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高通業務發展總監 Andy Li:AI 并非「赢者通吃」,Web3 不是「洪水猛獸」

作者:MarsBit

原文作者:陳曉銳

原文來源:dethings

4 月 18 日,Aethir 在迪拜 Token 2049 期間推出了由高通提供技術支援的 Aethir Edge 産品,搭載高通 Snapdragon 865 晶片。

高通(Qualcomm)是一家半導體和通信技術公司,成立于 1985 年,總部位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聖疊戈。主要業務包括移動通信晶片的研發與銷售,以及相關專利技術的授權,其産品和技術廣泛應用于智能手機、平闆電腦、汽車、物聯網裝置等多種無線通信裝置中。Aethir 是一家去中心化 GPU 雲基礎設施提供商,成立于 2021 年,總部位于新加坡。公開資訊顯示,2023 年 7 月,Aethir 完成 900 萬美元 Pre-A 輪融資,彼時估值為 1.5 億美元。

近期,DeThings 專訪了高通的業務發展總監 Andy Li,以下是全文内容,有一定編輯。

DeThings:能否簡單科普和介紹一下高通的技術與業務?

Andy Li:高通在 30 多年的發展過程中積累了大量技術,大家最為熟知的是我們在移動通信領域的技術,包括從最早的 CDMA 到 3G 的 UMTS 和 CDMA2000,再到 4G LTE,以及現在的 5G。高通最近釋出了 5.5G 演進計劃,我們稱之為 5.5G,實際上就是 5G 的演進,我們的實驗室已經成功實作了 6G 技術,當然具體商用程度還需看市場。

除了移動通信,我們還有 CPU 和 GPU 等計算領域的技術,比如骁龍 CPU 和 GPU。我們的 GPU 在高性能和低功耗之間取得了良好的平衡,。很早以前高通就有自研的 CDSP 架構,之前稱為 CDSP(C stand for computing),是做計算的 DSP。随着近年來 AI 算法如計算機視覺、CNN、TensorFlow 等的不斷發展,高通一直在調整 CDSP 架構以适應最新技術。最近我們還推出了高通 NPU,包括矩陣加速器、張量加速器和矢量加速器,在記憶體共享帶寬和存取上也做了許多優化。

是以高通的技術不僅是移動通信,還包括諸如計算的技術。将這些技術應用于物聯網,第一步就是把物體連接配接起來,這就需要利用高通的連接配接技術,不僅包括蜂窩網絡連接配接,還有藍牙、WiFi 等近場通信技術。将成千上萬個物體連接配接後,就解決了資料孤島的問題。因為每個物體雖然可能隻是一個小小的傳感器,但也在不斷産生資料。過去未連接配接時,每個裝置的資料就像孤島般存在,需要人工将資料拉取并分析。連接配接後這些資料就形成了一個網絡,在網絡層面上,AI 大模型可以自動學習這些資料并對其分析,從中挖掘出價值。

DeThings:從 PC 時代進入到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出現了「物聯網」(IoT) 這個新詞彙。您對「物聯網」這個詞有何見解?

Andy Li:對于高通來說,物聯網并不是一個新名詞。物聯網實際上已經存在很長時間了,物聯網顧名思義就是将物體連接配接成一個網絡,這是第一步。我們在這一領域已經有非常悠久的曆史了。大家對高通的認知可能是做移動通信相關的業務,比如說在手機端的骁龍平台,但實際上高通的業務非常廣泛。高通自我定位是一家賦能千行百業的合作夥伴,利用我們的産品與技術組合。大家比較了解的高通産品是骁龍品牌,近期也釋出了 PC 和 XR(VR/AR) 的品牌産品。

無論是 Depins 還是所謂的 Web3,本質上都與傳統物聯網相同,即将所有裝置連接配接起來。不同之處在于,過去由于每個裝置計算能力較弱,需要一個強大的中心化計算平台進行控制。但随着每個節點計算能力的增強,去中心化或者叫 Depins 就成為了一種可能,因為隻有每個節點足夠強大才能實作去中心化,否則就需要強大的中央大腦進行處理。當每個細枝末節都具備一定計算能力後,就能夠建構一個平面化的網絡。高通的機會就在于此,我們在邊緣端和終端裝置側擁有技術組合,可以賦予每個節點強大的能力,再加上連接配接技術将它們連接配接起來,在這種架構下才能真正實作所謂的去中心化網絡。

DeThings:Chatgpt 橫空出世之後,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 AI 吸引了,高通是怎麼看待 AI 時代的計算?

Andy Li:我認為 AI 真正可能是自第二次工業革命以來,能夠再次改變整個人類社會的生産結構,進而改變我們整個社會組織架構的智能生産力。但是,普通人對 AI 可能有一個泛化的了解,即人工智能。那麼如何将人工智能落實到具體生活中,做一個具象化的事物?

