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大山里的留守妇女:媒婆提亲(1)

作者:自然闲谈
大山里的留守妇女:媒婆提亲(1)

声明:本文为连载原创小说,故事内容纯属虚构,文中涉及到的人名,地名,或其他方面的描写皆与现实无关,请理性阅读,切勿对号入座。

正文:

西南,某大山深处,有一个叫鱼潭的小山村。

这里发生了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一个留守大山深处的农村妇女,在家里没有男人帮衬的情况,竟然将一个濒临崩溃的家给扛了下来。

当然,这个过程肯定是不容易的。

一个留守妇女,手无缚鸡之力,家里又没有男人帮衬,她的日子肯定是不好过的,她不仅要挣钱养家糊口,还要面对外面的风言风语。

如果没有一点承受力,早就就崩溃了!

她的故事,既传奇又励志,我们且看她如何智斗流氓,努力创业,抚养三个孤儿长大。

这个过程,我会一一记录下来。

各位看官细细品味,让我们走进她的故事,走进她的生活,品味她酸甜苦辣的生活。

我们的故事,就是从鱼潭村开始的。

不过,她奋斗拼搏的地方,并非鱼潭村,而是一个叫梁上子村的地方。

……。

“永年大哥,你在家吗?”

一个年约六十的老妇人,踮着着脚朝一户人家的院子内张望。

或许是因为大门紧闭,她不得已趴在大门旁边的一处土墙上面,大声呼喊道。

由于老妇人的身高不够,因此她的动作看起来较为滑稽。

屋内,王永年背靠椅子,眉头紧缩,嘴里还吧嗒吧嗒地抽着旱烟,屋内烟雾缭绕,却没有一人主动说话。

此时,王永年突然听到妇人的呼喊,他将烟斗在鞋底敲了敲,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对旁边的大儿子王小波说道:“小波,你去看看外面是谁喊我”。

王小波点点头,一言不发,很麻利地起身朝外面走去。

王小波来到屋外,看到一个妇人正趴在土墙抢上面,伸着头往里看。

这个妇人看起来年龄越五十上下,穿着一身他们这边的本族深蓝布衣,她头上带着一朵大红花,脸上还画着妆,看起来颇为艳丽。

王小波见状急忙说道:“冯婶,这爬墙做甚?”

来人叫冯丽,是他们这边十里八乡还算有些名气的媒婆,大家都叫她冯婆子。

至于她的本名,倒是很少有人喊。

大山里的留守妇女:媒婆提亲(1)

冯婆子虽然不是他们鱼潭村的人,但王小波以前也见过她多次,还算比较熟悉。

作为晚辈,虽然说不是什么亲戚,喊一声婶子不会有错。

冯婆子见有人出来,有些尴尬地说:“我刚刚喊了好几遍你都没听到吗?你们大门锁上的,我只能翻墙头喊了!”

王小波闻言急忙上前说道:“冯婶,你快点下来,要是摔了就不好了!”

说罢,他赶紧上前检查,发现自家院子的大门还真被锁上了!他扭头朝偏房喊了两声不见回应,心中顿时明白过来,这大门估计是他妻子锁的。

不过,他也不确定,只能等她妻子回来再问。

他们这一早上都在屋内商量事情,她妻子不想参与其中,早上过来没多久就找借口溜走了!

王小波估计,她锁门是为了发泄心中的不满。

想到这,他略微叹了一口气。

旋即,他又对外面的冯婆子说:“冯婶,你稍等一下,我去拿钥匙”。

大门的钥匙有很多备用的,平时有一把是经常放在门后的,王小波找了没有发现,只能回到主屋内又重新找了其他备用的。

不一会,王小波又重新回来。

他拿出钥匙打开大门,冯婆子也不客气,直接就将大门推开,走了进去。

王小波将大门口打开后,询问道:“冯婶,你来是有什么事吗?”

他们家与冯婆子不是亲戚,而且又没欠冯婆子的钱,冯婆子不请自来,大概率是有事情的。

冯婆子说:“是好事,不过这件事我得与你父亲商量,他在家吗?”

王小波点点头,说道:“在呢!您跟我来”。

我小波说罢,便将冯婆子引到他们父子谈话的堂屋。

冯婆子点点头,跟在王小波身后走进屋子。

进屋后,她扫视了一圈,有些尴尬地说:“永年大哥,孩子们都在家呢?”

“我是不是来得不是时候?”

进来后,冯婆子发现,这屋子里的气氛有些不对,一个个愁眉苦脸的。

大山里的留守妇女:媒婆提亲(1)

顿时觉得自己来得不是时候,心里顿时有些打鼓。

如果真的来得不是时候,那她的那件事估计也谈不成,这么多人聚集在屋里,肯定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商量。

王永年看了冯婆子一眼,勉强露出一丝笑意。

他说道:“原来是冯婆子你啊!你来我这里有什么事?”

“小波,给你冯婶搬一张凳子来,今天的事情就说到这里,你们该干嘛干嘛去”。

难得有客人登门,他也不好在苦着一张脸。

王永年一共有三儿两女五个孩子,今天都来齐了!

