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印度展示“天朝上國”姿态,莫迪逮捕政敵,根本不怕和美國對着幹

作者:丁丁說财經

莫迪上台後,印度經濟政策出現了一些引人注目的變化。比如,他推行了"印度制造"計劃,大力發展本土制造業;又如放寬外商投資限制,鼓勵外資進入印度市場。

這些舉措一方面展現了印度擺脫對外依賴、實作自主發展的雄心,另一方面也引發了外界對印度經濟走向的猜測和擔憂。

畢竟,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任何一個大國的經濟政策調整,都可能引起多米諾骨牌效應,影響全球産業鍊的布局。

那麼,印度經濟實力究竟如何?能否支撐莫迪的雄心壯志?中印、印美等大國關系又将如何演變?

印度展示“天朝上國”姿态,莫迪逮捕政敵,根本不怕和美國對着幹

一、莫迪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與西方價值觀"背道而馳"

莫迪上台後,印度經濟政策和外交風格都發生了顯著變化。一些西方媒體甚至用"日益專制"來形容莫迪的執政風格。

莫迪政府以"威脅國家安全"為由,限制外國NGO在印度的活動;又以"維護公共秩序"的名義,關閉了數家國際媒體駐印度辦事處。

在經濟領域,莫迪也展現了"印度優先"的強硬立場。印度正式退出了由中國主導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談判。

莫迪表示,印度不能接受削弱自身産業的不平等協定。

莫迪的這些舉措,一方面反映出他試圖擺脫西方影響、實作印度自主崛起的雄心,另一方面也引發了外界對印度經濟前景和投資環境的擔憂。

畢竟,在全球化時代,任何一個大國的對外開放政策調整,都可能影響跨國企業的投資決策。那麼,莫迪的"印度優先"路線,是否真的有利于印度經濟的長遠發展?

從資料來看,莫迪執政後,印度經濟增速的确出現了一定波動。

當然,短期資料并不能完全說明問題。從中長期來看,莫迪"印度制造"的産業政策能否成功推動制造業更新,外資限制能否倒逼本土創新,還有待時間驗證。

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全球化浪潮面前,任何一個大國都不可能獨善其身。印度需要審慎平衡自身發展和對外開放,才能在百舸争流中穩健前行。

印度展示“天朝上國”姿态,莫迪逮捕政敵,根本不怕和美國對着幹

二、印度經濟實力如何支撐其對抗美國的底氣

綜合國力的較量從來都不是一場簡單的數字遊戲,經濟實力更非唯一的決定因素。不過,在當今世界,經濟硬實力無疑是國家競争力的重要展現。

那麼,印度經濟的家底,能否支撐莫迪在國際舞台的雄心壯志和強硬姿态?

先來看看印度的體量優勢。作為世界第二人口大國,印度擁有14億人口,其中超過一半是35歲以下的年輕人。

如此龐大的人口基數,意味着巨大的人力資源優勢和潛在消費市場。麥肯錫預測,到2030年,印度有望成為世界第三大消費市場。

而随着印度網際網路和智能手機的快速普及,數字經濟也為印度提供了彎道超車的機遇。

再來看看印度的産業潛力。近年來,印度服務業發展迅猛,尤其是以軟體、金融等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已成為印度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印度展示“天朝上國”姿态,莫迪逮捕政敵,根本不怕和美國對着幹

憑借人口紅利和相對低廉的勞動力成本,印度在吸引外包業務上具有獨特優勢。

随着莫迪"印度制造"計劃的推進,印度也在加緊布局先進制造業,努力打造新的增長點。

當然,印度經濟的潛力不容忽視,但其面臨的短闆和隐憂同樣不容回避。基礎設施滞後、貧富懸殊、政策不連貫等,都制約着印度經濟的進一步騰飛。

以電力供應為例,據世界銀行統計,印度每年人均用電量僅為1122度,不及中國的1/4。而印度的吉尼系數高達35.7,收入不平等問題也十分突出。

此外,印度複雜的邦際制衡,也導緻經濟政策的制定和執行效率低下。

由此可見,盡管印度經濟潛力巨大,但要真正轉化為國際競争力,還有不少功課要做。

對于莫迪來說,如何在維護民族自尊的同時,又能保持經濟韌性和開放性,無疑是一個需要智慧的平衡藝術。

畢竟,在全球化時代,對抗和鬥争不應成為大國關系的主基調。包容合作、互利共赢才是人間正道。

印度展示“天朝上國”姿态,莫迪逮捕政敵,根本不怕和美國對着幹

結語

莫迪執政以來,印度展現出了前所未有的自信和強硬。這種自信,既源于印度經濟的崛起和巨大潛力,也源于印度民族自尊心的覺醒。

然而,民族自尊不應建立在對抗和敵視之上。在全球化時代,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獨善其身,包容合作才是大國應有的風範和氣度。

對于印度來說,在堅定維護自身利益的同時,更需審慎平衡内外政策,在開放中求發展,在合作中謀共赢。

唯有如此,才能在百舸争流中笃定前行,實作自身的發展夢想,也為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印度力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