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幼升小變天了,學區房家長沸騰了

作者:地産裁員

今年北京幼升小最熱的話題。

國小入學方式,采取「登記入學為主」,強調「單校劃片和多校劃片相結合」的方式,而不再是咬死「多校劃片」的口吻。

幼升小變天了,學區房家長沸騰了

北京家長群沸騰了。

朋友小心翼翼地問我:這是不是可以了解成,以後自己在西城的房,又可以讓小孩進門口對口的學校了?

這個朋友之是以這樣忐忑,是因為過去三年,北京幼升小一直執行的都是「以多校劃片為主」的入學政策。而且執行力度非常大——

這給家長帶來了各種上學的痛苦——

有個朋友為了上朝陽最好的陳經綸本部,花上千萬入手了某直升社群的房,填報志願很順利,讓他誤以為以為一切都穩了,結果錄取名單公布,小孩被調劑到數公裡外的校區…

當天他打爆了所有朋友的電話,說自己接送有困難,想找校方上司溝通一下,可是臨時抱佛腳,根本回天無力。

我勸他想開一點:雖然沒有本部入學,但你至少沒掉出陳經綸的嫡系隊伍。

不像之前一個朋友,小孩幼升小被配置設定到了某校新收的城郊分校,紅磚平房校舍帶着80年代的複古感,宣傳欄玻璃是破碎的,牆上挂着黑色的碳灰。

接送要十幾公裡就算了,還路過一個村子。每逢雙周四六大集,大家在街上直接擺攤賣菜,一條路堵水洩不通,公交通勤都無能為力…

人家那學上的,才真是叫一個考驗。

幼升小變天了,學區房家長沸騰了

圖:小舍得

二胎家長面對小孩的上學問題更複雜,更糾結…

朋友是個二胎媽媽,家裡兩個小孩相差三歲。

她自己帶娃沒有父母依靠,為了接送友善,很早就籌劃把兩個小孩送進同一所學校。而且為了讓小孩能拿海澱學籍,不惜讓老大放棄了免費的公立(多校劃片和搖号,升學結果不确定),搬家讀了一所每年十萬學費的民辦校。

她如意算盤打的很好,二寶入學直接按照哥哥的流程走一遍,但沒想到哥哥剛讀了兩年,就遇上了公參民改革,學校一夜之間從從民辦變了公立,直接封死了二寶跨區上學的路。

這意味着未來2個小孩不同校。如果老大要在原來的學校繼續讀下去,那還要面臨接送跨區。

這對一個二胎家庭來說,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挑戰——

即便有爹媽幫手,接送距離遠一點兒都指望不上。電動車騎不了,電動三輪不合法。有時候還要穿高速走小路,自己還要提心吊膽…

身邊不少二胎家庭,起初還靠打車、靠拼車湊合,但成本高又繁瑣,最後一咬牙辭掉了工作,回家全職帶娃。

多校劃片下的家長真的太難了,但卻無法解決。

16年二胎放開,新生兒數量突然暴增,這批小孩都擠在在23年上學。海澱區教委公開的資料顯示,23年入學人數超過4萬,學位缺口1.2萬。

學校瘋狂擴班,有些年級甚至接近20個,但受限于硬體面積的上限,最終也消化不掉生育高峰年的增長量。

最後隻能采用各種方式限制入學的人數,把原來對戶籍、房産的要求,提升到了學區房的樓号,甚至持有年限…

而如今政策口風松動,無它,隻因為17年後生育率持續下跌,适齡兒童少了,家長搖身一變,成了教育的甲方。

牛小的招生壓力變小,普通公立也不用考慮擴班,有些甚至會面臨招不滿的情況,甚至部分會面臨閉校,就跟這兩年幼稚園的情況差不多。

之前北京頂尖公立幼稚園,根本就不是普通人能惦記的,去年開始居然向「社招」遞出了橄榄枝…

生源不滿,自然就不需要調劑入學,多校劃片政策也就漸漸不适用了。今年的消息就是表明了一個态度。

不過,态度歸态度。最終能否入學,還是要看對口是什麼學校。實驗二小和宏廟這類稀缺資源,如果小升初能直升對口中學,孩子再少恐怕也一位難求。

幼升小變天了,學區房家長沸騰了

圖:學區房72小時

很多人關注學區房。多校劃片取消後,會不會影響學區房的價格?

有人覺得房價會反彈,頂級學區房會受到熱捧。我的個人看法,大面上不太會暴漲,市場會趨于平穩。原因有幾個:

其一,家庭需求的存量降低。

單校劃片之是以回歸,是因為小孩大幅減少。小孩的減少,也意味着有學區房需求的家庭也在減少。需求減少,市場買賣的競争就不可能太激烈。

其二,學曆貶值,家長對雞娃沒那麼執着了。

雖然名校依然是爹媽的夢想,但很多人已經意識到,讀清北是一種天賦,自己就算卷得起錢和時間,也未必卷得出下一代的基因;

但如果以保一本為目标,那房産投資的回報率就太低了。

幼升小變天了,學區房家長沸騰了

清華大學2022屆畢業生就業品質報告 | 圖源: 清華大學學生職業發展指導中心

幼升小變天了,學區房家長沸騰了

23年北大釋出的資料,我已經看不太懂了。大學就業率94.38%,但升學占了82.72%…

去年起,不再公布大學畢業生就業率,此前資料跟全國20%多的一本率不相上下。但即便一本可以就業,拿到的大部分也隻是月薪幾千塊的工作。

在這種情況下,花幾百、上千萬投資一套學區房,背着房貸苦熬那麼多年,對很多家長來說很沒必要了。

尤其是他們還看到了一個真相:學區房也是會跌的。

其三,學區房價格下跌,洗掉了一批炒房的人。有剛需的人,在經濟震蕩下又被教育出了一份理性,會考慮自己的承付能力,不太會為明天透支當下。

反映在購房上,心态比較佛系:能送娃進牛小固然好,但買不起房讀個普校也擋不住牛娃成才。

從環境、心态到家長的錢袋,以及政策以終為始的調整,如校額到校等方式,有效緩解了家庭升學焦慮,學區房不再是教育唯一的指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