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小共同体的覆灭:宗族在中国古代经历了什么?

作者:小狗乌吉

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就是一种从小共同体到大共同体的演变进化过程。

我们读过很多思想家、社会学家对于人类终极社会的想象,无一不是得出一种共同的结论,也就是人类最终将进入全世界的大共同体时代。在中国古代的思想家的论述中,这种社会被称为大同社会。在马克思的论述中,这种社会被称为共产主义社会。但无论是哪一种社会,最终都是一种大共同体的形态。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两次,从小共同体变成大共同体的社会形态演变。

小共同体的覆灭:宗族在中国古代经历了什么?

小共同体的覆灭:宗族在中国古代经历了什么?

关于宗族形成这一问题,大概可以追溯到原始部落时期。在原始社会,人们为了更好的捕获猎物,就形成了部落联盟,这种部落联盟是最早意义上的宗族,最早的宗族也是一直以心中形式。持续两千多年后,到了周朝,周武王确定宗法制后,宗族的概念正式形成,宗族的兴衰以及所谓的血统都是起源于这个时期。

在宗族的观念影响下,个人被用宗族的概念所取代,不再说我是某某某,而更强调我是那个家族的人,我代表的是那个宗族。那么,宗族凭何有几千年来的经久不衰?

在西周宗法制建立以来,血缘为上的观念成为中国人骨子里的一种认同,这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发展出来的宗族制度实在是令人惊叹。

小共同体的覆灭:宗族在中国古代经历了什么?

● 官方的默认

作为一个地域辽阔的统一大国,想要实现各个区域的有效管理确实是有心无力,所以官方选择用儒学来搭建自己的统治基础,强调家国同构,欲治其国必先治其家的理念通过宗族这种形式进行贯彻,以期实现地方的更有效管理,所以其实古代很多地方的族长往往也在政府里有一定的地位,将宗族和政府结合即也就是统治阶级和大地主之间的强强联手确实是一种基层政治的好方法,族规取代了法规,执法人从县令等官员变为族长等大家长.

从一种刚性的要求变成内在的道德自觉,如果作奸犯科就不再有脸面在宗族内生活,而外逃又不被其他宗族接受,单打独斗在那个社会里往往会面临争生存困境,所以就只能遵守族规,进而守法律己,所以大多数时期里,政府都采取支持或默认的态度,为某某宗族授爵表彰,特殊时期甚至可能求助宗族,形成一个良性的双向互动。而只有在少数时期政府才通过打豪强的方式树立自身威望,而确实也是持续不了多久的一时之计。无论哪种,都在暗中助长了宗族的气焰,使之得以存续多年。

小共同体的覆灭:宗族在中国古代经历了什么?

● 儒家文化的影响

儒学也为宗族的巩固添砖加瓦,自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学把三纲五常的宗法科条卡得越来越死,董仲舒改造,宋明理学将之推向高潮,加以之前提及的官方对儒学的大力推广,让儒学成为一种不得不遵循的行为准则,人们只能不断调试自身去遵循儒学的纲常,儒学与政府挂钩的日子里,不讲纲常不重血缘连入仕都成为一种奢望,这种情况之下,人们只能把自己绑在宗族里,困在家庭里,从而去获得社会舆论的立足之地,这也是为什么明清时期在宋明理学达到巅峰时宗族也迎来它的高潮的重要原因。

● 生产力的需要

一个宗族就是一个生产单位,在自然之力远大于人力的时代里,个人一遇到天灾就是灭顶之灾,而宗族恰为个人提供了一个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有利规避途径,不仅提高了集体协作的生产效率,而且在灾年里也有基本的生活保障,为了生存,人们只能选择宗族,而随着后期各个宗族的固定,想要脱离本宗族从而跳入另一个宗族里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所以出身血缘便决定了宗族归属,进一步导致宗族势力的固化膨胀。

● 战乱及人口流动的需要

当战乱年代,携家带口出逃外地,却不被当地宗族所容纳,外迁来的人只能抱团取暖,自备民兵随时准备宗族保卫战,在这个过程中团结的优势进一步显现,逐渐宗族越来越不可分割,即使在和平年代里也一脉相承了下来,后辈共忆当年祖先们一起保卫领地的光辉事迹,福建土楼就是一个很好的代表。

小共同体的覆灭:宗族在中国古代经历了什么?