首先,我們可能看到了像 ChatGPT 這樣的通用生成式 AI。但 ChatGPT 代表的是一種通用性 AI,實際上是一種通識。要做到通識,就意味着你需要了解所有知識。是以,像 ChatGPT 這樣通用 AI 的參數規模會越來越大,已經出現了超過 2000 億參數的模型。

但回到物聯網或我們的行業終端領域,我的觀點是,你是否真的需要一個像 ChatGPT 這樣的通用生成式 AI,這需要進一步讨論。因為在物聯網領域或行業終端裝置上,它們并不會被用來做所有事情。當設計一個裝置時,我們就已經想好它需要在所面臨領域中做有限的幾件事情。就像我們不會問收音機「老婆明天生日該送什麼禮物」一樣,我們隻會問與該裝置相關的營運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是否還需要一個通用 AI?我認為可能就不需要了,它更需要一個針對所在領域的定制化、垂直的 AI 模型。

這樣一來,我們就進一步聚焦了 AI 的範圍。從硬體需求來看,它也會相應降低。因為如果要運作上百億參數的模型,目前隻能在資料中心運作。在手機上,你可能隻能運作十幾億參數的模型。而對于物聯網裝置來說,一個 70 億甚至 40 億參數的小模型就已經足夠使用了。我們需要做的并不是将硬體堆疊以運作大模型,而是專注于如何讓 AI 模型運作更有效。

高通在這方面也有相關布局。除了不斷提升晶片能力,讓以前無法運作大模型的裝置現在能運作外,我們還推出了高通的 AI 架構。需要說明的是,高通并不做大模型,而是提供了一整套工具。我們上周在德國紐倫堡的嵌入式展會上釋出了 AI Hub,實際上是将開源社群上的上百個 AI 模型移植到了高通骁龍平台上,并進行了優化,開源給所有開發者使用。我們希望合作夥伴開發者能夠在高通平台上開發出真正能夠千人千面、适用于千行百業的 AI 解決方案。

DeThings:換句話說,您或高通是否認為 AI 是一個所謂的「赢者通吃」的領域?例如我們知道 OpenAI 正在牽頭開發一個擁有數萬億參數的大模型,在這種強大的 AGI( 人工通用智能 ) 情況下,為什麼還需要其他 AI?

Andy Li:您提出的這個問題非常好,我的演講中實際上會專門講到這個問題。正如您所說,如果 AI 是一個「赢者通吃」的領域,那它必然需要是一個巨型 AI,隻能在雲端運作,因為無論是邊緣裝置還是終端裝置都無法支撐。

首先,每一個專用的 AI 模型都是從一個通用的大模型中衍生出來的,我們隻是根據行業需求對其進行了定制和個性化。是以,我們需要通用型 AI,然後對其進行細分。

回到您的問題,為什麼不把所有終端裝置和行業終端裝置都接入雲端?這就涉及到經濟效益的問題。您也知道,在雲端的一個巨大資料中心,其開銷非常大。即使隻是進行一個簡單的推理,它也需要完全啟動,消耗巨大的能量,包括能源本身的消耗以及機房空調的耗能。現在,資料中心越往寒冷地區和靠近電力供應地區建設越好,以降低這些開支。這是一方面。

第二,我們要考慮到 AI 應用場景會越來越多,使用人數也會越來越多。假設未來全球有 10 億人使用 AI,每次 AI 啟動和推理所消耗的能源乘以如此衆多的應用場景和人數,對經濟效益的消耗是巨大的。在這種情況下,是否把所有計算都放在雲端就是最優解?或者我們可以将一些計算放到邊緣和終端裝置?我認為後者是需要的。

更重要的是,許多行業終端應用更在乎延遲和延遲的可靠性。如果通過雲端,您雖然告訴我每次不超過 20 毫秒,但延遲可能會從 10 毫秒到 100 毫秒不等,這種不确定的延遲對于許多行業應用來說是無法接受的。而在邊緣和終端裝置上,則能夠獲得确定且很低的延遲。也就是連接配接的可靠性。

第三點是資料的安全性問題,這也是我們推行去中心化的重要原因,以確定資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當然,更多是關注資料的安全性。對于可靠性,我們希望資料儲存在本地或可控、可觸及的有限範圍内,作為更大範圍去中心化網絡的一個節點。

是以,從 AI 時代來看,通用大模型從經濟效率上來看,不一定能滿足所有具體需求。而且在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通用大模型也存在一些缺陷,仍需要行業定制化解決方案。通用大模型不是萬能的答案。

DeThings: 我們知道全球手機出貨量正在萎縮,大家對高通有這樣的刻闆印象,即高通的骁龍平台做手機晶片很強,我們想知道高通認為自己的下一個增長點在哪裡?

