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楚霸八百年】從曆代君主看楚國八百年曆史(二):春秋15代

作者:秦楚刊号

@秦楚刊号

請加關注下期繼續。

【楚霸八百年】從曆代君主看楚國八百年曆史(二):春秋15代

西周滅亡的第二年,公元前770年,周幽王之子宜臼繼位,是為周平王。周王朝徙都洛陽,史稱“東周”,從此更加衰弱。随着周王室的衰微,各國政治經濟發展更加不平衡,一些封國強大起來後,就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展開了争奪霸主的角逐,中國曆史進入群雄争霸的春秋時代。楚國自立國以來,“筚路藍縷,以啟山林”,艱苦奮鬥,整軍經武,經過十幾代國君前赴後繼的努力和積累,開始崛起于江漢流域。從若敖熊儀(前764年去世)開始的數代楚君積極進取,逐漸進入與中原諸侯争霸的行列,終于在楚莊王時成為“春秋五霸”之一。本文介紹春秋時期曆代楚君的主要事迹。

15、楚霄敖熊坎(在位時間:前764—前758,共6年)

熊坎是楚若敖熊儀長子,娶趙女子為妃,生子熊眴、熊通。熊坎在位時帶領臣民奮發向上,為楚國發展作出了不可忽略的貢獻,隻是因為在位時間較短,文獻中沒有過多記載。

16、楚蚡冒熊眴(在位時間:前758—前741,共17年)

熊眴為熊坎長子,君号蚡冒,《韓非子》中也稱為楚厲王。“冒”通“敖”,就是最高統帥。熊眴即位後,對内帶領臣民發奮圖強,增強國力,對外謹慎而又大膽地向周邊地區拓展,以謀求擴大地域。他曾用驕兵之計打敗陉隰,制服百濮,為楚國崛起奠定了基礎。著名的卞和向楚王奉獻“和氏璧”的故事,就是從蚡冒時開始的,并跨越了厲王、武王、文王三代國君。

17、楚武王熊通(在位時間:前741—前690,共51年)

熊通是熊坎次子、熊眴之弟。熊眴病逝時,本打算要傳位于自己的兒子(姓名不詳),但心懷大志的熊通突然發動宮廷政變,捕殺熊眴之子,自立為君。這在楚國史上是一件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事,它宣告了一個南方大國的崛起。熊通先後娶姬姓女子和鄧曼為妃,生子熊赀、熊元善、熊瑕(後被封于屈邑,其後代以封地為氏,遂稱屈氏,為屈姓先祖,大詩人屈原就是其後裔)。

楚武王是一位奮發有為的國君,他繼位後,一方面利用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緻力于楚國的經濟發展;另一方面擴軍備戰,與鄧國聯姻,趁東周王朝日衰、諸侯混亂之際,積極向周圍開拓,顯示了争霸天下的雄心壯志。他曾滅掉權國,在權國故地設定權縣,使權縣成為“春秋第一縣”。他強求随侯替楚國要挾周天子,請求周王室尊封名号,但周天子沒有同意,于是當即自稱王号,稱為“楚武王”,開諸侯僭号稱王之先河。楚武王在位51年,創縣制、改官制,置陳兵之法,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他三次伐随,四處征戰,盟會諸侯,懾服漢東諸國,威震東周王室。他率先稱王,使楚國告别了對周王朝的朝貢臣服關系,以挺拔的身姿聳立于江漢流域,成為“群雄之首”,由此楚國走向強盛。楚武王最後病逝于第三次伐随的途中,為楚國的崛起立下了不朽的功勞。

18、楚文王熊赀(在位時間:前690—前677,共13年)

楚武王長子,娶姬女、息女為妃,其中息夫人生下了熊艱、熊恽兩個兒子。熊赀早年以從申國請來的葆申為師傅,受過良好而嚴格的教育,成長為一位有抱負、有遠見的君王。他即位後,做出了兩件改變楚國命運的大事,一是将楚都由丹陽遷于郢,然後全力以赴向中原地區大肆開拓,以戰争為手段實作了武王“欲以觀中國之政”的宏願;二是他修築了南北相連數百裡的楚方城(長城),是大陸古代軍事建築的一大創舉。他舉兵北略東進,數年時間先後攻滅了申、息、鄧,并攻伐陳、蔡、鄭、巴、黃等國,功勳卓著,使楚國更加強盛。文王做事,既迅捷淩厲,又慎重嚴謹,注重調查核實。楚人卞和獻璞,曆經兩代楚王冤枉治罪,文王則命人仔細考察落實,精心雕琢,果然得到一塊美麗無比的“和氏璧”,名聞天下。

