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何自力:絕不容許否定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和剩餘價值論

作者:紅色文化網
何自力:絕不容許否定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和剩餘價值論

近一個時期,輿論界一些人高調否定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和剩餘價值論,宣揚資産階級庸俗經濟學的謬論,嚴重幹擾改革開放和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影響十分惡劣,必須引起高度警惕。馬克思創立的勞動價值論和剩餘價值論科學揭示了商品經濟的運動規律,闡明了資本主義制度産生、發展和滅亡的曆史必然性,為全世界被剝削被壓迫的無産階級推翻資本主義制度,實作徹底解放提供了強大理論武器,正因為如此,自勞動價值論和剩餘價值論創立那天起,就受到了資産階級的瘋狂攻擊和否定。馬克思和恩格斯在世時對攻擊勞動價值論和剩餘價值論的謬論進行了堅決反擊和深刻批判;馬克思和恩格斯去世後,世界各國的勞工階級及其政黨繼續與形形色色的反馬克思主義思潮進行毫不妥協的鬥争,維護了馬克思主義科學真理,推動了無産階級革命事業。勞動價值論和剩餘價值論的科學性和革命性是毋庸置疑的,它們并沒有因為論敵的攻擊和否定而黯然失色,相反,随着時間的推移,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和剩餘價值論的真理性越來越被充分地證明。今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的曆史方位,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進入關鍵時刻,高舉馬克思主義偉大旗幟,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與形形色色反馬克思主義思潮進行鬥争,對于維護馬克思主義科學真理,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同心同德朝着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目标奮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義。

一,正确認識資本的特性和行為

在這一輪攻擊馬克思勞動價值論和剩餘價值論的鬧劇中,一些人重拾資本-利潤、勞動-工資、土地-地租的“三位一體公式”,宣揚“資本中性”論,企圖抹殺資本的“逐利性”,這根本是徒勞的。

在經濟思想史上,資産階級庸俗經濟學将資本與生産資料混為一談,宣稱資本家的利潤來源于資本、勞工的工資來源于勞動、地主的地租來源于土地,形成關于價值創造和收入來源的“三位一體公式”。按照這一理論,商品的價值是由資本、勞動、土地共同創造的,資本家、勞工、地主之間的關系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任何對抗性。這一理論顯然與資本主義現實經濟生活中資本家與勞工之間存在尖銳沖突的事實嚴重不符。馬克思通過區分勞動與勞動力,揭示了資本主義生産過程的二重性,闡明了資本與生産資料的根本差別,揭露了資本支配和剝削勞動的本質,批判了“三位一體公式”為剝削階級辯護的庸俗性。馬克思指出:“資本,土地,勞動!但資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會的、屬于一定曆史社會形态的生産關系,後者展現在一個物上,并賦予這個物以獨特的社會性質。資本不是物質的和生産出來的生産資料的總和。資本是已經轉化為資本的生産資料,這種生産資料本身不是資本,就像金或銀本身不是貨币一樣。”“黑人就是黑人。隻有在一定的關系下,他才成為奴隸。紡紗機是紡棉花的機器。隻有在一定的關系下,它才成為資本。脫離了這種關系,它也就不是資本了,就像黃金本身并不是貨币,砂糖并不是砂糖的價格一樣。”按照馬克思的觀點,資本運動的本質特征是資本與勞動力相交換,由此決定了資本生産過程的二重性:一方面表現為勞動者運用生産資料對勞動對象進行加工,生産出物質産品;另一方面表現為擁有生産資料的資本家占有勞動而實作價值增殖的特殊社會關系。在這裡,生産資料被賦予了獨特的社會性質,成為支配和控制勞動者的工具,不再是簡單的物了。可見,資本作為一種社會生産關系,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産關系。正是在資本主義的生産關系中,生産資料、勞動工具和原料才成為資本。區分勞動和勞動力,揭示資本與生産資料的本質差別,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它為馬克思創立剩餘價值理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正确認識當代資本主義

為了否定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和剩餘價值論,有人說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的分析和批判隻适用于19世紀的自由資本主義,不适用于當代資本主義,剩餘價值理論已經過時,這種論調是完全站不住腳的。

