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産品經理最合适的副業:做一個軟體産品

作者:鳥哥筆記

來源:Kevin改變世界的點滴

因為最近實在太忙了,就沒有時間寫原創分享。尤其在科技賽道的創業者,每天都會有新問題來解決,從技術、使用者體驗再到市場規模是環環相扣的。

我一邊做産品經理,一邊做軟體産品創業者,至今已經8年了,而從2023年開始立項做的新産品到現在,每隔幾個月我都會分享一些自己的産品思考,今天我想聊聊最近我們這個版本中,有一些驗可以分享給你,寫了3000字,希望可以幫助你。

産品經理的MVP産品設計

線上下沙龍的時候,我被同行産品經理提問:“你做産品經理又是公司老闆,自然需求就和上班不一樣了,你可以想做就做,不做就不做。”

其實不是的,技術在老闆的角度,你仍然有技術合夥人,本質上是平等的關系,和在工作裡的上下遊同僚一樣。

推進一個需求,仍需要你拿出具體需求論證來說明你的産品設計方案可行性,比如需求來自使用者哪個場景,對應潛在的市場規模、付費價值。

新的産品功能設計到底有沒有人用,有沒有人為此買單,是不受限你是老闆、還是産品經理的身份。

當然我在創業過程中,一直在使用我自己的《簡易設計》方法論,基于MVP的産品設計同時還能夠抓住與競品相同痛點的功能設計。

産品經理最合适的副業:做一個軟體産品

MVP下的使用者需求

是以産品規劃就變得非常重要,從需求調研開始就要清楚需求的優先級,我們可以通過産品戰略規劃将對于使用者核心需求進行拆分,然後再具體到功能上,進行功能優先級的區分。

如下圖是我在我的課堂給學生講解産品規劃的産品架構圖,我們拆分了一個頁面的單元功能。

産品經理最合适的副業:做一個軟體産品

雲木鳥“我的原創頁面”

産品經理最合适的副業:做一個軟體産品

産品頁面背後的單元功能

MVP産品設計重要的是要結合自己團隊優勢來做産品設計,不能完全跟着競品走,如下圖是我們雲木鳥新媒體伴侶産品疊代計劃

産品經理最合适的副業:做一個軟體産品

雲木鳥産品規劃

因為我們自己的團隊是從微信公衆号起步做内容營運的,再考慮到技術成本以及開發資源,我們也就決定了在1.0階段優先做微信公衆号管道下的其他功能子產品。

大廠許多的産品研發規範、流程,對于小團隊沒必要

大廠出來的産品經理、研發人員都有一個習慣,就是一定要什麼齊全才能動手,就像五星級餐廳的大廚一樣,要做一道豪華的菜品,一定要什麼都準備齊全了,才能夠開始。

要他突然用街邊攤的食材來做,對他來說是一種“侮辱”。

實際上從大廠出來的同學在小團隊做軟體開發也是一樣的,如果沿用大廠一套方式,就會導團隊的研發進度慢下來,并且成本還提高。

比如有的大廠出來創業,就習慣給全員提供最新款的蘋果電腦組態,實際上這是沒有必要的。可以等公司以後穩定現金流了,再提供。

還有比如給自己研發環境增加測試環境、預釋出環境,提測前增加了代碼驗收流程,這都大大讓研發時間、成本加長。

這就導緻團隊極度不适應,畢竟創業小團隊的人員素質比不上大廠,是以要想做到以上步驟都要學習甚至是熟悉。

可能有的沒有在大廠待過的同學,就沒有聽說過預釋出環境。

因為我建議産品經理創業的小團隊剛開始速度是第一,雖然像“野蠻”開發,但小團隊就是為了上線需求,隻有等功能都上線差不多了,有使用者使用了,達到商業閉環,再進行産品的系列優化。

