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年輕人為何不願繳社保,周小川這回捅破窗戶紙了

年輕人為何不願繳社保,周小川這回捅破窗戶紙了

冰川思想庫

2024-05-11 11:06釋出于浙江冰川思想庫官方賬号

年輕人為何不願繳社保,周小川這回捅破窗戶紙了

隻有正視了“年輕人為何不願繳社保”的深層原因,以此為基礎反思和重審現行的社保制度設計,養老金缺口危機才真正具備了得以解決的可能性。

撰文丨張明揚

年輕人不願繳社保,已經是一個半公開的秘密。

但在公開場合,這仍然是一個諱莫如深的議題,有限的一些讨論,還是以批判年輕人為主:躺平、得過且過、對未來生活缺乏規劃……

在某些輿論聲音中,年輕人不願繳社保,是一件對自己和社會都不負責任的非理性行為。

至于年輕人為什麼不願繳社保的深層原因,就這麼被不知所謂的道德批判掩蓋住了,似乎隻要不讨論就不存在一樣。

總之,社保沒有任何問題,有問題的是年輕人。

當然,不願繳社保隻是一種意願,社保有其強制性,大多數年輕人未必真能落實,有機會踐行的更多是靈活就業者,但這的确是一種真實的情緒。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周小川在一次公開論壇(首屆中國養老論壇)上,捅破了這層窗戶紙。

01

周小川退休以後很少就公共政策公開表态,但一說話就是直言不諱。

上一次,他引爆輿論的發言還是在去年2月,主題仍然是“養老金缺口”,當時放的話也很重:“不要認為養老問題還有拖延的機會,以後再做選擇會更艱難。”

這一次,有别于主流聲音對年輕人不願繳養老金的嘲諷及批判,周小川對年輕人的挫敗情緒表達了認可與共情。

周小川認為,養老金缺口壓力正層層傳導至年輕一代身上,“現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年輕人覺得即使勞動再多,也很難買房、結婚、養孩子,幹脆直接躺平”。

“站在勞動者視角,當衡量社保繳費貢獻大于所獲收益時,自然削弱積極性”,周小川認為,在現有名義個人賬戶下,個人繳費實際用以統籌基金,若過度突出現收現付制,即在崗職工繳費支付當期退休老人的養老金,面對持續攀升的撫養比,難免消解年輕人的制度參與意願,甚至激化代際沖突。

周小川說得很明白了,年輕人不願意繳社保,不是年輕人的問題,而是制度設計出了問題。

所謂“現收現付制”,是中國社保的一種特殊制度設計。簡單說就是,由于時代原因(社保制度還沒出現),目前退休的老人當年并沒有實繳社保;而現在年輕人繳納的社保,也不會進入個人賬戶以供未來使用,而是在當年度就會“統籌”發給退休老人;而當現在的年輕人退休後,每月領取的養老金,将來自那時候的年輕人繳費。

也就是說,當年老人沒繳的那一筆社保,導緻中國社保的賬上永遠缺少一筆錢,或者說存在虧空,隻能依靠一代代的“代際轉移”來解決。

我曾和身邊的老人讨論過這個問題,正在拿終身俸的老人對此無不極其敏感,他們無法接受“自己是被年輕人養”這個事實。他們的反駁當然也有道理:我們年輕時為國家做了貢獻啊,工資也很低,那時候也沒社保,我們的養老金是我們應得的。

對此,我經常幽幽地說上一句:那也是國家欠你們的,不是年輕人欠你們的。

還有老人會說,老人多拿了養老金,不是正好幫年輕人養孩子麼,殊途同歸,左口袋進右口袋,又有什麼可以計較的。

我還是幽幽地說:很多年輕人的父母生活在農村,根本拿不到多少養老金,他們一直抱怨“幫别人父母養老”。

在這個問題上,老人,或者說城市退休老人是現收現付制的既得利益群體,他們的養老金,經常比正在工作的年輕人還高出一截;而相應地,年輕人和中年人就是現行制度設計的利益受損群體。

年輕人(也包括中年人)面對的養老金窘境,可謂是“兩面挨耳光”:一方面,他們要為現在的退休老人支付養老金,這導緻他們無法真正擁有一個如銀行儲蓄賬戶一般的“個人社保賬戶”;另一方面,現在的生育率正在下滑,當現在的年輕人變老之後,從哪裡找到足夠的新一代年輕人為他們支付養老金。

“腹背受敵”之下,很多年輕人自然也就不願意繳社保了,他們對未來缺乏清晰的預期,這也正如周小川所說:“如果我們都不清楚自己能拿到多少基礎養老金,怎麼能苛求(年輕人)不積極參與個人養老金計劃呢?”

