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揭秘英偉達CEO黃仁勳:如何将視訊遊戲圖形公司轉變為AI巨頭

作者:鞭牛士

鞭牛士報道,4月29日消息,據外電報道,英偉達的突破性創新——圖形處理單元——正在為人形機器人、虛拟電影布景的設計以及對抗疾病的蛋白質藥物的研發提供動力。

對用于人工智能的英偉達 GPU 驅動技術的無盡需求,将該公司推上了股市的頂峰,與微軟、蘋果和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一起,成為僅有的四家位列榜首的美國公司之一股市估值2萬億美元。

Nvidia 在 3 月份繼續推進,首席執行官黃仁勳 (Jensen Huang) 推出了該公司最新的 GPU Blackwell。

黃仁勳表示,Blackwell 在美國設計,在中國台灣制造,是有史以來最快的晶片,适合人工智能。

「我們希望它能做出令我們驚訝的事情。」黃說。 「這就是重點。」

Nvidia 在 Denny's 中的驚人起步

未來派的英偉達園區坐落在該公司樸素的誕生地——加利福尼亞州聖何塞的一家丹尼店(Denny’s)的沿途。

現年 61 歲的黃青少年時期曾在一家 Denny's 餐廳擔任洗碗工。

三十年前,在聖何塞丹尼 (San Jose Denny) 的一家酒吧裡,他和兩個朋友,聯合創始人 Chris Malachowsky 和 Curtis Priem,夢想着一種處理視訊遊戲圖形的全新方法,并決定創辦一家公司。

當時,黃是一名 30 歲的電氣工程師,已婚,有兩個年幼的孩子。他和他的兩位英偉達聯合創始人不知道如何創辦一家公司,但他們還是選擇了創業。

他們的偉大想法是利用新的圖形晶片來加速計算機的處理能力。他們最初的嘗試失敗了,公司在 1996 年差點破産,但他們成功轉型并最終創造了突破性的 GPU。

Nvidia 在 Denny’s 孵化僅僅八年後,該公司就跻身标準普爾 500 強。

随後,黃仁勳将目光投向了為革命性的、GPU 驅動的超級計算機開發軟體和硬體,這将使該公司遠遠超出視訊遊戲領域。對于華爾街來說,這似乎是一個冒險的賭注,但對于人工智能的早期開發者來說,這是一個啟示。

「這是由遠見創造的運氣。」黃說。

他說,他們發明的技術能力對于人工智能研究人員來說是完美的。

2016 年,黃仁勳向時任 OpenAI 董事會成員的埃隆·馬斯克 (Elon Musk) 傳遞了第一台 Nvidia 的 AI 超級計算機,OpenAI 用它來建立 ChatGPT 的構模組化塊。

當人工智能起飛時,黃的聲譽也随之提高。

他現在是矽谷名人。黃說,作為一個九歲時從中國台灣移民到美國的人,他從未想象過自己能取得如此成功。

黃告訴《60 分鐘》記者比爾·惠特克:比爾,一個普通的洗碗工能成長為這樣,這是最不尋常的事情。沒有什麼魔法——這隻是 61 年每一天的努力工作。

與黃共事的人形容他要求很高,是一個完美主義者,而且是一個不容易為之工作的人。黃說所有這些描述對他來說都是正确的。

「應該是這樣的。」他說。 「如果你想做非凡的事情,那應該不容易。」

利用 Nvidia 技術取得的人工智能進步

在三月份的英偉達年度開發者大會上,人們的情緒不僅是樂觀,而且是徹頭徹尾的興奮。

超過 11,000 名愛好者——軟體開發人員、科技大亨和快樂的股東——湧入聖何塞的職業曲棍球競技場,拉開了為期四天的人工智能盛宴。

黃展示了人工智能在過去幾年中所取得的一些成果,例如人工智能對地球天氣模式的模拟,最終将能夠以比超級計算機快 3,000 倍的速度計算和預測天氣,同時使用的能源少 1,000 倍。

Cuebric 聯合創始人 Pinar Seyhan Demirdag 依靠 Nvidia GPU 立即将簡單的文本提示轉變為虛拟電影場景,而成本僅為當今某些背景的一小部分。她說她的公司得到了好萊塢的大力支援。

在Generate:Biomedicines,研發主管Alex Snyder 博士正在使用Nvidia 的技術來制造基于蛋白質的藥物。她最初對人工智能用于藥物開發持懷疑态度。然後她看了實驗室資料,改變了主意。

現在,她的團隊要求其人工智能模型創造蛋白質來對抗癌症和哮喘等疾病。人工智能生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蛋白質,然後在實驗室中進行嚴格測試。一種戰勝冠狀病毒的藥物正在進行臨床試驗。

「我們不會把弗蘭肯斯坦放在人們身上。」斯奈德說。 「我們正在利用已知的東西,我們正在真正推動這個領域,我們正在推動生物學。」

Figure 是一家由 Nvidia 資助的矽谷初創公司,開發了一款由 Nvidia GPU 驅動的人形機器人。首席執行官布雷特·阿德科克 (Brett Adcock) 表示,這款機器人的設計目的是解決勞動力短缺問題,如果沒有 Nvidia 的技術,這一切都是不可能實作的。

「我們認為他們在這方面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好的。」阿德科克說。

他的原型尚未完善,但早期結果非常有希望,德國汽車制造商寶馬計劃今年開始在其南卡羅來納州工廠測試該機器人。阿德科克設想未來将有數十億機器人與人類一起工作。

解決對人工智能的擔憂

投資者看好英偉達,但其他人則擔心人工智能技術飛得太高。去年,超過 600 名頂尖人工智能科學家、倫理學家和其他人士簽署了一份聲明,敦促謹慎行事,警告人工智能給人類帶來的風險。一些人擔心随着技術的進步人工智能會搶走工作崗位。

「我認為随着時間的推移,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将開始做越來越多的人類能做的事情,而且做得更好。」阿德科克說。

在黃看來,當公司生産力提高時,收入就會增加,這意味着他們可以雇用更多勞工。

「你仍然希望人類參與其中,因為我們有良好的判斷力。」黃說。 「因為有些情況機器無法了解,隻是無法了解。」

黃仁勳認為人工智能的未來将是進步和繁榮的——而不是機器成為我們的主人。對他來說,人工智能是一項改變遊戲規則的技術。

黃說:我們需要人工智能來幫助我們探索宇宙中我們自己無法做到的地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