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山裡的留守婦女:媒婆提親(1)

作者:自然閑談
大山裡的留守婦女:媒婆提親(1)

聲明:本文為連載原創小說,故事内容純屬虛構,文中涉及到的人名,地名,或其他方面的描寫皆與現實無關,請理性閱讀,切勿對号入座。

正文:

西南,某大山深處,有一個叫魚潭的小山村。

這裡發生了一個令人感動的故事,一個留守大山深處的農村婦女,在家裡沒有男人幫襯的情況,竟然将一個瀕臨崩潰的家給扛了下來。

當然,這個過程肯定是不容易的。

一個留守婦女,手無縛雞之力,家裡又沒有男人幫襯,她的日子肯定是不好過的,她不僅要掙錢養家糊口,還要面對外面的風言風語。

如果沒有一點承受力,早就就崩潰了!

她的故事,既傳奇又勵志,我們且看她如何智鬥流氓,努力創業,撫養三個孤兒長大。

這個過程,我會一一記錄下來。

各位看官細細品味,讓我們走進她的故事,走進她的生活,品味她酸甜苦辣的生活。

我們的故事,就是從魚潭村開始的。

不過,她奮鬥拼搏的地方,并非魚潭村,而是一個叫梁上子村的地方。

……。

“永年大哥,你在家嗎?”

一個年約六十的老婦人,踮着着腳朝一戶人家的院子内張望。

或許是因為大門緊閉,她不得已趴在大門旁邊的一處土牆上面,大聲呼喊道。

由于老婦人的身高不夠,是以她的動作看起來較為滑稽。

屋内,王永年背靠椅子,眉頭緊縮,嘴裡還吧嗒吧嗒地抽着旱煙,屋内煙霧缭繞,卻沒有一人主動說話。

此時,王永年突然聽到婦人的呼喊,他将煙鬥在鞋底敲了敲,深深地歎了一口氣,對旁邊的大兒子王小波說道:“小波,你去看看外面是誰喊我”。

王小波點點頭,一言不發,很麻利地起身朝外面走去。

王小波來到屋外,看到一個婦人正趴在土牆搶上面,伸着頭往裡看。

這個婦人看起來年齡越五十上下,穿着一身他們這邊的本族深藍布衣,她頭上帶着一朵大紅花,臉上還畫着妝,看起來頗為豔麗。

王小波見狀急忙說道:“馮嬸,這爬牆做甚?”

來人叫馮麗,是他們這邊十裡八鄉還算有些名氣的媒婆,大家都叫她馮婆子。

至于她的本名,倒是很少有人喊。

大山裡的留守婦女:媒婆提親(1)

馮婆子雖然不是他們魚潭村的人,但王小波以前也見過她多次,還算比較熟悉。

作為晚輩,雖然說不是什麼親戚,喊一聲嬸子不會有錯。

馮婆子見有人出來,有些尴尬地說:“我剛剛喊了好幾遍你都沒聽到嗎?你們大門鎖上的,我隻能翻牆頭喊了!”

王小波聞言急忙上前說道:“馮嬸,你快點下來,要是摔了就不好了!”

說罷,他趕緊上前檢查,發現自家院子的大門還真被鎖上了!他扭頭朝偏房喊了兩聲不見回應,心中頓時明白過來,這大門估計是他妻子鎖的。

不過,他也不确定,隻能等她妻子回來再問。

他們這一早上都在屋内商量事情,她妻子不想參與其中,早上過來沒多久就找借口溜走了!

王小波估計,她鎖門是為了發洩心中的不滿。

想到這,他略微歎了一口氣。

旋即,他又對外面的馮婆子說:“馮嬸,你稍等一下,我去拿鑰匙”。

大門的鑰匙有很多備用的,平時有一把是經常放在門後的,王小波找了沒有發現,隻能回到主屋内又重新找了其他備用的。

不一會,王小波又重新回來。

他拿出鑰匙打開大門,馮婆子也不客氣,直接就将大門推開,走了進去。

王小波将大門口打開後,詢問道:“馮嬸,你來是有什麼事嗎?”

他們家與馮婆子不是親戚,而且又沒欠馮婆子的錢,馮婆子不請自來,大機率是有事情的。

馮婆子說:“是好事,不過這件事我得與你父親商量,他在家嗎?”

王小波點點頭,說道:“在呢!您跟我來”。

我小波說罷,便将馮婆子引到他們父子談話的堂屋。

馮婆子點點頭,跟在王小波身後走進屋子。

進屋後,她掃視了一圈,有些尴尬地說:“永年大哥,孩子們都在家呢?”

“我是不是來得不是時候?”

進來後,馮婆子發現,這屋子裡的氣氛有些不對,一個個愁眉苦臉的。

大山裡的留守婦女:媒婆提親(1)

頓時覺得自己來得不是時候,心裡頓時有些打鼓。

如果真的來得不是時候,那她的那件事估計也談不成,這麼多人聚集在屋裡,肯定是有什麼重要的事情要商量。

王永年看了馮婆子一眼,勉強露出一絲笑意。

他說道:“原來是馮婆子你啊!你來我這裡有什麼事?”

“小波,給你馮嬸搬一張凳子來,今天的事情就說到這裡,你們該幹嘛幹嘛去”。

難得有客人登門,他也不好在苦着一張臉。

王永年一共有三兒兩女五個孩子,今天都來齊了!

