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白岩松:大學快成義務教育了,還把自己當成高高在上的精英?

作者:社會新聲浪

作為擁有五千年曆史的泱泱大國,教育對中國的意義可謂是悠遠深長。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中國的土地上便爆發了世界第一場有關思想學術的争辯——百家争鳴。無數飽讀詩書的有學之士都在那個混亂的時代裡暢所欲言,發出自己的聲音與觀念,這是人個性的覺醒與思想交彙的解放,同時,更是推動曆史車輪滾滾前進的無形力量。

可現在,無論是貴為萬世之師的孔子,還是生活裡剛柔并濟、品味哲學的老聃都早已消逝于風中,但他們留給後世的遠遠不止書上的山河觀覽,也不是口頭的侃侃而談,而是更多地留下教育的火種,為後世的薪火相傳點亮這片茫茫前路。

于我而言,或許西南聯大梅贻琦校長的話最契合于大學,乃至教育的真谛:“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大學是教育的殿堂,更是知識的最高學府,但他這句話,卻直截了當地更加看重老師,自我的修養。

是以,教育的腳步真該止于大學,又或是學無止境?

白岩松:大學快成義務教育了,還把自己當成高高在上的精英?

學術時代

衆所周知,中國的教育分為三個階段,第一段是輝煌的古代,學生們在私塾裡,有着自己的國學老師,隻為一朝中榜,雞犬升天。

第二段是混亂的近代,學生紛紛出國,學習西方文化,隻為師夷長技以制夷,或者遊街示衆,批判政治黑暗。

而第三段便就是開國後直至如今的太平盛世,經濟的高速膨脹與發展對人們的求學之路帶來了潛移默化的影響,人們逐漸追求高品質,高品質的價值思想,便趨之若鹜地向大學進軍,向學術殿堂攀登。

這便成就了今日的“學術時代”。

白岩松:大學快成義務教育了,還把自己當成高高在上的精英?

從古代封建王朝開始,世家大族用科舉來彰顯家族的榮光尊貴,或者用此來維持家族嫡脈,寒門子弟則寒窗苦讀十餘載,隻為中舉,光耀門楣。

于是這種選拔性,公平性的直覺考試方式便一直延續下來,成了寒門子弟追上世家大族的最優捷徑。也是以,“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的功利心态,為求翻身,改變命運的想法便深種每個學子的心中,而這便是學術時代逐漸旺盛的緣由之一。

除此以外,都說教育是一個國家發展的基石,國家的政策對于這個時代降臨的推動影響也是很顯著的。

白岩松:大學快成義務教育了,還把自己當成高高在上的精英?

由于中國地大物博,人口分布也極為不均,這便造成了人們受教育程度的嚴重偏頗,使得家境不好的隻能礙于偏遠地形或經濟,早早結束求學的路途,最後背負先人的苦痛,一生無為地忙忙碌碌。

而有錢的人家,則可以多方面培養,讓孩子從學習和興趣中更好地汲取成長,這樣的結果,無異于讓未來的窮人依舊很窮,而富人依舊具備錦繡前程。

白岩松:大學快成義務教育了,還把自己當成高高在上的精英?

于是中國便推出“九年義務教育”,用一種強制推進的方法,從根本上讓這樣的差距縮小,并一定地平衡社會的天平,左右窮孩子的未來。這樣的做法打破了富孩子的專屬驕傲,更為學術時代注入了新鮮血液。

或許,所謂學術時代的來臨,不僅僅是學術的公平性和普及性的高速發展,更是美好時代的逼近和蓬勃,但這樣的舒适日子總會讓人怠惰。

白岩松:大學快成義務教育了,還把自己當成高高在上的精英?

偏安一隅

今年是中國義務教育實行的第十五年,這十五年裡,中國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由于教育資源的稀缺和教育水準的停滞不前,大學便就是當時的學術殿堂和唯一出路,身為一個大學生,可以說是當時一件的稀奇事,更是一種值得驕傲的事,所謂物以稀為貴,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白岩松:大學快成義務教育了,還把自己當成高高在上的精英?

而這十五年裡,不僅教育,甚至整個社會文化都得到了十分顯著的變化與提升,人們對與教育的态度和要求也在不斷改變,所謂的大學生和技術生猶如雨後春筍般不斷竄出,這也就導緻了學生市場和就業市場的飽和,人們對于見怪不怪的學生便有了更高的要求,在一些一二線城市,大學生或許都成了最低的門檻要求。

但前幾十年來的習慣和刻闆印象怎麼能說斷就斷,前輩的“大學安穩”的思想早已深種在每個學生的心中,從小,他們的目标便就是去考上一個好的大學,而大學生的生活卻必定是安逸舒适的。

白岩松:大學快成義務教育了,還把自己當成高高在上的精英?

弗洛伊德說過:“人類向往安逸的時間睡覺。”這話既準确卻又十分直覺地展示當代中國大學生的現狀與心理,大學從自己讀書識字開始,便就是所有學習的終點,更是這十幾年來的歸宿和港灣,他們迫不及待地想進入并在裡面擷取自己該有的回報,并從中實作自己先前的一切幻想和情緒。是以他們便把最好的年華用來偷閑,在這裡偏安一隅。

可一切都阻擋不了時間的前進和發展,一切包括思想觀念和市場永遠追不上人們要求和需要。是以膨脹市場和學術時代對于大學生包括他們的素質以及能力,都開始變得十分嚴苛和挑剔,好的會被留下,而差的,那些荒廢時間的,也永遠隻能停留在那個角落,孤芳自賞地被抛棄。

白岩松:大學快成義務教育了,還把自己當成高高在上的精英?

社會大學

或許就像白岩松所講:“大學生也快成為義務教育,你們有什麼資格去沾沾自喜,把自己當做社會的精英。”

而精英永遠是群體的頭部,永遠是大多數裡的小多數,不是一抓一把的茅草,從曆史的足迹和過去我們便可以一窺一二,我們發現高等知識在中國的傳播,從稀少到普及僅僅用了十五年,而就是這短短的十五年,便把大學生從櫥窗的珍視品化為随處可見的牛毛,是以歲月的推陳出新和疊代更替都太快,是以我們不可以隻安于一處,隻會口頭上的紙上談兵,那隻會讓大學生變成社會的小白和實踐的矮子。

白岩松:大學快成義務教育了,還把自己當成高高在上的精英?

像之前所說的:“所謂大學者,非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是以,大學生進入大學,并不是為了獲得大學生的頭銜或者學曆,也并非隻是為了偏安校園大樓,去死讀書或者貪圖享樂的,大學生應該在大學裡學會塑造人格和建立正确的就業實踐觀,應該在大師處學到他們這麼多年來的經驗和技巧,以及待人處事的方法和态度。

現在經濟社會,有如一塊甘甜的奶酪,而想分食奶酪的人太多,這就是所謂的“僧多粥少”。是以我們更應該去創造自己的價值,去迎合社會的價值和利益,踏實努力,不要去自視清高,否則難逃被否定,被淘汰的命運。

白岩松:大學快成義務教育了,還把自己當成高高在上的精英?

小結:

都說少年是國家的未來,而教育是國家的最好名片,我們在最好的年紀擷取最好的機遇,我們本不該辜負青春,辜負韶華,而應該去緊緊把握,緊緊跟随,不斷修煉和豐滿自己,成為可以屹立,可以承擔的獨立的人,遇見更美好的自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