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讓20億噸鋼鐵變綠,從“買買買”開始丨綠色世界觀

作者:南方周末
讓20億噸鋼鐵變綠,從“買買買”開始丨綠色世界觀

2024年4月17日,江西省九江市,湖口縣高新技術産業園區内的方大九鋼公司生産線一派繁忙。視覺中國 | 圖

“我們是海裡的小魚,需要一起遊泳,掀起漣漪,創造規模,從100萬、1000萬,到1億,直到擁有相當比例的影響力。”面對鋼鐵碳排放占全球碳排放8%,全球鋼鐵産量接近20億噸的現實,Jen Carson仍充滿信心。

2024年4月22日,地球日,上海氣候周在上海浦東美術館拉開帷幕,全球各界人士齊聚,探讨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路徑。應邀參與開幕式的氣候組織(Climate Group)特别代表、全球工業系統脫碳帶頭人Jen Carson在緻辭中,希望通過清潔鋼鐵、電動車、可再生能源和高能效,助力氣候行動。

氣候組織2004年在倫敦成立,通過與政府和企業的密切合作,應對氣候變化。該組織關注高排放領域,曾聯合發起幾個全球性倡議,例如RE100,加入的機構須公開承諾“在2040年前實作100%使用可再生能源發電”,蘋果、谷歌等四百多家機構已經加入,中國企業金風科技、通威股份、隆基綠能等也已加入。

近年來,氣候組織将目光聚焦特定的高耗能高排放産業,于2020年推出全球倡議SteelZero,加入倡議的企業和機構需公開承諾,到2030年使用50%的“低碳排放鋼”,到2050年100%采購和使用淨零碳鋼。Jen Carson告訴南方周末記者,SteelZero倡議号召汽車等下遊用鋼行業開展負責任采購,從需求側撬動上遊減排,下一步,還将關注混凝土等高排放行業。

但一家車企、一棟建築的鋼鐵用量遠小于鋼企的産量,如何四兩撥千斤?4月22日,南方周末記者通路了Jen Carson。

讓20億噸鋼鐵變綠,從“買買買”開始丨綠色世界觀

氣候組織特别代表、全球工業系統脫碳帶頭人Jen Carson。受訪者供圖

從買方開始,推動上遊減排

南方周末:關于企業的碳減排,已有很多的倡議,比如RE100、SBTi等,除了聚焦鋼鐵行業,SteelZero與其他倡議的差別是什麼?如果一個企業已經加入其他類似倡議,再加入SteelZero是否有重複性?

Jen Carson:和其他倡議不同,我們工作的重點在需求側,倡議買方對鋼鐵采購作出時間上的量化承諾。三年前正式推出該倡議之前,我們與行業利益相關者進行了一年多的深入磋商,現在有四十多家公司加入,他們來自鋼鐵消費行業的主要品牌,如航運、汽車、建築業的馬士基、中集集團旗下控股企業中集同創、沃爾沃汽車、恒隆地産等。

南方周末:加入SteelZero的企業需要被認證嗎?

Jen Carson:我們與Responsible Steel™——鋼鐵行業首個全球多方利益相關者認證标準建立了技術合作夥伴關系,它制定标準并開展認證,正在與塔塔鋼鐵和法國标準協會集團(AFNOR Group)等機構合作。

我們氣候組織并不給企業認證,而是幫助企業上報自己的供應鍊碳排資料。目前企業對鋼環境資料的了解還在初始階段。

南方周末:加入SteelZero的企業需要向公衆披露哪些資訊,這些資料是否公開,會不會洩露企業的生産機密?

Jen Carson:有哪些資料,怎麼得來,如何可信?我們制定了披露資料的架構,成員需每年披露其采購鋼材的數量和這些鋼材碳排放的情況。

我們目前公開的資料是成員共同承諾脫碳的鋼鐵總量,許多企業已經披露了其供應鍊的碳足迹,我們預計不會洩露影響未來工作的敏感資訊。

南方周末:如何防止加入的企業“漂綠”?

Jen Carson:我們非常重視“漂綠”,“漂綠”的風險無處不在,唯一應對的方法就是讓行動勝于言辭,并對公衆負責。企業上司者需要對自己的目标持開放态度,雄心勃勃,同時也要清楚自己的能力和局限性,并對自己的工作負責。

這需要企業發自内心地認可碳減排的意義:低碳行動對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有着深遠的影響。這也是氣候組織緻力的方向,讓企業在加快氣候行動的同時,也獲得經濟效益。

南方周末:你提到需求側管理,綠色供應鍊是促進上遊企業減排的重要方式,汽車等行業可以将減排壓力傳遞給上遊鋼鐵廠,但一家車企的訂單量遠小于鋼廠的産量,目前加入SteelZero的成員鋼鐵需求量占全球鋼鐵産量的百分比是多少?如何四兩撥千斤?

Jen Carson:四兩撥千斤是SteelZero工作的核心。我們從處于領先地位的公司開始倡導,目前四十多成員每年的鋼鐵需求量在1000萬噸左右,而全球鋼鐵産量接近20億噸,隻是滄海一粟。我們是海裡的小魚,需要一起遊泳,掀起漣漪,創造規模,從100萬、1000萬,到1億,直到擁有相當比例的影響力。現在隻是開始,我們需要擴大資訊傳遞和對供應方的支援。

南方周末:對于處于供應鍊末端的消費者,比如一個準備買車的普通人,為了可持續産品而支付溢價的意願不高。如何提高這些最末端的需求?