五人聽到父親這樣說,頓時都想各自散開,屋裡的氣氛很壓抑,他們幾個也不想多待。

隻有大兒子王小波在聽到父親的吩咐後,特意給馮婆子搬了一張椅子。

“馮嬸,您坐……”。

王小波說道。

馮婆子也不客氣,既然王永年東這樣說了,她也客随主便。

雖然氣氛有些不對,但她還是要把此行的目的說出來,隻要目的達成,她也算沒白跑一趟。

再說了!

王永年既然将孩子們都遣散出去,看來事情并沒有那麼壞,至少是可以談的。

馮婆子說:“永年大哥,我來您家的目的,其實我不說您想必也猜到幾分,我今天登門拜訪就是幫别人來提親的,不知道永年大哥這邊友善商量不?”

馮婆子的身份,王永年自然知道。

她是附近十裡八鄉相對比較有名的媒婆,誰家兒子想讨媳婦了,基本上都會找她幫忙說媒。

一旦成功,她也會得到主家的一點謝禮。

馮婆子也以此為生。

不過,知道歸知道,該問的還是要問。

大山裡的留守婦女:媒婆提親(1)

本來已經準備離開的幾個年輕人,突然聽到馮婆子是來提親的,頓時都來了興趣。

當即都不走了!

他們到要看看,馮婆子是給誰來提親的。

王小波看了看自己的兩個妹妹,心中頓時恍然大悟,他們家還有兩個妹子沒嫁人呢!

馮婆子登門拜訪,估計就是為了她們。

王永年的五個孩子,除了大兒子與二兒子已經娶妻生子,分家自己過自己的,目前三兒子還未娶,兩個女兒也都還未來嫁。

在聽到馮婆子是來提親的時候,他們也都來了興趣,互相看了一眼後,都選擇留下來聽聽馮婆子的來意。

王永年聞言,點點頭道:“友善,有什麼不友善的?”

“你有什麼問題就直接說,這次你來,是替誰來提親的?是準備提我們家三丫頭還是四丫頭?”

馮婆子見王永年這麼好說話,頓時放下了心中的顧忌,她微微一笑,開口道:“三丫頭和四丫頭都可以,對方不挑,隻要能娶到媳婦就行”。

“永年大哥,隻要你同意,男方那邊願意出一千五百塊錢的彩禮,這個數,在我們魚潭村也算上頭一檔了!”

王永年聞言,心中大喜。

他本來還發愁,從哪裡弄點錢給妻子治病,馮婆子卻給他送來了這個消息。

絕望之中,這又讓他看到了一絲希望。

大山裡的留守婦女:媒婆提親(1)

剛才,他們一家人正在開會。

王永年召集幾個兒子女兒,讓大家商量着該怎麼辦,是繼續借錢還錢,還是将家裡的幾塊薄地給賣掉,這還沒有商量出一個結果,馮婆子就來了。

一年前,王永年的妻子蔡蘭英去山上采藥時不小心摔了下來,幸好當時王永年就在附近,要不然後果不堪設想。

可就算這樣,蔡蘭英的情況也不容樂觀。

由于他們的村子偏僻,王永年沒能及時将妻子蔡蘭英送到醫院檢查,等他們找到機車将蔡蘭英送到醫院後,卻發現已經錯過了最佳的醫治時機。

蔡蘭英體内已經出現積液,為了将這些積液抽出來,他們家多花了很多錢,為此還欠了一些債務。

前幾天,債主登門要債。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

王永年沒想着賴賬,困難的時候别人願意借這個錢,那是看得起他,現在别人急用錢,他這邊無論如何是要将這筆錢還上的。

如果這筆彩禮錢能夠拿到手,那麼他們家的債務就能還得上,算是解決了他們家的難事。

不過,王永年也不是那種見錢眼開的人。

為了女兒的幸福,他還是詢問道:“馮婆子,據我所知我們魚潭村可出不起這個價位的彩禮,就算是隔壁幾個村,也沒這麼高的”。

“是誰家請您過來我們家提親的?你不妨說說看?”

魚潭村附近的婚嫁彩禮聘金,王永年不說知道得一清二楚,但也知道不少。

按照他們村的基本條件,基本上都在五百塊上下浮動,條件稍微好一些的人家會多給一兩百,條件差一些的會少給一兩百。

這個得根據男方的具體條件來定,不可能你說多少就給多少的,你就算要得多了,别人給不起你也沒辦法不是?

馮婆子一上來就說一千五,這倒是讓王永年懷疑起來,按照他們村附近的條件,恐怕沒有那戶人家願意出這麼多的錢。

這一千五百塊可不是什麼小錢,他辛辛苦苦給别人打石頭一個月才六十多塊錢呢!

這一千五百塊錢,得王永年不吃不喝給别人打兩年多的石頭才能掙到。

這還是他有些手藝。

大山裡的留守婦女:媒婆提親(1)

要是沒手藝,就隻能種地賣糧食,他們家的地種三年産出的糧食都不一定能賣這麼多錢。

這還是天天有事情做的理想情況。

要是沒有事情做,一分都掙不了。

是以,王永年心裡才有些懷疑。

這馮婆子不是拿他開玩笑的吧?

他兩個女兒縱使已經到了出閣的年齡,可也不至于說這種話。

如果馮婆子說不出一個由頭來,他王永年就要開口送客了!

……。

未完待續。

聲明:本文為原創連載小說,故事内容純屬虛構,文中出現的人名,地名,亦或者其他描寫都與現實無關,并無針對如何人或事,請理性閱讀,切勿對号入座。

每天不定時更新,盡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