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貝萊德基金董事長範華:腳踏實地 為客戶帶來良好投資體驗

作者:中國基金報

中國基金報記者 吳娟娟

範華擁有一份亮眼的履曆。她從北大數學系畢業之後,前往哥倫比亞大學深造,後又在高盛、中投等擔任要職。當大陸銀行理财子公司起步時,她投身招銀理财。2022年,她加入貝萊德建信理财,出任總經理一職;今年年初,升任貝萊德中國區負責人兼貝萊德基金董事長。

範華升任貝萊德中國區負責人時并非貝萊德在華業務的高光時刻。近期,範華接受中國基金報記者采訪時分享了她對貝萊德中國業務的看法,包括貝萊德基金公司經曆的業績波折、人事變動等問題。

範華表示,貝萊德基金審視了問題,并在解決問題。例如,通過調整研究員的考核方式,以激發研究員的積極性,促使他們為組合業績做出更大的貢獻。在她看來,這些舉措的效果在逐漸顯現。她說,貝萊德基金希望成為外資投資中國的首選、中國布局海外的首選,最重要的是要為本地投資者帶去好的投資體驗。不過,這一切的前提是積累好的投資業績,為投資者賺錢。

範華分享時語氣溫和,條理清晰。不過,她的職業選擇透露出她熱愛挑戰,希望不斷走出舒适圈。在“術”的層面,她務實、高效,直面問題、解決問題。這樣的負責人能帶給貝萊德基金哪些新的變化,我們拭目以待。

目前是布局權益産品較好時點

中國基金報:你之前提到基金産品需要逆向布局,目前是否到了逆向布局的時候?

範華:首先需要說明的是,公募産品發行是監管、管道和管理人共同作用的結果。是以,有時候并不是管理人選擇逆向布局,産品就立刻能發出來,這是客觀事實。在承認這一前提的基礎上,我認為目前是權益産品較好的布局時點。

為什麼這樣說?估值是決定布局時點是否合适的重要考量因素。目前,A股在底部區域。與此同時,監管對市場的支援力度比較大。慢慢地,部分投資者開始在底部進行布局。綜合這些因素判斷,我認為現在是發行權益産品比較好的時機。

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投資經理能選出比較好的、值得投資的、未來有望帶來較好回報的标的。貝萊德基金正在發行的産品的基金經理風格偏逆向。他的模拟倉中有一些比較好的标的,其中有一部分标的,我認為不是大家紮堆買的。當然,也有市場廣泛關注的标的,如AI主題等。

中國基金報:這兩年貝萊德從内資公募基金招聘了一些基金經理。有人說,在國内做權益産品必須要本地的基金經理掌舵。你是否認同這個說法?

範華:針對這個問題,我的回答是: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就權益政策來說,貝萊德基金成立前,私募基金曾借鑒海外團隊的量化政策,取得了不錯的業績。公募基金起步時,我們考慮過将這個政策在公募基金落地,但後來遇到一些困難,我們不得不放棄了這一方案。目前,貝萊德基金權益産品由主動型的基金經理管理,而不是延續海外部分政策的系統化管理方案。首隻權益産品的基金經理是從貝萊德之前的私募那邊過來的。後來,我們持續擴充團隊,引進了神玉飛、畢凱等擁有較為豐富的境内投資經驗的基金經理。此外,貝萊德建信理财發行的權益産品延續了海外的量化政策。截至目前,使用這一政策的産品在境内表現不錯,業績在可比産品中能排前10%。這說明,海外的量化政策可以在中國落地并取得相對不錯的業績,同樣,優秀的投資經理也可能取得良好的業績。

固定收益産品方面,我們引入的本地基金經理截至目前表現不錯。當然,目前發行的産品業績記錄還偏短,仍需進一步觀察。

人才選擇上,我們不拘一格。如果有合适的海外基金經理,且他(她)願意回來,或者市場上有優秀的、認同貝萊德投資文化的基金經理,我們都歡迎。

中國基金報:前面談到了布局的時點。作為一家機構的董事長、總經理,要考慮的問題和首席投資官、基金經理考慮的問題不同。你能不能談談這兩者之間的差別?

範華:首席投資官、基金經理直接管投資政策或者管組合,理念可以直接展現在組合上,立竿見影。作為管理者,我尊重投資經理的流程。當然,很多時候大家的想法是一緻的。不過,即便觀念一緻,實施投資管理流程的也是基金經理,而非管理者。是以,管理者觀念對組合的影響是間接的。

管理者考慮公司整體産品發行的節奏、規劃,一定程度上需要“擇時”。不過,這裡的擇時是受限制的。前面提到産品發行受很多因素制約,管理者逆向布局、在市場低點推出産品的理念有時并不能奏效。因為産品何時能發出來取決于産品何時獲批、管道産品排期情況等,是以,新品發行方面,逆向布局有時隻是“美好的願望”。