産品經理最合适的副業:做一個軟體産品

因為團隊人員的時間、精力都是呈現周期性的波動,剛開始一定是大家最熱血的時候,随着時間推移團隊戰鬥力會下降。要是一直投入在沒有盡頭的研發裡,就很難得到速度的保證。

另外,小團隊的創新、速度、以及随時可以掉頭更改方向的靈活性,這都是大廠無法比拟的。

加上大廠對産品上線都有嚴格稽核、審查制度,導緻産品要想真的推向使用者,進行商業化都很難。

比如曾經國外的産品clubhouse一度大火,但是國内有大廠想模仿,但一直解決不了内容稽核的問題,就遲遲無法真正公布。

産品經理的創業者,一定要做好準備:做一個長期疊代者

産品經理這個職業,他們在職業生涯經曆的時間都往往不會太長,一個大廠孵化的新産品,至少是半年以上的研發時間,1年-2年才有機會商業化

可是在這期間因為考核、資源回報壓力,導緻團隊人員會不斷變動,可是一個産品的打磨、疊代到試運作時間至少要1年起步。

而期間一個産品經理離職的變動,導緻後面的産品經理很難知道産品全貌生命線,再碰上一些沒有全生命周期關注的産品上司,最後産品就是不斷地推翻重做相同功能。

而要想擁有這樣陪伴産品全生命周期的機會,即使是産品總監都很困難,因為産品的成本、商業化、産品研發資源始終是老闆出。

是以要能不能持續投入資源,産品總監也是決定不了的。是以很難看到一個産品經理從0到1、再從1到10負責到底。

一個産品能不能做好,還不能僅靠産品研發就可以了,這就是回歸到創業的本質上去了。是以才有人說是網際網路人是吃青春飯,主要的原因是在這兒,因為創業本身就99%的失敗。

而現在作為創業者,我非常清楚每一行代碼、每一個設計圖的珍貴,是以以确切的需求作為基礎,能夠複用就複用,功能盡可能以剛需點切入。

這樣就變得長期疊代,才能夠有一個成型的産品。

明确産品定位再開始産品設計

最近還有一個思考,就是做産品經理一定要先明确産品定位再開始做産品設計。定位可以牽扯很多方面,比如針對行業、業務的,還可以針對人群群體的。

而我們現在做的新媒體營運工具是面向B端企業的。自然要滿足B端使用者的場景需求,在新媒體營運裡,B端使用者核心需求就是做管理,針對賬戶、内容、資料分析、團隊的管理。C端則是關注使用者的内容創作、單篇文章、賬戶的資料分析。

相當于一個是新媒體營運的管理者,一個是新媒體營運的執行者。

産品經理最合适的副業:做一個軟體産品

B端産品和C端産品需求差別

2個定位區分後,才能知道做哪一方面的功能,稍微定位沒有把握好,就導緻産品變成四不像,導緻B端難以獲客,C端使用者也使用起來不好用,因為很多功能他們并不需要。

最難做的功能:外部資料與算法支援功能

最近還有一個比較大的感受就是針對産品經理來說,如果要做功能,最難的還是外部資料接入、算法支撐的功能。

外部資料作為支撐,導緻自己的功能難以有穩定性、以及資料校對。比如我們做公衆号資料分析,相比其他自研功能,我們花了相當多時間做資料調試,針對這類外部資料,要不斷新增資料、測試資料,才能知道是否調用成功。

算法作為支撐的功能,涉及到開發資源的缺失,尤其是模型算法都需要較多的硬體成本、資料成本,導緻研發成本較高。

是以在需求設計上盡可能排到後面,如果本身就是做定位做資料産品的,那麼團隊一定要有對應要求較高的資料分析師、資料開發,否則就會導緻進度被拖慢。

現在做軟體産品,創業者最友好的2種形态:小程式和網頁

主要原因是開發維護成本最低、上線門檻也是最低。兩者都可以減少大量終端适配時間,如果做APP、插件、PC用戶端,就會花費較多時間在終端裝置的測試上。

産品經理最合适的副業:做一個軟體産品

當然其他形态會得到比較高的使用者活躍和粘性,比如我們做新媒體營運插件,可以得到40%以上的日活,而始終有使用者會因為産品不适配浏覽器導緻安裝、注冊失敗的問題,讓我們難以解決。

網頁、小程式就不會有這樣的情況了。

優秀的産品經理類創業者:開發、營運、設計資源的整合者。

創業者本身就要是一個優秀的資源者,而對于産品經理要想創業,就一定要是優秀資源整合者,包括設計師、開發、測試、營運都是其資源。

産品經理最合适的副業:做一個軟體産品

雷軍曾說:“創業就是将自己的一個夢想分給别人百分之幾或者幾十,大家一起來完成這個夢想”。而對于産品經理類的業者,這個夢想就是一個産品原型方案或者已經上線1.0的産品,才可以吸引其他人員加入,如下圖一個産品上線了就像一個力量源泉,源源不斷吸引外部的各類資源。

以上就是我最近做産品經理的創業思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