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因張三豐而得名的華州傳統村落——柳枝鎮張橋村

作者:華州文史荟萃

因張三豐而得名的傳統村落——柳枝鎮張橋村

張橋村地處華州區東部,與少華山接壤,全村轄8個村民小組,人口1290人。因張三豐修建石橋——張橋而得名。

因張三豐而得名的華州傳統村落——柳枝鎮張橋村

據說元末天下大亂,年少的張三豐自遼西入關,來到二華學道。他先上太華山,拜陳抟老祖(升仙)入門;後到少華山,追随道祖華陽真人。張三豐入小敷峪,在40裡處的千崖嶺下,但見一洞奇幽,泉水清冽淙淙,四周草木茂盛,崖壁如刀削斧砍,便深居古洞,潛心讀經悟道,煉丹蓄氣,習拳舞劍,得道後出洞,留下當今仙人洞遺址。

因張三豐而得名的華州傳統村落——柳枝鎮張橋村

一日,張三豐來到前山東峪的半截山處,看到右有少華中峰,左有白崖山壁,後靠蟠龍嶺,半截山凹居其中,前臨白崖湖(明代大地震後叫移山湖)。便在半截山凹地建起碧雲觀,開業授道。他悟得孫碧雲道術精髓,劍拳之路成套,于是,求訪拜師者雲集。明太祖聞之,召其入宮為官,他不去,被贈予“衲衣膳果”。明成祖慕名又召,三豐仍然不就,被賜封“虛元子”,敕令“提點武當山”,他這才離觀,赴任武當山主持,開創了武當山國術門派。

張三豐在碧雲觀時為群眾做過不少善事。其山前白崖湖方圓近十裡,兩岸村民耕田交往多有不便,便發動弟子下山化緣,用善款修建石橋一座,溝通了兩岸往來。人們感念張三豐的恩德,稱該橋為張橋,把他建觀練功的半截山,尊稱為張家山。之後橋東有人開店賣茶,打點行人,逐漸聚居人多,形成了今天的張橋村落。

因張三豐而得名的華州傳統村落——柳枝鎮張橋村

張橋村人傑地靈,自然曆史、人文景觀衆多:有華州大地震半截山遺址、聞名古今的華州八景之一“移山靈湫”白崖湖遺址;有“山塌金鬥王”、張三豐手持柏、石抱柏的民間傳說,還有關中首次發現的清代玉泉洞道觀泥塑真身等。圖檔

因張三豐而得名的華州傳統村落——柳枝鎮張橋村

近年來,張橋村以美麗鄉村建設為契機,堅持把美麗鄉村建設與改善民生、産業發展、農民增收緊密結合,抓好産業結構調整,投資建設旅遊休閑區,全村面貌煥然一新,如今張橋村已初步形成集旅遊觀光、休閑娛樂于一體的美麗新鄉村。

因張三豐而得名的華州傳統村落——柳枝鎮張橋村

張橋村先後被命名為國家級民主法治示範村、省級傳統村落、鄉村旅遊示範村、生态宜居示範村、省級衛生村;2019年12月通過國家AAA級旅遊景區驗收,并入選第二批國家森林鄉村名單。

因張三豐而得名的華州傳統村落——柳枝鎮張橋村

下一步,張橋村将堅定不移地以鄉村振興戰略為引領,以張橋文化園為依托,讓村上人文曆史、自然景色、天然食品等獨特資源,成為村民增收緻富的法寶,讓群衆生活越來越好。

内容來源:渭南市華州區融媒體中心

轉載來源:華州融媒體

整理編輯:華州融媒體、華州文史荟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