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智庫要論 | 王德忠:新質生産力引領中國經濟質升量增“開門紅”

智庫要論 | 王德忠:新質生産力引領中國經濟質升量增“開門紅”
智庫要論 | 王德忠:新質生産力引領中國經濟質升量增“開門紅”

■王德忠

4月16日,國家統計局釋出的宏觀經濟資料顯示,一季度,大陸國内生産總值(GDP)增長5.3%,實作了“開門紅”。去年12月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對2024年經濟工作進行部署時,提出了“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的要求,成為今年推進各項經濟工作的施策方向。一季度經濟開局整體向好,各個分項經濟名額表現較為均衡,充分展現出新形勢、新要求下“穩”和“立”的格局已現端倪,這無疑為堅定信心、改善預期,以及下一步破除深層次障礙、持續推進重點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

一季度GDP增長充分展現了“穩中求進”和“以進促穩”

近三年,即2022年到2024年,一季度大陸GDP同比增長率分别為4.8%、4.5%和5.3%,2024年一季度增長水準為過去三年中最高,表明了大陸經濟在疫後恢複過程中,總體保持平穩且持續向好的良好态勢,更充分展示了大陸經濟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所取得的成效。自黨中央提出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至今,圍繞“穩”推動經濟發展已連續十多年,這成為大陸經濟政策和經濟發展的關鍵詞,其内涵也在随着新形勢的出現和工作重心的調整而逐漸變化。

在提出之初,“穩中求進”政策主要是應對受到國際金融危機沖擊後經濟恢複過程中遭遇的諸多國内外的不确定性。這一情形在2018年中美貿易摩擦後發生了變化,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壓力陡然增加,而疫情暴發帶來的沖擊則進一步增加了“穩”的難度。由此可見,大陸經濟在今年一季度實作的增長是在長期以來面臨内外部因素變化的影響下保持戰略定力,堅持久久為功、厚積薄發的結果。同時,還應認識到,盡管一季度GDP取得了5.3%的增長,既高于近兩年曆史同期,也高于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确定的年度增長目标,但這一成績并不意味着大陸經濟當中存在的深層次沖突和問題得到了徹底解決,其意義更多地在于“以進促穩”,奠定和鞏固了行穩緻遠的基礎。

新質生産力引領産業轉型更新

量變穩中有升,質變初現端倪

2024年一季度,随着宏觀政策“組合拳”效應持續釋放,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1%,工業生産穩步增長。更重要的是,一系列展現新質生産力的細分名額表現亮眼,彰顯了大陸經濟持續轉型更新的态勢。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7.5%,高于全部規上工業平均水準1.4個百分點,較2023年四季度加快2.6個百分點。高技術制造業中的智能車載裝置制造、半導體器件專用裝置制造、內建電路制造等行業增加值分别增長61.5%、40.6%、18.5%。在“四個融合”方面,全國已培育421家國家級智能制造示範工廠,建成近萬家數字化工廠中的房間和智能工廠,制造業的智能化水準取得顯著提升。在綠色化發展上,一季度新能源汽車市場占有率超過31%,鋼鐵、有色金屬等傳統行業規模以上工業機關增加值能耗繼續下降,氫能、新型儲能等應用場景得到快速拓展。

從發展階段來看,中國經濟正處于轉型更新時期,新舊動能轉換是這個時期的主旋律。目前,大陸強調“穩中求進”的一個關鍵動因就在于舊動能對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逐漸減弱,而新動能的能級還不足以為整個經濟增長提供支撐,是以,需要新舊動能的穩步轉換,尤其是以新質生産力的培育和不斷壯大來推動未來中國經濟高品質發展。從今年一季度産業發展情況來看,大陸新質生産力正在加速形成,推動産業結構向數字化、智能化、低碳化等方向持續優化,一方面為“穩增長”加碼新動能,另一方面通過尖端技術突破和傳統産業改造,引領整體産業由“量變”向“質變”加速跳躍式邁進。

智庫要論 | 王德忠:新質生産力引領中國經濟質升量增“開門紅”

新消費、新投資推動内需提質更新

“三重壓力”顯著緩解,内需活力持續迸發

自2022年起,大陸經濟社會發展面臨供給沖擊、需求收縮和預期轉弱的“三重壓力”,内需不足成為制約大陸經濟穩步複蘇、持續向好的重要因素。為此,當年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的要求,穩步化解“三重壓力”,確定宏觀經濟穩步恢複向好。

從消費端看,2024年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120327億元,同比增長4.7%;春節假期國内旅遊出遊人次和總花費同比分别增長34.3%和47.3%,春節檔電影票房和觀影人次均創下同檔期新高。消費領域出現的一個新趨勢是,文化消費、數智化消費等消費端新活力持續拉動了居民消費的有效需求。文化底蘊和數智化元素打開了消費産品的創新空間,品質化、個性化、多樣化的旅遊文化品牌大量湧現,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文旅消費新活力。

