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灌輸怎麼就不能高調?它被徹底邊緣化,難道不是教育的重要形式嗎

作者:蝴蝶花雨

素質教育是當下最為響亮的一個詞,而對于灌輸則被完全邊緣化,無論是優質課評比,還是論文的發表,可以說,沒有哪個教師能把灌輸當作一個獨立的概念提出來,發表出來。

灌輸怎麼就不能高調?它被徹底邊緣化,難道不是教育的重要形式嗎

因為在素質教育推廣者看來,灌輸就是填鴨式、被動學習、無個性、失去創造力的代名詞。也正是以,我們即便是用了灌輸式的教育方式,都沒有人願意提起它,而是盡量回避,似乎灌輸式教育方式就是教育的禁忌。

但是,灌輸式的教育方式真的就這樣不堪嗎?其實,這是完全是當下教育改革走極端的一種直接表現。

主動學習,探讨、探究、讨論、實驗這些教育方式确實比灌輸要活潑靈動的多,學生的參與度也高。但是,他們難道就沒有局限嗎?它們一樣也是需要在合适的課型中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示,而并非什麼課型都有它們的立足之地。

素質教育這個概念提出來有30年了,但是到現在為止,教育行業内對它的概念界定還是比較模糊的,有的直接把藝術和體育等稱為素質教育;有的則是認為它是道德素養和掌握知識的能力以及各種其他素養,諸如交流、動手實踐、自律等。

灌輸怎麼就不能高調?它被徹底邊緣化,難道不是教育的重要形式嗎

其實,素質教育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并不能簡單的界定,也正是以,在現實的教育教學中,素質教育成了一個萬能貼,被胡亂地貼在各種不同的場合。而真是到了具體的情境中,素質到底是一個什麼就又成了模糊不清的存在。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問題存在,是以一些教師甚至專家,都有一種看法,那就是素質教育提出了這麼多年,沒有看到教育有多少的改變。

這其實就是因為知識和能力的學習與提高,不是一句素質就能涵蓋的。能力以知識為基礎,是在知識的不斷學習中鞏固、完善和提高的。而無論記憶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了解能力、綜合運用能力等都是要不斷地反複和積累,才能形成自己的知識架構和能力區間的。

古代儒學認為“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說的簡單一些,就是人應該順應自己的本性,追求道德的完善,并通過自身的修養和行為來影響和教化他人。那麼,教育是什麼呢?就是教育者對被教育者進行指導、啟發和影響。

灌輸怎麼就不能高調?它被徹底邊緣化,難道不是教育的重要形式嗎

教師在組織教學的時候,應該是以教師為主導的,他是教育的組織者和決定者,而不是當下所謂的素質教育先确定某種模式——那隻是守株待兔,兔子要是不來,學生恐怕就隻能是餓死,還有第二種可能嗎?這是不是類似于王陽明格竹子呢?

灌輸應該是最基本的教育教學方式。武俠小說中最快捷的獲得武功的方式就是老者把功力灌輸給後生,知識、經驗的傳承,灌輸同樣是最簡便快捷的。一個學生要想掌握能力,不就需要先學習知識,再在知識的基礎上發展能力嗎?沒有知識的灌輸,哪裡來的素質呢?就是生活生産經驗,不也是如此嗎?

說幾個最簡單的例子吧。你要想讓孩子有道德,你就必須要向孩子灌輸什麼是道德,怎樣做是有道德的行為,哪些是不道德的行為;你要讓孩子愛國,你就必須要向孩子灌輸什麼是國家,什麼是愛國,為什麼要愛國,愛國有哪些内容等。

這樣的道德品質的培養,就是需要灌輸,說是洗腦也不為過。學生要想知道是非對錯,我們就必須要持續不斷的灌輸,他們才能在心目中形成明确的觀念和意識。如此,才能讓他們在言行和舉止上把自己的素養表現出來,這才是一個人的素質。學習知識是第一步,實踐落實才是最後一步——沒有學問,何來道德呢?沒有灌輸,能形成孩子的能力和素養嗎?那簡直就是癡人說夢。

灌輸怎麼就不能高調?它被徹底邊緣化,難道不是教育的重要形式嗎

其實不止是道德修養,就是數理化等自然科學也是離不開灌輸的。你不管熟,概念、定理和規律能直接進入孩子的大腦嗎?除非你直接給孩子的大腦植入一個晶片,但是這也是灌輸——直接将知識倒進了大腦裡嘛。

教無定法。教學的方式方法多種多樣,我們要靈活運用,而不是像現在這樣打一個壓一個。教育教學應該是因地因人而制宜,該灌輸的時候灌輸,該啟發的時候啟發,我們要學會随機應變,最優選用。

而現在的專家學者不遺餘力地推廣這個教育模式,那個教育方法,這其實就是典型的形式主義,沒有多少現實的意義。

灌輸怎麼就不能高調?它被徹底邊緣化,難道不是教育的重要形式嗎

親愛的讀者,對于當下素質教育甚嚣塵上,而灌輸卻被徹底邊緣化這件事,你有什麼想要說的呢?歡迎大家留言,讨論。

【我是蝴蝶花雨話教育,專注教育時事和最新教育動态,喜歡用文字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喜歡我的朋友,請關注我:蝴蝶花雨話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