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秦戈雜談四大名著8--從三國演義楊修之死看假聰明的害群之馬

作者:秦戈智甘

《三國演義》對楊修之死的刻畫很出彩,幾乎家喻戶曉,甚至還入選了九年級國文課本。

這個過程大緻是這樣的,在漢中之戰,夏侯惇入帳,禀請夜間密碼。曹操随口答雞肋!楊修便讓随行士兵收拾行裝準備撤兵。夏侯惇問他怎麼回事,楊修解釋說,雞肋,吃起來沒有肉,丢了又可惜。如今進兵不能勝利,退兵讓人恥笑,但早晚要回去,是以先行收拾行裝。于是夏侯惇也收拾行裝,諸位将領也都準備。曹操發現後很吃驚,問明夏侯惇情況後,以亂軍心的罪名殺了楊修。

秦戈雜談四大名著8--從三國演義楊修之死看假聰明的害群之馬

曹操

楊修被很多評價為聰明,甚至聰明絕頂,比方這次認為能知道曹操的心思。問題是如果真知道曹操的心思,那怎麼就不知道曹操會殺自己呢?

此時看起來他是最聰明的一個--就他能從雞肋兩個字猜中曹操早晚要退兵,實際上他是最笨的一個就他是以而死,也沒什麼好處。有的人可能用死換來了家人的保全,或者民族氣節等。

而且猜沒猜中曹操的心思也不見得如何,整部書其他人有誰因猜中曹操心思而得到了明顯的好處或者壞處?但是動搖軍心在任何部隊恐怕都是難逃處罰。害群之馬對于團隊來說要盡早除掉。

再說就算知道要退兵,你幹嘛要提前準備?正常不應該等正式通知下了才準備嗎?現在沒有通知,兩軍打仗,你這自說自話準備退兵,絕對是打仗的大忌,像這種愚蠢行為就是找死。

該文還舉了些例子,實際上就是段子(就是初看有點意思基本上經不起推敲):

有一次,曹操造了一所花園。造成時,曹操前去觀看,沒有誇獎和批評,就叫人取了一支筆在花園門上寫了一個“活”字便走了。大家都不了解其中的含義。楊修對工匠們說,“門”添活字,就是”闊“字,丞相嫌你們把花園門造得太大了。于是重建立造園門。完工後再請曹操去觀看。曹操很喜歡,問道:“是誰知道了我的意思?”下人回答:“是楊修!”曹操雖表面上稱好,而心底卻很嫉妒。

還有一天,塞北進貢給曹操一盒酥。曹操在盒上寫了“一合酥”三個字放在案頭。楊修見到了,竟然取勺子和大家将酥吃完了。曹操問其原因,楊修回答說:“盒上明明寫着‘一人一口酥’,怎麼敢違背丞相的指令呢?”曹操雖然喜笑,而心裡卻厭惡楊修。

曹操害怕有人暗自謀害自己,常吩咐侍衛們說:“我夢中好殺人,凡是我睡着的時候,你們切勿靠近我!”有一次曹操白天在帳中睡覺,被子落到了地上,近侍慌忙取被為他覆寫。曹操立即跳起來拔劍把他殺了,然後繼續上床睡覺。半夜起來的時候,假裝吃驚的問:“是誰殺了我的侍衛?”大家都以實相告。曹操痛哭,命人厚葬近侍。人們都以為曹操果真是在夢中殺人,惟有楊修知道了他的意圖,下葬時歎惜的說:“不是丞相在夢中,是你在夢中呀!”曹操聽到後更加厭惡楊修。

