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30年前最吃香的7職業,如今都已消失不見,幹過的老了

作者:生活家的食光

導讀:

30年前最吃香的7職業,如今都已消失不見,幹過的都在領終身俸了!你知道有哪些職業嗎?你記憶中有這些人嗎?

曾經的鐵飯碗,曾經被人們看好的職業,如今也走向了沒落,走向了無人問津,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有哪些職業吧?

30年前最吃香的7職業,如今都已消失不見,幹過的老了

1、裁縫

在30年前的中國,裁縫是一個充滿希望和尊重的職業。那時候,女孩子們夢想着嫁給一個裁縫,因為這意味着她們将擁有一個手藝精湛、能夠創造美麗衣物的伴侶。裁縫不僅在城市裡受到歡迎,在廣闊的農村地區也同樣備受青睐。幾乎每個家庭都希望擁有一台裁縫機,它不僅是家庭的财富象征,更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裁縫機的普及,反映了當時社會對服裝個性化和定制化的需求。人們渴望穿着合身、美觀的衣物,而裁縫能夠滿足這種需求。他們用靈巧的雙手和精湛的技藝,将布料裁剪成一件件合體的衣服,無論是日常穿着還是節日慶典,都能看到他們的作品。

30年前最吃香的7職業,如今都已消失不見,幹過的老了

估計很多人的爸媽,以前結婚的時候,不是一台自行車就是一個裁縫機吧,你們說是不是呢?

随着工業化和現代化的程序,大規模生産的成衣逐漸取代了手工裁縫的地位。機器的高效和低成本讓定制衣物變得不再經濟,裁縫這一職業也漸漸失去了往日的光輝。盡管如此,裁縫機在一些家庭中仍然被珍藏,它們不僅是過去生活的記憶,也是對傳統手工藝的一種懷念。裁縫的故事,是時代變遷的一個縮影。

2、電影放映員

在民國至新中國初期,電影放映員是一個令人羨慕的職業。國營制片廠拍攝的影片不僅品質上乘,而且承載着時代的精神和文化。電影放映員下鄉放映,成為連接配接城市與鄉村、現代與傳統的橋梁,他們的身影在鄉村的每一個角落都備受尊崇。

30年前最吃香的7職業,如今都已消失不見,幹過的老了

電影放映員的工作不僅僅是播放影片,他們還肩負着傳播知識和文化的使命。在那個資訊相對閉塞的年代,電影成為了人們了解外界的重要視窗。放映員們常常需要跋山涉水,将電影帶進偏遠的鄉村,他們的到來總能引起一陣轟動,成為村裡的一件大事。

當時的電影放映員被人們看作是吃國家飯的職業,不用下地幹活,整天遊走在鄉村之間,領着固定工資,然後播放電影的時候還可以順便看電影,這個職業讓人羨慕嫉妒恨。當時很多小孩從小就立志以後要當一個電影放映員,改變農民辛苦的命運。

随着現代娛樂方式的多樣化,國營制片廠逐漸倒閉,電影放映員的崗位也漸漸消失。電視、網際網路、流媒體平台的興起,改變了人們的觀影習慣。曾經熱鬧非凡的露天電影院,如今已難覓蹤迹。電影放映員的故事,如同那些老電影一樣,成為了一段塵封的曆史。

3、糧站從業人員

在計劃經濟時代,糧站從業人員是社會中的重要角色。他們負責糧食的調配和儲備,手中握有的權力不小。糧管所是那個時代糧食供應的核心,從業人員的決策直接影響着千家萬戶的餐桌。

30年前最吃香的7職業,如今都已消失不見,幹過的老了

以前我爺爺就是糧站從業人員,每天的工作就是把控糧食的品質。那時候的糧站的從業人員是一個十分體面的工作,在農村有很高的聲望。當時被農村人視為,最不缺糧食的工作。家家戶戶到了時間都要去交公糧。在當年,這也是被視為鐵飯碗的職業,農村人沒有一個不夢想去糧站工作的。

可如今随着公糧的取消和糧食産量的增加,糧管所的職能逐漸減弱,最終退出了曆史舞台。糧站從業人員的故事,見證了一個時代的結束,也反映了社會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深刻變化。

曾經在糧站工作的那些人,現如今大多都已經80多歲了,回憶當初,糧站的從業人員十分風光,但是如今時代變遷,糧站都成了曆史名詞了。

4、計生辦

80年代的中國,正處于人口控制的關鍵時期。為了應對人口過快增長帶來的社會和經濟壓力,計劃生育政策被提上了國家議程。在這一背景下,計生辦在全國各地的鄉鎮和街道如雨後春筍般廣泛設立起來。這些機構成為了政策執行的前線,他們的工作不僅僅是宣傳計劃生育的理念,更重要的是確定政策的嚴格執行。