19、楚堵敖熊艱(在位時間:前677—前672,共5年)

亦稱莊敖,楚文王之子。楚堵敖在位時,楚國繼續富國強兵,逐鹿中原。需要指出的是,熊艱是一個性橫驕蠻的人,他即位時尚在少年,但卻心狠手辣,目中無人,最終被令尹子元和大臣鬥谷於菟聯手殺掉,改立其弟熊恽為王。

20、楚成王熊恽(在位時間:前672—前626,共47年)

楚文王次子,娶妃為他生下了熊商臣、熊職兩個兒子。楚成王即位時年僅9歲,軍政大權由一幫老臣執掌,為穩定國内政局,采取了尊周親諸侯的政策,布施仁德恩惠,與諸侯修好結盟,派人向周天子進貢來鞏固王位。随着成王日漸長大,又開始以嶄新的面貌大膽進取,積極北上東進,與齊桓公争霸十餘載。在這個程序中,楚國鎮壓夷越各族,大力開拓疆域,滅國十二,擴地千裡,令中原諸國聞風喪膽,使楚國聲威大振,楚成王雖無霸主之名,卻已有霸主之實了。

可以說,成王是春秋時期名副其實的一代雄主,為楚國的強盛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可惜的是,成王後期楚國雖然在泓水擊敗意圖接替齊國稱霸的宋襄公,但随後與新崛起的晉國交戰,結果兵敗城濮,北進勢頭被挫敗,晉文公一舉跻身“春秋五霸”之列,楚國遭受嚴重損失與挫折,成王霸業功虧一篑。當初成王要立商臣為太子,令尹子上等人反對,商臣是以懷恨在心,制造事端逼子上自殺,以緻造成國家混亂。成王了解真相後,欲改立次子熊職為太子,結果熊商臣先發制人,将在位47年的成王熊恽逼殺,自立為國君,是為楚穆王。

21、楚穆王熊商臣(在位時間:前626—前614,共12年)

楚成王長子,娶胡女為妃,生子熊侶、熊宮。楚穆王雖然弑父篡位,自立為君,但卻是一位既有開拓精神、也有遠見卓識的君王。他即位後,采取果斷措施,穩定國内局勢,又審時度勢,調整對外政策,欲在江淮地區打開發展局面。他先後滅亡江國、六國、蓼國,攻打鄭國,迫使鄭國與楚國請和;攻打陳國,攻占陳國壺丘;遣使通路魯國,建立友好關系;平定鬥宜西、仲歸叛亂;俘虜舒國、宗國國君,攻打巢國,使楚國勢力擴充至江淮地區,為楚國開疆擴土做出了巨大貢獻,也正是因為楚穆王打下如此堅固的基礎,才讓此後的楚莊王能順利登上春秋五霸的寶座。

22、楚莊王熊侶(在位時間:前614—前591,共23年)

楚成王長子,娶赢女為妃,生子熊審、子囊、子南、子庚、子貞。楚莊王繼承王位時還不滿20歲,楚國内部處于一種不安定的狀态之中,其王位并不牢固。聰明的楚莊王決定韬光養晦,斂翼待時,靜觀其變,故意沉湎于聲色犬馬、縱情享樂,用大智若愚來隐忍三年之久,留下了“三年不鳴,一鳴驚人”的典故。三年後,他整頓朝綱,改革政治體制,廢免佞臣、庸臣數百人,起用了德才兼備、忠誠謀士數百人,重用了伍舉、蘇從等忠直之臣,打擊把持朝政的貴族,穩固了朝中局勢,攻滅了前來進犯的庸國,使楚國的勢力向西北擴充。他任用孫叔敖為令尹,重視社會生産,發展經濟,充實國力,擴充軍隊,訓練軍士,準備與晉國決戰。

前597年,楚國在晉楚邲之戰中大獲全勝,楚莊王采取聯齊以制晉的戰略,使晉國此後對諸侯的控制力漸弱。楚國大夫潘黨建議将晉軍的屍體堆積起來,築城“京觀”,以彰顯武功。楚莊王卻反對說:“戰争不是為了宣揚武功,而是為了止暴安民。‘武’字是由‘止’與‘戈’兩個字組成的,止戈息武才是真正的武功。”于是,楚國在黃河邊祭拜了河神,班師回國。這也是“止戈為武”成語的由來。楚國又趁機滅掉蕭國、陳國,攻伐鄭、宋、蔡等國迫其求和。楚莊王飲馬黃河、問鼎中原,中原諸侯盡皆側目,一些小的諸侯國紛紛投奔楚國麾下,終于順利登上春秋五霸的寶座。

