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奔流少年·課堂外】用黃河石作畫創意美術課樂趣無限

作者:奔流新聞
【奔流少年·課堂外】用黃河石作畫創意美術課樂趣無限

用黃河石作畫創意美術課樂趣無限

一塊靈性的石頭,能于方寸之間包羅萬象,曆史人物、動物花卉、田園風景,一塊塊大小不一、風格各異的黃河石,在蘭州市第三十三中學高二(5)班的一堂美術課上,經過美術老師的指導,在同學們巧手勾勒下,這些普通的石頭被賦予無限可能,成為一件件惟妙惟肖、富有情感的藝術品。這樣的創意美術課為高中生繁忙的學習生活增添樂趣,學生也從中體會到藝術之美。

在黃河石上精心作畫

對于生長在黃河邊的同學們來說,黃河石是再熟悉不過的了,但是一塊塊平凡的石頭在巧思創作下,成為一幅幅藝術品,對同學們來說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美術課上,在馬玉蘭老師的指導下,同學們沉浸在創作的快樂中,一筆一畫充滿着激情。甜美可愛的凱蒂貓、威武冷峻的帝王頭像、多姿多彩的山水風光……五彩的顔料,在同學們的畫筆下,給一塊塊冰冷單調的石頭賦予新的生命。

【奔流少年·課堂外】用黃河石作畫創意美術課樂趣無限

同學們展示黃河石繪畫作品。

同學們說,在老師的講解下,他們知道了黃河石畫是将傳統工筆與寫意、油畫和水墨、彩繪藝術與現代審美元素相融合,依托石頭自然的紋理,用細膩的線條和多樣的色彩,描繪花木魚蟲的神态,表現珍禽瑞鳥的意趣。從初步了解黃河石作品,再在馬玉蘭老師的悉心指導下,大家選取出紋理豐富、表面質地細膩的石頭,輔以筆墨,加以修飾,精雕細琢,一件件專屬自我的作品被創作出來。

在石頭上創作的愉悅

高二(5)班劉漾同學說,她雖然沒有深厚的美術功底,但一節黃河石彩繪課,卻創作出一個令自己都很驚訝的傳神作品——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畫像。

劉漾覺得,将石頭作為繪畫載體,最大的樂趣就在于石頭的形狀會成為創作思路的靈感來源。因為石頭上的任何一個缺陷都有可能成為一個精美傳神的作品基礎,比如這次在課堂上創作的這個朱元璋頭像,其實是因為這塊石頭的形狀看上去很像是一個長臉,還略微有些不規則,這讓劉漾突然想到了曾經在書上看到的朱元璋畫像,沒想到畫出來真的很傳神。

從小就熱愛繪畫的楊集凱同學,在馬老師的啟發下,在一塊橢圓形的黃河石上畫出唯美的落日餘晖,夕陽倒映在河水上波光粼粼,再輔以層次漸變的明黃與橘黃色徐徐展開,“之前學習作畫時是在紙張上繪畫,而接觸到黃河石畫後,頓時覺得新穎有趣。因為黃河石上作畫不但需要構思石頭的形狀、底色,而且在作畫的過程中我們會考慮到石頭本身的紋理質感,會發揮想象力,開拓出更加天馬行空的藝術作品。”

讓美在同學們心中悄然發芽

作為該校一名美術老師,馬玉蘭積極将黃河石繪畫推廣到美術教學中,善于在教學中啟發學生,她不但自己癡迷于石頭創作世界,還把這種獨特的藝術帶到課堂。那些一塊塊形态多樣的石頭、那些原本都是沒有生命的冰冷個體,被馬玉蘭“點石成金”,有了新的“生命力”,“孩子們以積極的态度,在不斷的嘗試與反複練習中,目前漸至佳境。”馬玉蘭說,黃河石畫的體驗,不僅讓學生了解并欣賞了黃河石畫的美,更讓學生懂得用自己傾心完成的作品來抒發情感、點綴生活,讓生活與藝術相得益彰。馬玉蘭就地取材,在黃河石上作畫,讓冰冷的石頭有了溫度,不僅吸引了在校學生,就連很多學生家長和老師也按捺不住,跟着馬玉蘭學起了黃河石畫。馬玉蘭說:“有人願意學,我也很高興。我開直播就是為了讓更多人放下手機,用藝術來陶冶情操。”

黃河石在同學們手中,綻放出了智慧的火花,通過不斷發現美、創造美,獲得了修飾美的能力,蘭州市第三十三中學在寓教于樂中培養了學生們的審美創造力和藝術特長,讓“美”在同學們的心中悄然發芽、生長。(文·圖丨奔流新聞記者 紀敏)

