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面對中國政壇的無官不貪,道光反腐采取了哪些措施?為何會失敗?

作者:蜀山史道

前言

道光帝面對當時中國政壇上的無官不貪現象,采取了一系列反腐措施,試圖清除官場的陋習。然而,這些措施卻未能取得預期的成效,反而以失敗告終。

腐敗是一種怎樣的毒瘤?它會如何蠶食一個國家的根基?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緻了這一結果呢?

面對中國政壇的無官不貪,道光反腐采取了哪些措施?為何會失敗?

腐敗之風肆虐朝野

嘉慶二十五年正月初八,紫禁城中傳來一聲驚雷,嘉慶皇帝駕崩了。年僅三十九歲的愛新覺羅·旻甯繼位,是為道光皇帝。作為一個年輕的新帝,道光對前朝遺留下來的種種弊政耳熟能詳。在他的印象中,A錢腐敗無疑是最為根深蒂固、最為觸目驚心的了。

A錢腐敗在嘉慶年間已經到了無可救藥的地步。從中央到地方,從文官到武官,從高階到低階,貪贓枉法、徇私舞弊無處不在。一些大員更是公開擺闊,鋪張浪費,過着奢靡糜爛的生活。他們不惜以種種手段敲詐勒索百姓,導緻民不聊生。

更有甚者,他們還将A錢所得拿去孝敬上級,以求升遷發财。這不僅加重了老百姓的負擔,也嚴重破壞了官場的風氣。面對如此猖獗的腐敗現象,道光上心不已。他認為,要想振興清朝,首先就要從肅清官場腐敗做起。

面對中國政壇的無官不貪,道光反腐采取了哪些措施?為何會失敗?

清查"陋規"引發争議

為了遏制腐敗,道光在登基後不久就向軍機大臣英和征求意見,希望能徹底整頓吏治。英和随即上奏,建議清查各地的"陋規"。

所謂"陋規",是指官員們除了正常的稅收之外,還會向百姓征收各種附加費用。這些費用名目繁多,有的叫"别敬""冰敬""炭敬"等,應有盡有。官員們的解釋是,朝廷發放的俸祿太低,辦公經費又捉襟見肘,如果沒有這些額外的收入,地方官府就無法正常運轉了。

英和的奏折一石激起千層浪。道光皇帝對此深有同感,他立即下旨,要求各地總督、巡撫親自組織人馬,徹查轄區内的一切陋規,将應當存留的保留下來,其餘的則一概革除。

面對中國政壇的無官不貪,道光反腐采取了哪些措施?為何會失敗?

禦史鄭家麟得知此事後,十分贊同道光的做法。他上疏建議,此事務必由總督、巡撫親自主持,切不可流于形式,道光亦予以認可。就這樣,在朝野的一片歡騰聲中,清查陋規的行動拉開了序幕。

然而,這場聲勢浩大的反腐運動,很快就陷入了困境。各地官員紛紛表示反對,理由是陋規作為一種潛規則,如果公開承認并将其合法化,不僅有損朝廷的聲譽,更會助長貪官們公開敲詐勒索的氣焰。

面對中國政壇的無官不貪,道光反腐采取了哪些措施?為何會失敗?

其中,反對聲音最高的要數禮部尚書汪廷珍、吏部侍郎湯金钊、兩江總督孫玉庭、四川總督蔣攸铦、直隸總督方受疇等人了。他們的主要理由正如上述。

面對來自官場内部如此強大的反對聲浪,道光不得不暫時喊停清查陋規的行動。他在自我檢讨中說道:"彼時朕在諒陰之中,甫奉皇考仁宗睿皇帝梓宮回京,心緒瞀亂;又值初親政事,于天下吏治民生情形未悉。"意思是說,當時他剛剛繼位,對基層的實際情況了解不足,才會做出如此決策。

面對中國政壇的無官不貪,道光反腐采取了哪些措施?為何會失敗?

