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碎牙
竟讓他不得不
切除三分之一的舌頭
險些喪失說話功能
半年多前,36歲的小甯(化名)發現舌頭右側長了一處潰瘍,反反複複總是不見好轉。到了7月底,他發現舌頭上的痛感愈發明顯,盡管已忌辛辣刺激食物,并調整了作息習慣,但潰瘍仍持續發作。帶着疑問,他前往醫院就診。
圖源:視覺中國
經檢查,小甯被确診為右舌鱗狀細胞癌,随後接受了手術。手術中,醫生對他右側頸部的淋巴組織以及舌右側的惡性良性腫瘤進行了切除,保留了2/3 以上的舌部主體。
醫生解釋,“他有顆咬裂的牙齒,一直沒有重視,裂牙鋒利的邊緣長期刺激舌頭,形成創傷性口腔潰瘍,久久不愈合,潰瘍就癌變了。”
創傷性口腔潰瘍通常是指口腔内殘根、殘冠、牙齒的銳利邊緣、錯位牙、不良修複體等長期慢性機械損傷形成的潰瘍;或由長期咬腮、咬頰、咬唇等自傷性不良習慣造成的潰瘍。
生活中因患舌癌
而被迫切除舌頭的病例
并不少見
女歌手被切除三分之一舌頭
起因竟是蛀牙
10月13日,南韓女歌手鄭美愛在綜藝節目中透露自己曾在2021年12月被診斷出舌癌三期,患癌原因之一竟然是蛀牙。
鄭美愛解釋,由于舌頭不斷被腐蝕的蛀牙刮傷,導緻持續發炎,最終發展成了癌症。
她透露,當時舌癌已經擴散至下巴,為此她不得不接受了長達8小時的手術,切除了三分之一的舌頭以及大面積的淋巴腺,以防止癌症複發。
37歲外賣小哥确診口腔癌
舌頭被全部切除
近期,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口腔醫院接收了一起舌癌案例。37歲的外賣小哥小張(化名)一年前就發現自己舌頭上有潰瘍,但一直沒注意,直到最近痛得受不了,這才下決心尋求治療。在病史詢問中,小張透露自己有5年的槟榔咀嚼史。
經檢查,小張的病理顯示舌背黏膜鱗狀細胞癌。醫生為小張進行全舌切除,并從他大腿取下一塊皮膚脂肪組織,為他重建立造了新的“舌頭”。
舌癌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有哪些症狀需要警惕?
又該如何預防?
舌癌竟和這些習慣有關!
醫生提醒,大部分舌癌患者的發病原因,都和生活方式有一定關系。
1. 煙酒刺激、咀嚼槟榔以及偏好食用過燙、辛辣刺激性的食物等都是緻癌的潛在因素。
男子因舌癌離世,年僅36歲!
9月24日,來自湖南的“賢哥”(網名)不幸因舌癌去世,年僅36歲。生前,他曾通過網絡勸告大家遠離槟榔。
據了解,“賢哥”有着長達16年的槟榔咀嚼史,期間,他發現自己的舌頭出現潰爛,前往醫院檢查後确診為舌癌。
圖源:視覺中國
2. 不良刺激物,如口腔内殘留的牙根、牙冠,其邊緣如同刀口,長期刺激并劃傷黏膜,可能導緻病變,引發癌性潰瘍。
3. 若口腔長期處于不衛生狀态,會滋生大量細菌或黴菌,對口腔黏膜造成慢性刺激,進而增加癌變的風險。
這2個症狀需警惕
口腔潰瘍難愈合
一般情況下,普通潰瘍愈合時間不會超過2周,不需要特殊治療即可自愈。如果出現以下異常需要及時就醫:
- 口腔黏膜變厚、粗糙、出現硬結,口腔黏膜紅斑、白斑,颌面部疼痛、腫脹、舌頭麻木。
- 潰瘍面積增大且長期不愈合,潰瘍呈彈坑樣、表面凹凸不平、邊緣不規則、基底變硬。
- 有浸潤性且質地較硬的腫塊,疼痛感明顯,并伴有舌運動困難或進食困難。
醫生提醒,如果出現口腔潰瘍反複發作、難以愈合且持續時間超過一個月的情況,應及時到醫院口腔科檢查和治療,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時間。
圖源:視覺中國
牙齒和舌頭老打架
牙齒和舌頭如果經常碰撞,在長期接觸和磨損的過程中,可能導緻舌頭局部形成慢性病竈,進而成為舌癌的誘因。
預防舌癌注意這4點
雖然舌癌的惡性程度較高,近年來發病率上升且呈現出年輕化趨勢,但多加注意也可預防。
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戒煙、限酒,飲食忌過燙,減少煙熏、油炸和刺激性強的食物攝入。
保持口腔清潔衛生
每天早、晚都要刷牙,進食後要及時漱口,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
圖源:視覺中國
及時處理齲齒,拔除牙的殘根和殘冠,佩戴假牙的人群需注意糾正不合适的假牙,避免牙齒對舌部造成不良刺激。
合理膳食
注意飲食營養均衡,飲食以高蛋白、高維生素、清淡、易消化為主。
及時治療癌前病變
一般認為,黏膜白斑、紅斑、黏膜下纖維化等均為癌前病變,如果出現上述現象,一定要及時治療。
國家應急廣播提醒
舌癌并非突然出現
從正常狀态到癌前病變
再到癌症
可能需要數年甚至更長時間
日常應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及時治療齲齒 裂牙
消除創傷性口腔潰瘍隐患
發現不适盡早治療
▌來源:國家應急廣播綜合央視科教、福建衛生報、杭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