NEXT

走進航空公司種下飛行夢想的種子

飛機的飛行原理是什麼?它出毛病,該怎麼“治”?4月23日上午,甘肅省白銀市平川區電廠學校的五年級學生們來到東航甘肅分公司,參加了一場主題為“我的夢 飛行夢”的活動,但他們不是來坐飛機的,而是來體驗修飛機的。

東航甘肅分公司的飛機維修工程師、飛行員、乘務員及空保人員為同學們帶來了一場精彩的航空科普講座。他們通過多媒體展示,講解了飛行原理、航空器設計、航空電子裝置、航空法規等知識,并在互動環節詳細解答了同學們提出的問題。

【奔流少年·課堂外】用黃河石作畫創意美術課樂趣無限

同學們與飛機合影留念。

同學們還在機務維修工程師的陪同下參觀了飛機維修工廠中的房間及正在維修的飛機。他們仔細觀察了飛機的機翼、發動機、尾翼等關鍵部件,了解了這些部件在飛行中的作用。此外,為了讓大家更深入地了解飛行,活動還特别設定了飛機寫生環節。同學們圍繞在飛機周圍,用自己的畫筆記錄下飛機的每一個細節。這不僅鍛煉了同學們的觀察能力,也讓他們對飛機的結構有了更直覺的認識。

此次活動得到了師生們的一緻好評。同學們表示,本次活動不僅增長了知識,更激發了他們對航空乃至航天科技的熱愛,也讓他們更加堅定了自己的飛行夢想。東航甘肅分公司也表示,将繼續緻力于開展類似的活動,為更多學生提供了解飛機的機會,助力他們實作飛行夢想。(文·圖丨奔流新聞通訊員 姜靜 記者 裴強)

NEXT

《曆史的溫度》:

一部人生哲理啟示錄

推薦人:蘭州市外國語學校曆史教師 原欣玉

《曆史的溫度》是一部極具啟發性和趣味性的曆史書籍,作者張玮以獨特的視角和鮮活的筆觸,帶我們領略了曆史的風雲變幻和人物的生動故事。該書不僅注重曆史的真實性和客觀性,更從人性的角度去了解和解讀曆史,讓讀者仿佛穿越時光,與曆史人物并肩而行。

作者張玮通過對一個個曆史事件的深入剖析,讓我們看到了曆史背後的真相和動機,讓我們明白了曆史的發展并非偶然,而是由無數個生命的選擇和努力共同鑄就的。同時,書中還穿插了衆多曆史人物的精彩故事,他們或英勇無畏,或智慧過人,或悲壯凄美,他們的命運和選擇讓我們深感震撼和思考。《曆史的溫度》不僅是一部曆史書籍,更是一部人生哲理的啟示錄。在閱讀過程中,我們不僅能夠了解到曆史的變遷和人物的傳奇,更能從中汲取智慧,認識到人生的價值和意義。曆史的溫度,既是對過去的回望,也是對未來的啟示。(奔流新聞記者 楊亮)

NEXT

你有“杵臼之交”嗎?

同學們都喜歡交朋友吧,那麼能想起哪些與交朋友有關的成語呢?或許同學們常常聽到的有莫逆之交、金蘭之交等,還有一個大家可能不太熟悉的形容交友的成語,在這裡值得說道說道,那就是“杵臼之交”(chǔ jiù zhī jiāo),意思是比喻交朋友不計較貧富和身份。

“杵”是舂米的木棒,“臼”是盛米的石臼。此成語出自南朝·宋·範晔《後漢書·吳佑傳》:“公沙穆來遊太學,無資糧,乃變服客傭,為佑賃舂。佑與語大驚,遂共定交于杵臼之間。”

東漢時期,有一個窮苦好學的讀書人,名叫公沙穆。他長期刻苦讀書,但總認為自己所學有限,想進入京城太學繼續深造,可家中窮困,沒有入太學學習的費用。于是,穿着粗布衣服公沙穆到曾任齊相、長史等官職的吳佑家做舂米勞工。有一天,公沙穆正在舂米,吳佑見公沙穆舉止斯文有禮,根本不像做粗工的人,便和他攀談起來。交談中,吳佑發現公沙穆學識淵博,很有見解。于是吳佑不顧彼此貧富懸殊,便和他在杵臼前成為朋友,并資助他繼續求學。後來公沙穆學成入仕,成為一個有作為的正義官員。

在封建社會,貧富懸殊,等級森嚴。一個有身份的富豪能夠屈尊降貴與一個窮苦讀書人交朋友,是件難得之事,是以被傳為一段佳話。(奔流新聞記者 楊亮)

【奔流少年·課堂外】用黃河石作畫創意美術課樂趣無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