好在現在從監管到行業都越來越重視持續營銷。持續營銷方面,管理人的主動性稍微高一些。當然,低點發行股票産品,可能很難上規模。如何去引導投資者來認購,并獲得好的投資體驗,也是一個比較大的挑戰。

投資者開始區分投資經理的

運氣和能力

中國基金報:過去三年,管理人和管道都承受了比較大的壓力。有些管理人表示,現在管道不追“大牌”基金經理了。

範華:我們對此并不感到奇怪。因為海外基金行業運作的經驗一定程度上表明,影響基金經理的業績的因素很多,包括運氣。甚至可以說,部分基金經理的業績很大一部分由Beta貢獻。我們認為不應該給這類基金經理支付高的溢價。

過去三年,投資者經曆了“痛苦”的三年。走過這三年,市場、管道、投資者都更理性,其中,投資者開始區分投資經理的運氣和能力了。

最近,我們很欣喜地看到新“國九條”出台,這将促進資本市場的長期健康發展。隻有股市本身的Beta收益提升,“蛋糕”做大了,行業才會好。否則,從業者間“零和博弈”,資産管理行業是難以持續的。

資産管理行業的源頭是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如果能持續盈利,并展現在股價上,我們的股票市場就能夠起到資本配置的作用。而隻有股票市場把好的公司選出來、淘汰壞公司,資産管理行業才會有好的發展機會。

中國基金報:公募基金目前仍然是一個“管道為主導”的市場嗎?

範華:一定程度上是。不過,過去這幾年我們看到了變化。首先,管道多元化。第三方管道基金保有量占比提升,網際網路管道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力量。其次,機構資金占比提升。若海外的經驗可以作為借鑒,機構占比提升是市場走向成熟的一個标志。相較于一般的個人投資者,機構投資更趨理性。不同的機構基于不同的投資目标,在同樣的市場環境中會做出不同的選擇:有人買入,有人止盈。投資者多元化,更有利于市場的健康發展。第三,買方投顧啟動。如果買方投顧能從投資者角度出發,它們有望一定程度上解決“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的問題。

中國基金報:這幾年大家也在談機構的“散戶化”,你怎麼看這一現象?

範華:的确,并非所有的機構都追求長期投資、堅持長期考核。但是,基于我個人的工作經驗,國内的部分機構在堅持長期考核理念。隻要機構能夠堅持長期考核,長期投資就有了基礎。以此為前提,機構化就是資産管理行業值得追求的目标。我的體驗是:堅持長期考核的投資機構,長期業績表現較好。

中國基金報:請談一談今年貝萊德基金的産品布局。

範華:去年底我們發過一隻短債産品,目前正在發行一隻權益基金,還在準備一隻機構版本的利率債産品。同時,我們希望再發幾隻不同持有期的中短債産品和“固收+”産品。

我們已經發行的權益産品中也有表現不錯的,如貝萊德先進制造,基金經理也積累了一定的業績記錄。條件允許的話,下半年我們考慮繼續發行權益産品。考慮到現在的市場時點,我們認為這樣的産品是有較大可能在中長期為投資者賺錢的。但是,因為目前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偏低,是以,我們也在研究是否采取發起式的方式來發行權益産品。

外資布局中國和

中資機構海外布局都很重要

中國基金報:海外投資是外資的長項,你們在做哪些準備?

範華:貝萊德建信理财已經發行了一些QDII産品,業績相對不錯。貝萊德基金作為新的公募基金公司,尚需積累一定的資産管理規模後才能獲得QDII資格。不過,我們也在探索其他路徑。

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對于中國的廣大居民來說,海外投資是境内投資的補充。境内投資者在組合中持有一定的海外資産是必要的,可以分散國内資産的風險。一個風險因子充分分散的組合才有望為投資者帶去長期穩健收益。

長期來看,中國資本市場要長期健康發展,需要把“蛋糕”做大。市場的Beta可觀,海外資金自然就會進來。同時,境内的機構投資者也要走出去參與海外布局。有進有出是比較健康的狀态。

中國基金報:無論是境内還是全球,ETF都在快速發展。你們是否會在境内推出ETF産品線?

範華:在海外市場,貝萊德的ETF确實做得很大,也很成功。不過,海外ETF的商業模式與境内不同。需要說明一點,我們下面談論的是被動ETF,暫不考慮主動管理ETF。

海外的機構和個人對ETF的預期明确,他們要求ETF盡可能貼近指數,縮小跟蹤誤差。越來越多的機構和個人基于透明、低費率、流動性等優點,選擇被動ETF而非主動管理産品。在部分市場,ETF産品還可以通過稅收優化獲利。對于管理人來說,它可以通過借出券來獲得一部分收入。是以,盡管費率低廉,但是,管理人有其他收入來源。對于投資者而言,因為在海外成熟市場基金超越基準難度高,被動ETF、被動指數基金因為費率低、透明等而受到關注。

國内ETF的商業模式與上述大不相同:首先,即便是ETF,投資者也期待管理人産生超額收益;其次,整體而言,國内ETF費率較海外更高,對于管理人來說這一點是利好因素;第三,在國内,ETF通過借出券來獲得可觀收入的可能性較低;第四,ETF與做市商合作提供流動性需要較為顯著的投入。

同時,我們也觀察到,債券ETF這幾年在海外市場發展得非常快,中國債券ETF領域也存在機會。貝萊德集團在海外債券ETF市場佔有率較高,也有豐富的經驗,如果能把相應模式移植到國内,可以進一步活躍中國債券市場的流動性。

中國基金報:貝萊德基金成立以來曆經了很多人事變動,你怎麼看這一點?

