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首數字詩,1到10全部出現在詩裡,而且人人都會背

作者:國學大觀園

#以書之名#

在唐宋的文學繁榮時期,詩詞如璀璨的繁星,照亮了那個時代的夜空。而在這其中,邵雍的詩篇如同那隐藏于銀河深處的星辰,雖未被當時的世人矚目,卻在曆史的長河中熠熠生輝。

邵雍,這位宋代著名的儒學大師,不僅在理學、易經、文學等領域有着深厚的造詣,更與周敦頤、張載、程颢、程頤一同被譽為“北宋五子”。他出身于世家,然而早年家境貧寒,随父遷居衛州共城,定居于蘇門山。正是這樣的經曆,磨練出了他堅韌不拔的性格和刻苦學習的精神。

一首數字詩,1到10全部出現在詩裡,而且人人都會背

他曾漫遊于黃河、漢江平原,飽覽大好河山,積累了豐富的閱曆和見識。傳說他無書不讀,為了鍛煉堅強的意志,堅持冬天不生爐火,夏天不用涼扇,夜裡不休息的學習習慣。這種極度的自律,使他自小就有着清醒的頭腦和通透的洞察力。跟随李之才學習《河圖》、《洛書》等易學著作,他深谙自然之道,心性恬淡,品德高尚。

司馬光、富弼、王拱辰等權臣名流,都對邵雍敬重有加,紛紛出資幫助他修建園宅。在他病重垂危之際,這些人不辭辛勞,日夜相守,共同商讨安葬事宜。

一首數字詩,1到10全部出現在詩裡,而且人人都會背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文學巨匠,由于傳統詩學觀念的影響,他的詩作《伊川擊壤集》卻少有人知,不被看好。但曆史的公正性在于,雖然邵雍在詩作方面的名氣不如其他詩人,但他的詩篇中卻有一首小詩,如同那繁星中的一顆璀璨明珠,被選入了國小課本,給無數孩子留下了最美的童年記憶。

《山村詠懷》

宋.邵雍

一去二三裡,煙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這首《山村詠懷》雖篇幅短小,僅有四句二十字,卻以其通俗易懂的語言,巧妙勾勒出山村野外的迷人春光和風物畫卷,令人陶醉其中,懷念不已。身為大山之子,我的童年時光在鄉村的懷抱中靜靜流淌。當年在課堂上初次誦讀此詩,隻覺其音韻和諧,朗朗上口,卻未曾真正領略其間的深邃與美妙。時光荏苒,今日再度回首,方覺古詩詞的魅力難以言喻。那種獨特的韻律之美、意境之深遠,仿佛隻有流淌着華夏血脈的中國人,才能深刻體會與共鳴。“一去二三裡”,一個簡單的“去”字,卻力透紙背,伴随着數字的串聯,将畫面與距離巧妙地展現在眼前,仿佛置身其中,感受那份靜谧與和諧。

一首數字詩,1到10全部出現在詩裡,而且人人都會背

在這無人的畫卷中,我們仿佛看到了生命的流動。那身影,或許是位曆經風霜的老人,佝偻而堅韌;或許是位健壯的青年,充滿力量與活力;又或許是位活潑的孩童,無憂無慮地奔跑嬉戲。甚至,那也可能是一對溫馨的父子,一雙恩愛的兒女,或是一對攜手天涯的戀人。你可以随心所欲地填充這些空白,也可以讓它們保持神秘,完全取決于你内心深處的感受。

“煙村四五家。”這一行詩句,猶如神奇的魔法,将事物逐一喚醒,使我們的視野更加清晰。想象一下,一對母女,踏着明媚的春光,漫步在甯靜的鄉野山村。她們經過一個小村子,那裡人煙稀少,隻有四五戶人家。此刻,家家戶戶都在忙碌着做午飯,屋頂上飄起縷縷炊煙。母女倆走了一段路,感到有些疲倦,于是她們看見了路邊有六七座亭子,便決定去休息一下。

一首數字詩,1到10全部出現在詩裡,而且人人都會背

在亭子外,繁花似錦,開得正盛。小女孩看得入了迷,伸出手指一朵朵地數着,嘴裡還念叨着:“八枝,九枝,十枝。”她心想,如果能折下一枝戴在頭上,那該多美啊。然而,就在她剛要動手的時候,她的母親溫柔地制止了她,說道:“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後面的人就無法欣賞這美麗的花兒了。”

多年以後,這個地方變得繁花似錦,美麗得讓人目不暇接。而那個小女孩,也早已長大成人,但她始終記得那個春天的午後,記得母親的話,記得那片繁花似錦的美景。

雖然這個故事很可能是後人根據詩句杜撰的,但它卻讓我們更好地領略到了詩中的意境,讓詩中的人物更加具體、形象。當然,即使沒有這個小故事,邵雍的這首詩依然以其獨特的風光和恬淡的人生态度,讓我們沉醉其中。每當我們輕聲吟誦這首詩時,仿佛就能感受到人生的返老還童,重新找回那份純真與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