支援。

沈建光:對4月份經濟資料的判斷及政策建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