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造車新勢力“牽手”跨國巨頭 中國車企駛入技術輸出時代

作者:中國經營報

本報記者 方超 石英婧 上海報道

“在2023年10月份所簽訂的相關協定,短短7個月時間後,我們就已經非常高效地完成所有交割工作。”

5月14日,在零跑國際(Leapmotor International)合資公司成立暨零跑國際全球戰略新聞釋出會上,Stellantis集團全球CEO Carlos Tavares對包括《中國經營報》記者在内的媒體強調:“零跑國際合資企業的使命,就是在中國以外的海外市場進行汽車銷售,這是我們合資企業的最終目标。”

作為中國汽車行業首個反向合資公司,零跑國際的成立是中國車企“反向輸出”的一個縮影,自2023年以來,大衆汽車與小鵬汽車、上汽集團與奧迪的合作曾引發市場廣泛關注,而奇瑞汽車董事長尹同躍也在今年4月份透露:“大機率有兩個歐洲豪華品牌想用我們的平台。”

“未來,上汽集團的下車體平台、插混系統、智駕智艙等技術都将會對外合作‘反向輸出’,外供對象會有一些外資品牌。”上汽集團乘用車公司副總經理,上汽集團創新研究開發總院常務副院長、技術中心常務副主任蘆勇近日也如此表示。

“中國車企‘反向輸出’的案例,未來會越來越多。”沃達福數字汽車國際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張翔向記者介紹,在燃油車時代,中國車企因技術所限采取“用市場換技術”,但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實作彎道超車後,外國車企與中國車企差距明顯,采取入股中國車企來掌握技術平台、開展相關合作的現象會越來越多。

零跑“牽手”Stellantis加速落地

2023年10月26日,零跑汽車和Stellantis共同對外宣布,Stellantis計劃投資約15億歐元以擷取零跑汽車約20%的股權,該交易同時也确定,Stellantis和零跑汽車将以51%∶49%的比例成立一家名為“零跑國際”的合資公司。

另據了解,除大中華地區以外,合資公司零跑國際将獨家擁有向全球其他市場開展出口和銷售業務,以及獨家擁有在當地制造零跑汽車産品的權利。

而短短7個月時間後,零跑汽車和Stellantis的合資公司——零跑國際就迎來落地時刻。

“通過200天的合作,讓我感受到Stellantis跟中國民營企業差不多,工作的态度、時間、效率及決策各個方面确實非常快。”零跑科技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朱江明在釋出會上如此表示。而Carlos Tavares則強調:“Stellantis雖然是很大的公司,但是我們也可以走得很快”,“我們都是賽跑者,都是在奔跑的企業”。

記者注意到,零跑國際總部位于荷蘭阿姆斯特丹,由來自Stellantis中國區管理團隊的忻天舒擔任零跑國際CEO。朱江明透露,零跑國際在成立前,“已經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招商的工作,包括給我們很多經銷商、投資人試乘試駕的工作等。”

在宣布公司正式成立之時,零跑國際也對外透露了在全球市場的布局“路線圖”。

“在歐洲市場我們應該怎樣去進一步發展呢?歐洲對很多中國車企是開放的,我們計劃在9個歐洲國家引入零跑的車型。”Carlos Tavares對外透露。

記者從零跑汽車獲悉,借助Stellantis 集團在全球的分銷管道,零跑國際計劃自今年9月起在法國、意大利、德國、荷蘭、西班牙、葡萄牙、比利時、希臘和羅馬尼亞等歐洲9國市場推出零跑汽車。

合作雙方“各取所需”

Carlos Tavares也坦言:“我們在這個合作夥伴關系當中有多重好處,首先能夠幫助我們進一步加速上市時間,能夠提供更加具有成本優勢的電動車,經濟性是我們在電動車全球擴張的過程中面臨的首要問題。”

“和零跑汽車合作,我們能夠更快速地在市場當中推出具有更高競争力的電動汽車,這樣不僅能夠增加我們的利潤,對于Stellantis和零跑汽車的利潤都是有所提升的,而且我們也能夠更高效地去應對大家共同應對的全球變暖問題,這是我們加速合作的第一優勢。” Carlos Tavares強調。

