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拳擊冠軍”李文揚:做餐飲的九字方法論

作者:零售商業财經

#精品長文創作季#

“拳擊冠軍”李文揚:做餐飲的九字方法論
大品類+差異化,所有餐飲品類都值得重做一遍。

作者:呂鑫燚 編輯:鶴翔

出品:零售商業财經 ID:Retail-Finance

“我們正處中國餐飲連鎖化的曆史性機會,我不願錯過。”餐飲産業連續創業者李文揚向「零售商業财經」分享道。

在李文揚看來,當下中國餐飲業正處于新舊勢力交替期,大批專業玩家入場促使餐飲産業整體向專業化、連鎖化方向疊代,原餐飲産業内的普通玩家或自創品牌的新機會十分渺茫。産業視窗期下,李文揚迫不及待地下場,掘金專業化餐飲。

“拳擊冠軍”李文揚:做餐飲的九字方法論

圖源:受訪者提供 吼巷門店

李文揚這一步頗具冒險意味。

畢竟,此時他作為現包餃子連鎖品牌“熊大爺”的聯合創始人,已經在一年内操盤熊大爺增長1300+門店,完成品牌從0-1,從不足100到千店規模的重要積累。

從商業角度而言,李文揚自身更順暢的發展方向,應該是繼續運作一個成熟品牌,而非是重新面對充滿不确定性的新創業。

不過,于他而言,新創業的商業空間更為性感。

不同的時代呼喚的是不同的解決方案,當下李文揚給出的新創業思路是:以“餐飲品牌投資”為底層邏輯,同時孵化多家品牌。

第一批品牌,李文揚選擇了包子、米線、火鍋、蹄花四大品類。2023年12月10日,李文揚四家新品牌同天開業。開業當天,不少業内朋友表達看法,大部分觀點傾向于此舉過于激進、挑戰性挺大。

“拳擊冠軍”李文揚:做餐飲的九字方法論

圖源:受訪者提供 明紅蹄花門店

但結合消費環境及産業背景,李文揚這一步恰恰号準了餐飲專業化、連鎖化的時代脈搏。

再深一步來看,李文揚新創業項目的核心,均為“大品類+差異化”。

在成熟的品類中,以細分差異為切入點,既保住了消費群體規模,又以特色風格塑造了品牌形象。倘若這條邏輯得到有效驗證,那中國所有餐飲品類都值得重做一遍。

當新時代餐飲的底層邏輯确定後,新的方法論也呼之欲出。

01 凝練“九字方法論”

“我現在就把做企業看成自己喜歡的一個大遊戲。打遊戲必須要闖關,不斷地打怪更新。”這段話來自餐飲品牌西貝莜面村創始人賈國龍的感慨。

同為餐飲行業創業者,李文揚的創業曆程和賈國龍的感慨有着相似之處——永遠在路上,永遠接受新的挑戰。

2021年,剛結束“拳王披薩”創業項目的李文揚,回到雲南做了一家餐飲外賣品牌孵化的項目。

三月份成立,僅用了一個月就做到了盈虧持平,五月開始全面盈利,且後續每個月的利潤都在持續增長。同年十月,李文揚收到來自熊大爺創始人劉俊雄的邀請。

這已經是劉俊雄第三次向李文揚抛出橄榄枝了。

最終,李文揚沒能拒絕一碗現包餃子的誘惑,僅僅用了六天就完成原公司的股份交接,告别家庭踏上北上之旅。

李文揚在加入熊大爺時,品牌剛成立2年,并完成美團龍珠領投的A輪融資,開出70餘家門店。

此後一年内,李文揚率領熊大爺一路逆勢開店,以專注社群店的商業模式,迅速跑馬圈地,将門店量級拉到千家規模至1300多家。

“拳擊冠軍”李文揚:做餐飲的九字方法論

圖源:受訪者提供 李文揚

能在外部環境動蕩的時期,一年逆勢擴張超千家門店,這背後定然有着一套成熟的方法論做支撐。李文揚向「零售商業财經」總結道:守底線、穩增長、聚人才。

守底線,并不是單一的一條紅線,而是拆解成更為具體的名額,例如,食品安全、門店選址、招商、開業業績等多元度的底線。當每個環節的底線明确後,品牌整體發展就可以規避各環節的細節問題,以免出現各環節發展速度不平衡,進而産生的短闆效應。