第二天,道光繼續檢讨自己,承認這是自己"不慎不敏"所緻,差點釀成大錯。為了平息衆怒,他不得不将提出清查陋規建議的軍機大臣英和革職,并對那些站出來反對的官員加以表揚,稱贊他們"敢于直言、公忠體國"。

從這一系列舉措來看,道光在面對官員的強烈反對時,顯然選擇了暫時退讓。作為一個年輕的新帝,他的權威尚未完全建立,如果強行推行改革,很可能會引發更大的動蕩,進而威脅到他的統治地位。是以,他不得不先服軟,以換取官員們的臨時擁護。

面對中國政壇的無官不貪,道光反腐采取了哪些措施?為何會失敗?

嚴懲貪官難遏腐蝕

清查陋規雖然遭到了官員們的強烈反對,但道光并沒有就此放棄。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裡,他繼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希望能夠遏制腐敗的蔓延。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于嚴懲A錢受賄官員。道光二十年(1840年),他下令查辦時任江蘇巡撫的陸錫麟。

陸錫麟為人狡猾陰險,在任上大肆A錢受賄,敲詐勒索,緻使百姓流離失所。經過調查,他的罪行确鑿無疑。最終,道光将其革職查辦,并将贓款贓物盡數繳獲。

面對中國政壇的無官不貪,道光反腐采取了哪些措施?為何會失敗?

這隻是個開端。随後幾年,道光相繼查辦了多名貪官污吿,其中包括湖廣總督陸永佐、江西巡撫張元濟、江蘇巡撫張元濟等。對于這些人,道光從來不手軟,一旦查實便嚴懲不貸,抄家拿産,繩之以法。

與此同時,道光還下旨,要求各級官員嚴格遵守"廉恥之節"。他在谕旨中反複強調,A錢受賄是大罪,必須從嚴懲治。任何官員隻要被發現有貪腐行為,無論其官階高低,一律從重處罰,決不手軟。

面對中國政壇的無官不貪,道光反腐采取了哪些措施?為何會失敗?

為了彰顯自己的決心,道光還親自主持了多場貪官的大審判。其中最著名的,要數1844年的"欽差大臣A錢案"了。當時,欽差大臣張蔭桓等人在主持河工時大肆受賄,導緻工程拖延、品質堪憂。道光獲知此事後,勃然大怒,立即将他們捕拿歸案,并親自主審。

在審訊過程中,道光一反常态,态度嚴厲,語氣咄咄逼人。他質問張蔭桓等人:"你們身為欽差大臣,理應為國為民盡心盡力,怎麼反而如此貪婪無度?簡直是罪無可恕!"

面對道光的怒火,張蔭桓等人惶恐不已,哭求寬恕。但道光卻毫不留情,最終将他們處以極刑。

面對中國政壇的無官不貪,道光反腐采取了哪些措施?為何會失敗?

除了嚴懲貪官外,道光還采取了另一項措施,那就是增加官員的俸祿。衆所周知,清朝官員的俸祿向來偏低,這也是他們A錢受賄的一大誘因。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道光下令在全國範圍内推行"養廉銀"制度。

所謂"養廉銀",就是在官員的正常俸祿之外,再發放一筆特殊津貼,以減輕他們的經濟壓力。這筆錢的來源,主要是通過征收"常額銀"獲得的。所謂"常額銀",是指除了正常賦稅之外,朝廷還會向百姓征收一些附加費用。

面對中國政壇的無官不貪,道光反腐采取了哪些措施?為何會失敗?

