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老祖宗留下22句醍醐灌頂的話,受益匪淺!

作者:鎮原融媒
老祖宗留下22句醍醐灌頂的話,受益匪淺!

《尚書》,最早書名為《書》,約成書于前五世紀,傳統《尚書》(又稱《今文尚書》)由伏生傳下來。傳說為上古文化《三墳五典》遺留著作。

西漢學者伏生口述的二十八篇《尚書》為今文《尚書》,魯恭王在拆除孔子故宅一段牆壁時,發現的另一部《尚書》,為古文《尚書》。西晉永嘉年間戰亂,今、古文《尚書》全都散失了。東晉初,豫章内史梅赜給朝廷獻上了一部《尚書》,包括《今文尚書》33篇,以及僞《古文尚書》25篇 。

《尚書》列為重要核心儒家經典之一,曆代儒客研習之基本書籍, "尚"即"上",《尚書》就是上古的書,它是中國上古曆史文獻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彙編,是大陸最早的一部曆史文獻彙編。

1.知人則哲。《尚書》

【簡析】哲:聰明。本句大意是;能識别人就是聰明。

2.習與性成。《尚書》

【簡析】習:習慣。性:習性。

3.滿招損,謙受益。《尚書》

【簡析】這兩句大意是:自滿招來損害,謙虛使人得益。

4.作僞,心勞日拙。《尚書》

【簡析】弄虛作假的人費盡心機,處境越來越困窘。

5.玩人喪德,玩物喪志。《尚書》

【簡析】玩人:指迷戀女色。喪志:消磨掉志氣。

6.不矜細行,終累大德。《尚書》

【簡析】矜:慎重。細行:小節。累:累及。大德:大節,古指立身的道德。不注重小節,最終必然累及立身的大德。

7.無稽之言勿聽,弗詢之謀勿庸。《尚書》

【簡析】沒有根據未經考查的話不要聽,沒有征詢過意見的謀劃不能采用。

《呂氏春秋》是在秦國丞相呂不韋主持下,集合門客編撰的一部黃老道家名著,成書于秦始皇統一六國前夕。此書以道家思想為主幹貫穿全書始終,融合陰陽、儒墨、名法、兵農諸家學說,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秦道家的代表作。高誘說《呂氏春秋》:“此書所尚,以道德為标的,以無為為綱紀。”

8、欲勝人者必先自勝,欲論人者必先自論,欲知人者必先自知。(《季春紀·先己》)

大意:想要戰勝别人,必定要先使自身沒有缺陷,想要評論别人,必定要先使自身沒有缺點,要想知道别人,必定要先知道自己。

9、善學者,假人之長以補其短。(《孟夏紀·用衆》)

大意:善于學習的人能取别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不足。

10、察己可以知人,察古可以知今。(《慎大覽·察今》)

大意:考察自己就可以知道别人,考察古代就可以知道現在。

11、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動也。(《季春紀·盡數》)

大意:流動的水不會腐惡發臭,轉動的門軸不會生蟲朽爛,這是由于不斷運動的緣故。

12、尺之木必有節目,寸之玉必有瑕瓋。(《離俗覽·聚難》)

大意:一尺高的樹一定有樹節,一寸大的玉石必有瑕疵,比喻事物各有所短,不可能十全十美。

13、宵行者能無為奸,而不能令狗無吠也。《戰國策·韓策》釋義:走夜路的人,盡管可以恪守自律,不作奸犯科,卻仍然沒有辦法讓巷子裡的狗不對着自己亂叫。比喻:人可以恪守自律,但卻不能阻止别人的對自己的議論。14、善遊者溺,善騎者堕。《淮南子·道訓》釋義:善于遊泳的人容易溺水,善于騎馬的人容易摔下馬而受損。比喻:因為自己的本事而有恃無恐的人,往往容易因為這個本事惹禍上身。

老祖宗留下22句醍醐灌頂的話,受益匪淺!

15、魚乘于水,鳥乘于風,草木乘于時。

出處:漢·劉向《說苑·建本》

釋義:水裡的魚是依賴于水的力量才能遊動,天上的鳥是乘借着風的力量才能飛翔,地上的花草樹木是伴随着季節的變化而生長。

比喻:想要獲得成功一定要利用好有利的條件和時機。

16、芝蘭生于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

出處:《孔子家語·在厄》

釋義:芝蘭紮根生長在森林的深處,但是它并不因為沒人觀賞就不散發自己迷人的芬芳。

比喻:德高的人不因沒有人看見而變節。

17、耳不聞人之非,目不視人之短,口不言人之過。

出處:宋·林逋《省心錄》

釋義:耳朵不去探聽别人的是非過錯,眼睛不去盯着别人的人長人短,嘴巴不議論别人的功過得失。

比喻:對待他人不應盯着别人的過失不放。

老祖宗留下22句醍醐灌頂的話,受益匪淺!

18、伏久者,飛必高;開先者,謝獨早。

出處:《圍爐夜話》

釋義:伏藏甚久的,一旦顯露出來,必定一鳴驚人;太早開創先例的人,往往也會很快的落幕。

比喻:任何事物要有時間的沉澱才能展露鋒芒;沒有時間的洗禮,最終隻能早早退場。

19、花看半開,酒飲微醉,此中大有佳趣。

出處:《菜根譚》

釋義:賞花要看它半開的時候,喝酒要飲到微醉的程度,這裡面有大的妙趣。

比喻:對待事物要恰到好處,及而不過,不偏不倚。

20、道得酒中,仙遇花裡,雖雅不能離俗。

出處:《菜根譚》

釋義:在喝酒中悟出人生大道,在百花叢中也見得到仙人,即使高雅也難免不能完全脫離凡俗。

比喻:比喻再美好的事物也脫離不了凡塵俗世。

21、知生之必死,則保生之道不必過勞。

出處:《菜根譚》

釋義:既然知道有生就會有死,那麼養生之道就不必過于用心良苦。

比喻:淡定的人,不在乎太多的身外之物。

22、上智者必不自智,下愚者必不自愚。

出處:清·陳确《瞽言·近言》

釋義:最具智慧的人必定不會自以智者自居,最愚笨的人也必定不會以愚自稱。

比喻:智者自謙,愚者自傲。

來源: 世界名著每日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