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管仲這條計謀,堪稱教科書般的案例,吃透了人性,看透了人心

作者:阿華曆史說

衆所周知,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曆史上一個思想文化空前繁榮的時期。在這個英雄輩出的年代,湧現了許多傑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和軍事家。其中,管仲作為"華夏第一相",輔佐齊桓公稱霸天下,不僅建立了赫赫戰功,更是運用了出色的才智和過人的謀略。那麼,管仲到底是如何看透人性、吃透人心,制定出這條驚世駭俗的計謀,讓魯國不戰而降的呢?讓我們一同走進曆史,去探尋這個神秘的面紗。

管仲這條計謀,堪稱教科書般的案例,吃透了人性,看透了人心

天資卓絕的管仲初露鋒芒

天生驕傲自負的管仲,祖籍安徽,其家世本不俗貧,家父管莊曾位列齊國大夫之職。然而命運無情,管家衰落之際,管仲亦飽受貧窮的煎熬。白手起家實在是件困難重重的事,幸好這時管仲的好友鮑叔牙慷慨解囊,施以援手,才使其得以在困境中喘息。

管仲這條計謀,堪稱教科書般的案例,吃透了人性,看透了人心

管仲對于朋友的這份情誼心存感激,但也不免對鮑叔牙的固執愚鈍有所責備。鮑叔牙生性木讷,拒絕就任官職,這讓多才多藝、志向遠大的管仲看在眼裡,實在是痛心疾首。正所謂"志同道合者,雖不相識,亦須盡力而為之",管仲反複開導鮑叔牙,終于說服他入仕為官。

就這樣,二人一起輔佐齊僖公的兩個兒子公子糾和公子小白,潛心習武,精研政治軍事,為将來奪取大權而做好準備。但誰也沒有想到,這一決定卻為日後二人之間的沖突埋下了禍根。

管仲這條計謀,堪稱教科書般的案例,吃透了人性,看透了人心

公元698年,繼位齊國的齊襄王為人殘暴嗜殺,竟然濫殺自己的姐夫魯恒公,并與妻妹私通,罪行滔天。齊國由此風雨飄搖,朝野動蕩不安。為避免卷入其中,管仲和鮑叔牙分别攜公子糾和公子小白避居他鄉,但此後二人的沖突也開始漸漸累積。

齊襄王暴政滿朝,引起臣民的不滿和反抗。公元686年,其堂弟公孫無知舉兵造反,最終被雍廪所殺。這無疑為公子糾和公子小白搶占王位創造了良機。兩人都野心勃勃,想要乘虛而入,是以在路上就發生了劍拔弩張的沖突。

管仲這條計謀,堪稱教科書般的案例,吃透了人性,看透了人心

管仲機警靈活,先下手為強,他用利箭射中了公子小白的馬車,使其假死。随後他便扶助公子糾回到齊國,打算替他奪取王位。但不料公子小白暗中撿回了一條命,搶先一步回到了齊都。最後在鮑叔牙的運作下,公子小白"複活"奪取王位,是為齊桓公。

齊桓公登基後,心懷戚戚,對于曾經想要除掉自己的管仲和公子糾,自然是心存殺意。鮑叔牙睿智機警,及時進谏說:"管仲乃人傑,助您稱霸,實當重用。"齊桓公這才放下殺念,着手安排管仲回歸。由此可見,無論權力還是私怨,在江山社稷的誘惑面前,都黯然失色了。

管仲這條計謀,堪稱教科書般的案例,吃透了人性,看透了人心

勇奪權柄,齊桓公登基

公子糾與公子小白自幼便是競争對手,二人跻身王位的野心從未止息。在齊襄王暴政肆虐之際,公孫無知的造反給了他們一個絕佳的機會。

管仲這條計謀,堪稱教科書般的案例,吃透了人性,看透了人心

公元686年,公孫無知倚仗兵力,自立為君,掀起了波濤洶湧的政變。齊國一時陷入無主虛浮的境地,公子糾與公子小白虎視眈眈,等待時機奪取王位。鮑叔牙為了給公子小白助力,暗中布下了一個精心的計謀。

