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vivo第一款 Ultra 手機,要樹立起一個怎樣的「影像标杆」?

vivo第一款 Ultra 手機,要樹立起一個怎樣的「影像标杆」?

極客公園

2024-05-21 16:36釋出于北京極客公園官方賬号

在釋出今年第一款超大杯旗艦 X100 Ultra 時,vivo 将它定義為「能打電話的相機」。

一切似乎是水到渠成。過去幾年,vivo 是業務最穩固,活得最滋潤的國産廠商之一,一點點突破了國産安卓廠商的天花闆,無論是總銷量還是高端旗艦的産品口碑,都實作了領先。3 月剛剛釋出的 X Fold 3 系列,通過極緻的機身次元資料,驚豔市場。

但與此同時,「超大杯旗艦」存在的意義,卻在變得尴尬,幾乎每一家廠商的 Ultra 旗艦,市場表現都并不突出。原因也很簡單,智能手機上下遊技術的疊代速度整體放緩,想做出一個在功能上脫穎而出的 Ultra 旗艦越來越難。與此同時,使用者的需求也逐漸趨于飽和,越來越難被打動。

vivo第一款 Ultra 手機,要樹立起一個怎樣的「影像标杆」?

在釋出 X100 Ultra 的同時,vivo 也第一次提出了「藍圖影像」的概念。這既是對 vivo 過去在影像領域穩步進取的一個總結,也為 X100 Ultra 這樣超大杯旗艦的存在,提供了一個新的标杆意義。

在影像的發展之路上走過十幾年,vivo 做對了什麼?能給行業帶來什麼經驗和啟發?

01 以長期主義聚焦技術

今天恐怕很少有人記得,2014 年之前,早期的 vivo,是一家主要做 Hi-Fi 手機的廠商。

這和公司早期創業時的技術基因有關,當時 vivo 品牌雖然成立還不久,但公司内部已經積累了深厚的 Hi-Fi 技術經驗,是以他們選擇通過這個自己最擅長的技術角度,打開市場的破口。

實際上,随着智能手機的發展,Hi-Fi 很快就成為了一個邊緣化的産品賣點。是以 vivo 尋求轉型的時機也很早,2014 年,他們釋出了主打拍照功能旗艦機型 vivo Xshot,首次把技術重心傾斜到了「影像」上。

2016 年,X7 系列釋出之後,vivo 正式把影像提升到了最重要的品牌戰略層級上,進一步向這一領域加碼資源,持續投入。

國内安卓廠商在早期,大多采用項目制的産品開發模式,很多時候甚至是一個團隊負責一個項目,多個項目并行開發。這種模式具有靈活的優勢,能迅速響應市場變化,搶占熱點。

相比之下,vivo 選擇的是一個更慢、周期更長,但也更穩的開發理念,選擇一條技術賽道,長期投入耕耘,無論是早期的 Hi-Fi 還是後來的影像。

回顧 vivo 的曆史,它可能不像其他廠商一樣會有少數幾款特别成功、格外突出的「明星産品」,但你卻能記住 Xshot、Xplay 這些産品的名字,X 之于 vivo 就像是 i 之于蘋果一樣,做到了深入人心,并成功取得了市場領先,連續三年,一直保持着國内市場市占率第一的成績。

這種對技術的聚焦和長期投入,給了 vivo 突破更大技術難題的能力。到今天,vivo 已經成了少有的還在做自研影像晶片的廠商。X100 Ultra 上搭載的 6nm 藍圖影像晶片 V3+ 結合超分辨率算法,進一步提升了視訊清晰度和影調,并通過大模型技術改善了 CMOS 在成像時的光學串擾,改善了長焦畫質。這些硬技術的投入,給産品帶來了對手難以超越的競争優勢。

實際上,vivo 在手機影像方面的技術投入還遠不止晶片,從光學領域的精度躍遷技術、GLC 納米塗層、超高透玻璃鏡片、定制的高精度馬達,到傳感器相關的 VCS 仿生光譜技術、deltaE 3.44 級别的色彩還原,基于 14-bit 灰階的黑白模式……一切都是為了樹立起一個真正标杆級的超大杯影像旗艦。

vivo第一款 Ultra 手機,要樹立起一個怎樣的「影像标杆」?

vivo 緻力于打造人性化的專業影像體驗,在 5 月 21 日召開的「影像新藍圖 ∙ X 系列技術溝通會」上,vivo 副總裁、影像副總裁于猛指出,自主創新和聯合創新是 vivo 影像的兩大戰略支點,其中 vivo 全新推出的藍圖影像,代表了 vivo 影像在關鍵場景的認知與技術積累,是 vivo 自研傳感器技術、自研算法、自研影像晶片等影像技術的集合,也是 vivo 影像對未來的展望。

