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30年前最吃香的7职业,如今都已消失不见,干过的老了

作者:生活家的食光

导读:

30年前最吃香的7职业,如今都已消失不见,干过的都在领退休金了!你知道有哪些职业吗?你记忆中有这些人吗?

曾经的铁饭碗,曾经被人们看好的职业,如今也走向了没落,走向了无人问津,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有哪些职业吧?

30年前最吃香的7职业,如今都已消失不见,干过的老了

1、裁缝

在30年前的中国,裁缝是一个充满希望和尊重的职业。那时候,女孩子们梦想着嫁给一个裁缝,因为这意味着她们将拥有一个手艺精湛、能够创造美丽衣物的伴侣。裁缝不仅在城市里受到欢迎,在广阔的农村地区也同样备受青睐。几乎每个家庭都希望拥有一台裁缝机,它不仅是家庭的财富象征,更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裁缝机的普及,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服装个性化和定制化的需求。人们渴望穿着合身、美观的衣物,而裁缝能够满足这种需求。他们用灵巧的双手和精湛的技艺,将布料裁剪成一件件合体的衣服,无论是日常穿着还是节日庆典,都能看到他们的作品。

30年前最吃香的7职业,如今都已消失不见,干过的老了

估计很多人的爸妈,以前结婚的时候,不是一台自行车就是一个裁缝机吧,你们说是不是呢?

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大规模生产的成衣逐渐取代了手工裁缝的地位。机器的高效和低成本让定制衣物变得不再经济,裁缝这一职业也渐渐失去了往日的光辉。尽管如此,裁缝机在一些家庭中仍然被珍藏,它们不仅是过去生活的记忆,也是对传统手工艺的一种怀念。裁缝的故事,是时代变迁的一个缩影。

2、电影放映员

在民国至新中国初期,电影放映员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国营制片厂拍摄的影片不仅质量上乘,而且承载着时代的精神和文化。电影放映员下乡放映,成为连接城市与乡村、现代与传统的桥梁,他们的身影在乡村的每一个角落都备受尊崇。

30年前最吃香的7职业,如今都已消失不见,干过的老了

电影放映员的工作不仅仅是播放影片,他们还肩负着传播知识和文化的使命。在那个信息相对闭塞的年代,电影成为了人们了解外界的重要窗口。放映员们常常需要跋山涉水,将电影带进偏远的乡村,他们的到来总能引起一阵轰动,成为村里的一件大事。

当时的电影放映员被人们看作是吃国家饭的职业,不用下地干活,整天游走在乡村之间,领着固定工资,然后播放电影的时候还可以顺便看电影,这个职业让人羡慕嫉妒恨。当时很多小孩从小就立志以后要当一个电影放映员,改变农民辛苦的命运。

随着现代娱乐方式的多样化,国营制片厂逐渐倒闭,电影放映员的岗位也渐渐消失。电视、互联网、流媒体平台的兴起,改变了人们的观影习惯。曾经热闹非凡的露天电影院,如今已难觅踪迹。电影放映员的故事,如同那些老电影一样,成为了一段尘封的历史。

3、粮站工作人员

在计划经济时代,粮站工作人员是社会中的重要角色。他们负责粮食的调配和储备,手中握有的权力不小。粮管所是那个时代粮食供应的核心,工作人员的决策直接影响着千家万户的餐桌。

30年前最吃香的7职业,如今都已消失不见,干过的老了

以前我爷爷就是粮站工作人员,每天的工作就是把控粮食的质量。那时候的粮站的工作人员是一个十分体面的工作,在农村有很高的声望。当时被农村人视为,最不缺粮食的工作。家家户户到了时间都要去交公粮。在当年,这也是被视为铁饭碗的职业,农村人没有一个不梦想去粮站工作的。

可如今随着公粮的取消和粮食产量的增加,粮管所的职能逐渐减弱,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粮站工作人员的故事,见证了一个时代的结束,也反映了社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深刻变化。

曾经在粮站工作的那些人,现如今大多都已经80多岁了,回忆当初,粮站的工作人员十分风光,但是如今时代变迁,粮站都成了历史名词了。

4、计生办

80年代的中国,正处于人口控制的关键时期。为了应对人口过快增长带来的社会和经济压力,计划生育政策被提上了国家议程。在这一背景下,计生办在全国各地的乡镇和街道如雨后春笋般广泛设立起来。这些机构成为了政策执行的前线,他们的工作不仅仅是宣传计划生育的理念,更重要的是确保政策的严格执行。