當公子糾和管仲率領公子小白回歸齊國時,鮑叔牙讓公子小白暫時"假死",躲過了管仲的襲擊。管仲雖然機警果斷,在半路上便用箭射倒了公子小白的馬車,但無法确認公子小白是真死還是假死。于是,他隻得扶持公子糾回到齊都,準備為其奪取王位。

然而,誰也沒有料到,公子小白在鮑叔牙的幫助下,竟然已經偷偷摸摸搶先一步傳回了齊國,趁勢加冕登基,成為了齊桓公。這一切顯然都在鮑叔牙的精心策劃之中。

新君即位,自然要先鏟除異己。齊桓公懷着殺機,視管仲和公子糾為眼中釘,肉中刺。鮑叔牙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及時進谏道:"弑親手足,必留罵名。不如借别國之手除掉二人。"于是,齊桓公命魯國代為除掉管仲和公子糾。

管仲這條計謀,堪稱教科書般的案例,吃透了人性,看透了人心

然而,鮑叔牙又及時将計就計,對齊桓公說:"管仲乃人中龍鳳,助陛下稱霸指日可待。"齊桓公一聽大喜過望,立即放下了殺念,并着手安排管仲重新回到齊國任職宰相。

管仲自然也明白,過去的恩怨已經無足輕重。此時齊桓公方興未艾,正需賢能為輔,以鞏固統治。為此,管仲不計前嫌,同齊桓公相約暢聊三日三夜,洽談國是。自此,二人攜手并進,管仲為齊桓公謀劃國策,助其一統天下。

管仲這條計謀,堪稱教科書般的案例,吃透了人性,看透了人心

引入"國民服裝"的奇謀

登基之後,齊桓公自然要着手鞏固統治,擴大版圖。而要征服其他諸侯國,首先就要瓦解其經濟實力。于是,管仲為齊桓公出謀劃策,提出了一條精妙絕倫的計策。

當時魯國财賦殷實,民風淳樸。管仲瞄準了這一點,決定通過"缟"這種服飾滲透魯國的經濟生活。所謂"缟",即用絲線織成的一種輕軟細密的織物,價格不菲。管仲在齊國大量推廣這種昂貴的"缟"服飾,加之齊國人民對此逐漸趨之若鹜。

不久,魯國也開始仿效齊國,将"缟"列為時尚潮流。由于魯國經濟實力有限,很快"缟"流行就造成了通貨膨脹,群眾為購買"缟"而擠兌糧倉,财政收入大幅減少。

就在魯國經濟岌岌可危之際,管仲突然在齊國頒布了一條"節儉令",禁止群眾穿着奢侈的"缟"服飾。如此一來,魯國廣大窮苦百姓因無力購買"缟"而窮困潦倒,齊國人民則由于已經穿慣了"缟",紛紛向魯國收購廉價"缟"貨,令魯國經濟雪上加霜。

最終,魯國經濟瀕臨崩潰,民不聊生。齊桓公乘機出兵,并向魯國政權施加巨大壓力。魯國在苦難的重壓下,終于不得不低頭臣服于齊國的統治。

管仲這條計謀,堪稱教科書般的案例,吃透了人性,看透了人心

管仲這一神乎其技的"國民服裝"計謀,不戰而勝,堪稱千古奇絕。他巧妙利用了服飾對經濟生活的深刻影響,通過一張"缟"紙,便瓦解了魯國的根基。這種出人意料的政策,着實令人歎為觀止。

然而,管仲并非隻有智謀過人,他更善于對"權勢"這把雙刃劍把控分寸。在消弭了魯國的威脅後,管仲并未貿然繼續擴張,而是轉而采取了"軟硬兼施"的政策,以期在諸侯之間赢得主導權。