縱觀整個藍圖影像的技術版圖,不難發現 vivo 在漫長的技術投入裡積累了大量的技術點。從光學模組、CMOS、圖像信号處理引擎,到晶片和計算攝影算法,幾乎做到了全鍊路覆寫。這其中既有 vivo 自主創新投入的成功,比如已經做到 100% 自研的核心算法,VCS 仿生光譜技術和自研藍圖影像晶片,也有和共研夥伴合作的結果,包括蔡司光學鏡頭、T* 鍍膜,與索尼三星合作優化的傳感器通用設計方案。

以十年為周期踐行長期主義,聚焦技術,為 X100 Ultra 能夠堆出這樣的「超大杯」配置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02 技術與體驗的共振能力

在 vivo 影像技術的進化史上,有一個非常關鍵的裡程碑事件,就是與蔡司的戰略合作。

當時行業内流行的大趨勢是聯名,幾乎每一個手機廠商都想找一個傳統的相機廠,來為自家手機的相機系統背書。但這種聯名更多停留在品牌層面,傳統相機廠并不會介入到産品的開發中,更多是一種「貼牌」。

早期很多人都覺得,vivo 和蔡司合作也隻會是一次類似的聯名。而實際上,雙方共同建立聯合影像實驗室,針對影像系統中最複雜精密的光學系統,進行了非常有針對性的突破。之後這一合作更是從光學鏡頭、鍍膜逐漸拓展到了色彩還原、色差控制等一系列領域。

雙方合作的周期,也比想象中要長得多,到今天已經是第五個年頭,且在今年三月又續簽了新的聯合研發合同。

不難發現,vivo 近幾年諸多影像體驗的突破,背後都能看到蔡司的影子。比如困擾很多手機使用者的,夜間燈光容易出現「鬼影」的問題,就是因為強光在鏡片之間多次反射導緻的。而 vivo 和蔡司合作開發的鏡片和鍍膜,就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vivo第一款 Ultra 手機,要樹立起一個怎樣的「影像标杆」?

包括随着計算攝影的推進,很多手機拍出來的照片是變得更清晰了,但曝光亮度、白平衡和色彩卻是以看起來「很假」,有「塑膠感」,不好看,也是影調和色彩還原過程中的問題,而 vivo 的蔡司自然色彩技術,同樣幫助解決了這個問題。

對手機廠商來說,影像是一個很大的複雜系統。它包含的技術點非常細碎,是以很多旗艦機都會拿出一個主要的技術概念作為賣點,比如 CMOS 的尺寸和像素。與此同時,使用者體驗也有着非常複雜的構成,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不隻是拍得清晰,還要拍得好看,成片率高,易用。隻有兼顧兩端,在開發技術的同時保持敏感的體驗感覺,使兩者共振,才能做出真正優秀的産品。

在 X100 Ultra 上,vivo 投入最大的技術更新在于畫質。主攝采用了全新的一英寸傳感器 LYT-900,長焦則不僅采用了 85mm f2.67 光圈的蔡司 APO 鏡頭,配備了一英寸大小,2 億像素的 HP9 傳感器,還采用了螢石級的玻璃鏡片 FCD100,改善長焦下更容易出現的色散現象。且四個攝像頭全局配備了 VCS 仿生光譜技術,從傳感器層面就做到了同樣地接近人眼感覺,提升了感光和色彩還原能力。在此基礎上,通過軟硬一體化創新,vivo X100 Ultra 的長焦也實作了進一步突破,成為「20 倍之王」,長焦微距也可實作 20 倍等效 3.4:1 放大率,進而擁有了滅霸長焦能力。

vivo第一款 Ultra 手機,要樹立起一個怎樣的「影像标杆」?

基于優秀的畫質,vivo 還進一步提升了 X100 Ultra 的影調和色彩表現。通過蔡司自然色彩,vivo 着重優化了照片暗區的色彩準确度,将整體的 deltaE 提升到了 3.44,甚至優于很多專業相機。而對使用者來說,除了蔡司自然色彩之外,他們依然可以選擇更鮮豔飽和的「鮮明」風格,強調光影對比度的「質感」色彩,來找到自己想要的畫面。與此同時,vivo 還全新推出了黑白色彩風格,捕捉細膩豐富的灰階變化,搭配人文街拍相機,助力使用者享受更純粹的街頭攝影。

X100 Ultra 在細分場景上最大的更新是「人像」。因為這顆全新的 85mm 長焦的信噪比相比上代提升了 350%,解析力提升了 50%,即便是「遠拍」也能獲得極高的人像解析度,即便是眼神、睫毛、發絲這樣的細節,也能呈現得非常銳利。而焦外的顔色則不會發散,依然能夠保持畫面的純淨。

vivo第一款 Ultra 手機,要樹立起一個怎樣的「影像标杆」?