雖然這種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老百姓的負擔,但道光認為,隻要官員們的生活有了保障,他們就不會再去A錢受賄了。事實上,在"養廉銀"制度實施之初,确實取得了一些成效,一些地方的腐敗情況有所好轉。

然而,好景不長。很快,一些官員就對"養廉銀"不夠滿意了。他們認為,這筆錢根本無法滿足自己的生活需求,是以仍然另覓他法,繼續A錢受賄。更有甚者,他們幹脆将"養廉銀"據為己有,視為自己的私房錢财。

面對這種情況,道光也顯得無可奈何。畢竟,他無權過多幹預官員的生活方式,隻能是勸誡而已。是以,雖然"養廉銀"制度在一開始确實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很快就名存實亡了。

面對中國政壇的無官不貪,道光反腐采取了哪些措施?為何會失敗?

捐納買官加劇腐敗

除了上述措施,道光還多次下旨,要求各級官員嚴格遵守"廉恥之節",勿以A錢自毀。他在谕旨中反複強調,A錢受賄是大罪,必須從嚴懲治。任何官員隻要被發現有貪腐行為,無論其官階高低,一律從重處罰,決不手軟。

不過,這些谕旨的實際效果卻并不理想。一方面,道光的權威已經不複從前,很多官員對他的話已經不太在意了。另一方面,腐敗之風在官場中已經根深蒂固,單憑幾句空話是很難徹底扭轉的。是以,盡管道光一再喊話,但A錢腐敗的現象依舊屢禁不止。

面對中國政壇的無官不貪,道光反腐采取了哪些措施?為何會失敗?

道光晚年,朝廷的财政狀況一直十分捉襟見肘。這主要是由于人口激增、耕地減少,加之農業生産技術落後,導緻國家的财政收入大幅減少。與此同時,軍費、河工、赈災等開支卻與日俱增。

為了彌補财政赤字,道光不得不重新開放"捐納"這一買官賣爵的做法。所謂"捐納",就是指有錢人可以通過捐獻一筆錢财,進而獲得相應的官職。這種做法在清朝并不鮮見,但在雍正年間曾一度被廢止。

現在,道光不得不将其重新啟用。據統計,當時"捐納"所得可以占到戶部銀庫收入的25%之多,足以彌補各級财政将近一半的虧空。面對如此巨大的誘惑,道光根本無力抗拒。

面對中國政壇的無官不貪,道光反腐采取了哪些措施?為何會失敗?

于是,全國各地的富人紛紛慕名而來,有錢就能買官。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是一些投機商人和暴發戶,對于為官一竅不通,更不用說廉潔自律了。他們買官的目的,無非是為了尋租牟利,哪裡還會在乎什麼清廉操守。

有了這些貪官污吏的加入,腐敗的風氣在官場中自然更加肆虐。一些地方,甚至出現了"無官不貪"的局面。官員們公開擺闊,鋪張浪費,過着奢靡糜爛的生活。他們不惜以種種手段敲詐勒索百姓,導緻民不聊生。

面對中國政壇的無官不貪,道光反腐采取了哪些措施?為何會失敗?

面對這種情況,道光也顯得無可奈何。畢竟,他無權過多幹預官員的生活方式,隻能是勸誡而已。而他那些空洞的谕旨,在貪官們眼裡根本就是無足輕重。

更有甚者,道光自己也不得不參與到腐敗的行列中來。為了維持朝廷的正常運轉,他不得不繼續"捐納"這一做法,進而助長了A錢腐敗的風氣。可以說,他在這個問題上陷入了一個無解的困境。

就這樣,腐敗的官場在道光的統治下繼續蔓延滋長。到了鹹豐年間,情況已經到了無可救藥的地步。太平天國運動爆發後,廣大農民紛紛響應,這也是對嘉慶、道光以來腐敗統治的一種強力回應。

面對中國政壇的無官不貪,道光反腐采取了哪些措施?為何會失敗?

結語

腐敗之風在道光統治下愈演愈烈,成為導緻清朝覆亡的重要因素之一。這場聲勢浩大的反腐運動,最終以失敗告終,成了一段令人扼腕歎息的曆史。

它警示我們,要鏟除腐敗這種頑疾,單憑一己之力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全社會共同努力,才能真正除惡務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