管仲這條計謀,堪稱教科書般的案例,吃透了人性,看透了人心

統一思想,塑造霸主地位

服從魯國之後,管仲并未止步于此,而是着手為齊桓公塑造霸主的權威地位。他召集諸侯大會,展現了齊國的主導地位。

管仲這條計謀,堪稱教科書般的案例,吃透了人性,看透了人心

當時周室已經幾近瓦解,統治力隻存于中原地區。管仲精心部署,在會議開幕之初,就擺出了一副霸主的架式。他命齊桓公坐上了主位,其餘諸侯國不得不禮讓齊國,坐于次位。這無疑是對周室王權的徹底挑戰。

接下來,管仲又巧妙運用了"以力服人"與"以德服人"的政策。他暗中結盟實力強勁的楚國,共同擁戴周襄王即位,以取代殘暴腐朽的周王室。與此同時,他又為齊桓公制定了新的政策,為臣服者開恩賜福,極大地赢得了諸侯國的擁戴。

管仲這條計謀,堪稱教科書般的案例,吃透了人性,看透了人心

在會議的最後階段,管仲更是煞費苦心斟酌用語,将諸侯國與齊國的關系定義為"叔父""弟"之類的親疏名分,暗示齊國的主導地位。他這番手腕,無疑是為将來一統天下做足了心理準備。

大會之後,諸侯國對齊國的實力、地位和上司力都是心服口服。他們自覺臣服于齊國的統治,并接受了齊國頒布的新政策。比如出台了新的财賦制度、法律制度等,進而使齊國權威得到了極大的鞏固和擴充。

管仲這條計謀,堪稱教科書般的案例,吃透了人性,看透了人心

管仲還在思想層面上下足了功夫。他倡導諸侯國廢除迎候、饋遺等陳規陋習,推行"義利之行",行文質彬彬、注重德行修養。這種主張極大地夯實了齊國統治的合法性基礎。

通過這一系列行動,齊國于春秋後期迅速崛起,開創了百年霸業的基礎。諸侯國在經濟、政治、文化等多個領域都臣服于齊國的主導權威之下。管仲可謂是用智慧和遠見,将齊國塑造成了一個真正的強國霸主。

管仲這條計謀,堪稱教科書般的案例,吃透了人性,看透了人心

暮年殒落,慘遭弑殺

盡管在位期間建立了赫赫戰功,但管仲的一生最終卻遭遇了悲慘的結局。在統一思想,塑造齊國霸主地位之後,管仲開始着手修訂舊制,推行新政。

他首先廢除了先王時期的陳舊禮儀制度,如朝拜迎候等繁文缛節。取而代之的是一套注重實用、推崇誠信、鼓勵勤勉的新禮制。同時,為了鞏固中央集權,管仲還剝奪了諸侯的部分特權,并加強了對他們的管控。

在任上,管仲秉持勤勉儉樸的為政理念,身先士卒,他本人就是克勤克儉、無任何鋪張浪費的楷模。為了國家年年征戰,經常征用民夫,管仲主張依法征收賦稅,把國人視為"朕之赤子",從不加以殘酷虐待。當時民間流傳"生于陶而無戮于陶,管仲之德"的說法,可見群眾對他的贊譽之高。

然而,國無常師、民無常産,豈能無憂?管仲晚年時國力漸消,邊境屢被外族入侵,無奈之下不得不沿襲古人"賂遺夷狄"的舊政,以解燃眉之急。但這使得宮中很快積累了大批野心家和尋釁者,對管仲虎視眈眈。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話用之于此固然有些牽強,但也透露出一些端倪。公元643年,管仲七旬高齡,年事已高,是時他老态漸露,威望和鬥争力量大不如前。正當此時,一批新進士大夫和婦人起了疑心,覺得管仲恃寵而驕,專政太甚。于是,他們在辰時趁管仲午睡之機,将其弑殺于寝室。

就這樣,一代名相最終遭遇了悲慘的結局。盡管臨終時已年逾古稀,但管仲性命夭折,依然讓國人痛心疾首。有詩贊曰:"管生平日之勳業,莫大于是;管氏今日之棄躬,然後存亡無複贅於齊。"管仲的卓然風範與慘淡結局,折射出了權力升遷與暮景凄涼的戲劇性對比,令後世無不感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