穩增長,重心不在于是否達成目标,而是一定要保證呈上漲态勢,制定門店規模的增長,現金流增長,以及人才密度的增長等多元增長目标。

聚人才,則是通過各種模型篩選團隊人才。在李文揚看來,這套方法論的落地,反映的是企業當下執行的可行性以及未來發展的可能性。

除了沉澱出九字方法論外,李文揚還在千家連鎖店的擴張中,洞察出餐飲創業者很容易掉入的陷阱,即被現金流蒙蔽了雙眼,導緻成本把控力薄弱。

“餐飲最大的特點是每天都有現金流進入,大部分創業者選擇用現金流維持經營,看似一切正常運轉,但實際利潤很低。”李文揚說道。

在他看來,由于餐飲每天都有營收,使得部分創業者容易被表面欺騙,随意産生成本。而對成本把控的不足,即便每天都有資金進賬,也無法提高利潤空間。

基于此,李文揚得出結論,做餐飲一定要成本前置,在初期牢牢把握成本,才能為利潤争取更多空間。

自身對産業了解更加深刻後,疊加産業變遷的機會擺在面前。李文揚選擇離開成熟運轉的熊大爺,再次投身新創業。

“餐飲創業路上的坑,每一個坑沒有百萬試錯成本是出不來的,我想把自己的經驗帶到市場,和朋友們一起成就新品牌。”李文揚感慨道。

02 以細分差異化為抓手,在大品類中找機會

不同于專注單品牌的創業經曆,本次新創業征程李文揚一口氣成立了四個品牌。

從品牌定位和商業模型來看,與其說李文揚在做品牌創業,不如說,這是一次方法論的創業。這條線路跑通後,中國所有餐飲都将迎來新故事。

從底層邏輯來看,李文揚選擇了一條“大品類+差異化”的打法。

“大品類有龐大的使用者群體,保障了品牌營收規模,但這部分群體需要大品類中更有創新性的産品,在品類細微變動後,就能産生新品牌差異化入局的機會。”李文揚總結道。

具體來看,李文揚選擇的包子、米線、火鍋、蹄花四大品類均帶有高頻剛需屬性。這類産品的特點就是不用做市場教育,且有一批忠實的消費者群體。但弊端是,大品類中有難以撼動的頭部,隻做同質化産品無法和其競争。

是以,此時便需要新品牌給消費者帶來大品類“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變動,讓消費者感受到新鮮,又不至于産生過高的接受成本。

瑞幸推出的生椰拿鐵就是個經典案例,在咖啡品類中,給出了差別于傳統咖啡、奶、焦糖的新成分。以細微創新,塑造爆品。

李文揚投身新創業也有着相同的邏輯,例如包子品牌“吼巷”,以雲南破酥包為主産品,以千層酥皮為差異化特點入局。既滿足消費者嘗鮮的需求,包子作為剛需早餐産品又能保障複購率。

火鍋品牌“喃妹”,以歌舞為切入點,提供情緒價值,以雲南專屬食材為特色,給出差異産品。前者在服務層面,學習但又差別于海底撈和慫火鍋,後者則有别于市面上的主流火鍋食材,提供新的産品價值感。

“拳擊冠軍”李文揚:做餐飲的九字方法論

圖源:受訪者提供 喃妹火鍋店

差異化并不局限于前端門店、産品設計層面,在營運管理側的差異也有突出重圍的機會。譬如,線上化、私域營運、門店模型等經營角度的創新。

“所有的門店我都會看兩個最核心的次元——租售比和毛利率,既租金和銷售額的對比。”

李文揚進一步解釋道,在火鍋店的模型中,租金的最低點為3萬,最高點為5萬;此時一家門店的租售比為1:8那就是平庸店,需要做出更改,1:10以上的門店就達到了标準店,1:15是優秀店,而有的門店則做到了1:20以上;結合60%的綜合時候毛利率名額,達到标準店就能獲得優于火鍋賽道的盈利水準;但根據門店規模、品類的差異也會調整不同的評判标準。

在經營側和其他品牌做出差別,亦能助力品牌在市場紮根。

番茄資本創始人BOB也曾分享過,番茄的投資風格為“用強光照射巨人的陰影”。在他看來,一個優秀的創業者不應該是一個模仿者而是颠覆者。

差異化方向的選擇也并不是亂無章法,李文揚的“吼巷”、“喃妹”兩家品牌均有着濃厚的雲南特色。在他看來,雲南本身食材資源豐富且足夠有特色,具備産品力。

此外,雲南一直是個有流量的城市,每隔一段時間視訊平台就會出現和雲南相關的熱點,“抖音的首都在雲南”這句調侃就是最好的佐證。

既有産品又不缺流量,這就是李文揚選擇差異化方向的核心之一。他預判道,雲南一定會成為餐飲下一個浪潮中的關鍵詞。

雖然雲南風格頗具特色,但在“火鍋之都”成都開一家雲南火鍋挑戰不小。提及如何做好本地化适配時,李文揚卻直接回答道不用過于在意本地化,要的就是異地化,“消費者的口味很包容,在産品口味做一點改動就行,但要保留原始風味。”

