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除了手機,還能玩什麼?”當一位父親把留守孩子交給全托機構

作者:南方周末

在一番長達一個月的考慮之後,父親決定把弟弟交給鎮上的托管機構。

在廣大的農村地區,有這樣一個群體,他們因為父母外出務工被迫失去了父母的陪伴,由爺爺奶奶或其他親屬照顧,他們被叫做留守兒童。我的弟弟,就是其中之一。

在送去托管之前,五年級的他已經在鎮上住校了一個學期。他一周五天住在學校,每周末都會回家。可即便弟弟一周隻在家兩天,爺爺奶奶還是感到非常頭疼。曾經的我也是留守在家的孩子,那時網絡不發達,我也比較乖巧,就那樣粗放式地長大了。而弟弟這一代,面臨的是新時代網際網路的“洪水猛獸”,這些網絡上的誘惑就像千絲萬縷的藤蔓,伸出長長的觸手,緊緊地纏繞住這些孤獨且弱小的孩子,吸幹他們身上的能量。

開始的時候,爺爺奶奶需要做農活兒,無法全程看護弟弟,擔心他的安全問題,就把手機當成了“電子保姆”,這樣弟弟就能夠一整天安全地待在家裡。可他們哪裡知道,弟弟一沾上手機就陷進去了。後面隻要弟弟一回到家,就會習慣性地找爺爺要手機玩。後來奶奶意識到不對勁了,就把手機鎖起來。但爺爺并沒有跟她站在同一戰線上,一個要禁止弟弟玩手機,一個要偷偷給他手機,兩個人也是經常拌嘴吵架。

發展到後面,隻要不叫弟弟下來吃飯,不喊他睡覺,他就可以不吃不喝不睡覺。要是不把手機拿給他,他就會翻箱倒櫃,恨不得把家裡都拆了,也要掘地三尺找出手機。一旦收繳他的手機,他就哭鬧,甚至離家出走。有時候奶奶半夜還聽到弟弟對着手機罵罵咧咧。他變得什麼都不想做,什麼也做不好。就連刷個牙、洗個臉,都像是走個過場,要不就是連牙膏都沒擠,要不就是毛巾上連水都沒沾到。長此以往,弟弟精力渙散,不光是成績下降,就連自理能力都要喪失了。

父母遠在外地打工,隻能通過電話溝通聯絡,鞭長莫及。祖輩隔代管教力不從心,父母又距離太遠,“不願管”和“管不來”時常滋生沖突。父母經常讓爺爺奶奶該打的要打,該罵的要罵,爺爺奶奶又難以執行。

在放假的時候,我想幫他戒掉手機,可他一旦離開手機就會焦躁不安,甚至向我們發脾氣,說髒話。假期很短,還沒來得及讓他戒掉網瘾,就要去外面工作了,離開時候的我有着深深的無力感。我曾好奇地問弟弟,“你為什麼這麼喜歡玩手機呢?”

他一臉漠然,兩眼空洞,盯着眼前亮着遊戲畫面的螢幕,喃喃地說,“除了玩手機,還能玩什麼呢?找同學玩,他也在玩手機。”

這樣玩手機成瘾的留守兒童确實不是少數,每次回家,我都能看到一排小孩蹲在小賣部的外面蹭網。農村的文化生活确實單調,當城裡的孩子去學習特長,去旅遊,去了解這個豐富的世界時,他們隻能通過手機了解外面的世界。當他們需要關懷時,父母又不在身邊。當他們遭受挫敗後,他們本能地選擇逃跑,逃到虛拟世界裡。

表弟在初一的時候成績優異,姑姑便給他買了個智能手機友善聯系,之後成績一落千丈,如今隻能在外面打工。這樣沉溺于玩手機,耽誤學業的例子非常之多。之前武漢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夏竹智副教授課題組對外釋出的報告顯示,在調研的中部省份中,有九成留守兒童使用專屬手機或者長輩的手機玩耍,其中,近七成孩子用手機看短視訊,三分之一用來玩手機遊戲。他們的手機成了他們的玩具和朋友,也成了他們的困境。

村裡的人們逐漸意識到教育的重要性,有人辭掉外面的工作,回到家裡帶孩子;有的人把孩子送進縣城私立學校的全托班,一整個學期吃住在學校裡;鎮上的托管機構也應運而生,專門為外出務工的人帶孩子。留在家裡專門照顧弟弟不太現實,把他送去縣城又不太放心,我父親考量之後把弟弟送進了這種托管機構。

他幫弟弟辦了全托,一個月交2500元,孩子每天吃住在那裡,周末不回家,機構老師還會負責每天上下學的接送,晚上幫忙輔導作業。雖然一個學期下來要上萬的費用,但對父親來說,隻要能讓弟弟無法接觸到手機,能夠好好學習,錢多點也可以接受。這樣的機構在鎮上有很多家,都是給留守兒童們量身定做的。弟弟所在的這家機構有十幾個跟他差不多大的小孩,都是父母為了外出務工,不得不将他們送了進來。這家機構離家裡近,爺爺奶奶有空的時候還可以去看看弟弟,他們也放心一點。

眼前的問題好像短暫地得到了解決,可不知道為什麼,我始終有種不确定感,“問題真的解決好了嗎?”這樣似乎治标不治本。

弟弟在托管機構一待就是一個多月,直到清明節放假,爺爺奶奶才把他接回來。在機構老師的嚴格管控下,他的習慣确實變好了不少。至少他會主動去刷牙洗臉,對手機的依賴也沒有那麼嚴重了。當他找爺爺拿手機時,奶奶說了一句,“你要是玩手機的話,下次放假我們就不來接你了。”他立馬沉默了,不再提出這個要求。比起手機,他看起來更想回家。

留守兒童問題的背後,是巨大的城鄉差距問題。被困在大山裡的孩子,與遠在城裡的父母漸行漸遠,也跟這個世界格格不入。沒有父母陪伴的他們,又要如何才能成長為一個“正常人”?

(作者為江西南昌市民)

• (南方周末App“hi,南周”欄目期待您的來稿。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冷泠

責編 溫翠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