曹操的三兒子曹植,愛慕楊修的才華,經常邀請楊修談論,終夜不休息。曹操與衆人商議,想要立曹植為世子。曹丕知道這件事情後,秘密地邀請朝歌的長官吳質到他家裡商議,因為怕有人覺察到,于是把吳質藏在大竹箱子中,隻對外說裡面是絹匹,運到曹丕府中。楊修知道這件事情後,直接來告訴曹操。曹操派人到曹丕的府門口觀察。曹丕知道後驚慌地告訴吳質。吳質說:“不要擔心,明天再用大竹箱子裝上絹匹,還運進府中來迷惑他們。”曹丕按照吳質的話,又用大竹箱子載了一些絹運進府中。曹操的使者搜查竹箱子中,果然是絹匹,就回報曹操,曹操是以懷疑楊修誣陷曹丕,更加讨厭楊修。

曹操想要試試曹丕和曹植的才華。一天,指令他們各出邺城的城門;卻私下裡讓人吩咐看守大門的士兵,不準放他們出去。曹丕先到,看大門的士兵阻攔他出去,曹丕隻得退回來。曹植聽說後,向楊修請教。楊修說:“你奉王命出城,如果有阻攔的,就把他們斬首就行。”曹植聽信了他的話,等到了城門,士兵阻攔住他,曹植大聲叱罵他說:“我奉王命出門,看誰敢阻擋!”随即就斬了攔他的士兵。于是曹操認為曹植有才能。後來有人告訴曹操說:“這是楊修教他這麼幹的。”曹操大怒,是以也不再喜歡曹植了。

楊修又經常教曹植十多條怎麼回答的好,隻要曹操問他問題,曹植就依照楊修教他的回答。曹操問曹植軍國大事,曹植對答如流。曹操心中非常疑惑。後來曹丕暗地裡買通了曹植府中下人,偷着來告訴曹操。曹操見了大怒說:”匹夫居然敢來欺騙我!”

就不推敲這些段子的合理性了。從這些段子來看楊修似乎很聰明,實際上跟雞肋事件一樣,都是自作聰明其實很笨的人才會幹的事情。曹操身邊人才濟濟,公認聰明的有荀彧荀攸郭嘉賈诩程昱等等,這些天才級别的聰明人怎麼從來沒在這種事情上顯示所謂的聰明過?相反,在真正需要智慧的時候,比方打仗和政治鬥争的時候,我們就經常看到那些真正的高手在曹操身邊出謀劃策想辦法解決問題,而在那些時候,楊修有表現嗎?一次都沒有。

楊修因為家世為漢名門,得以在曹操身邊擔任主簿。曹操雖然不是皇帝,但是天下實力第一人,在這種人身邊任職,有的是機會接觸各路牛人和各種上層事務,有的是機會學習和參與實踐,能夠開闊眼界、提高能力、擴充人脈,一般來說以後調崗,正常能達到省部級幹部,好的話甚至國級幹部。但楊修不但沒有什麼提高,在工作中沒解決過任何實際問題,還經常自作聰明破壞曹操的事情。

相比之下,同樣出身名門的司馬懿在曹操身邊以後,就做該做的事情,除了勤于職守,曹操征讨張魯時司馬懿提出建議,曹操沒有聽從,大概因為此時水準還不夠想法還不夠透徹周全。後來建議屯田解決糧食問題,得到曹操的采納。關羽圍樊城司馬懿和曹椽蔣濟勸曹操不要遷都而聯合孫權對付關羽,曹操也采納了。可以看到,真正聰明的司馬懿從來不搞那些所謂的小聰明,都是盡心盡力地解決實際問題,在實踐中成長。最終司馬懿成了國級幹部。

在日常中,大部分人都是如果被接觸多了,會被覺得多少有點用,純豬頭很少見。是以我們需要把握住方向,就是這個人做的事情和他的能力,總得來說對團隊和自己提高有多少,幫助有多大,有些事情也許其實是負面的,越有能力識别的人越有大局觀,越能做成事情。遇到害群之馬,就是實際上總體對團隊有害而不是有利的人,要盡早除掉,有條件的話幹脆殺掉。

不過以上都是基于三國演義的,如果是三國志楊修死因會有所不同,特此聲明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