Jen Carson:是的,我們普通人往往不會考慮汽車、洗衣機或電視機中的鋼鐵。消費者在有意願承受綠色溢價之前,也需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待鋼鐵,與他們溝通、提高認知。

目前我們的會員大多是B to B方式采購鋼材,企業先知道市場上有多少綠色低碳鋼,進而撬動需求,再形成可持續的商業模型,向下遊傳遞。比如,瑞典在公衆廣告推廣氫基鋼鐵,這是我第一次看到從供應鍊到消費者端的改變。

南方周末:但綠色标簽在促進消費者埋單上不是特别有效。比如電動車銷量上升,并非因為電動車更環保,而是這些年的技術發展,終于實作物美價廉。類似的,如何降低成本,讓鋼鐵更綠色也更便宜?

Jen Carson:回顧創新技術、産品和解決方案的典型曆程,過去太陽能和風能的價格更高,目前鋼鐵的價格自然也是如此。我們也在跟蹤綠色鋼鐵技術的成本。

例如,下遊企業可以調整公司内部的商業模型,篩選一個更綠色的供應商,補償綠色溢價問題。比如沃爾沃汽車就設定了内部碳價來應對這個問題。這個案例是企業采用綠色鋼鐵的創新舉措之一,更多、更廣泛的創新與解決方案,需要産業鍊上下遊企業共同努力,持續地交流與分享。

南方周末:企業設定内部碳價似乎是為了應對歐盟碳關稅(CBAM)等政策,這種情況下如何讓企業先于政策而行動?

Jen Carson:不隻是沃爾沃汽車,其他公司也在關注這個問題,開發反映未來高碳産品成本的方法。他們主動地适應變化,而不是等待歐盟碳關稅等政策落地之後,再被動應對。

這是企業高層上司決定的戰略決策。除了内部碳稅,車企還需要在發動機電氣化、材料等方面采取行動。

讓20億噸鋼鐵變綠,從“買買買”開始丨綠色世界觀

Jen Carson在“上海氣候周2024”開幕式緻辭中,介紹氣候組織SteelZero倡議。受訪者供圖

降低成本需各利益方合作

南方周末:大部分行業主要通過可再生能源等方式實作減排,而高爐煉鋼是鋼鐵生産的特有碳排放,也是碳排放最多的環節之一,這一過程如何減排?

Jen Carson:煉鋼工藝主要有兩種:生産新鋼,又叫長流程煉鋼;以及回收鋼,又叫短流程煉鋼。回收鋼的二次煉鋼使用電弧爐,能量來自電力,可以将燃料從煤炭發電換成可再生能源發電。

生産新鋼鐵需要從鐵礦石中還原,它需要更高的溫度,僅依靠電力無法達到。之前我們通過高爐用焦炭達到高溫,現在需要向綠氫過渡。

南方周末:長流程和短流程煉鋼的碳減排,技術上是否都不存在障礙了?

Jen Carson:技術都有,但隻在試驗階段,現在需要熟練的從業人員,将其商業化。

南方周末:如何降低這些技術的成本?

Jen Carson:我們把關鍵參與者和決策者聚集在一起。不僅是鋼鐵生産商,還有能源供應、發電、輸配電、基礎設施、鋼鐵生産商、鋼鐵買家、消費者、政策制定者、銀行、投資者……甚至保險公司,通過他們之間的合作,開展試點。

比如目前綠氫的成本比較高,包括綠電、電解氫的水槽、運輸等,很多基礎設施暫不完善。降低成本還沒有一蹴而就的方法,需要很多利益相關方共同推動。

南方周末:SteelZero如何聯合各利益相關方,推動降低這些技術的成本?

Jen Carson:我們通過了解需求,往上推導,推動價值鍊一步一步轉型。鋼材的種類非常多,有特種鋼,還有高強度鋼。我們首先需要了解下遊企業需要哪一種鋼材。比如馬士基集團是做集裝箱集運的公司,我們要知道它用哪種鋼,之後去産業鍊上遊找哪一家公司提供這種鋼,再去找哪一家銀行為這一類綠鋼的生産提供金融支援。

已有的成功案例是,SteelZero邀請沃爾沃汽車、SKF(軸承制造商)以及Thyssen Krupp AG(鋼鐵生産商)共同參加研讨。三者作為鋼鐵産業的利益相關方,分享了各自的觀察和經驗,探讨了轉型對各自業務的影響,如何應對這一行業趨勢。這種深入的交流和讨論,有助于各企業完善自身的商業模式。

南方周末:假設沒有SteelZero這樣的平台組織,這些相關利益方會自己主動聚集研讨嗎?為何要SteelZero作為粘合劑?

Jen Carson:SteelZero為企業提供的最大價值之一,就是與其他走在前列的企業走到一起,并向他們學習,在這個過程中推動對淨零排放鋼鐵的需求。需求方确實需要聯合起來,并在全球範圍内推動脫碳行動。我們将需求方聚集在一起,利用這種集體購買力和影響力,向鋼鐵生産商、投資者和決策者發出強有力的需求信号,以加快淨零排放鋼鐵的大規模生産。

南方周末:目前加入SteelZero的是哪些中國企業,他們有何共性和特征?你們在中國推進的階段性目标是怎樣的?

Jen Carson:目前加入的中國企業有兩家,分别是深圳中集同創供應鍊有限公司——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集團)有限公司直屬企業;以及恒隆地産,這是中國第一家加入SteelZero的地産企業。在中國“3060”雙碳目标下,相信未來還會有更多不同行業的公司加入。

這兩家公司的共同之處在于,他們不僅在内部關注營運,還關注供應鍊。他們都想知道,供應鍊中誰是最具前瞻性、創新精神、競争力的鋼鐵生産商。

接下來,我們将從購買方的需求側和制造商的供應側兩方面入手,為以鋼鐵為中心的價值鍊上的利益相關者提供支援,支援更多的中國公司看到綠色鋼鐵的機遇。

南方周末記者 汪韬

責編 曹海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