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每當拐點來臨,世界就會再次了解亞當·斯密

作者:吳曉波頻道

文 / 巴九靈(微信公衆号:吳曉波頻道)

論經濟學的起源

與工業革命緊密相連

當工廠作為營利性組織出現後

人們便開始思考

如何用有限的資源創造更多财富

一個工廠如何提高生産效率

工廠的内部管理模式是怎樣的

工廠與國家、與個人之間存在何種關系

當時倫理學的範疇

已難以應對這一連串問題

經濟學的土壤就此開始萌芽

1776年,亞當·斯密出版《國富論》

開創性地讨論勞動、分工、土地與政府職能

令其成為“民裕”與“國富”的有力推動者

這也一步步将他推至

“現代經濟學之父”的寶座

每當拐點來臨,世界就會再次了解亞當·斯密

如果說這位經濟學先驅

是隻關心經濟效率的“經濟人”

那便錯了

在《亞當·斯密傳》一書中

作者傑西·諾曼稱

斯密窮其一生

想要解決的是

“作為社會人

如何面對和解決道德、政治和經濟問題”

每當拐點來臨,世界就會再次了解亞當·斯密

“人應當是自己性格和行為的觀衆”

1723年6月

亞當·斯密出生于蘇格蘭的柯科迪

早前5個月

父親老斯密就已離世

“遺腹子”的身份

給斯密的人生增添了幾分悲劇色彩

但幸運的是

斯密所處的時代

沒有辜負這位天才思想家

14歲的斯密

考入了蘇格蘭的格拉斯哥大學

格拉斯哥是一個貿易業極為發達的城市

其商業版圖從大西洋一直延伸到美洲殖民地

在這種貿易和商業氛圍下

一位少年初識了何為自由貿易

學業上

斯密師從“蘇格蘭哲學之父”哈奇森教授

深受啟蒙思想熏陶

斯密年少便開始思考

何為真正的人類福祉

每當拐點來臨,世界就會再次了解亞當·斯密

斯密16歲的時候

前往牛津大學求學

遺憾的是

彼時的校園依舊是教會和舊勢力的據點

對新思想非常排斥

這令牛津的學術環境并未如期望的那樣

斯密曾吐槽

“教授甚至都懶得在表面上裝一下教師的形象”

他轉而沉浸在圖書館中

用六年的時光

了解孟德斯鸠、伏爾泰、笛卡爾……的思想

大衛·休谟的《人性論》

也正是在這時“進入”斯密的視野

這本書使他對人性的研究達到了巅峰

每當拐點來臨,世界就會再次了解亞當·斯密

1748年至1764年

斯密先後任教于

愛丁堡大學和格拉斯哥大學

首本著作《道德情操論》

正是出版于這一時期

36歲的斯密

在書中犀利地指出人的多重劣根性:

1.人類更願意同情喜悅而不是悲傷

2.人類傾向于炫耀财富,掩蓋貧窮

3.人不自覺地會欽佩

有權勢和财富的人

對窮人則是鐵石心腸

4.人性中有一種奴性

崇拜地位優越的人

讓我們蔑視和踐踏不如自己的人

……

每當拐點來臨,世界就會再次了解亞當·斯密

被人性本惡的枷鎖所困

斯密開始思索一系列問題

人的道德情感源自何處?

怎樣的社會能培育人的道德意識?

人性是否會根據時間和環境發生變化?

這一切彙聚成一個核心問題

人如何成為人?

每當拐點來臨,世界就會再次了解亞當·斯密

最終,斯密給出的答案

頗有些“凡事求諸己”的意味

其一是“成為公正旁觀者”

我們必須想象自己不是演員

而是自己性格和行為的觀衆

以超脫、客觀的視角

審視和評判自身行為

其二是“具備同情心”

并非指狹隘的恻隐之心

而是能夠設身處地體會他人感受

與之同悲或同喜

斯密的《道德情操論》

建構了一個人人限制自身的理想城邦

這本書出版後的第五年

亞當·斯密的人生迎來了一個轉折點

每當拐點來臨,世界就會再次了解亞當·斯密

“好的經濟制度,

是鼓勵每個人去創造财富的制度”

1764年

應後來的英國财政大臣查爾斯·唐曾德之邀

41歲的亞當·斯密獲得了

一份“私人家庭教師”的工作

随即開始了一場歐洲伴學之行

這是一段漫長的思想醞釀期

斯密幾乎與同時代所有的思想家、經濟學者

如啟蒙思想家盧梭、哲學家伏爾泰

重農學派創始人魁奈……

都進行了深層次的學術交流

每當拐點來臨,世界就會再次了解亞當·斯密

與此同時

法國的政治經濟環境

卻可謂是“山雨欲來風滿樓”

法國深陷财政困難

宗教沖突亦是暗流洶湧

正是這樣的環境

啟迪了斯密寫《國富論》的創作靈感

離開歐洲後

斯密“閉關”10年

最終于1776年

出版了《國富論》

探讨國民财富的性質及其來源

每當拐點來臨,世界就會再次了解亞當·斯密

這本經濟學的開山之作

核心觀點有四:

其一

認可個人追求自身利益

這能夠在很大程度上

減少“磨洋工”的現象

也是經濟活動的驅動力

其二

強調了勞動分工的重要性

18世紀的英國

一人獨立工作每天做不出20根針

如果分為18道工序

一人每天平均可以做4800根針

這一發現被稱為“斯密定律”:

分工的規模越大

環節越精細

在相等時間能創造的财富值便越大

每當拐點來臨,世界就會再次了解亞當·斯密

一家企業如此

一個國家更是如此

中國加入WTO後

與發達國家的市場進行分工合作

雙方經濟爆發式的增長

也令“斯密定律”得到了有效印證

其三

市場存在自然秩序

商品流通和市場交易行為

并不是由某個人、某個階層說了算

而是由“看不見的手”推動

每當拐點來臨,世界就會再次了解亞當·斯密

其四

确定了國家的角色

國家是暴力機器

當以武力的方式

保護每一個公民不遭到其他國家的侵略

保護每一個人的人身和财富安全

保護每一個公民不遭到其他成員的侵犯

國家必須提供一些公共設施

為每一個公民提供服務

《國富論》出版後不久

天妒英才

1784年開始

斯密的健康狀況持續惡化

但他依然筆耕不辍

持續創作兩部有關哲學和經濟學的著作

每當拐點來臨,世界就會再次了解亞當·斯密

1790年7月

67歲的亞當·斯密在彌留之際

将十幾部手稿付之一炬

他稱“所有的秘密都已經被揭曉了

對這個世界能講的話都已經講完了”

一星期後

巨星隕落

《亞當·斯密死後》一書

如此紀念斯密的離去

“死神和赫爾墨斯

在極樂世界互相吹牛

要把地球上最寶貴的東西

帶到這裡比一比

赫爾墨斯從斯密書架上偷了《國富論》

而死神赢了這場比試

因為他帶來了斯密本人”

2007年

亞當·斯密的頭像

被印于20英鎊紙币的背面

“死神”雖帶走了他

人類卻以自己的方式

銘記這位現代經濟學的開創者

每當拐點來臨,世界就會再次了解亞當·斯密

圖源網絡

每當拐點來臨,世界就會再次了解亞當·斯密

如何更全面地

學習亞當·斯密

以經濟效率出發

一條直線或許可以劃分經濟學流派

在最左邊的是

對資本主義制度進行颠覆式變革的馬克思

處于中間位置的是

強調政府幹預的凱恩斯

位于最右邊的是

強調市場作用的亞當·斯密

以及熊彼特、哈耶克等後世傳人

每當拐點來臨,世界就會再次了解亞當·斯密

經濟學界尚可如此劃分門派

但如果我們對他們的認知隻局限于此

就難免會出現如下狀況:

知其名不等于了解其人

了解其人不等于了解其理論

了解理論不等于領悟現代經濟學的精髓

大師營預告

當下拜讀亞當·斯密的著作,如果隻看其思想的一部分,就會忽略他的整體力量和一緻性,唯有回到原點,才是了解斯密思想最為正确的方式之一。

每當拐點來臨,世界就會再次了解亞當·斯密

“現代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領教營

課程圖

4月18日,“現代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領教營将正式上線,課程導師由愛丁堡大學商業經濟學副教授、博士生導師汪通擔任,他将從當代人對于斯密的種種迷思、種種曲解切入,為斯密思想提供更多元化的見解。

導師汪通的講解,将消除人們對斯密的一些“誤解”。例如:

▶▷亞當·斯密是鼓吹“自私自利”的旗手嗎?

導師汪通:否。個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為,無意之中能提升社會整體福利,這是建立在“理性人”的假設之上,并不否認個人行為應受到道德和法律的限制。

▶▷亞當·斯密是市場萬能主義者嗎?

導師汪通:否。斯密批判的是壟斷、官商勾結等市場失靈現象,主張消除這些扭曲市場的因素。

每當拐點來臨,世界就會再次了解亞當·斯密

但斯密承認市場存在内在局限,他明确界定了政府職能,承擔國防、司法、公共事業,主張市場與政府相輔相成,而非單純的市場至上主義。

▶▷一隻看不見的手,可以維系市場的平等競争?

導師汪通:否。斯密承認市場參與者之間存在資訊和權力的不對稱,商人可以輕易蒙蔽政治,甚至會走向“反對公衆的陰謀或某種提高價格的陰謀”。

▶▷人工智能時代,再講斯密的勞動分工,落後了嗎?

導師汪通:否。和工業革命的蒸汽機一樣,人工智能的發展也将催生新的分工形态,人類與AI會形成互補而非替代的關系,工作崗位的競争依然是人和人的,而非人和機器的。

以醫療為例,醫生用人工智能可以輔助診斷,臨床判斷、人文關懷卻是不能替代的。人機協同的新分工方式,将很大地提升生産力水準,并且誕生出新的勞動分工方式。

每當拐點來臨,世界就會再次了解亞當·斯密

除了解讀當下對斯密思想的曲解,14天的大師營課程,導師汪通還将:

1.以亞當·斯密串聯起整個經濟學圖譜,理清經濟學中的各大流派;

2.用經濟學人的視角看世界,重新梳理經濟現象與決策背後的AB面;

3.結合理論,解讀當下和未來趨勢,讓經典落地。

參與學習方式(2選1)

◎1280元報名單期亞當·斯密大師營。【點選了解,報名單期】

◎加入超級會員,免費學習2024年十期大師思想領教營,附贈總價值146元的兩本紙質書,分别是《國富論》《亞當·斯密傳》。

點選了解▼立即加入

每當拐點來臨,世界就會再次了解亞當·斯密

*除特别備注外,配圖由midjourney生成

每當拐點來臨,世界就會再次了解亞當·斯密

本篇作者 | 巴九靈 | 配圖 | 趙婕

責任編輯 | 徐濤 | 主編 | 何夢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