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打通堵點難點,當好科技創新排頭兵

作者:中國證券報

在激烈的市場競争中,上市公司加大研發創新,主動适應和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加速培育發展新質生産力,成為帶動産業高品質發展的排頭兵。

Wind統計顯示,截至4月29日17時,4609家A股公司披露2023年研發費用相關資料,合計達到1.46萬億元,同口徑對比,同比增長10.18%,占2023年全社會研發支出的44%,研發強度(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的比重)達2.5%,高于2022年。 上市公司研發創新的積極性、品質均有所提升。2023年,多數企業研發投入有所提高,2998家上市公司2023年研發投入實作同比增長。其中,增幅超過50%的公司達371家,有127家企業的研發投入增速超過100%。從研發投入規模看,有23家公司研發投入規模超過百億元。 研發強度穩步提升。2023年,上市公司研發強度中位數為4.44%,高于可比口徑下2022年上市公司4.29%的研發強度。2023年,研發強度超過10%的上市公司達到705家,2022年為683家。高研發強度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生物醫藥、半導體晶片、人工智能、量子資訊等行業。 2023年,中國建築研發投入460.74億元,研發投入規模居前。比亞迪則從五年前二十開外排名,跻身榜單第二位。2023年,比亞迪研發費用達395.7億元,同比增長112%,超出特斯拉全年研發投入百億元。 創新緻遠,創新緻勝。正如比亞迪創始人王傳福提出的“技術魚池”理論,持續強勁的研發投入,讓比亞迪有底氣坐穩全球新能源汽車制造頭把交椅。2023年,比亞迪乘用車銷售301.29萬輛,同比大增67.7%,連續十一年穩居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龍頭地位并蟬聯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冠軍。比亞迪去年實作23.02%的汽車業務毛利率,較2022年增加2.63個百分點;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達300.41億元,同比增長80.72%。 “十年研發、十億美元、10%成功率”被用來形容創新藥的研發難度。提高研發效率成為生物醫藥公司着力的關鍵。如今,AI技術正在幫助藥企縮短研發周期、提高研發效率。亞虹制藥介紹,2023年公司研發費用為3.65億元,同比增長49.49%。2023年,公司開發出了新一代靶向和AI驅動的藥物發現平台,賦能藥物研發差異化和高效率創新,可以減少藥物發現及開發所需的時間和資源,提高臨床試驗的成功率。 創新,是上市公司邁向高品質發展新階段的主動選擇。 近年來,國貨美妝品牌崛起,以往重營銷、輕研發的發展模式正在改變。相比過去原料端的“拿來主義”,如今國貨美妝正在着力補足在原料研發方面的短闆。據國藥監資料,大陸化妝品新原料備案數從2021年的6個增加到2022年的42個,2023年增至69個,貝泰妮、珀萊雅、華熙生物等上市公司密集備案新原料,研發赢得主動權。 作為北交所首家美妝制造上市公司,芭薇股份2023年7月完成“香露兜葉提取物”的新原料備案。新原料意味着新配方以及未來更多元化的新産品。公司董事長冷群英告訴記者,“相比行業3%-5%的研發投入,我們研發投入占營收比重一直在6%以上,擁有100多項專利,自主研發的化妝品配方超6000項。憑借強大的技術研發能力,公司可以根據客戶需求,在現有配方庫中挑選基礎配方進行二次調配,提供多個産品方案供客戶選擇,在産品更新疊代加快的背景下,大大縮短産品研發周期。” 創新,也是上市公司打通産業鍊堵點難點、提升核心競争力的必由之路。 中國移動5G-A基站登上珠穆朗瑪峰,國盾量子釋出504比特量子計算晶片“骁鴻”,濰柴動力53.09%本體熱效率柴油機重新整理世界紀錄……近年來,上市公司硬科技實力愈發突出,科創闆則進一步擦亮“硬科技”标簽。Wind統計資料顯示,截至4月29日17時,2023年,科創闆上市公司研發強度中位數達12.11%,大幅高于A股公司整體水準,并高于2022年科創闆公司研發強度水準。 掌握核心技術,需要保持戰略定力、長期持續投入。萬華化學厚積薄發“十年磨一劍”,打破了國外公司近半個世紀的壟斷,成為亞洲第一家、全球第二家掌握尼龍12全産業鍊制造技術的企業。鐵建重工聯合上下遊企業、高等院校協同攻關,從設計、材料、制造、試驗等環節多向發力、全面攻關,最終實作直徑8.61米盾構機主軸承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突破盾構機全産業鍊自主化“最後一環”。 人才是創新的基礎,研發創新成果離不開“硬核”科研團隊。 上市公司配置高學曆人才成為常态,醫療服務、生物制品、化學制藥、半導體、通信裝置、航天裝備等行業公司吸引了大量碩士、博士高學曆人才。Wind統計資料顯示,截至2023年末,上市公司研發人員進一步充實,已接近30萬人,比2022年末多出5.5萬人。51家上市公司博士數量超過100位。藥明康德擁有1412位博士,位列第一。 如何調動人才的創新積極性是重要課題。“樹軍氣門挺柱自動裝配單元”“洋洋正時齒輪螺栓擰緊單元”……在濰柴動力一号工廠,記者看到工廠中的房間裡有不少以工程師名字命名的工序标牌。濰柴動力首席技師王樹軍告訴記者,這是公司激勵一線人才創新熱情的一項舉措,創新基因已經深入工廠中的房間、滲透到各個層級。

打通堵點難點,當好科技創新排頭兵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