實際上,當代資本主義是馬克思所處時代的資本主義的繼續和發展,馬克思揭示的剩餘價值規律賴以存在的社會條件沒有變化,剩餘價值規律依然是支配當代資本主義生産過程、交換過程、配置設定過程和消費過程的基本經濟規律。今天的資本主義并不是像某些人鼓吹的那樣勞資平等、社會和諧,相反,資本主義基本沖突更加激化,收入配置設定兩極分化更加擴大。法國經濟學家皮凱蒂對馬克思之後100年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收入配置設定狀況進行了實證分析,認為現代西方社會财富配置設定的不平等比馬克思所處的那個年代更加嚴重,社會沖突更加不可調和。事實上,經過百年來的發展,随着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生産社會化程度的不斷提高,資本主義基本沖突日益激化,集中表現為當代資本主義陷入嚴重的去工業化和金融化泥潭而不能自拔。自西方工業資本主義從20世紀70年代起進入去工業化和金融化軌道以來,資本主義各種沖突不斷加劇,推動當代資本主義經濟陷入持續的停滞和危機狀态:虛拟經濟與實體經濟相脫節,不斷引發金融危機;經濟高度服務化,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80%以上,産業競争力喪失;政府财政收入來源枯竭,大規模舉債導緻債台高築;經濟增速持續下行,複蘇和繁榮遙遙無期;中産階級分化,橄榄型階級結構轉變為金字塔形結構,階級對抗加劇;經濟危機的形态發生深刻變化,生産過剩性危機演變為頻繁爆發的金融危機;經濟停滞成為常态,周期性不複存在;政治體制病入膏肓,政府運作效率十分低下,難以應對經濟和社會危機。這一切充分證明當代資本主義發生的一切是馬克思所處時代資本主義發展的必然結果,是剩餘價值論揭示的經濟規律作用的必然産物,剩餘價值論是認識當代資本主義最科學的理論,根本沒有過時,也不可能過時。

三,國有經濟和國有企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不容抹殺

有人借口落實促進民營企業發展壯大的31條措施,主張不再按照所有制劃分企業類型,不再區分國企民企,改為按規模、行業、技術類型等特性劃分企業,并以這些特性制定相關政策。這個主張值得商榷。

大陸是中國共産黨上司的社會主義國家,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這是憲法明文規定的,是基本常識。大陸進行的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改革的目的是要調整和改變社會主義生産關系中不适合生産力發展要求的某些環節或方面,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公有制經濟是長期以來在國家發展曆程中形成的,為國家建設、國防安全、人民生活改善作出了突出貢獻,是全體人民的寶貴财富,公有制經濟要發展好,繼續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作出貢獻,維護公有制而不是放棄公有制是改革的底線。實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制度,是中國共産黨确立的一項大政方針,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必然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把公有制經濟鞏固好、發展好,同鼓勵、支援、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不是對立的,而是有機統一的,任何想把公有制經濟否定掉或者想把非公有制經濟否定掉的觀點,都是不符合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都是不符合大陸改革發展要求的,是以也都是錯誤的。

國有經濟是全民所有制經濟,是國民經濟的主導力量,是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物質保證,新中國成立後,以國有經濟為主體,大陸建立了獨立的國民經濟體系,初步形成了現代化的工業體系,為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和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準發揮了重大作用。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在擴大市場調節範圍和支援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同時,始終堅持發揮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不動搖,國有經濟對實施國家重大發展戰略,推動經濟協調穩定和快速發展,增強國家經濟實力,應對各種突發事件和重大風險的能力,保障全體人民共同利益,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國有企業為全社會提供了必要的公共産品和公共服務,滿足社會公衆不斷增長的需求,如國防、義務教育和公共福利事業等;國有企業為經濟的可持續增長提供了穩定的能源、原材料和基礎服務的供應;國有企業承擔了關系國計民生的重大工程的建設,青藏鐵路、西氣東輸、南水北調、三峽水電站、載人航天、高速公路、高速鐵路、特高壓電網等重大工程對大陸國民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和全體中國人福祉的改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國有企業在國産大飛機、港珠澳大橋、“藍鲸1号”鑽井平台、北鬥系統、超級計算機、“天眼”探空、“嫦娥”奔月、“天問”“探火”工程等一大批重大創新工程上取得突破,标志着大陸已經處于世界科技創新的先進水準。這一切充分證明,國有企業是黨和國家在實施集中力量辦大事過程中最可信賴的依靠力量,國有經濟是中國特色集中力量辦大事體制最深厚的物質基礎,抹殺國有經濟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是徒勞的,也是不可能實作的。

四,正确認識民營資本的地位和作用

一些人宣揚民營企業家信心不足,沒有安全感,是因為在理論上和政策上歧視民營資本。這種觀點是完全錯誤的,目的是制造思想混亂,否定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