30年前最吃香的7职业,如今都已消失不见,干过的老了

计生办的工作人员需要深入到每一个家庭,了解生育情况,对那些违反政策超生的家庭进行处罚。他们的工作常常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有时甚至要面对群众的不理解和抵触。但正是这些工作人员的辛勤工作,确保了计划生育政策在基层的有效实施。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人口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等问题逐渐凸显,国家对人口问题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2016年,中国政府宣布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标志着计划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

这一政策的放开,意味着计生办的职能开始发生转变。原本以控制人口增长为主要任务的计生办,开始转向提供生育健康服务、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等新的职能。一些地区的计生办开始合并到卫生健康部门,他们的工作重心也从过去的处罚和控制,转向服务和支持。

5、供销社

在计划经济的年代,供销社是城乡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不仅是商品供应的主要渠道,更是社会交往和信息交流的重要场所。走进供销社,货架上整齐排列着从食品到日用品,从农具到布料的各种商品。售货员站在柜台后面,他们对每一件商品都了如指掌,对顾客的需求总能给予恰当的建议。在那个物资相对匮乏的时代,售货员手中的商品,往往直接决定了人们的消费选择,他们的影响力不容小觑。

30年前最吃香的7职业,如今都已消失不见,干过的老了

要知道当时想买东西都要拿着粮票去供销社购买的,其余地方是买不到东西的。当时能够到供销社去工作,那就是要找关系,花钱才能进的。供销社的工作人员就跟现在的公务员一样,享受着各项优待,农民对此羡慕不已。要是谁家的男孩能够娶到供销社工作的女孩子,那可是捡到宝了。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理念开始在中国大地生根发芽。超市、购物中心等新型商业形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它们以丰富的商品、灵活的价格和优质的服务迅速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相比之下,传统的供销社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它们的辉煌逐渐成为了过去。

6、乡村邮递员

在40年前,邮电局是人们寄送包裹、信件的主要场所,乡村邮递员则是信息传递的重要角色。他们骑着自行车,穿梭在乡间小路,将远方的问候和消息送到每一个家庭。邮递员的工作虽然辛苦,但他们在村民心中却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30年前最吃香的7职业,如今都已消失不见,干过的老了

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邮电局的功能逐渐被现代通信方式取代。电子邮件、即时通讯软件让人们的沟通变得更加快捷和方便。乡村邮递员的身影,也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现如今乡村邮递员也开始被时代淘汰,由于信件、报纸被信息时代淘汰,乡村邮递员也失去了工作的意义。大多数成了快递员,送快递的多了。

7、司机

在那个时代,司机不仅是一个职业,更是一个令人羡慕的社会身份。掌握开车技能的人,就像是拥有了一张通往更好生活的门票。在那个汽车并不普及的年代,司机的稀缺性让他们成为了众人眼中的宝贵人才。他们不仅有机会在政府机关或重要单位为领导开车,还能享受到相对较高的工资和令人尊敬的社会地位。

当时,我们村里有一个会开车的亲戚,那可是一件值得夸耀的事情。他们往往能够早早地买上电视机和自行车,这些在当时还是奢侈品的物品,足以让他们在村里脱颖而出,成为众人羡慕的对象。

30年前最吃香的7职业,如今都已消失不见,干过的老了

司机的黄金时代,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个缩影。随着经济的腾飞,汽车逐渐走进了普通人家,司机这个职业也开始发生变化。从最初的稀缺和尊贵,到后来的普及和平凡,司机的社会地位经历了从高峰到平稳的转变。

8、木工

木工,曾经是农村不可或缺的手艺人。无论是建新房还是修缮旧屋,木工的技艺都是必不可少的。他们的手艺不仅体现在家具的制作上,更体现在对木材的尊重和对工艺的执着。

随着机械化生产的兴起,木工这一职业逐渐被社会淘汰。现代建筑和家具制造更多地依赖于机械设备,传统的木工技艺面临着失传的危机。

30年前最吃香的7职业,如今都已消失不见,干过的老了

尽管如此,仍有一些木工坚守着他们的手艺,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作品。他们的故事,是对传统手工艺的一种传承,也是对工匠精神的一种致敬。

从裁缝到木工,这些职业的变迁,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反映,更是时代变迁的见证。你们还知道这些职业吗?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