在投資端,2024年一季度全國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4.5%,比上年全年加快了1.5個百分點,扣除房地産開發投資後,增長9.3%,說明投資端正在穩步發力,且投資需求中對房地産的依賴度穩步降低。除了量的增長外,在投資結構方面也顯示出持續優化的趨勢,高技術産業投資同比增長11.4%,其中,航空航天器及裝置制造業投資、計算機及辦公裝置制造業投資分别增長42.7%和11.8%。今年一季度還出現了另一個重要信号,即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在3月份達到50.8%,時隔6個月後重回榮枯線之上,為去年3月份以來的最佳水準,這表明大陸産業投資預期正在得到改善。這一改善能夠在企業生産經營活動預期指數那裡得到印證,該名額在3月份為55.6%,也繼續保持在高景氣區間。

克服多重困難,進出口貿易好于預期

外資外貿結構繼續優化

2024年一季度,大陸的貨物進出口總額達101693億元,同比增長5.0%。其中,出口57378億元,增長4.9%;進口44315億元,增長5.0%。值得注意的是,這是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單季首次突破10萬億元,且增速創下了6個季度以來的新高。近幾年來,大陸對外貿易總額保持了持續增長的趨勢。海關總署釋出的資料顯示,大陸對外貿易總額由2019年的45779億美元上升至2023年的59368億美元,增幅近30%,是以,今年一季度的貨物貿易進出口能夠在這樣的高基數上創出新高實屬不易。而且,從大陸外貿的實際情況來看,2023年可能是過去十幾年中外貿形勢最嚴峻的一年,進出口企業普遍經曆了訂單減少、庫存積壓、進口原材料成本上漲等困境。從這個意義上看,外貿在一季度實作“開門紅”尤為難能可貴。除了進出口總量保持持續增長之外,大陸外貿結構也在進一步優化,一季度機電産品出口增幅較大,一般貿易相對于加工貿易維持了較快的正增長。總體而言,大陸一季度外貿超預期實作了階段性的“質升量增”,為完成全年“質升量穩”的目标打下了堅實基礎。

外資方面,根據商務部提供的資料,今年大陸一季度實際使用外資3016.7億元,仍處于曆史高位;當季新設外資企業數量1.2萬家,增長20.7%,其中高技術制造業引資占比達12.5%,同比提升了2.2個百分點。可以預計,随着新設外資企業投入資金的逐漸到位,大陸外資将獲得更加穩固的支撐。此外,根據外彙管理局披露的資料,今年一季度接收到的外資對大陸證券市場的投資資金同比有大幅增長,增幅達36.1%,且在1-3月份呈現增幅逐漸擴大的趨勢,顯示出外資對于大陸資本市場走勢企穩向好的預期。

堅持以民生為重,就業水準明顯改善

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跑赢GDP

2024年一季度,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為5.2%,比上年同期下降了0.3個百分點。伴随着就業形勢的改善,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穩步增長。資料顯示,一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1539元,同比增長6.2%,顯著高于GDP增速。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5.3%,與GDP增速持平;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7.7%,大幅高于GDP增速。居民收入增速超過GDP增速,這表明經濟增長成果在城鄉居民部門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共享。與這一資料相呼應,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删除了多年來預期目标“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中的“基本”兩字,凸顯了國家促進居民收入更快增長的決心和政策導向。

收入增加是促進消費的前提和基礎,而高品質就業又是增加收入的保障。“穩中求進”既需要通過持續創新改善供給端,從根本上提升整體生産力,同時,也需要需求端的配合,關鍵在于讓高品質發展的成果更好地在全社會範圍内得到共享,顯著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随着一季度經濟的持續恢複和就業形勢的總體改善,大陸居民收入有望保持穩步增長,這也必将有力支撐居民消費能力的提升,進而為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提供堅實基礎。

綜上所述,大陸經濟在2024年一季度實作了超預期增長,整體經濟運作穩中有升,經濟結構持續優化,市場活力增強,凸顯了強大韌性。伴随着世界經濟回暖帶動外部需求提升,加上國内一系列政策舉措逐漸落地見效,可以預見,今後一個時期中國經濟有望延續顯著恢複向好的态勢。當然,也要清醒地認識到,目前,國際形勢仍然複雜嚴峻,國内經濟産業仍處在動能轉換和結構調整中,穩固内需的基礎尚有待繼續夯實,各類市場主體的信心還須進一步鞏固,局部領域仍存在風險點。面對這些風險和挑戰,仍須牢牢把握“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的要求,持續增強市場整體信心和經濟運作動力,強化宏觀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鞏固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基礎,以充足的底氣確定大陸今年5%左右的經濟增長目标順利實作。

(作者系上海社會科學院院長、研究員)

本文圖檔來源:攝圖網

智庫要論 | 王德忠:新質生産力引領中國經濟質升量增“開門紅”

總 監 制丨王 輝 車海剛

監 制丨李丕光 王彧 劉衛民

主 編丨毛晶慧 編 輯丨鄒 朵

智庫要論 | 王德忠:新質生産力引領中國經濟質升量增“開門紅”
智庫要論 | 王德忠:新質生産力引領中國經濟質升量增“開門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