記者注意到,在釋出會上,除了提及零跑汽車将助力Stellantis提供更有競争力的電動車外,Carlos Tavares也表示,和零跑汽車的合作還帶來了“能夠推出最一流技術”“進一步推行輕資産戰略”等好處。

而借道Stellantis在全球市場的管道優勢,減少單獨開拓海外市場的不确定性,無疑是零跑汽車聯手Stellantis的重要考慮因素之一。

“未來海外區域的不确定性,決定将來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全球化發展面臨困擾。”朱江明強調,依托于Stellantis,加上零跑技術壁壘、産品積累,“零跑産品在進軍全球速度上和全球銷售數量上,一定會超越國内的一些車企,或者是國外的一些車企,‘1+1’一定能夠大于2”。

“有Stellantis的背書,能夠給使用者很放心地去使用零跑這種新造車勢力的産品。而且我們可以利用它們遍布全球的制造資源,快速進行本地化制造,去解決包括關稅在内的其他問題。”在朱江明看來,這都是其他車企暫時無法具備的優勢。

中國車企加速輸出技術

1983年5月,彼時,北汽集團與克萊斯勒公司簽約,北京吉普汽車有限公司由此成為中國汽車行業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不久之後,上汽集團和德國大衆汽車公司組建的上汽大衆合資公司成立,自此,中國汽車産業的合資大幕徐徐拉開。

憑借在“三電”、智能座艙等新能源汽車關鍵領域的優勢,中國車企不僅在國内新能源汽車市場優勢明顯,亦在海外市場持續擴張。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120.3萬輛,同比增長77.6%,助力中國首度成為全球汽車出口第一大國。

在此情形下,大衆汽車與小鵬汽車、上汽集團與奧迪的合作,成為中國車企“反向輸出”的标志性案例。

2023年7月,小鵬汽車與大衆汽車達成長期戰略合作夥伴關系,其中,大衆汽車收購小鵬汽車約4.99%的股權,雙方将基于各自核心競争力和小鵬汽車的G9車型平台、智能座艙以及高階輔助駕駛系統軟體,共同開發兩款B級電動汽車車型。

無獨有偶,同樣是2023年7月份,上汽集團對外宣布,已與奧迪簽署諒解備忘錄,其中,上汽将充分利用自身技術優勢,攜手奧迪聯合開發産品,開啟合資合作新篇章,打造互利雙赢新模式。

“大衆汽車與小鵬汽車、上汽集團與奧迪的合作模式,和零跑與Stellantis合作模式不同,”張翔對此分析,“零跑把海外市場營銷權力交給了Stellantis,汽車主要賣到海外市場,大衆汽車與小鵬汽車、上汽集團與奧迪合作的汽車主要在國内市場銷售,兩種模式面向的目标市場不一樣。”

與此同時,中國車企“反向輸出”的現象,亦廣泛存在于在合資企業中,國際汽車巨頭正将産品研發權,“史無前例”地交予中國本土團隊。

“我們這次董事會最大的一個話題,就是同意所有混動車型全部交給上汽大衆,利用上汽大衆作為平台去跟德國大衆、上汽一起,共同開發滿足中國市場的混動車型,其中包括PHEV和增程式産品。”在2024年北京國際車展期間,上汽大衆總經理賈健旭對外透露該資訊。

本田汽車亦是如此,4月16日,本田中國正式釋出了其立足中國的全新新能源子品牌“烨”,公開資訊顯示,“烨”品牌由Honda中國年輕的研發團隊自主設計,本田技研科技(中國)有限公司總經理五十岚雅行近日表示,“現在中國汽車行業,包括供應商,确實都走在最前端,自動駕駛和智能化技術比較強”。

“合資品牌進入合資模式2.0時代,消費者對自主品牌和新能源産品的認知正在發生改變,”五礦證券研報認為,海外汽車企業反向與中國車企合作,采用中國自主品牌的技術推出智能電動汽車,打破了消費者原有的對合資品牌和自主品牌的認知。

“目前中國車企在電動化、智能化方面處于領先地位,實作了從‘引進來’到‘走出去’的轉變。”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專家委員會成員顔景輝向記者強調,海外車企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已慢了好幾拍,與中國車企在市場佔有率方面此消彼長,顔景輝認為,“中國是全球最重要汽車市場之一,而國外車企要争奪市場佔有率,就必須要在智能化、電動化方面有所作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