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面对中国政坛的无官不贪,道光反腐采取了哪些措施?为何会失败?

作者:蜀山史道

前言

道光帝面对当时中国政坛上的无官不贪现象,采取了一系列反腐措施,试图清除官场的陋习。然而,这些措施却未能取得预期的成效,反而以失败告终。

腐败是一种怎样的毒瘤?它会如何蚕食一个国家的根基?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结果呢?

面对中国政坛的无官不贪,道光反腐采取了哪些措施?为何会失败?

腐败之风肆虐朝野

嘉庆二十五年正月初八,紫禁城中传来一声惊雷,嘉庆皇帝驾崩了。年仅三十九岁的爱新觉罗·旻宁继位,是为道光皇帝。作为一个年轻的新帝,道光对前朝遗留下来的种种弊政耳熟能详。在他的印象中,贪污腐败无疑是最为根深蒂固、最为触目惊心的了。

贪污腐败在嘉庆年间已经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从中央到地方,从文官到武官,从高阶到低阶,贪赃枉法、徇私舞弊无处不在。一些大员更是公开摆阔,铺张浪费,过着奢靡糜烂的生活。他们不惜以种种手段敲诈勒索百姓,导致民不聊生。

更有甚者,他们还将贪污所得拿去孝敬上级,以求升迁发财。这不仅加重了老百姓的负担,也严重破坏了官场的风气。面对如此猖獗的腐败现象,道光上心不已。他认为,要想振兴清朝,首先就要从肃清官场腐败做起。

面对中国政坛的无官不贪,道光反腐采取了哪些措施?为何会失败?

清查"陋规"引发争议

为了遏制腐败,道光在登基后不久就向军机大臣英和征求意见,希望能彻底整顿吏治。英和随即上奏,建议清查各地的"陋规"。

所谓"陋规",是指官员们除了正常的税收之外,还会向百姓征收各种附加费用。这些费用名目繁多,有的叫"别敬""冰敬""炭敬"等,应有尽有。官员们的解释是,朝廷发放的俸禄太低,办公经费又捉襟见肘,如果没有这些额外的收入,地方官府就无法正常运转了。

英和的奏折一石激起千层浪。道光皇帝对此深有同感,他立即下旨,要求各地总督、巡抚亲自组织人马,彻查辖区内的一切陋规,将应当存留的保留下来,其余的则一概革除。

面对中国政坛的无官不贪,道光反腐采取了哪些措施?为何会失败?

御史郑家麟得知此事后,十分赞同道光的做法。他上疏建议,此事务必由总督、巡抚亲自主持,切不可流于形式,道光亦予以认可。就这样,在朝野的一片欢腾声中,清查陋规的行动拉开了序幕。

然而,这场声势浩大的反腐运动,很快就陷入了困境。各地官员纷纷表示反对,理由是陋规作为一种潜规则,如果公开承认并将其合法化,不仅有损朝廷的声誉,更会助长贪官们公开敲诈勒索的气焰。

面对中国政坛的无官不贪,道光反腐采取了哪些措施?为何会失败?

其中,反对声音最高的要数礼部尚书汪廷珍、吏部侍郎汤金钊、两江总督孙玉庭、四川总督蒋攸铦、直隶总督方受畴等人了。他们的主要理由正如上述。

面对来自官场内部如此强大的反对声浪,道光不得不暂时喊停清查陋规的行动。他在自我检讨中说道:"彼时朕在谅阴之中,甫奉皇考仁宗睿皇帝梓宫回京,心绪瞀乱;又值初亲政事,于天下吏治民生情形未悉。"意思是说,当时他刚刚继位,对基层的实际情况了解不足,才会做出如此决策。

面对中国政坛的无官不贪,道光反腐采取了哪些措施?为何会失败?

第二天,道光继续检讨自己,承认这是自己"不慎不敏"所致,差点酿成大错。为了平息众怒,他不得不将提出清查陋规建议的军机大臣英和革职,并对那些站出来反对的官员加以表扬,称赞他们"敢于直言、公忠体国"。

从这一系列举措来看,道光在面对官员的强烈反对时,显然选择了暂时退让。作为一个年轻的新帝,他的权威尚未完全建立,如果强行推行改革,很可能会引发更大的动荡,进而威胁到他的统治地位。因此,他不得不先服软,以换取官员们的临时拥护。

面对中国政坛的无官不贪,道光反腐采取了哪些措施?为何会失败?

严惩贪官难遏腐蚀

清查陋规虽然遭到了官员们的强烈反对,但道光并没有就此放弃。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他继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希望能够遏制腐败的蔓延。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严惩贪污受贿官员。道光二十年(1840年),他下令查办时任江苏巡抚的陆锡麟。

陆锡麟为人狡猾阴险,在任上大肆贪污受贿,敲诈勒索,致使百姓流离失所。经过调查,他的罪行确凿无疑。最终,道光将其革职查办,并将赃款赃物尽数缴获。

面对中国政坛的无官不贪,道光反腐采取了哪些措施?为何会失败?

这只是个开端。随后几年,道光相继查办了多名贪官污吿,其中包括湖广总督陆永佐、江西巡抚张元济、江苏巡抚张元济等。对于这些人,道光从来不手软,一旦查实便严惩不贷,抄家拿产,绳之以法。

与此同时,道光还下旨,要求各级官员严格遵守"廉耻之节"。他在谕旨中反复强调,贪污受贿是大罪,必须从严惩治。任何官员只要被发现有贪腐行为,无论其官阶高低,一律从重处罚,决不手软。

面对中国政坛的无官不贪,道光反腐采取了哪些措施?为何会失败?

