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詩人”王計兵近日推出第三部詩集《低處飛行》。為了創作這部詩集,他先後采訪了140多位騎手,以他們的真實經曆為靈感,完成了這部屬于勞動者的詩集。
面對面交流,采訪并非一帆風順
“實話實說,如果沒有外賣員的光環附加給我,我走到今天是不可能的。這種恩情就會讓我想着應該做一點什麼。深思熟慮之後,便産生了為這個群體寫一部書的念頭。”王計兵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說。
按照最初的設想,王計兵想出一本詩集,同時再出一本非虛構作品。他深入騎手中間,也的确尋找到好幾個有故事的人,不過,他們幾乎都不想被寫進書中,王計兵的非虛構計劃最終隻能擱淺。
創作《低處飛行》時,王計兵向很多騎手發放了調查問卷,他聯系到和自己關系好的騎手隊長,利用他們開會的空隙把問卷發下去。王計兵深知每一位騎手都是與時間賽跑的人,是以他為每位參與問卷調查的人提供50元誤工補助,“但收回來的效果特别不理想,因為他們寫的極其簡單,有的就寫了幾個字,沒有細節我就沒法創作。”王計兵說。
調查表中的問題都是王計兵自己設計的,“你覺得最痛苦的一件事是什麼”,“你覺得最溫暖的事是什麼”,而王計兵發現,外賣員的痛苦大多是類似的,比如顧客不接電話,比如被差評;而外賣員的溫暖卻各有各的不同。
調查表回報效果并不理想,王計兵決定親自出馬奔赴現場采訪。這一采訪不要緊,他采訪的人數超過了100位,他們有的之前是流水線勞工,有的是生意失敗的老闆,有的是自稱為研究所學生的年輕人。采訪過程也并非一帆風順,一次電視台記者跟拍王計兵的采訪過程,一位外賣小哥覺得自己遭到冒犯,甚至破口大罵了起來。
一次次與外賣小哥面對面,王計兵對這個群體也有了更深入的認識,“我們這個群體的确很辛苦,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不容易,每個人也都會反複的遇到一個共同的難題,比如面對顧客的刁難束手無策。但是實話實說,我們這個群體還是一個素質需要提高的群體,一個應該自我檢驗的群體。” 王計兵說,面對一些外賣小哥的不禮貌行為,他其實心裡特别難過,因為他始終認為大家是一個榮辱與共、共同進退的整體。
靈感迸發,呈現騎手内心世界
《低處飛行》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在王計兵的筆下,他詩歌中的那些質樸的勞動者,是一粒塵土,也是一座高山。
一次次與同行交流,王計兵捕捉到、感受到、體悟到他們的酸甜苦辣,他用語音記錄下靈感乍現的詩句,他更用詩歌觸碰一個個人的内心世界,揭開一個個生活的真相。
王計兵為愛爆粗口的女騎手寫了一首詩,他說,她肯定是一個特别愛家的人,因為一個女性如果不愛家,不會從事騎手這份工作。“我們這份外賣員的工作可能給她帶來一種不安全感,這種不安全感導緻她要采取一種方式來保護自己。她選擇了用爆粗口的方式來讓自己變得強壯,讓自己看起來成為一個不好惹的人。”
王計兵還為一位為孩子發愁的外賣小哥寫了一首詩。他和老婆離婚了,交談中,他情緒一時失控,哭着說“小孩不想上學,要過來和我一起搬磚”,那一刻,詩歌《眼淚》誕生了,“提起過往,他的眼裡/掉下了兩塊石頭/一個堅強的人/就連悲傷/也像是從牆壁裡拆出來的/他用了幾十年的時光/把自己建成了一座城堡/被拆下的兩塊/叛逆的孩子是一塊/離異的妻子是一塊/現在風能吹進來/雨能灌進來/陽光和夜色也能照進來”。
在王計兵的詩中,獨臂外賣小哥是一尊單手佛,“他舉在胸口的單手/更像是佛的一種慈悲”;而菩薩,可能也是趕時間的外賣員,“我甚至時常覺得菩薩/也是一個趕時間的外賣員/每天都要把諸多心願/ 送給不同的人”。
一如既往,王計兵寫一個個人的故事,他自己過往的生活經曆,他對人生的了解都在澆灌着這些詩句。有一次,他觀察到一位小哥趴在電瓶車上哭泣,肩膀一聳一聳的,最後,他還是擦幹眼淚繼續工作。王計兵說:“他的動作,讓我瞬間想到,以前在鄉下手壓水井的時候,肩膀一動一動地往下壓水,我把這些感受都會寫進詩裡。”
怕辜負别人,更加努力地寫詩
去年3月,王計兵推出首部詩集《趕時間的人》,一下子火了。他的生活迅速被各類文學活動、衛視節目、媒體采訪填滿,随後他又加入了中國作協,還受清華大學之邀去美國交流。他說,光是來北京參加活動,就有十幾次。
突然而至的爆火,改變了王計兵的生活。去年12月,他在江蘇昆山隻待了三天,送了三次外賣。今年以來,他每月多的時候送十幾次,少的一個月送七八次。他坦言,送外賣不再是他主要的經濟來源。“以前送外賣的那種緊迫感、焦灼感特别嚴重,我會給自己設定一天200塊錢的目标,跑不到200塊錢,甯願加班加點到淩晨。但現在,我不會那麼焦灼了。”
對于王計兵而言,他很珍惜現在的狀态,他說,每次參加活動都能帶來一些新的作品,“全新的生活對于一個寫作者特别重要,會激發更多新奇的感想。”他說,前幾天去宜興參加活動,一路上就寫了好幾首詩歌。他在高鐵站候車,觀察到一位老人的女兒一直喋喋不休,執意讓他父親遵醫囑把手臂舉起來。這一幕被王計兵用詩歌定格了下來,“一個老年人經過歲月的捶打/變得越來越沉默/而到了此刻/他不斷地在人群中舉手/對這個世界發問/仿佛有話要說”。
也因為爆火,王計兵更加努力地寫詩,他擔心給邀請他的活動主辦方丢臉,他也害怕讓那些采訪他的媒體記者失望。去年一年,他每天都沉浸在詩歌創作狀态中,最多的一個月寫了120首。
“我們那麼艱苦的日子過來了,不能為了這種好事的發生,反而過的不幸福。”王計兵堅定着自己的信念,他說,妻子面對媒體接二連三的采訪,也曾一度有過焦慮,甚至怕他會變心。但王計兵用實際行動表達着自己的忠誠,每次開會發放的伴手禮他都帶回家,他用心感受妻子拆包裝的驚喜、淡然,“她現在越來越踏實了,越來越安心了。”王計兵想,這也是他自己應該擁有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