30年前最吃香的7職業,如今都已消失不見,幹過的老了

計生辦的從業人員需要深入到每一個家庭,了解生育情況,對那些違反政策超生的家庭進行處罰。他們的工作常常面臨着巨大的壓力和挑戰,有時甚至要面對群衆的不了解和抵觸。但正是這些從業人員的辛勤工作,確定了計劃生育政策在基層的有效實施。

随着時間的推移,中國的人口形勢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人口老齡化、勞動力短缺等問題逐漸凸顯,國家對人口問題的認識也在不斷深化。2016年,中國政府宣布全面放開二孩政策,标志着計劃生育政策的重大調整。

這一政策的放開,意味着計生辦的職能開始發生轉變。原本以控制人口增長為主要任務的計生辦,開始轉向提供生育健康服務、促進人口均衡發展等新的職能。一些地區的計生辦開始合并到衛生健康部門,他們的工作重心也從過去的處罰和控制,轉向服務和支援。

5、供銷社

在計劃經濟的年代,供銷社是城鄉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們不僅是商品供應的主要管道,更是社會交往和資訊交流的重要場所。走進供銷社,貨架上整齊排列着從食品到日用品,從農具到布料的各種商品。售貨員站在櫃台後面,他們對每一件商品都了如指掌,對顧客的需求總能給予恰當的建議。在那個物資相對匮乏的時代,售貨員手中的商品,往往直接決定了人們的消費選擇,他們的影響力不容小觑。

30年前最吃香的7職業,如今都已消失不見,幹過的老了

要知道當時想買東西都要拿着糧票去供銷社購買的,其餘地方是買不到東西的。當時能夠到供銷社去工作,那就是要找關系,花錢才能進的。供銷社的從業人員就跟現在的公務員一樣,享受着各項優待,農民對此羨慕不已。要是誰家的男孩能夠娶到供銷社工作的女孩子,那可是撿到寶了。

随着改革開放的深入,市場經濟的理念開始在中國大地生根發芽。超市、購物中心等新型商業形态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它們以豐富的商品、靈活的價格和優質的服務迅速赢得了消費者的青睐。相比之下,傳統的供銷社顯得越來越力不從心,它們的輝煌逐漸成為了過去。

6、鄉村郵差

在40年前,郵電局是人們寄送包裹、信件的主要場所,鄉村郵差則是資訊傳遞的重要角色。他們騎着自行車,穿梭在鄉間小路,将遠方的問候和消息送到每一個家庭。郵差的工作雖然辛苦,但他們在村民心中卻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30年前最吃香的7職業,如今都已消失不見,幹過的老了

随着網際網路和智能手機的普及,郵電局的功能逐漸被現代通信方式取代。電子郵件、即時通訊軟體讓人們的溝通變得更加快捷和友善。鄉村郵差的身影,也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現如今鄉村郵差也開始被時代淘汰,由于信件、報紙被資訊時代淘汰,鄉村郵差也失去了工作的意義。大多數成了快遞員,送快遞的多了。

7、司機

在那個時代,司機不僅是一個職業,更是一個令人羨慕的社會身份。掌握開車技能的人,就像是擁有了一張通往更好生活的門票。在那個汽車并不普及的年代,司機的稀缺性讓他們成為了衆人眼中的寶貴人才。他們不僅有機會在政府機關或重要機關為上司開車,還能享受到相對較高的工資和令人尊敬的社會地位。

當時,我們村裡有一個會開車的親戚,那可是一件值得誇耀的事情。他們往往能夠早早地買上電視機和自行車,這些在當時還是奢侈品的物品,足以讓他們在村裡脫穎而出,成為衆人羨慕的對象。

30年前最吃香的7職業,如今都已消失不見,幹過的老了

司機的黃金時代,是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一個縮影。随着經濟的騰飛,汽車逐漸走進了普通人家,司機這個職業也開始發生變化。從最初的稀缺和尊貴,到後來的普及和平凡,司機的社會地位經曆了從高峰到平穩的轉變。

8、木工

木工,曾經是農村不可或缺的手藝人。無論是建新房還是修繕舊屋,木工的技藝都是必不可少的。他們的手藝不僅展現在家具的制作上,更展現在對木材的尊重和對工藝的執着。

随着機械化生産的興起,木工這一職業逐漸被社會淘汰。現代建築和家具制造更多地依賴于機械裝置,傳統的木工技藝面臨着失傳的危機。

30年前最吃香的7職業,如今都已消失不見,幹過的老了

盡管如此,仍有一些木工堅守着他們的手藝,将傳統工藝與現代設計相結合,創造出獨特的作品。他們的故事,是對傳統手工藝的一種傳承,也是對工匠精神的一種緻敬。

從裁縫到木工,這些職業的變遷,不僅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反映,更是時代變遷的見證。你們還知道這些職業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