最後,X100 Ultra 在視訊能力上,搭載自研藍圖影像晶片 V3+,配合 LYT-900 主攝和 HP9 大底長焦,把專業視訊機的錄制規格帶到了手機中,實作了多個焦段的 4K 120fps 升格能力,同時加強了防抖,擴充了動态範圍,即便是複雜的暗光環境下,也能獲得優秀的對比表現和暗部細節。包括針對近幾年非常火熱的演唱會遠距離「拍愛豆」場景,vivo 不僅提升了長焦的拍遠能力,還優化了麥克風的降噪收聲,利用所有這些技術,幫助使用者拍出他們想要的畫面。

vivo 近兩年提出了「人性化的專業影像」這一口号。這個詞幾乎就是對「技術與體驗共振」的最有力總結。我們很容易看到 vivo 在影像系統的開發過程中做了各種各樣的技術,最終落到體驗上則是簡單的「軟體易用、成像準确、出片好看」。即便是在掃碼這樣的功能上,X100 Ultra 都通過長焦的光學變焦和高像素能力,做到了 40 米之外的「超遠掃碼」。

「人性化 + 專業」,聽起來是一個非常虛的概念,但這背後實際上需要極長周期的技術積累和體驗轉化,最終才能實作大巧不工的效果。通過技術和體驗的共振,優化一個個細小的功能點,來打動使用者,收獲口碑。

03 手機影像的未來是化繁為簡

回顧手機影像技術發展的整個曆史脈絡,早期使用者關注的是參數,看 CMOS 尺寸、像素數量、光圈大小、變焦倍數……之後使用者開始關注技術,比如暗光下表現、白平衡、色彩還原的準确度,廠商也開始針對這些問題,一個個地尋找解決方案。

随着技術的發展,各種功能概念開始變得紛繁複雜。今天的使用者,越來越多地開始從體驗中尋找自己的答案,說再多技術點,都不如一張好的樣片能打動人。

這也是為什麼今天市面上賣得最好的并不是最先進的全畫幅相機,很多使用者反而開始追捧老的 CCD 數位相機、一次性膠片相機,掀起了懷舊的複古風潮。理光、富士的殘畫幅相機更是成為了爆款,一貨難求。

「像素越高越好、光圈越大越好、曝光越亮越好、暗部細節越清晰越好」這樣單純的技術理念,正在過時。而這樣的市場環境,對廠商把産品做到盡善盡美,反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實際上,vivo 已經是很早就感覺到這一水溫的手機廠商。前幾年當大多數廠商還在以「通過計算攝影把出片亮度無腦拉高」作為相機優化目标的時候,vivo 就已經提出要還原「正确的影調」,強調美感大于參數。

未來,手機影像更是需要化繁為簡,将技術的投入「藏」起來,專注于幫使用者拍出他們需要的照片。

vivo第一款 Ultra 手機,要樹立起一個怎樣的「影像标杆」?

這一次 X100 Ultra 上推出的黑白色彩風格就是一個很好展現,包括進一步提升了防抖性能,幫助使用者拓寬抓拍的場景,找到更極限的拍攝角度,捕捉到轉瞬即逝的瞬間。

他們也強調,X100 Ultra 會是一台更利于創作的人文街拍相機。

這一切的努力,被凝聚在「藍圖影像」之下。它既包含了 vivo 長期投入技術的堅定決心,也代表了 vivo 輔助使用者輕松創作的自信。

*頭圖來源:視覺中國

檢視原圖 287K

  • vivo第一款 Ultra 手機,要樹立起一個怎樣的「影像标杆」?
  • vivo第一款 Ultra 手機,要樹立起一個怎樣的「影像标杆」?
  • vivo第一款 Ultra 手機,要樹立起一個怎樣的「影像标杆」?
  • vivo第一款 Ultra 手機,要樹立起一個怎樣的「影像标杆」?
  • vivo第一款 Ultra 手機,要樹立起一個怎樣的「影像标杆」?
  • vivo第一款 Ultra 手機,要樹立起一個怎樣的「影像标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