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百川論壇:專家縱論“全球經濟治理”熱點話題

作者:讀創網

深圳商報·讀創用戶端記者 吳素紅 通訊員 馮箫凝

為期兩天的百川論壇——“全球經濟治理:中國與世界2024年研讨會”在深圳舉辦。4月27日-28日,來自全球的知名專家學者就全球經濟治理熱點議題發表主旨演講,并展開熱烈讨論。

——張宇燕:如何解決全球治理赤字?

在4月27日舉行的百川論壇——“全球經濟治理:中國與世界2024年研讨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張宇燕教授就“全球治理赤字”進行了生動的理論說明。張宇燕表示,為解決全球治理赤字,我們需要創造一些新的概念,例如提出治理均衡、利益攸關度、國家特性等關鍵概念,作為搭建理論大廈的“一磚一瓦”,更好地建構全球治理的自主知識體系。

他認為,在沒有世界政府的情況下國際社會無法對主權國家産生強制力,保障治理秩序穩定,確定公共産品供應。在實踐層面克服全球治理赤字,需要從理論的縱深思考問題本源,借助委托-代理關系,形成一套自我限制的全球治理體系。

“目前大國博弈的特征是負和博弈”,張宇燕解釋,主要發達國家秉持“我可以輸,隻要你輸得更多”的博弈思維。他強調,我們要看清當下大國博弈的趨勢——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追求的不僅僅是經濟福利的改進,而且是要拉大與博弈對手的權力差距,因為差距越大才能越感到安全。所謂友岸外包、近岸外包等政策都是服從于這一目标。

百川論壇:專家縱論“全球經濟治理”熱點話題

△張宇燕教授作主旨演講(圖源:主辦方)

——張燕生:發展新質生産力需要提升全要素生産率

“發展新質生産力需要以制度型開放面對地緣政治挑戰。”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教授指出,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國際環境構成了中美戰略博弈的序曲。他提出了衡量中美戰略競争的三個重要名額,分别是中國GDP占美國比重、中國全要素生産率占美國比重以及中國ROE(Return on equity)占美國ROE的比重。他強調,新質生産力的核心标志就是觀察中國全要素生産率占美國比重的變化。是以,中國需要完善自身的競争政策、結構政策與創新政策,來應對變局。

張燕生認為,從國家層面上發展新質生産力,需要提升全要素生産率,把提升全要素生産率作為“十五五”規劃基本思路的研究重點。中國下一步重點要推動從要素投入增長支撐的經濟增長,轉向全要素生産率增長支撐的經濟增長新階段,以科技創新引領産業創新。“我們一定要堅持高品質發展的硬道理,在這一條‘道理’上堅持幾代人、十幾代人、幾十代人”,張燕生說。

百川論壇:專家縱論“全球經濟治理”熱點話題

△張燕生教授作主旨演講(圖源:主辦方)

——薛瀾: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學術研究總體領先

清華大學文科資深教授 、蘇世民書院院長 、公管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 、人工智能國際治理研究院院長薛瀾在主旨演講中從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應用、治理、面臨的挑戰、未來的方向等方面分享了他對“人工智能的發展與治理 ”這一主題的思考。

薛瀾認為,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學術研究上總體領先。“在人工智能領域,中國跟美國都是處于最前沿。中國在學術研究發表量 、專利申請與授予量等方面總體上保持領先,美國在前沿大模型研究方面處于引領地位。”此外,薛瀾指出,在人工智能領域,學術界與産業界之間的關系日益密切。過往關鍵機器學習模型的發明大都源于學術界,但2014年是“分水嶺 ”,産業界開始超過學術界在人工智能關鍵學習模型的研究上擔任“主角 ”。

“盡管人工智能技術在未來有更為廣闊的應用前景, 但若要讓技術真正落地,還有諸多風險需要考量。”薛瀾指出人工智能發展的四大風險:第一是倫理安全層面的風險;第二是産業層面的風險,大模型産業容易形成寡頭格局;第三是社會層面的風險,對就業體系、教育體系、配置設定體系等的沖擊;第四是政治層面的風險,大模型對公共輿論、意識形态、政治信任的影響。

薛瀾提出了中國的解決和治理之道。他指出,在地方政府層面,北京、上海、重慶、浙江以及深圳等地方政府出台了各種針對人工智能發展的鼓勵措施和治理措施,已經形成了一個多元度、多領域、多層次的人工智能完整治理體系。不過,中國仍需繼續加強人工智能的基礎性、原創性和前沿性研究,真正在前沿應用領域加強體制、機制和創新生态的完善。

百川論壇:專家縱論“全球經濟治理”熱點話題

△會議現場(圖源:主辦方)

編輯:黃曉敏

審讀:喬會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