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黃埔軍校教官為何打不過自己的學生?張治中坦言:何敬之坑了老蔣

作者:趙林雲教授

在廣州的一座隻有8平方公裡的小島上,曾聳立着這樣一所學校。

她誕生于炮火之中,脫俗于鉛華之外,為革命事業輸送大批軍事人才。

有人說,她的輝煌就像那昙花一現,雖然花期很短,卻璀璨奪目。

而我們所熟知的著名軍事家,諸如林彪、徐向前、陳赓等人,都出自于這裡。

在那個年代,他們有個特别的稱謂:黃埔生。

黃埔軍校教官為何打不過自己的學生?張治中坦言:何敬之坑了老蔣

雖然黃埔軍校中的許多教官,在後來都身居高位。

但相比之下,這些所謂的“黃埔教官”,往往給人一種“才不配位”的感覺。

甚至某些人後來還被橫添“顧粥桶”“豬将軍”等稱号。

原因何在?難道黃埔教官中就真的無一名将嗎?

今天,就讓我們再次踏上黃埔島,看看當年的黃埔軍校是怎樣一步步成為“将帥搖籃”,又是怎樣一步步給老蔣徒增“成也黃埔,敗也黃埔”之苦惱?

黃埔軍校教官為何打不過自己的學生?張治中坦言:何敬之坑了老蔣

培養心腹一部曲,高抛橄榄枝

不同于“保定軍校的課堂在講台,講武堂的課堂在操場”,黃埔課堂就類似于“速成班”。

是以,也就有了那句“黃埔軍校的課堂在戰場”,這裡可以參考東征和北伐時學生軍的表現。

不過上“速成班”也是有前提的,比如底子要好,學東西要機靈。不然即使被錄取,也很難跟上節奏。

而黃埔學生軍之是以能夠在戰場上書寫傳奇,這和他們堅定的革命信仰與報國情感是離不開的。

既有如此覺悟,如此素質,想來生源品質也必然優秀。事實确實如此。

黃埔軍校教官為何打不過自己的學生?張治中坦言:何敬之坑了老蔣

首先,黃埔軍校隻招收“革命者”。

而校門口的一副對聯更是讓信仰這把烈火熊熊燃燒起來:

“升官發财請往他處,貪生怕死勿入斯門”,橫批:革命者來。

軍校要求學員必須有正規背景,或是黨中人士,亦或是由黨中人士舉薦而來。而這隻是第一步。

第二步,就是要經曆嚴格的層層選拔,通過考試者方可錄取。考試則分為初試、複試以及最後的總試。

除考察學生是否具備先進的思想素質外,其對身體素質的測試也是極盡苛刻,完全按照準陸軍體格的标準來實行。

或許從以上的條件中,還沒能看出什麼門道。但對外宣稱“将帥搖籃”的黃埔軍校,其實也有“潛規則”。

我們知道,蔣介石便是從這時起,不但榮獲自己喜愛的“蔣校長”稱号,還開始直接掌握軍權。

乃至于在後來的抗日戰争和解放戰争中,他的“黃埔嫡系”始終都受其倚重。

黃埔軍校教官為何打不過自己的學生?張治中坦言:何敬之坑了老蔣

據統計,在黃埔一期到六期中,最後走下來并選擇跟随蔣校長的共有681人。其中,單單浙江諸暨一帶的“老鄉”就達150人左右。

而在黃埔一期中的37位浙江籍學生中,籍貫是浙江奉化的有10餘人。

淺提一句,蔣校長,正是浙江奉化人。

當然,不可否認其中大有熱血報國的好兒郎。

況且,所謂的“黃浙陸一”始終是老蔣重用人才的參考。

解釋一下,黃埔軍校畢業,他學生;籍貫浙江,他老鄉;陸軍大學畢業,高學曆;“第一軍”出身,他嫡系。

假設在那個年代,如果你能滿足其中兩三條,那麼在蔣校長的“培養”下,必然會官運亨通、平步青雲。

除了某系關系戶“走後門”外,當時還有兩批學生也差不多是這樣被送進來的。

諸如程潛送來的講武堂120名學生以及于右任推薦的20多人。蔣校長竟允許這些人直接免試入學,多少對其他學生不太公平。

但在這140名左右的學生中,卻也湧現出不少如雷貫耳的名字:

陳赓、陳明仁、左權、關麟征、杜聿明、戴安瀾……

黃埔軍校教官為何打不過自己的學生?張治中坦言:何敬之坑了老蔣

而在學生入學後,蔣校長在極力為自己塑造一個“獨具魅力與領袖氣質”的形象。

除了整頓軍紀,重視學風外,他常常以身作則。

蔣校長會每天清晨五點起床,第一個站在操場等待學生;晚上也會親自查寝巡視,“關照”學生的作息。

而黑色披風、白手套、筆挺的軍裝、風紀扣、武裝帶以及锃亮的皮靴,這身經典的國軍将領着裝成為他的經典形象。

個人形象塑造好後,他就開始着手培養自己的“心腹”。

黃埔軍校教官為何打不過自己的學生?張治中坦言:何敬之坑了老蔣

蔣校長時常站在辦公室的窗前看學生們操演,有時下課後,他就會傳喚某人來辦公室。

無非是擺出一副長輩對小輩的關心模樣,随後“噓寒問暖”一番。

甚至有時還會詢問人家有沒有字,沒有的話可以給起一個。這種尴尬的話題多少有些讓人難以了解。

但實際上,這就是老蔣的計謀所在。這種層層深入式的話題,可以很快的拉近雙方關系。

而等到他和學生相熟後,就會偶爾暢聊一些深入的話題,比如:

“你為什麼來當兵?”“如何可以挽救國家危亡?”

