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子女做以下幾件事時,若父母“無動于衷”,說明家庭将要衰敗

作者:布衣粗食

樹葉不是一天黃的,惡人不是一天成的。

有遠見的人,會從很小的迹象裡,看到事情發展的結局,并及時進行幹預,避免事态惡化。

目光短淺的人,會放任身邊的一些迹象,看似大大咧咧,其實是得過且過,縱容了惡果。

作為父母,肯定想子女變成好人,但是很多父母不懂得教育的方法,等子女長大了,到了敗家的地步,就悔之晚矣了。

育兒的過程中,子女做以下幾件事時,若父母“無動于衷”,說明家庭将要衰敗。

子女做以下幾件事時,若父母“無動于衷”,說明家庭将要衰敗

01

子女犯了“小錯”,父母無動于衷,就是在護短。

宋朝時,縣令張乖崖發現一個小吏,從庫房拿走一文錢。

他毫不猶豫,抽打了小吏幾鞭子。

小吏不服氣,說:“不就是一文錢嗎?有本事打死我啊。”

張乖崖勃然大怒,判小吏死刑,并留下判詞:“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可以想象,若小吏沒有受到懲罰,那麼其他的官吏,就紛紛仿效;小吏也會變本加厲地拿錢。要不了多久,庫房就空虛了。

父母愛孩子,往往對于孩子拿走一文錢的事情,不聞不問。或者發現了,隻是說一句“下次别拿了”,就不去追究了。

農村有句俗語:“小時候偷針,長大了偷金。”

很多小偷,不是天生的,而是父母“培養”出來的。

幾歲的孩子,對于金錢沒有什麼概念,但是知道錢可以買到零食、玩具等。是以拿走錢,就去買東西。

不管誰的錢,孩子都很喜歡,認為自己可以拿。

拿走家人的錢,父母覺得,“内部問題”,不要責怪孩子。

等孩子有了十幾歲了,上學了,就開始拿走同學的錢。父母還以為,這是因為孩子之間在嬉鬧,或者認為孩子被老師批評了,就會改正。

孩子走出校門,到社會上,就變成了真正的小偷。

“莫伸手,伸手必被捉”,這時候,父母再去鞭策孩子——怎麼就偷東西呢?

除了順走錢,子女拿走别人的玩具、用惡劣的方式嬉鬧、打碎别人家的玻璃、用同學的筆、随意爬樹......都是小錯,也是大錯特錯。

子女做以下幾件事時,若父母“無動于衷”,說明家庭将要衰敗

02

子女喜歡“挑剔”,父母無動于衷,就是在培養巨嬰。

有一位母親,買了裙子給女兒。

女兒覺得,裙子的顔色太紅了,非得去換淺紅色的裙子。

母親是以,忙碌了一整天,還看到女兒嘟起嘴巴。

有一位父親,給兒子買了鞋子。

兒子很不高興,認為鞋子不是品牌貨,和另外一個同學比,就弱了一大截。

父親摸一摸這一個月的工資,一咬牙就買了品牌貨。

飯桌上,年幼的子女,把筷子伸入到飯菜裡,翻來翻去。

父母沒有反對,還幫忙翻來翻去,尋找精緻的肉,美味的香腸等。

有一天,兒子打遊戲,母親把飯端到兒子的遊戲桌上。

兒子很生氣,把飯倒了,認為母親打擾了自己。母親呢?就像一個犯錯誤的孩子一樣,不知所措。

以上例舉的情況,你家也有嗎?

孩子習慣了按照自己的天性去吃喝、讀書、玩樂。而成功的人士,卻懂得克制自己的天性,也就是我們說的“自律”。

曾國藩說過:“家敗一個奢字,人敗一個逸字。”

對于孩子的奢靡行為,父母無動于衷。認為這點小事,多花點小錢,父母還是可以扛得住的。

我們看到的啃老族,其根本是“父母慣出來的”。

不制止孩子的挑剔行為,就會導緻孩子不懂得賺錢的苦,不知道量入而出。更不能做到勤儉節約,年年有餘。

總有一天,父母會變老,無法支撐住孩子的一切開銷。其中的苦,會累積起來,在父母老年時集中爆發。

子女做以下幾件事時,若父母“無動于衷”,說明家庭将要衰敗

03

子女之間“埋怨”,父母無動于衷,就是在拆散家庭。

《左傳》裡說:“兄弟雖有小忿,不廢懿親。”

兄弟姐妹吵吵鬧鬧,不奇怪。尤其是年幼的幾個孩子,今天鬧幾句,明天就和好了。

對于孩子之間的事情,父母要習慣無為而治。

可是,孩子到了十幾歲,沖突來了,父母仍舊不去管,家庭内耗就來了。

或者是,父母很偏心,導緻子女互相埋怨。

電視劇《都挺好》裡,蘇母是一個重男輕女的人,逼着讀書成績優秀的女兒蘇明玉去上免費的師範。最後,蘇明玉逃離原生家庭,兄弟姐妹的感情,也變得淡漠。

愛,是一架天平,需要相對平衡。

父母愛孩子,應該盡量公正,送孩子都去讀書,合理配置設定财産;兄弟姐妹相愛,要有規矩,禮尚往來也要相對平衡。

平時多觀察,子女之間的怨恨,從哪裡來的,及時糾正,調和。

子女做以下幾件事時,若父母“無動于衷”,說明家庭将要衰敗

04

莊子說:“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聰明的人,外表看來,就像枯木一樣,但是内心卻很精細,思想很活躍,不是死灰。

父母教育孩子,這是一件很細緻的事情,既要放手,也要伸出溫暖的手。有時候,還要揚起巴掌,斷了孩子的錯誤念頭。

《朱子家訓》中說:“長幼内外,宜法肅辭嚴。宜未雨而綢缪,毋臨渴而掘井。”

用嚴格的措施,去對待孩子的錯誤,引導孩子走正道。用長期思維,去觀察孩子的言行舉止,不要等孩子已經走歪了,才想起去糾正。

聰明的父母,都在不動聲色地幫助孩子,生活的細節,都在眉間心上,孩子的未來,都在預料之中。

養兒不教,不如養豬,切記。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網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