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文化中國行 | 泸水:非遺進校園,掀起“最炫民族風”

作者:泸水時訊
文化中國行 | 泸水:非遺進校園,掀起“最炫民族風”
文化中國行 | 泸水:非遺進校園,掀起“最炫民族風”

四月春光暖,書聲滿校園。漫步于泸水市古登鄉中學,除了郎朗讀書聲外,時不時還傳來陣陣古樸悠揚、宛轉輕快的音樂聲,尋聲而去,原來,這一天是孩子們滿心期待的“非遺進校園”活動日,一堂獨具民族特色的音樂課正在上演。

“右手的食指按中間的第二個孔,中指按第一個孔……”

走進學校音樂教室,怒江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傳承人鄧福生正在教孩子們演奏少數民族樂器口弦和嘀哩圖。

文化中國行 | 泸水:非遺進校園,掀起“最炫民族風”

近年來,泸水市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傳承,通過開展“非遺進校園”系列活動,将域内特色非遺項目引入學校,并邀請非遺傳承人走進課堂,讓學生近距離感受非遺魅力,培養學生文化自信,促進優秀傳統文化代代相傳。

文化中國行 | 泸水:非遺進校園,掀起“最炫民族風”

孩子們圍坐在鄧福生老師身邊,頸挂嘀哩圖,手持口弦,認真聆聽老師的講解,時不時吹一吹、彈一彈,學得有模有樣。

文化中國行 | 泸水:非遺進校園,掀起“最炫民族風”

在鄧老師的耐心指導和示範下,孩子們逐漸掌握了“秘訣”,一呼一吸間,配合手指靈活地彈撥、按壓,一個個音符便跳躍而出。

文化中國行 | 泸水:非遺進校園,掀起“最炫民族風”

“沒想到一塊薄薄的竹片和一節小小的竹子就可以發出如此動聽的聲音,太神奇了!以前我隻是在電視和手機上看過口弦和嘀哩圖的演出,在鄧老師的課上,我不僅親身體驗了它們,還感受到了祖輩們的智慧和傈僳族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泸水市古登鄉中學學生阿四妹激動地說。

文化中國行 | 泸水:非遺進校園,掀起“最炫民族風”

鄧老師還給孩子們帶來了傈僳族傳統舞蹈“遷俄”,大家跟随鄧老師“一二三四、二二三四……”的節拍,圍成圓圈,上身向前傾,腳掌有規律地跺地,一起一落,節奏鮮明,幾圈下來,動作越來越熟練,跳到盡興時便不由自主地吹彈起口弦來,現場氣氛熱烈。

文化中國行 | 泸水:非遺進校園,掀起“最炫民族風”

“今天是鄧老師給我們上的第二節課,鄧老師的課通俗易懂,我現在已經學會了基礎的音符和舞步,我會加以練習,争取能夠像鄧老師一樣熟練、專業,讓更多人知道我們傈僳族的文化,讓我們泸水的非遺一直傳承下去。”泸水市古登鄉中學學生和麗軍堅定地說。

文化中國行 | 泸水:非遺進校園,掀起“最炫民族風”
文化中國行 | 泸水:非遺進校園,掀起“最炫民族風”

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鄧福生時刻不忘肩上的責任,2023年以來,積極參與片馬鎮、洛本卓白族鄉、古登鄉等地的“非遺進校園”活動。

文化中國行 | 泸水:非遺進校園,掀起“最炫民族風”

“看到孩子們學得這麼開心,我很感動,也很欣慰!傳統文化是我們民族的驕傲和靈魂,‘非遺進校園’活動的目的就是為孩子們打開一個了解非遺、走近非遺,繼而喜愛非遺、自覺傳承非遺的視窗。”鄧福生說。

文化中國行 | 泸水:非遺進校園,掀起“最炫民族風”

一方水土一方人,一方校園一方魂。除了定期舉行“非遺進校園”系列活動外,近年來,泸水市古登鄉中學積極響應“雙減”政策,堅持“五育”并舉,以學生為中心,結合地方民族文化,将民族音樂和舞蹈融入到大課間活動中,豐富學生校園文化生活的同時,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文化中國行 | 泸水:非遺進校園,掀起“最炫民族風”

“目前我們的‘非遺進校園’活動主要針對音樂社團的學生,後續,我們會繼續與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緊密關聯,邀請他們擔任學校的輔導員,推進‘非遺進校園’活動走深走實,從現階段的幾十個學生逐漸拓展到全校,同時鼓勵和帶領孩子們到各大舞台表演,在實作非遺傳承與發展的同時增強他們的文化自信。”泸水市古登鄉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吳劍文說。

文化中國行 | 泸水:非遺進校園,掀起“最炫民族風”

作為多民族聚居之地,泸水市有着豐富且獨特的非物質文化遺産,截至目前,擁有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92項,非遺傳承人67人。

文化中國行 | 泸水:非遺進校園,掀起“最炫民族風”

近年來,泸水市充分發揮非遺資源豐富優勢,積極探索“非遺+”融合發展模式,讓非遺變成群衆“看得見、摸得着、能體驗”的活态文化,讓“非遺之花”在泸水大地絢麗綻放,掀起“最炫民族風”。

文化中國行 | 泸水:非遺進校園,掀起“最炫民族風”
文化中國行 | 泸水:非遺進校園,掀起“最炫民族風”

“我們将加大對本土民族文化的挖掘力度,以教育訓練、交流、成果展演等形式,深入開展非遺進校園、進社群、進村寨等活動,以群衆喜聞樂見的方式,帶動更多的人參與到非遺保護中來,進一步推動傈僳族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泸水市民族文化工作隊副隊長楊海青說。

泸水融媒記者 高慶英 張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