楚莊王在位期間,繼承和發揚先祖君王“筚路藍縷”的精神,在對内對外的鬥争中,頭腦清醒,思維靈活,求賢若渴,知人善任,身邊聚集了一大批優秀人才,成為楚國的得以強大的根本。他對内整頓吏治,修善法規,穩定民心,鞏固政權;為了對外争霸,他一生戎馬倥偬,南征北戰,“并國二十六,開地三千裡”,稱霸中原,威震四方,使楚國霸業進入鼎盛時期。楚莊王不愧為春秋時期著名的霸主之一,也是大陸古代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是楚國最有聲望的國君。

23、楚共王熊審(在位時間:前591—前560,共31年)

楚莊王之子。楚共王年幼即位,由令尹子重輔佐朝政。由于子重排擠朝臣,緻使大夫申公巫臣叛楚投晉,成為謀士,并曾幫助晉國擊敗楚國,這就是“楚才晉用”的典故。楚共王是一個感情浪漫之人,他娶過好幾個國家的王女為妻,這裡當然也有政治方面的考慮。其中他真正心愛的是“安陵之好”,封她為安陵君,後來也隻有安陵君為他生子五人:熊昭、熊圍、熊比、熊皙、熊棄疾。

楚共王即位後,依靠一班莊王舊臣輔佐,雖然霸勢轉弱,仍遵循先君北上争霸的路線,繼續與晉國等諸侯展開了激烈的争奪,保住了大國的地位,但長期争霸也緻使國力下降,有力不從心之感。楚共王沒有忘記先祖霸業,與晉國南北争霸,繼續融蠻夷華夏為一,對楚國發展和楚文化特異風采的形成作出了較大貢獻,如當時楚國鑄銅工藝已經非常成熟和領先。

共王從小生長在榮華安甯之中,缺乏英勇果斷的政治、軍事素質,遇到危急事态,便優柔寡斷甚至失态。比如,因五個兒子皆為庶出,共王無法決定誰來繼承王位,便派祭師手擎玉璧,遍祭楚之名山大川,祈禱神靈從五子之中挑選一位主持社稷。也許就因為如此有些荒唐的行為,楚國自康王之後内亂不休。晚年的共王積郁成疾,深刻反思,自以為無德,尤其是鄢陵之戰的失敗,共王在此戰中也被射瞎了一隻眼睛,有辱社稷,自感慚愧,請求臣下給予惡谥,這種自責精神也是十分可貴的。

24、楚康王熊昭(在位時間:前560—前545,共15年)

楚共王長子。康王即位之初,頗有振奮的雄心,對内實行了大刀闊斧的行政管理和軍事體制改革,抑制豪強,鞏固王權;對外加大攻關力度,善于結交諸侯為好友,進而使國力持續增長。此時的令尹子庚(字子午)為莊王之子、共王之弟,為楚國作出了重要貢獻,死後葬在今河南淅川。1978年,子庚墓在河南淅川被發掘後,出土了大量精美陪葬品,其中最大一件“王子午鼎”浪漫奇谲,造型優美,紋飾精細,銘文語詞流暢押韻,其銘文字型“鳥蟲篆”被稱為中國最早的“美術字”,代表了楚國文化藝術的突出特征。

康王曾争鬥江淮力挫東吳,四伐鄭國北上求霸,但兩面作戰也令将士疲于奔命、苦不堪言,嚴峻的形勢使康王力圖尋求和解之路,打破不利于楚國發展的僵局。康王晚年,在宋國的調解下,楚、晉與數個諸侯訂立了罷戰息兵的盟約,史稱“弭兵之會”,此後晉楚并霸,也成為春秋曆史的轉折點。楚康王去世時,王位由其長子熊員繼承,但康王的四個弟弟尚在,他們為了争奪王位,在近半個世紀把楚國鬧了個天翻地覆,也給中國曆史留下了沉重的一頁。

25、楚郏敖熊員(在位時間:前545—前541,共4年)

楚康王之子,去世後被葬在郏地,故稱為郏敖。熊員即位時才十幾歲,年幼勢弱,軍政大權實為叔父公子圍所掌握。子圍是一位野心勃勃、觊觎王權的人,他排斥異己,加害賢良,培植親信,公然使用楚王的服飾儀仗,篡位之心昭然若揭。公元前541年冬,熊員患病高燒昏迷,子圍以探病為由進入王宮,親手将熊員勒死,并拔劍斬殺了熊員的兩個幼子熊幕和平夏(分别為7歲和4歲),子圍的三弟公子比、四弟子皙聞訊逃出楚國避難,子圍自立為王,改名熊圍。