五人听到父亲这样说,顿时都想各自散开,屋里的气氛很压抑,他们几个也不想多待。

只有大儿子王小波在听到父亲的吩咐后,特意给冯婆子搬了一张椅子。

“冯婶,您坐……”。

王小波说道。

冯婆子也不客气,既然王永年东这样说了,她也客随主便。

虽然气氛有些不对,但她还是要把此行的目的说出来,只要目的达成,她也算没白跑一趟。

再说了!

王永年既然将孩子们都遣散出去,看来事情并没有那么坏,至少是可以谈的。

冯婆子说:“永年大哥,我来您家的目的,其实我不说您想必也猜到几分,我今天登门拜访就是帮别人来提亲的,不知道永年大哥这边方便商量不?”

冯婆子的身份,王永年自然知道。

她是附近十里八乡相对比较有名的媒婆,谁家儿子想讨媳妇了,基本上都会找她帮忙说媒。

一旦成功,她也会得到主家的一点谢礼。

冯婆子也以此为生。

不过,知道归知道,该问的还是要问。

大山里的留守妇女:媒婆提亲(1)

本来已经准备离开的几个年轻人,突然听到冯婆子是来提亲的,顿时都来了兴趣。

当即都不走了!

他们到要看看,冯婆子是给谁来提亲的。

王小波看了看自己的两个妹妹,心中顿时恍然大悟,他们家还有两个妹子没嫁人呢!

冯婆子登门拜访,估计就是为了她们。

王永年的五个孩子,除了大儿子与二儿子已经娶妻生子,分家自己过自己的,目前三儿子还未娶,两个女儿也都还未来嫁。

在听到冯婆子是来提亲的时候,他们也都来了兴趣,相互看了一眼后,都选择留下来听听冯婆子的来意。

王永年闻言,点点头道:“方便,有什么不方便的?”

“你有什么问题就直接说,这次你来,是替谁来提亲的?是准备提我们家三丫头还是四丫头?”

冯婆子见王永年这么好说话,顿时放下了心中的顾忌,她微微一笑,开口道:“三丫头和四丫头都可以,对方不挑,只要能娶到媳妇就行”。

“永年大哥,只要你同意,男方那边愿意出一千五百块钱的彩礼,这个数,在我们鱼潭村也算上头一档了!”

王永年闻言,心中大喜。

他本来还发愁,从哪里弄点钱给妻子治病,冯婆子却给他送来了这个消息。

绝望之中,这又让他看到了一丝希望。

大山里的留守妇女:媒婆提亲(1)

刚才,他们一家人正在开会。

王永年召集几个儿子女儿,让大家商量着该怎么办,是继续借钱还钱,还是将家里的几块薄地给卖掉,这还没有商量出一个结果,冯婆子就来了。

一年前,王永年的妻子蔡兰英去山上采药时不小心摔了下来,幸好当时王永年就在附近,要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可就算这样,蔡兰英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由于他们的村子偏僻,王永年没能及时将妻子蔡兰英送到医院检查,等他们找到摩托车将蔡兰英送到医院后,却发现已经错过了最佳的医治时机。

蔡兰英体内已经出现积液,为了将这些积液抽出来,他们家多花了很多钱,为此还欠了一些债务。

前几天,债主登门要债。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

王永年没想着赖账,困难的时候别人愿意借这个钱,那是看得起他,现在别人急用钱,他这边无论如何是要将这笔钱还上的。

如果这笔彩礼钱能够拿到手,那么他们家的债务就能还得上,算是解决了他们家的难事。

不过,王永年也不是那种见钱眼开的人。

为了女儿的幸福,他还是询问道:“冯婆子,据我所知我们鱼潭村可出不起这个价位的彩礼,就算是隔壁几个村,也没这么高的”。

“是谁家请您过来我们家提亲的?你不妨说说看?”

鱼潭村附近的婚嫁彩礼聘金,王永年不说知道得一清二楚,但也知道不少。

按照他们村的基本条件,基本上都在五百块上下浮动,条件稍微好一些的人家会多给一两百,条件差一些的会少给一两百。

这个得根据男方的具体条件来定,不可能你说多少就给多少的,你就算要得多了,别人给不起你也没办法不是?

冯婆子一上来就说一千五,这倒是让王永年怀疑起来,按照他们村附近的条件,恐怕没有那户人家愿意出这么多的钱。

这一千五百块可不是什么小钱,他辛辛苦苦给别人打石头一个月才六十多块钱呢!

这一千五百块钱,得王永年不吃不喝给别人打两年多的石头才能挣到。

这还是他有些手艺。

大山里的留守妇女:媒婆提亲(1)

要是没手艺,就只能种地卖粮食,他们家的地种三年产出的粮食都不一定能卖这么多钱。

这还是天天有事情做的理想情况。

要是没有事情做,一分都挣不了。

因此,王永年心里才有些怀疑。

这冯婆子不是拿他开玩笑的吧?

他两个女儿纵使已经到了出阁的年龄,可也不至于说这种话。

如果冯婆子说不出一个由头来,他王永年就要开口送客了!

……。

未完待续。

声明:本文为原创连载小说,故事内容纯属虚构,文中出现的人名,地名,亦或者其他描写都与现实无关,并无针对如何人或事,请理性阅读,切勿对号入座。

每天不定时更新,尽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