Andy Li:首先,全球手機出貨量雖然相比疫情前有所下降,但正在緩慢恢複。

其次,我們仍将手機作為主營業務,并沒有改變。因為我們許多技術的研發都是從手機開始的,手機市場實際上是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單一需求市場。雖然隻有少數幾家手機品牌,但它們的需求仍然非常相似,是以手機市場對我們來說是一塊非常好的土壤,可以在其中耕種出新技術。

除此之外,高通确實也在追求業務多元化。您可以看到我們已經進入了物聯網、XR( 擴充實境 )、PC 和汽車等領域。例如在汽車領域,無論是先進駕駛員輔助系統還是車載資訊娛樂系統,高通都處于領先地位。我們會不斷推進這種多元化戰略。

這些新興市場的規模也非常可觀。以物聯網領域為例,我們認為其整個市場容量高達 7200 億美元,規模甚至超過了手機市場。雖然物聯網是一個高度分散的市場,每個行業的量可能不太大,但又有自己獨立的需求。但對我們來說,我們可以穿透不同行業應用背後的技術訴求,這些訴求實際上是一緻的。我們的技術和專利組合非常靈活,可以針對不同行業提供不同的技術、産品和解決方案組合。我相信這種技術與專利的組合對客戶也非常有利,能夠以最有效的方式為他們帶來最先進的技術。

DeThings: 您認為除了手機這一核心主營業務外,高通未來潛力最大的增長點是什麼?

Andy Li:除手機業務外,我們認為最大的增長點之一,在于物聯網以及汽車領域。

物聯網實際上是最大的增長點之一。此外,無論是新能源汽車還是燃油車,我們都認為汽車領域潛力巨大。即便是燃油車,也有智能化的需求。新能源汽車雖然不用擔心電池問題,而且作為新産品設計更容易,但燃油車同樣需要智能化更新。對于我們來說,汽車的驅動形式隻是一種形式,我們的目标是讓汽車變得更加智能,實作車與車、車與交通設施,以及更重要的車與駕駛員的互聯互通,這正是高通所擅長的領域。

事實上,汽車可以被視為物聯網的一部分,因為我們将其視為一種智能聯網裝置。是以,汽車仍然屬于高通對物聯網生态系統的整體布局。

我們認為,高通在這些領域擁有獨特優勢,原因在于我們擁有廣泛的合作夥伴,龐大的客戶基礎和合作夥伴關系。高通一直以來都很真誠地與合作夥伴分享我們最新的技術,不吝啬。我們相信,廣大客戶是以而獲益,整個社會也将是以而獲益。

Dethings:您如何看待 Web3 這個概念?因為除了 AI 之外,Web3 這個詞在過去幾年也非常熱門。

Andy Li: 對于 Web3 來說,我們認為它是一個非常新興的、具有潛力和前景的經濟活動方式。對于高通而言,我們在其中扮演一個賦能者的角色,因為 Web3 是去中心化的,沒有一個絕對的大佬,每個人都是平等貢獻者。

正如我之前所說,高通一直且将會變得更加開放。我們會開放我們的硬體平台,甚至開源我們的軟體,更多地擁抱開源軟體,我們自身也有一定程度的開源代碼。我們将賦予大家能力,讓我們的合作夥伴、客戶在 Web3 乃至未來可能的 Web4 中發揮作用。我們為他們提供武器,讓他們在這個廣闊的領域中施展。因為我們認為 AI 是一場生産力的變革,那麼 Web3 關乎生産關系的變革。是以高通以一種開放的角色,作為賦能者對待這個新興行業。

Dethings:為什麼選擇 Aethir 這樣一個 Depin 平台進行合作和嘗試呢?對于高通這樣的企業來說,似乎很少會涉足參與 Web3 領域。Web3 具有很強的金融屬性,會涉及許多代币經濟等方面。高通在這方面是否也有顧慮?

Andy Li:Aethir 實際上是我們非常看好的合作夥伴。無論是在雲計算領域還是邊緣計算領域,他們都有很長時間的積累。如果你通路 Aethir 的網站,可以看到他們資源的實時資料展示,比如正在運作的 GPU 等,這一點我覺得非常好。因為他們不是一個概念性的東西,而是一個真正運作的業務,将其真正落實到商業實踐中。對于高通這樣一家務實的公司來說,我們也希望與這樣一個務實的商業合作夥伴合作,無論是建構一個角色模型,還是建構一個真正的生産工具。

另外,我們并不參與到您所說的經濟層面,這已經超出了高通所能看到的範圍。我們更多地關注技術層面,我們認為技術是無國界的,技術本身沒有好壞之分。我們将技術賦能給大家。但我個人并不認為 Web3 是「洪水猛獸」,我們需要去了解并擁抱一切新事物,隻有了解之後才能夠正确運用。

高通在 Web3 中的角色是賦能者,我們希望客戶能用高通的技術與産品,在法律與道德的架構内,做出有利于社會進步與發展的産品。

Dethings:我們注意到,像谷歌、微軟和英偉達等公司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已經有了一些 Web3 客戶。高通是否對 Web3 領域是否有更進一步的觀察或嘗試?

Andy Li:我們對此持開放态度,歡迎所有客戶與我們聯系。我們認為 Web3 代表了一種新型的生産關系。作為一個技術賦能者,高通願意分享自己的能力和技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