26、楚靈王熊圍(在位時間:前541—前529,共12年)

楚共王的次子,楚康王之弟,娶豐女為妃,生子熊祿、罷敵。楚靈王是一位志在興霸、進而奪取天下的雄心勃勃的君主,他即位初安國内後,就以鄭國為突破口,迅速北上争霸,連年窮兵黩武,對外擴張不止,消滅陳、蔡等國,使楚國霸主地位得到了加強。但他好大喜功,盲目冒進,又不恤将士,造成軍心不穩,左右離心,諸侯攜貳。

楚靈王又是春秋時代有名的昏暴之君,在位期間窮奢極欲、花天酒地,修建壯觀華麗的章華宮,征天下細腰女子進宮,故又名“細腰宮”,以緻“百姓罷敝”,國人鹹怨,最終失去民心,統治動搖。公元前529年,楚靈王之弟棄疾與公子比、公子皙結成政治同盟,在鄰國軍隊配合下,攻入郢都,殺了靈王的兩個兒子,立老三熊比為王,老四子皙為令尹,老五棄疾為司馬。在外征戰的靈王率軍回還,部隊潰散,靈王悔恨交加,獨自在山中徘徊三日後,自缢身亡。

27、楚初王熊比(在位時間:前529—前528,不足1年)

楚共王第三子。熊比在國外流浪十多年,加之他宅心仁厚,性格軟弱,根本不懂政治,他的弟弟子皙也和他是一樣的人。熊比即位五個月後,其五弟熊棄疾造謠惑衆說楚靈王并沒有死,率大軍逼近都城,準備嚴懲政變者。熊比和子皙信以為真,以為已到窮途末路,便雙雙自殺身亡。由此老五熊棄疾就順利登上了王位,并改名熊居。

28、楚平王熊居(在位時間:前529—前516年,共13年)

楚共王幼子,原名熊棄疾,娶蔡女、赢女為妃,蔡妃生子熊建,赢妃生子熊轸、熊申、熊結、熊闾。平王即位之初,除了封賞功臣之外,扶綏群眾,讓臣民休養生息,對外則敦睦諸侯,結好邦交,使陳、蔡複國,戰争相對減少了。但後來他寵信佞臣,奢侈縱欲,殺害忠良,加劇了政局的動蕩不安,又頻繁築城擾民,使楚國國力江河日下,不但失去了晉楚争霸的強大實力,還屢屢被小國侵犯,諸侯國都叛楚歸晉,楚平王最終郁郁而死。平王在位時,聽信讒言,殺害了很有才幹的伍奢、伍尚父子(伍子胥的父親和哥哥),将伍子胥逼出昭關,釀成了“伍子胥出昭關,一夜愁白了頭”的曆史恩怨。伍子胥逃往吳國,最後帶兵打回楚國報仇,将已經死去的楚平王掘墓鞭屍,以洩心頭之恨,也将禍胎留給了他的繼任者。

29、楚昭王熊轸(在位時間:前516—前489,共27年)

楚平王之子,曾娶齊侯之女(姜姓)為妃,忠貞早逝,谥号貞姜夫人;又娶越女為妃,生子熊章。楚昭王繼位時年僅8歲,即位前十年大權掌握在無德無才又十分貪婪的令尹子常手中,把楚國推向了危險的邊緣,曾經被東方的吳國攻破了都城,楚昭王被迫棄都出逃,曆盡磨難。後來申包胥哭秦庭,才請得秦軍幫助複國。

複國後,昭王吸取教訓,重用子西、子期、子闾等賢良大臣,改革政治,發展生産,勵精圖治,使楚國得以休養生息,從瀕于危亡的大難中複蘇,國力漸充,威名益盛,東卻強吳,北抑晉霸,使楚國又以大國雄姿屹立于華夏之林,再次走向了強大。更為可貴的是,楚昭王不像其他霸主那樣盛氣淩人,在國内使群眾得到了安甯,國人感恩擁戴,在國外也樹立了一個富有親和力的南方霸主形象,他一貫奉行“以人為本”政策的人格魅力,至今仍閃爍着燦爛的光芒。公元前489年,35歲的楚昭王親自領兵前去救援被吳軍攻打的陳國,身染重病,在城父的軍營中去世。楚昭王是楚國的一位中興之主,也是楚國曆史上最有作為的君主之一。另外,大約在昭王時期,楚國的老子(道家創始人)完成了《道德經》的寫作,對後世有巨大影響。

昭王去世後,其子熊章即位,是為楚惠王。惠王在位57年,中國曆史此間也從春秋時代進入戰國時代。(楚文化研究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