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共同體的覆滅:宗族在中國古代經曆了什麼?

作者:小狗烏吉

人類曆史的發展過程,就是一種從小共同體到大共同體的演變進化過程。

我們讀過很多思想家、社會學家對于人類終極社會的想象,無一不是得出一種共同的結論,也就是人類最終将進入全世界的大共同體時代。在中國古代的思想家的論述中,這種社會被稱為大同社會。在馬克思的論述中,這種社會被稱為共産主義社會。但無論是哪一種社會,最終都是一種大共同體的形态。

在中國古代的曆史上,曾經發生過兩次,從小共同體變成大共同體的社會形态演變。

小共同體的覆滅:宗族在中國古代經曆了什麼?

小共同體的覆滅:宗族在中國古代經曆了什麼?

關于宗族形成這一問題,大概可以追溯到原始部落時期。在原始社會,人們為了更好的捕獲獵物,就形成了部落聯盟,這種部落聯盟是最早意義上的宗族,最早的宗族也是一直以心中形式。持續兩千多年後,到了周朝,周武王确定宗法制後,宗族的概念正式形成,宗族的興衰以及所謂的血統都是起源于這個時期。

在宗族的觀念影響下,個人被用宗族的概念所取代,不再說我是某某某,而更強調我是那個家族的人,我代表的是那個宗族。那麼,宗族憑何有幾千年來的經久不衰?

在西周宗法制建立以來,血緣為上的觀念成為中國人骨子裡的一種認同,這種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發展出來的宗族制度實在是令人驚歎。

小共同體的覆滅:宗族在中國古代經曆了什麼?

● 官方的預設

作為一個地域遼闊的統一大國,想要實作各個區域的有效管理确實是有心無力,是以官方選擇用儒學來搭建自己的統治基礎,強調家國同構,欲治其國必先治其家的理念通過宗族這種形式進行貫徹,以期實作地方的更有效管理,是以其實古代很多地方的族長往往也在政府裡有一定的地位,将宗族和政府結合即也就是統治階級和大地主之間的強強聯手确實是一種基層政治的好方法,族規取代了法規,執法人從縣令等官員變為族長等大家長.

從一種剛性的要求變成内在的道德自覺,如果作奸犯科就不再有臉面在宗族内生活,而外逃又不被其他宗族接受,單打獨鬥在那個社會裡往往會面臨争生存困境,是以就隻能遵守族規,進而守法律己,是以大多數時期裡,政府都采取支援或預設的态度,為某某宗族授爵表彰,特殊時期甚至可能求助宗族,形成一個良性的雙向互動。而隻有在少數時期政府才通過打豪強的方式樹立自身威望,而确實也是持續不了多久的一時之計。無論哪種,都在暗中助長了宗族的氣焰,使之得以存續多年。

小共同體的覆滅:宗族在中國古代經曆了什麼?

● 儒家文化的影響

儒學也為宗族的鞏固添磚加瓦,自漢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儒學把三綱五常的宗法科條卡得越來越死,董仲舒改造,宋明理學将之推向高潮,加以之前提及的官方對儒學的大力推廣,讓儒學成為一種不得不遵循的行為準則,人們隻能不斷調試自身去遵循儒學的綱常,儒學與政府挂鈎的日子裡,不講綱常不重血緣連入仕都成為一種奢望,這種情況之下,人們隻能把自己綁在宗族裡,困在家庭裡,進而去獲得社會輿論的立足之地,這也是為什麼明清時期在宋明理學達到巅峰時宗族也迎來它的高潮的重要原因。

● 生産力的需要

一個宗族就是一個生産機關,在自然之力遠大于人力的時代裡,個人一遇到天災就是滅頂之災,而宗族恰為個人提供了一個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有利規避途徑,不僅提高了集體協作的生産效率,而且在災年裡也有基本的生活保障,為了生存,人們隻能選擇宗族,而随着後期各個宗族的固定,想要脫離本宗族進而跳入另一個宗族裡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是以出身血緣便決定了宗族歸屬,進一步導緻宗族勢力的固化膨脹。

● 戰亂及人口流動的需要

當戰亂年代,攜家帶口出逃外地,卻不被當地宗族所容納,外遷來的人隻能抱團取暖,自備民兵随時準備宗族保衛戰,在這個過程中團結的優勢進一步顯現,逐漸宗族越來越不可分割,即使在和平年代裡也一脈相承了下來,後輩共憶當年祖先們一起保衛領地的光輝事迹,福建土樓就是一個很好的代表。

小共同體的覆滅:宗族在中國古代經曆了什麼?