範華:海外很多投資機構的管理層是比較長期穩定的。與這些機構相比,貝萊德的變化是比較多的。當然,這與貝萊德的發展路徑相關。過去這些年,貝萊德在持續從全球吸納所需要的團隊或業務,進行并購。并購之後,它面臨系統整合、團隊整合。整體而言,我們認為這些變化是正面的。有能力的員工、資深的員工會獲得更好的機會,不适合組織的可能會選擇别的機會。

在中國市場,我們才剛剛起步,貝萊德基金和貝萊德建信理财都還在創業階段。按照創業公司來衡量,我們的人事流動率并不高,尤其是優秀員工的留存率還是非常不錯的。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一直在引進人才。

為投資者賺錢

是資管機構的核心要義

中國基金報:貝萊德集團是全球最大的資産管理機構之一,你希望投資者如何認識它在境内的公募基金公司——貝萊德基金?

範華:公募基金作為資産管理機構最核心的是“信托責任”,它要求管理人以客戶利益為先,為客戶賺錢,這是基礎。貝萊德集團有很多文化标簽,例如,緻力于服務好客戶,追求卓越,不推崇個人英雄主義,強調團隊合作;重視多元包容,多元的文化環境更有利于資産管理機構的發展,也有利于基金經理做出優異的業績;還有風險管理,不允許基金經理通過過度冒險來博取耀眼的業績。短期來看,這種嚴謹的風險管理觀念的作用或許不明顯,但長期來看,它的效果終将顯現。

未來三、五年,資本市場能夠持續健康發展,我們希望既落地本土,又能發展海外投資的優勢,成為國内客戶配置海外資産的首選,同時是海外投資者投中國的首選。當然,我們最希望成為本地客戶的首選。

我們也很清楚,目前,無論是管理規模、團隊建設,還是産品的豐富程度,要達成目标,都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隻能腳踏實地一點點做起,為客戶帶來好的投資體驗。投資者賺到了錢,規模和管道的影響力自然會慢慢提升。

中國基金報:今年貝萊德集團CEO拉裡·芬克的年度緻投資者信關乎養老,在中國設計養老産品和在海外設計養老産品有何不同?

範華:在國内設計養老産品,要将海外的理論與客戶需求和監管規則結合。

例如,貝萊德建信理财參與養老試點發行的第一隻産品為一隻10年期産品,我們希望在政策層面盡可能實作産品的保值增值,是以,設計了利率債加股票的政策。目前,該産品運作效果不錯。在50多個試點産品中,業績表現排名較為靠前。因為它的股票配置比例較其他養老理财試點産品高,是以,股市好的時候它的表現更為突出,但股票波動大的時候,它的業績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去年三季度,我們推出了個人養老理财産品——一款目标風險政策産品。因為初始進來的資金體量有限,我們選擇日開的政策,客戶每天都可以買進來;又因為客戶的風險偏好較低,我們将産品的波動率定在了2%,這一波動水準遠低于海外市場。

這兩個例子說明,海外的方法論要結合中國客戶的需求。

中國基金報:你的職業履曆比較豐富,曆經了海外大型投行、主權财富基金、理财子公司,現在來到外資在華機構。在不斷轉型的過程中,你是如何應對挑戰的?

範華:表面上看,我經曆的機構類型比較多,但是,前面做的事情為後面打下了基礎。每一次轉型,我并非從零開始。例如,在高盛積累的經驗成為後來在中投工作的基礎,後來轉到理财子公司,海外資産配置的架構依然有用武之地。隻不過,它需要将本地的投資範圍、客戶偏好等因素納入考慮範圍。

我希望強調溝通、交流在資産管理行業的重要性。舉例來說,非投資出身的管理者或許對機構的業績或規模的波動接受度要低一點。我們需要和他(她)充分解釋:應該如何衡量投資?怎麼看能力和運氣對于機構的業績和規模的影響?再如,外資機構的管理者、上級對業績和規模的波動可能有預期,但對國内的政策、機構日常運作實踐不熟悉,我們就需要在這方面多做一些解釋工作。面對不同機構、上級,我們在溝通方面面臨不同的挑戰。總而言之,溝通和管理好預期是非常重要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