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秦戈杂谈四大名著8--从三国演义杨修之死看假聪明的害群之马

作者:秦戈智甘

《三国演义》对杨修之死的刻画很出彩,几乎家喻户晓,甚至还入选了九年级语文课本。

这个过程大致是这样的,在汉中之战,夏侯惇入帐,禀请夜间口令。曹操随口答鸡肋!杨修便让随行士兵收拾行装准备撤兵。夏侯惇问他怎么回事,杨修解释说,鸡肋,吃起来没有肉,丢了又可惜。如今进兵不能胜利,退兵让人耻笑,但早晚要回去,因此先行收拾行装。于是夏侯惇也收拾行装,诸位将领也都准备。曹操发现后很吃惊,问明夏侯惇情况后,以乱军心的罪名杀了杨修。

秦戈杂谈四大名著8--从三国演义杨修之死看假聪明的害群之马

曹操

杨修被很多评价为聪明,甚至聪明绝顶,比方这次认为能知道曹操的心思。问题是如果真知道曹操的心思,那怎么就不知道曹操会杀自己呢?

此时看起来他是最聪明的一个--就他能从鸡肋两个字猜中曹操早晚要退兵,实际上他是最笨的一个就他因此而死,也没什么好处。有的人可能用死换来了家人的保全,或者民族气节等。

而且猜没猜中曹操的心思也不见得如何,整部书其他人有谁因猜中曹操心思而得到了明显的好处或者坏处?但是动摇军心在任何部队恐怕都是难逃处罚。害群之马对于团队来说要尽早除掉。

再说就算知道要退兵,你干嘛要提前准备?正常不应该等正式通知下了才准备吗?现在没有通知,两军打仗,你这自说自话准备退兵,绝对是打仗的大忌,像这种愚蠢行为就是找死。

该文还举了些例子,实际上就是段子(就是初看有点意思基本上经不起推敲):

有一次,曹操造了一所花园。造成时,曹操前去观看,没有夸奖和批评,就叫人取了一支笔在花园门上写了一个“活”字便走了。大家都不了解其中的含义。杨修对工匠们说,“门”添活字,就是”阔“字,丞相嫌你们把花园门造得太大了。于是重新建造园门。完工后再请曹操去观看。曹操很喜欢,问道:“是谁知道了我的意思?”下人回答:“是杨修!”曹操虽表面上称好,而心底却很嫉妒。

还有一天,塞北进贡给曹操一盒酥。曹操在盒上写了“一合酥”三个字放在案头。杨修见到了,竟然取勺子和大家将酥吃完了。曹操问其原因,杨修回答说:“盒上明明写着‘一人一口酥’,怎么敢违背丞相的命令呢?”曹操虽然喜笑,而心里却厌恶杨修。

曹操害怕有人暗自谋害自己,常吩咐侍卫们说:“我梦中好杀人,凡是我睡着的时候,你们切勿靠近我!”有一次曹操白天在帐中睡觉,被子落到了地上,近侍慌忙取被为他覆盖。曹操立即跳起来拔剑把他杀了,然后继续上床睡觉。半夜起来的时候,假装吃惊的问:“是谁杀了我的侍卫?”大家都以实相告。曹操痛哭,命人厚葬近侍。人们都以为曹操果真是在梦中杀人,惟有杨修知道了他的意图,下葬时叹惜的说:“不是丞相在梦中,是你在梦中呀!”曹操听到后更加厌恶杨修。

曹操的三儿子曹植,爱慕杨修的才华,经常邀请杨修谈论,终夜不休息。曹操与众人商议,想要立曹植为世子。曹丕知道这件事情后,秘密地邀请朝歌的长官吴质到他家里商议,因为怕有人觉察到,于是把吴质藏在大竹箱子中,只对外说里面是绢匹,运到曹丕府中。杨修知道这件事情后,直接来告诉曹操。曹操派人到曹丕的府门口观察。曹丕知道后惊慌地告诉吴质。吴质说:“不要担心,明天再用大竹箱子装上绢匹,还运进府中来迷惑他们。”曹丕按照吴质的话,又用大竹箱子载了一些绢运进府中。曹操的使者搜查竹箱子中,果然是绢匹,就回报曹操,曹操因此怀疑杨修诬陷曹丕,更加讨厌杨修。

曹操想要试试曹丕和曹植的才华。一天,命令他们各出邺城的城门;却私下里让人吩咐看守大门的士兵,不准放他们出去。曹丕先到,看大门的士兵阻拦他出去,曹丕只得退回来。曹植听说后,向杨修请教。杨修说:“你奉王命出城,如果有阻拦的,就把他们斩首就行。”曹植听信了他的话,等到了城门,士兵阻拦住他,曹植大声叱骂他说:“我奉王命出门,看谁敢阻挡!”随即就斩了拦他的士兵。于是曹操认为曹植有才能。后来有人告诉曹操说:“这是杨修教他这么干的。”曹操大怒,因此也不再喜欢曹植了。

杨修又经常教曹植十多条怎么回答的好,只要曹操问他问题,曹植就依照杨修教他的回答。曹操问曹植军国大事,曹植对答如流。曹操心中非常疑惑。后来曹丕暗地里买通了曹植府中下人,偷着来告诉曹操。曹操见了大怒说:”匹夫居然敢来欺骗我!”

就不推敲这些段子的合理性了。从这些段子来看杨修似乎很聪明,实际上跟鸡肋事件一样,都是自作聪明其实很笨的人才会干的事情。曹操身边人才济济,公认聪明的有荀彧荀攸郭嘉贾诩程昱等等,这些天才级别的聪明人怎么从来没在这种事情上显示所谓的聪明过?相反,在真正需要智慧的时候,比方打仗和政治斗争的时候,我们就经常看到那些真正的高手在曹操身边出谋划策想办法解决问题,而在那些时候,杨修有表现吗?一次都没有。

杨修因为家世为汉名门,得以在曹操身边担任主簿。曹操虽然不是皇帝,但是天下实力第一人,在这种人身边任职,有的是机会接触各路牛人和各种上层事务,有的是机会学习和参与实践,能够开阔眼界、提高能力、扩展人脉,一般来说以后调岗,正常能达到省部级干部,好的话甚至国级干部。但杨修不但没有什么提高,在工作中没解决过任何实际问题,还经常自作聪明破坏曹操的事情。

相比之下,同样出身名门的司马懿在曹操身边以后,就做该做的事情,除了勤于职守,曹操征讨张鲁时司马懿提出建议,曹操没有听从,大概因为此时水平还不够想法还不够透彻周全。后来建议屯田解决粮食问题,得到曹操的采纳。关羽围樊城司马懿和曹椽蒋济劝曹操不要迁都而联合孙权对付关羽,曹操也采纳了。可以看到,真正聪明的司马懿从来不搞那些所谓的小聪明,都是尽心尽力地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践中成长。最终司马懿成了国级干部。

在日常中,大部分人都是如果被接触多了,会被觉得多少有点用,纯猪头很少见。所以我们需要把握住方向,就是这个人做的事情和他的能力,总得来说对团队和自己提高有多少,帮助有多大,有些事情也许其实是负面的,越有能力识别的人越有大局观,越能做成事情。遇到害群之马,就是实际上总体对团队有害而不是有利的人,要尽早除掉,有条件的话干脆杀掉。

不过以上都是基于三国演义的,如果是三国志杨修死因会有所不同,特此声明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