貫穿中國曆代曆史的正統思想儒學,也強調正名分,而名分背後其實就是三教九流的階級利益代表,是以名分往往與等級相聯系,聽到你的姓就可以初步判斷你的出身,家族威望,和個人能力,即使沒有絕對的關聯,但卻可稱得上是一種快捷為人貼标簽的過程,是以這種方法一直沿用至今,如今在大陸鄉村的某些地區鄰裡之間仍然習慣稱“這是某某家的人”,而不是他是某某誰。

是以,我的榮譽其實是來自家族的榮譽,我的影響力其實是被家族影響力所賦予,而個人能力在此時又太過有限,遠不如有一群人打造起來的宗族影響力來的廣,是以大多數人更傾向于呆在宗族的羽翼下,享受宗族的蔭庇和福利。

其實縱觀曆史,宗族裡往往隻有少數人有遠大的抱負渴望振興宗族,而宗族也正是因為這少部分人而名聲大噪,更多的人其實選擇默默無聞,而這也就是為什麼越大宗族的家長越希望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延續宗族的榮耀,其根本是生來就有宗族自覺是件很難得的事。但無論如何吧,宗族的影響力确實是在這種預設的過程中慢慢潛移默化培養起來的。

● 宗族優秀人物絕對的上司力和個人威望

紅樓夢裡賈家正是一個以賈母為中心的宗族團體,因為有共同尊敬的人的需要,是以緊緊團在一起,楊家将裡也是因為老太君的存在兄弟間才不會離心,白鹿原裡的白嘉軒,範氏公祠裡的範仲淹,都是如此,他們是這個宗族裡的代表人物,個人的社會地位比較高,能讓所有人都認同并且服從,進而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分歧與沖突,以其個人經曆和地位這樣能讓雙方都得到一個較為滿意的結果,不至于宗族離心。

小共同體的覆滅:宗族在中國古代經曆了什麼?

回顧曆史,我們不難看到,宗族的興衰其實就系在這個核心人物的身上,從清河崔氏到琅琊王室,從隴西李氏到陳郡謝氏,這些大的宗族裡,總有一兩個我們耳熟能詳的人物,而這就是他們的統治力中心。

那我們不妨想想,一旦這個中心覆滅會怎樣?沒有一個說話有分量的人,處理沖突時雙方總有一方不滿意,當你出面宣布某件事的時候,人們會腹诽你自己都沒有能力憑什麼帶領我們,一時一日如此,人言可畏流言害人,長此以往,宗族積累的影響力可不就分崩離析,進而走向衰亡,因為沒有上司的一群人沒有方向,無異于一盤散沙無頭蒼蠅,掀不起什麼大浪,成不了什麼氣候,于是就惡性循環,宗族覆滅。

二、宗族制度為何會走到崩潰的邊緣?

那回到原來的問題,在今天為什麼宗族日漸勢微呢?

其一,儒學不再主導人們的思想,多元化獨立自主公正平等的近代觀念越來越成熟,人們不再接受老一套的血緣為王的時代眼淚,而是更注重人的能動性和後天的奮鬥,像血緣這一類人無法改變的東西自然就被放棄,這是他統治基礎的崩潰。

其二,現在的基層管理組織下設至鄉,交通便利,政策落實度高,政府不再依賴于宗族影響勢力,不再給予支援,甚至某一方面會打壓這個地方不穩定因子,這是他的組織基礎的消亡。

其三,生産力水準的提高,讓人們不再依靠宗族僅憑自己也能過上很好的生活,宗族的地域有限,不适應這種人口大流動時代的需要,是以個人逐漸從宗族裡脫離出去,成為單獨的個人,這又促進了個人為自己而打拼的動力,形成一種良性循環。

其四,核心人物的消失,在古代當了大官就是光宗耀祖就可以成為族長,而現在職業選擇更加多樣,沒有人能評價哪一行地位高或地位低,宗族裡的精英多了以後這種多中心的結構遠不如當初的單中心的結構在短時間内來的穩固,而且即使有精英也分布在四海八方擺脫了地緣宗族的範圍起不了多大實際管理作用,故而作用力下降。

到了近代以後,在西方思想的影響下,加上科學技術的進步,之前中國的那種發展模式,已經不适應了。是以又再一次出現了變革。這時候的變革,就是一種更加追求公平的變革。

西方工業革命在最早的發展過程中,公平的問題是受到了嚴重挑戰的。資本家對勞工的剝削變得非常嚴重。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一些空想社會主義者,以及後來的馬克思,就開始了對未來世界的想象。

之是以有這樣的想象,其實就是對小共同體不斷出現不滿。

因為有了馬克思等人的想象,社會就産生了急劇變革,世界開始以兩條路往前推進:一條是資本主義社會對他們的經濟方式和政治方式進行了重新調整,使得他們又得以進入大共同體時代。還有一條路,就是像中國這樣,進入了社會主義時代,進行的走向穩定大共同體的不斷探索和前進。

總之,人類社會都是從小共同體往大共同體發展,人類社會的終極目标,确實就是實作全人類的大共同體。這是一個偉大的理想,這樣的理想,總有一天能夠實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