通過學生的回答,他可以初步判斷此人是否可以據為己用,進而拉攏他們加入國民黨,再激進一些甚至會要求他們退出我黨。

“黃埔三傑”之首蔣先雲就是典例。隻不過他最終揭穿老蔣陰謀,并在退出國民黨後掀起了“反蔣”大旗。

黃埔軍校教官為何打不過自己的學生?張治中坦言:何敬之坑了老蔣

但也有不太聰明的,或者是出于追求功名利祿而不得不為之。杜聿明,宋希濂以及李默庵等人就是這麼被忽悠進去的。

老蔣通過以上甚至更多的措施,拉攏大批擁護自己的學生。

這些學生在畢業後擔任國軍進階将領,也大多受到蔣介石的提拔。

黃埔軍校教官為何打不過自己的學生?張治中坦言:何敬之坑了老蔣

培養心腹二部曲,對“你”有私心

雖然黃埔教官中,有不少後來都官居高位,但其中幾乎無一人稱得上名将,更别說能打出多麼漂亮的仗來。

歸其原因,一方面,和他們自身能力有很大關系。但另一方面,也自然是離不開蔣介石的影響。

首先,就是蔣介石對他嫡系部隊的私心“照顧”和縱容。

“黃埔系”中,依靠蔣校長的扶持升官發财的不在少數。但他這麼做,也在極大程度上助長了嫡系部隊拉幫結派的風氣。

其實,這從北伐戰争時期就已經初露端倪。

乃至于到解放戰争時期,當老蔣最需要倚仗其嫡系部隊之時,反倒是這些人最不出力,在戰場上節節敗退,損失慘重。

黃埔軍校教官為何打不過自己的學生?張治中坦言:何敬之坑了老蔣

黃埔系作為老蔣精心培育起來的嫡系勢力,他必然是會選擇最大程度地減少其在戰場上的損失。

在布局北伐時,蔣司令有意安排他的黃埔系部隊去對陣戰鬥力相對較弱的敵軍。

可相比之下,他的黃埔系部隊又恰恰裝備精良,辎重、彈藥充足。

就連在其他部隊人均一雙草鞋都不夠的情況下,他的嫡系部隊依然可以做到人均兩雙。

盡管是這種情況,當初在攻打武漢時,他依舊選擇四、七、八軍作為中央軍,而一、六兩軍則作為總預備隊。

攻打武漢時如此,攻打浙江、福建時亦是如此。

“中山艦”事件過後,經過擴編的第一軍宛然成為他的“私人武裝”。他的身邊常常親信雲集,但有真才實學的卻不在多數。

逐漸的,第一軍的将士們心裡都明鏡一般,清楚蔣校長“疼愛”自己,上進心自然大打折扣。

心中想的都是怎麼拉幫結派,獲得老蔣的賞識。

黃埔軍校教官為何打不過自己的學生?張治中坦言:何敬之坑了老蔣

但老蔣所謂的“賞識”,無非是隻要你足夠“聽話”就大差不差。

而如果翻閱他的日記,你會發現老蔣在其中不是訓這個下屬,就是罵那個手下。

再者,蔣介石對于戰場的把控與衆不同,這點和毛主席的做法形成鮮明對比。

老蔣在指揮作戰時,常常幹出一些“越級指揮”的操作,他力求做到戰場的每一步進展都了如指掌,是以這究竟又是好是壞呢?

有觀點認為這充分展現出老蔣的大局觀強,精力充沛,是其能力強硬的表現。

但也有觀點認為,他常常抓小放大,“小肚雞腸”,恰恰展現其軍事才能堪憂,完全沒有戰略家的氣質。

事實也确實如此,蔣介石這種“細緻入微”、“越級指揮”的作戰指揮特點,有時容易缺乏通盤考量,緻其思維陷入泥沼,甚至暴露弱點。

不僅如此,老蔣這般“力求周全卻又難以缜密”的指揮,往往會使得手下将領處于松懈狀态,領兵打仗自然也不會出成果。

甚于他的“越級指揮”幾乎精确到每一列具體怎樣排兵布陣、怎樣行軍等,這樣一來,軍隊之間很容易出現排程混亂等問題。

黃埔軍校教官為何打不過自己的學生?張治中坦言:何敬之坑了老蔣

關鍵一點,最後打敗仗,他非但意識不到自己的問題,反而是逮住指揮官破口大罵:

“為何不按我的要求來?”

被訓的将領總不至于說“等您的指令傳到軍營,敵人已經打到家門口”這類的話吧。不會說,也不敢說。

反過來想,對于這類人,無非是為官為财。以前人們普遍認為隻有屢立軍功,才能官運亨通。

但現在,即使是蔣氏的一些嫡系将領,也都潛意識的認為:

隻要自己足夠聽話,順着蔣委員長的心思來,升官發财還不是早晚的事兒。

是以,當年黃埔軍校門口的那副對子,到如今隻剩下“貪生怕死,升官發财”。

黃埔軍校教官為何打不過自己的學生?張治中坦言:何敬之坑了老蔣

培養心腹三部曲,害人終害己

于是,蔣委員長身邊逐漸圍繞開來一群“天子門生”,他們飛揚跋扈,濫用職權,任人唯親,戰績拙劣。

就拿這群黃埔将領對老蔣點頭哈腰的稱呼“校長”就足以見得。

這樣既能表示自己對蔣介石的尊敬,還能證明自己曾是他的學生,親密度直接拉滿。

再者,聽蔣的話就足以“安身立命”,這似乎隻對那群“天子門生”有效。

畢竟其他人甚至連踏進“天子”大殿的資格都沒有。

于是,在這些進階将領之下,又出現一群趨炎附勢,拉幫結派的中低極将領。

隻要自己選對陣營,大好前程豈不是呼之即來。

而在蔣氏的黃埔嫡系中,大緻分為4派:何應欽派、陳誠派、胡宗南派和湯恩伯派。

何應欽作為後來穩居“蔣”下的第二号人物,地位勢力一目了然。

黃埔軍校教官為何打不過自己的學生?張治中坦言:何敬之坑了老蔣

黃埔軍校的許多教官,就是由他招收進來的。

當時老蔣将黃埔軍校的籌備工作交給王柏齡和何應欽兩人,但王柏齡的能力差勁,對于工作也不積極。

相反,何應欽卻把籌備工作辦的很漂亮,諸如錢大鈞、陳繼承、劉峙、顧祝同以及蔣鼎文等人都是他招進來的。

老蔣見何敬之如此聽話,必須重用。

雖然何應欽這批人大都是士官學校畢業的“高材生”,談理論尚可。

但從之後的實戰中看,屬實沒有展現他們的能力多麼的出色。

何應欽從北伐開始到抗日戰争結束,由他指揮的戰役僅有4場。

龍潭大戰獲勝,但主要指揮官是李宗仁和白崇禧,并非他。

黃埔軍校教官為何打不過自己的學生?張治中坦言:何敬之坑了老蔣

中條山戰役,他臨時接替衛力煌指揮作戰,卻大改戰術不成樣子,最終大敗,被蔣介石大罵為“抗戰以來最恥辱之戰”。

湘西會戰獲勝,但當時他給前線指揮官王耀武出馊主意,竟讓我軍給日軍撤退讓出一道口子。

唯一一個由他指揮的棉湖之戰,卻還是一個團級戰役。且陳炯明的軍閥部隊實力和經受專業軍事訓練的日軍還是有所差距。

不僅是何應欽,跟随他的劉峙亦是戰績平平。

抗戰期間,劉峙指揮兩場戰役,全敗。

解放戰争時期,不但連累黃百韬軍團,自己也損失慘重。

但老蔣一語中的:

“雖然劉經不起扶持,但軍中還有哪位将領能如此服從指令呢?”

言外之意,劉峙聽話。

黃埔軍校教官為何打不過自己的學生?張治中坦言:何敬之坑了老蔣

那麼同為“八大金剛”之一的顧祝同,情況又是如何呢?

西安事變前,蔣介石對劉峙還是比較重視的。

但随着何應欽在提出“攻打延安以救蔣”的指令後,劉峙在蔣氏心中的地位就不及顧祝同了。

但顧祝同在抗戰期間,要麼指揮部隊配合其他戰區作戰,要麼“顧全大局,先行撤退”。

真正能展現他軍事才能的浙贛會戰,還損失慘重。

而顧祝同最上心的一件事,就是對付新四軍。

這樣做,老蔣高興;他也隻需要做做樣子,軍隊也不會有大的損傷,一舉兩得。

黃埔軍校教官為何打不過自己的學生?張治中坦言:何敬之坑了老蔣

除卻何應欽派,另外那三派可圈可點的地方也屬實不多。

陳誠資曆雖老,但他處在冷熱兵器過渡的時期,理論知識紮實,但實戰水準一般。

加上他主修的是炮兵科,對于指揮戰術等并不精通。

胡宗南和湯恩伯的軍事能力相比,顯然不如後者,這點從相關戰績中就足以看得。

隻不過湯恩伯後來被任命為魯蘇豫皖邊區總司令後,也開始走上“地方大将”的老路:

巴結強權搶地盤,一直在為自己撈金。

黃埔軍校教官為何打不過自己的學生?張治中坦言:何敬之坑了老蔣

結語

但放眼望去,這些黃浦将領其實也并非一無所有。

相比于隻在軍校中學習了一年半載就上戰場的學生軍們,他們有着豐富的經驗,紮實的理論基礎。

隻不過面對周圍的人都在忙着拉幫結派、趨炎附勢而步步高升時,他們似乎發現在蔣介石手下辦事的錦囊妙計:

聽話就能升官。

那誰還研究戰術?

但老蔣的這一行徑,亦是其緻命的弱點。

而最終在解放戰争時,他所倚仗的最“忠心耿耿”的黃埔系,除了對他表示忠心外,一無是處。他也隻能望着自己潰敗的千軍萬馬,化成盤盤散沙。

-END-

【文|此間】

【編輯|長庚】

【參考文獻】:

《解放戰争時期國民黨派系鬥争研究》 王志鵬

《蔣介石與黃埔系(1923-1949)》 阚力

《話說蔣介石的“嫡系将領”和“嫡系部隊”》 徐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