這當然是一個惡性循環,越多的年輕人(中年人)不願意繳社保,養老金缺口就越大。但站在年輕人的角度,他們的利益權衡又有什麼不對呢?

如果不願意承認每一個年輕人作為真實個體的利益權衡,總是要靠“集體利益”“長遠利益”來做輿論綁架,那就是一種PUA。而PUA一旦被勘破,就注定無法持續。

我想,這就是周小川此次發言的真意所在:正視年輕人的利益導向,了解他們的利益權衡。

隻有正視了“年輕人為何不願繳社保”的深層原因,以此為基礎反思和重審現行的社保制度設計,養老金缺口危機才真正具備了得以解決的可能性。

02

周小川在這次論壇上也提出了養老金缺口的解決方案。

目力所及,這是我近幾年來看到的最靠譜改革方案了。

周小川指出,現階段更應重視“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激勵性,據此,他提出了人賬戶養老金“供一配一”的設想,“等于個人儲存100元,最終賬戶上有200元,并以此作為基數投資”。

周小川的“供一配一”設想部分參考了美國養老保險制度“401K計劃”:員工每月從工資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資金存入個人賬戶,企業也按一定比例向賬戶存入相應資金。

如果周小川這一想法可以落實,自然可以突破現行“現收現付制”的弊端,重新激發年輕人和中年人的繳納社保熱情。

說白了,就是年輕人覺得繳社保劃算了、透明了、有未來了,這三者缺一不可。

但周小川在一個關鍵問題上語焉不詳:如果将年輕人和中年人繳金的一大部分拿去“充實個人賬戶”,年輕人的确有了未來;但誰來支付當下退休老人的養老金缺口呢?

這才是最為關鍵之處。

應對方案無非有三種:即刻推進延遲退休;财政補缺,資金來源可以是國企上繳利潤,也可以考慮定向發債;逐漸降低養老金發放水準,或至少當機養老金的逐年增長。

但是,這三種方案哪一個不是知易行難?哪一個不是地雷陣蛟龍潭?何況,任何一種單一方案都不足以彌補缺口,需要三箭齊發才能真正見效。

從這個意義上而言,周小川的方案說到了點子上,真正解決了年輕人不願繳社保的“動力問題”,但真要落地執行面臨重重困難。

幾乎所有人都知道現收現付制潛藏的弊端,但又豈能是說改就改、一廢了之的。

03

周小川的發言并沒有引發多少輿論關注,其中一大原因就是被“搶戲”了。

在同一個論壇上,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朱恒鵬的發言引發了軒然大波。他認為,目前社保能擴面的空間是大量年輕的靈活就業者,但這一人群現在參保率、尤其繳費率仍低,“要調動年輕人的參保積極性,要讓他們知道,自己所繳納的費用,家鄉的父母祖輩是能領到錢的”。

朱恒鵬的發言在社交媒體上被噴成了篩子,被視作PUA年輕人的最新例證。

本文的唯一男主角是周小川,這裡也無意對朱恒鵬的發言做過多闡發。雖然朱恒鵬的方案也幾乎沒有任何可行性,但他至少有一點說對了:針對年輕人不願繳社保,現行社保制度不改不行了。

幾乎所有人都發現了問題,但有些人出于既得利益(比如拿高終身俸的城市老人等群體),不願承認問題,不願接受任何付出代價的改革;有些人回避問題,還想依靠PUA年輕人得過且過(比如某些輿論);有些人直面了問題,但提出了啼笑皆非的方案(比如朱恒鵬);有些人提出了可以治根的方案,卻千難萬阻很難落實(比如周小川)。

所有人都不知道怎麼辦,這才是問題。

但年輕人也應該滿意了,至少周小川提供了情緒價值。

檢視原圖 166K

  • 年輕人為何不願繳社保,周小川這回捅破窗戶紙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