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千萬年誤差僅1秒!這些“中國造”正将科幻照進現實→

作者:央視财經

一塊鋼坯,經過怎樣的加工制造,才能支撐起大飛機上百噸的重量?

鍛造,一種古老而重要的金屬加工工藝。通過它,鑄得名劍。通過它,強筋健骨。變形與再結晶之間,金屬結構和性能都發生改變,推動鋼坯實作質的提升。

而今天的中國,也正在經曆一場像鍛造一樣的生産力變革。

千錘百煉中,技術革命性突破,産業深度轉型,生産要素創新性配置。科技引領,創新驅動。新産業、新模式、新動能不斷湧現,新質生産力正加速鍛造形成。

200秒=1萬年

量子計算機有怎樣的超能力?

張輝,中國第一個半導體量子計算專業博士,他們公司自主研發的第三代量子計算機,名為“本源悟空”。它強大的并行處理能力,在材料科學、藥物研發、AI等領域有着廣泛的應用前景。

一千萬年誤差僅1秒!這些“中國造”正将科幻照進現實→

量子比特的疊加性和糾纏性是量子計算的兩大核心特點,量子比特數越高,就代表量子計算機的計算能力越強。

一千萬年誤差僅1秒!這些“中國造”正将科幻照進現實→

本源量子計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張輝表示,2019年,谷歌用53個比特的量子計算機200秒跑的問題,一台傳統成熟的超級計算機要跑1萬年。

量子計算機計算迅速,相比傳統計算機來說,能迅速解決特定問題,但無法應對所有問題。于是,張輝等人提出“量超融合”新方法。

一千萬年誤差僅1秒!這些“中國造”正将科幻照進現實→

它既是計算技術的融合,更是區域協同創新發展領域的深度融合。一年多的時間裡,量超融合已經在氣象預報、新材料、人工智能等方面取得不錯的成果。

一千萬年誤差僅1秒!這些“中國造”正将科幻照進現實→

從四肢癱瘓到“意念”控制

中國腦機接口手術給患者帶來福音

視訊加載中...

2009年,老楊遭遇車禍,頸椎損傷,四肢癱瘓,在長達15年的時間裡,生活完全無法自理。去年10月,老楊接受了清華大學洪波教授團隊參與完成的大陸首例無線微創腦機接口臨床植入手術。

一千萬年誤差僅1秒!這些“中國造”正将科幻照進現實→

兩枚硬币大小的腦機接口處理器被植入老楊的顱骨之後,通過機器采集感覺運動腦區顱内神經信号,再通過機器來執行大腦的相關指令,幫助老楊通過意念重新實作抓握等生活技能。

一千萬年誤差僅1秒!這些“中國造”正将科幻照進現實→

洪波因老楊的變化而感到欣慰,他與團隊從2013年開始研究腦機接口,在同期多個國内外科研團隊同時研發的壓力之下,洪波與團隊毅然前行,實作了突破。

一千萬年誤差僅1秒!這些“中國造”正将科幻照進現實→

如今,腦機接口裝置已經走出實驗室,實作量産。

在上海的萬級淨化生産工廠中的房間,可以年産1000套腦機接口植入體。未來,産能還将繼續擴大。

星載氫鐘——北鬥導航衛星的“心髒”

一千萬年才誤差1秒

如今,曆經30年科研攻關,幾代中國航天人共同努力,大陸已成功發射58顆北鬥導航衛星,建成了高精度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成為聯合國衛星導航委員會認定的四大供應商之一。北鬥三号全球首創了相控陣星間鍊路技術,實作一星通、星星通。

一千萬年誤差僅1秒!這些“中國造”正将科幻照進現實→

北鬥導航系統的高精度是其最大的優勢之一。而導航系統的精度很大程度取決于一個關鍵核心部件——星載原子鐘,它是衛星導航系統的“心髒”,也曾是“心病”。早在1972年,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台就研制出大陸首台氫原子鐘,可其重達100多公斤,根本不可能用到衛星上。

一千萬年誤差僅1秒!這些“中國造”正将科幻照進現實→

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員、星載氫鐘課題組長 帥濤:北鬥三号我們要全球組網,這個時候對于我們星上的原子鐘要求就更高,包括頻率的穩定度和漂移率,是以我們必須要攻克穩定度名額。

帥濤他們經過長期的科研攻關,星載氫鐘體積在縮小,精度卻不斷提高,1000萬年才誤差1秒。

一千萬年誤差僅1秒!這些“中國造”正将科幻照進現實→

“天上建好,地上用好”,是北鬥系統的目标。如今,大陸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總産值超5000億元,北鬥系統已經服務200多個國家和地區使用者。

一千萬年誤差僅1秒!這些“中國造”正将科幻照進現實→

前沿科技的日新月異,将昔日的科幻構想化為觸手可及的現實。憑借科技創新的強大驅動力,生産力正邁向更高層次的先進形态,而新質生産力的不斷孕育與發展,正有力推動中國經濟巨輪在高品質發展的航道上穩健前行。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财經節目中心微紀錄片《新質生産力鍛造記》共五集,分别為《以新促質》《産業煥新》《向綠求新》《創新生态》《賦能未來》,将在5月1日至5日上午9點45分财經頻道播出。

轉載請注明央視财經

編輯:張丹昱 潘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