为了彰显自己的决心,道光还亲自主持了多场贪官的大审判。其中最著名的,要数1844年的"钦差大臣贪污案"了。当时,钦差大臣张荫桓等人在主持河工时大肆受贿,导致工程拖延、质量堪忧。道光获知此事后,勃然大怒,立即将他们捕拿归案,并亲自主审。

在审讯过程中,道光一反常态,态度严厉,语气咄咄逼人。他质问张荫桓等人:"你们身为钦差大臣,理应为国为民尽心尽力,怎么反而如此贪婪无度?简直是罪无可恕!"

面对道光的怒火,张荫桓等人惶恐不已,哭求宽恕。但道光却毫不留情,最终将他们处以极刑。

面对中国政坛的无官不贪,道光反腐采取了哪些措施?为何会失败?

除了严惩贪官外,道光还采取了另一项措施,那就是增加官员的俸禄。众所周知,清朝官员的俸禄向来偏低,这也是他们贪污受贿的一大诱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道光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廉银"制度。

所谓"养廉银",就是在官员的正常俸禄之外,再发放一笔特殊津贴,以减轻他们的经济压力。这笔钱的来源,主要是通过征收"常额银"获得的。所谓"常额银",是指除了正常赋税之外,朝廷还会向百姓征收一些附加费用。

面对中国政坛的无官不贪,道光反腐采取了哪些措施?为何会失败?

虽然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老百姓的负担,但道光认为,只要官员们的生活有了保障,他们就不会再去贪污受贿了。事实上,在"养廉银"制度实施之初,确实取得了一些成效,一些地方的腐败情况有所好转。

然而,好景不长。很快,一些官员就对"养廉银"不够满意了。他们认为,这笔钱根本无法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因此仍然另觅他法,继续贪污受贿。更有甚者,他们干脆将"养廉银"据为己有,视为自己的私房钱财。

面对这种情况,道光也显得无可奈何。毕竟,他无权过多干预官员的生活方式,只能是劝诫而已。因此,虽然"养廉银"制度在一开始确实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很快就名存实亡了。

面对中国政坛的无官不贪,道光反腐采取了哪些措施?为何会失败?

捐纳买官加剧腐败

除了上述措施,道光还多次下旨,要求各级官员严格遵守"廉耻之节",勿以贪污自毁。他在谕旨中反复强调,贪污受贿是大罪,必须从严惩治。任何官员只要被发现有贪腐行为,无论其官阶高低,一律从重处罚,决不手软。

不过,这些谕旨的实际效果却并不理想。一方面,道光的权威已经不复从前,很多官员对他的话已经不太在意了。另一方面,腐败之风在官场中已经根深蒂固,单凭几句空话是很难彻底扭转的。因此,尽管道光一再喊话,但贪污腐败的现象依旧屡禁不止。

面对中国政坛的无官不贪,道光反腐采取了哪些措施?为何会失败?

道光晚年,朝廷的财政状况一直十分捉襟见肘。这主要是由于人口激增、耕地减少,加之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导致国家的财政收入大幅减少。与此同时,军费、河工、赈灾等开支却与日俱增。

为了弥补财政赤字,道光不得不重新开放"捐纳"这一买官卖爵的做法。所谓"捐纳",就是指有钱人可以通过捐献一笔钱财,从而获得相应的官职。这种做法在清朝并不鲜见,但在雍正年间曾一度被废止。

现在,道光不得不将其重新启用。据统计,当时"捐纳"所得可以占到户部银库收入的25%之多,足以弥补各级财政将近一半的亏空。面对如此巨大的诱惑,道光根本无力抗拒。

面对中国政坛的无官不贪,道光反腐采取了哪些措施?为何会失败?

于是,全国各地的富人纷纷慕名而来,有钱就能买官。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一些投机商人和暴发户,对于为官一窍不通,更不用说廉洁自律了。他们买官的目的,无非是为了寻租牟利,哪里还会在乎什么清廉操守。

有了这些贪官污吏的加入,腐败的风气在官场中自然更加肆虐。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无官不贪"的局面。官员们公开摆阔,铺张浪费,过着奢靡糜烂的生活。他们不惜以种种手段敲诈勒索百姓,导致民不聊生。

面对中国政坛的无官不贪,道光反腐采取了哪些措施?为何会失败?

面对这种情况,道光也显得无可奈何。毕竟,他无权过多干预官员的生活方式,只能是劝诫而已。而他那些空洞的谕旨,在贪官们眼里根本就是无足轻重。

更有甚者,道光自己也不得不参与到腐败的行列中来。为了维持朝廷的正常运转,他不得不继续"捐纳"这一做法,从而助长了贪污腐败的风气。可以说,他在这个问题上陷入了一个无解的困境。

就这样,腐败的官场在道光的统治下继续蔓延滋长。到了咸丰年间,情况已经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广大农民纷纷响应,这也是对嘉庆、道光以来腐败统治的一种强力回应。

面对中国政坛的无官不贪,道光反腐采取了哪些措施?为何会失败?

结语

腐败之风在道光统治下愈演愈烈,成为导致清朝覆亡的重要因素之一。这场声势浩大的反腐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成了一段令人扼腕叹息的历史。

它警示我们,要铲除腐败这种顽疾,单凭一己之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真正除恶务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