事實上,改革開放以來,大陸非公有制經濟從小到大、由弱變強,是在我們黨和國家方針政策指引下實作的,民營經濟在穩定增長、促進創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非公有制經濟是穩定經濟的重要基礎,是國家稅收的重要來源,是技術創新的重要力量,是金融發展的重要依托,是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力量。同時也必須指出,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民營資本是生産資料私有制與雇傭勞動關系結合的具體存在形式,是非公有制經濟的主體。民營資本的作用具有兩面性。一方面,民營資本是重要的資本形态,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發展民營資本,可以充分調動民營資本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推動民營資本在活躍市場、支撐增長、促進創新、穩定就業、增加稅收、擴大開放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為實作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作出貢獻。另一方面,民營資本具有強烈的逐利性,它有可能會驅使非公有制經濟的行為偏離社會主義生産目的:一是通過延長勞動時間、提高勞動強度、機器替代勞動以及謀求壟斷等方式攫取高額利潤,拉大資本所得與勞動報酬的差距;二是會因為利潤率的波動而降低資本積累意願,減緩社會再生産規模的擴大,影響經濟持續穩定運作;三是當國内和國外出現利潤率差異,國外的利潤率高于國内時,民營資本會從國内流向國外,導緻産業空心化;四是有可能驅使民營資本無序擴張、野蠻生長,破壞公平競争的市場秩序,損害其他市場主體乃至整個社會的利益。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要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充分肯定民營資本的重要貢獻和積極作用,正确看待民營資本通過合法合規經營獲得的報酬,努力營造促進民營資本發展壯大的良好社會氛圍,使民營資本在推動實作共同富裕的偉大事業中發揮更大作用。可以說,對于民營經濟和民營資本的地位和作用的定位和認識是非常清楚的,根本不存在歧視。

在新的時代,民營經濟和民營資本依然是大陸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毫不動搖鼓勵、支援、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方針政策不會改變,黨和政府要為民營經濟和民營資本發展營造良好環境、提供更多機會。

其一,自覺維護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黨和政府的各級上司幹部要不斷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水準,深刻認識堅持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意義,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維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在工作實踐中切實鞏固好、發展好公有制經濟,切實鼓勵、支援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不能因為要維護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就歧視非公有制經濟,損害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的權益,也不能因為要鼓勵和支援非公有制經濟,就放任非公有制經濟無序發展,削弱甚至放棄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損害黨執政的政治基礎和全體人民共同利益的物質基礎。

其二,建構“親”“清”政商關系。黨和政府的各級上司幹部要在思想上和情感上關心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做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的良師益友,踐行“親”與“清”。“親”,就是要坦蕩真誠地同民營企業加強接觸交往,特别是在民營企業遇到困難和問題情況下更要積極作為、靠前服務,對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多關注、多談心、多引導,幫助解決實際困難;“清”,就是同民營企業家的關系要清白、純潔,要廉潔奉公,不能有貪心私念,不能以權謀私,不能搞權錢交易。

其三,在思想上情感上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非公有制經濟人士要加強政治學習,了解和熟悉黨和政府的各項方針政策,正确認識和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内涵和制度特征,在思想上情感上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行動上自覺維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不要因為公有制在基本經濟制度中居于主體地位,就不思進取,妄自菲薄,自暴自棄,喪失信心,也不要因為黨和政府鼓勵和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就貶低和輕視公有制經濟,更不要一遇挫折就把怨氣和怒氣撒向公有制經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公有制經濟與非公有制經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共同組成部分,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共同基礎。民營經濟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是與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有力支援分不開的,是與公有制經濟的扶持和幫助分不開的,民營經濟與公有制經濟二者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而不是互相排斥、互相抵消的。

其四,勇于承擔社會責任。非公有制經濟人士要在已有成就的基礎上繼續苦練内功,強身健體,承擔更大責任。民營企業家要樹立高度的責任感和自信心,珍視自身的社會形象,把自身的事業發展與國家和民族的命運聯系起來,弘揚企業家精神,做愛國敬業、守法經營、創新創業、回報社會的典範;民營企業要抓好用好戰略機遇,有效應對各種風險挑戰,努力邁向中高端水準,在推進結構調整、培育新增長點、加快轉型更新中發揮更大作用;民營企業家要勇于承擔社會責任,保持定力,專注創新,為振興實體經濟作出應有貢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