除了雲南特色外,李文揚在成都還收購了蹄花品牌“明紅蹄花”。後者有着十足的本地特色,品牌已經走過20餘年,當下,李文揚正在将這碗來自成都的蹄花送至口味清淡的江蘇。

無論差異化如何塑造,都不能摒棄餐飲行業的本質。這是一門琢磨人性的生意,将人性需求放在首要位置,即可倒導出品牌應具備的能力。例如,早餐要的就是效率和成本效益,午餐要的是價值和效率,晚餐和宵夜則偏重情緒價值和社交。

“拳擊冠軍”李文揚:做餐飲的九字方法論

圖源:受訪者提供 象往米線

目前,吼巷已經開出60餘家門店,喃妹火鍋也在開出四家門店,且門店五個月回本。米線品牌還在重新調整門店模型,明紅蹄花正帶着成都的夜文化和“松弛感”,在走出成都,并做出每月百萬的銷售額。

堅持“大品類+差異化”打法的李文揚,帶着他的了解與創新正在建構出一套成熟的商業方案。

03 找到資料海中影響決策的“魚”

2023年,餐飲業的連鎖化率達到21%,2018年這一數字還停留在12%。

連鎖化率反射的是餐飲業專業化、規模化、集約化和現代化水準。短短六年,餐飲行業連鎖化、專業化的發展勢頭兇猛,一改競争粗放、門檻過低的行業特性。

這種環境下,專業玩家有了掘金沃土。

通過行業資料更能直覺地感受到,2023年全國新開餐飲門店數量達298萬家,餐飲行業全年新關店數達到354萬家。閉店數量遠超新店數量,足以表明當下餐飲行業内卷的激烈程度。

其中,更具規模效應的連鎖餐飲展現了更強韌的生命力。西貝餐飲集團稱,2023年整體營收超過62億元,創曆史新高;同期百勝中國總收入增長15%至109.8億美元,餐廳利潤率超2019年水準。

由此可見,屬于專業玩家搶灘登陸的時機已經到來。

然而,更專業的時代呼喚的是新供需模式,倒逼入局者掌握全局把控能力,成為“全能玩家”。這不僅要掌握門店經營的底層邏輯,更要有戰略性的宏觀視角,以營運品牌的目光來操盤門店。

但僅憑創業者或者創業團隊的力量,很難達到這一點。需要産業上下遊一同疊代,不過目前還尚未達到理想态勢,這也是當下創業者所面臨的産業痛點。

以配套工具為例,“很多門店,是以一個月為機關出财務報表。”李文揚說道。這種速度會面臨,下個月中旬前後才能分析完上個月的财務,而且會造成一年隻能分析11個月的狀況,進度過于滞後。

餐飲行業最重要的是将數字化做細,細化到每一天甚至每一小時。

資料反映的也不僅僅是營收、利潤,還有根據菜品的銷售數量,考慮是否需要更換等。隻有做到精細化數字營運,才能對成本有更明确的把控,為利潤騰挪出更多空間。

這才是技術賦能門店效率的最好注釋。

然而目前市面上的主流工具産品并不能做到一站式解決需求,需要創業者根據多個數字面闆進行總結。這對于創業者而言,是個巨大挑戰,在資料大海中,要精準抓到能影響決策的“魚”。

此外,産業内目前正面臨着後端供應鍊和前端品牌需求不比對的沖突。

雖然上遊供應鍊生産已經十分成熟,且頭部供應鍊已經開始做起了C端生意,建立自有品牌。但供應鍊廠商和品牌之間存在“資訊差”、“效率差”,廠商不能及時跟上市場口味的變化。

部分不願被供應鍊掌控的品牌,已經選擇自建供應鍊了。這對創業者而言又是一道難關。

最後則是整個産業面臨的痛點,當時代需要越來越多專業人士下場時,産業内并沒有培養人才的沃土。高校有酒店管理專業,但從未有過餐飲管理專業。

人才于産業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培養人才環節的缺失,一定程度上會制約産業整體向前的步伐。

機會和痛點并行,屬于專業化餐飲的時代已經拉開帷幕。

04 結語

回首在餐飲産業十餘年的浮沉,李文揚感慨道,曾經好幾次想過放棄,不斷追問“餐飲還有的搞嗎?”甚至有一段時間已經轉行創業,但事後來看,他覺得還好當時沒下牌桌。

曾經拿過拳擊比賽冠軍的李文揚,對“赢”有不一樣的看法。他說,冠軍都是打12回合的,這本來就不是幾個回合輸了就定生死的事情。

這點和創業的邏輯是相通的,并不是一次成功的才叫冠軍,在失敗中孕育出成功的創業者,才是登頂之人。《餐飲商業史》這本書中,不乏這類人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