贯穿中国历代历史的正统思想儒学,也强调正名分,而名分背后其实就是三教九流的阶级利益代表,所以名分往往与等级相联系,听到你的姓就可以初步判断你的出身,家族威望,和个人能力,即使没有绝对的关联,但却可称得上是一种快捷为人贴标签的过程,所以这种方法一直沿用至今,如今在大陆乡村的某些地区邻里之间仍然习惯称“这是某某家的人”,而不是他是某某谁。

所以,我的荣誉其实是来自家族的荣誉,我的影响力其实是被家族影响力所赋予,而个人能力在此时又太过有限,远不如有一群人打造起来的宗族影响力来的广,所以大多数人更倾向于呆在宗族的羽翼下,享受宗族的荫庇和福利。

其实纵观历史,宗族里往往只有少数人有远大的抱负渴望振兴宗族,而宗族也正是因为这少部分人而名声大噪,更多的人其实选择默默无闻,而这也就是为什么越大宗族的家长越希望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延续宗族的荣耀,其根本是生来就有宗族自觉是件很难得的事。但无论如何吧,宗族的影响力确实是在这种默认的过程中慢慢潜移默化培养起来的。

● 宗族优秀人物绝对的领导力和个人威望

红楼梦里贾家正是一个以贾母为中心的宗族团体,因为有共同尊敬的人的需要,所以紧紧团在一起,杨家将里也是因为老太君的存在兄弟间才不会离心,白鹿原里的白嘉轩,范氏公祠里的范仲淹,都是如此,他们是这个宗族里的代表人物,个人的社会地位比较高,能让所有人都认同并且服从,从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分歧与矛盾,以其个人经历和地位这样能让双方都得到一个较为满意的结果,不至于宗族离心。

小共同体的覆灭:宗族在中国古代经历了什么?

回顾历史,我们不难看到,宗族的兴衰其实就系在这个核心人物的身上,从清河崔氏到琅琊王室,从陇西李氏到陈郡谢氏,这些大的宗族里,总有一两个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而这就是他们的统治力中心。

那我们不妨想想,一旦这个中心覆灭会怎样?没有一个说话有分量的人,处理矛盾时双方总有一方不满意,当你出面宣布某件事的时候,人们会腹诽你自己都没有能力凭什么带领我们,一时一日如此,人言可畏流言害人,长此以往,宗族积累的影响力可不就分崩离析,从而走向衰亡,因为没有领导的一群人没有方向,无异于一盘散沙无头苍蝇,掀不起什么大浪,成不了什么气候,于是就恶性循环,宗族覆灭。

二、宗族制度为何会走到崩溃的边缘?

那回到原来的问题,在今天为什么宗族日渐势微呢?

其一,儒学不再主导人们的思想,多元化独立自主公正平等的近代观念越来越成熟,人们不再接受老一套的血缘为王的时代眼泪,而是更注重人的能动性和后天的奋斗,像血缘这一类人无法改变的东西自然就被放弃,这是他统治基础的崩溃。

其二,现在的基层管理组织下设至乡,交通便利,政策落实度高,政府不再依赖于宗族影响势力,不再给予支持,甚至某一方面会打压这个地方不稳定因子,这是他的组织基础的消亡。

其三,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让人们不再依靠宗族仅凭自己也能过上很好的生活,宗族的地域有限,不适应这种人口大流动时代的需要,所以个人逐渐从宗族里脱离出去,成为单独的个人,这又促进了个人为自己而打拼的动力,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其四,核心人物的消失,在古代当了大官就是光宗耀祖就可以成为族长,而现在职业选择更加多样,没有人能评价哪一行地位高或地位低,宗族里的精英多了以后这种多中心的结构远不如当初的单中心的结构在短时间内来的稳固,而且即使有精英也分布在四海八方摆脱了地缘宗族的范围起不了多大实际管理作用,故而作用力下降。

到了近代以后,在西方思想的影响下,加上科学技术的进步,之前中国的那种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应了。所以又再一次出现了变革。这时候的变革,就是一种更加追求公平的变革。

西方工业革命在最早的发展过程中,公平的问题是受到了严重挑战的。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变得非常严重。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以及后来的马克思,就开始了对未来世界的想象。

之所以有这样的想象,其实就是对小共同体不断出现不满。

因为有了马克思等人的想象,社会就产生了急剧变革,世界开始以两条路往前推进:一条是资本主义社会对他们的经济方式和政治方式进行了重新调整,使得他们又得以进入大共同体时代。还有一条路,就是像中国这样,进入了社会主义时代,进行的走向稳定大共同体的不断探索和前进。

总之,人类社会都是从小共同体往大共同体发展,人类社会的终极目标,确实就是实现全人类的大共同体。这是一个伟大的理想,这样的理想,总有一天能够实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