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别再拷問人性,偶爾也要體會溫情。”

“别再拷問人性,偶爾也要體會溫情。”

“别再拷問人性,偶爾也要體會溫情。”

“随手一截,竟然0差評?”

在去年的東野圭吾作品讀者票選活動中,《流星之絆》殺出重圍,空降BEST15。對于此結果,編輯部的大家姨母笑着,冷靜表示“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其實内心上蹿下跳,認為“get不到此仙品的人有難了”)。大家還在文案會上激烈地讨論各自心目中的top作品,雖說《白夜行》幾乎無懸念地成為第一,但這本書實在太緻郁太壓抑了,為本就比美式還苦的日子雪上加霜,而《流星之絆》仿佛天使降臨般出現,看完《白夜行》再看它,就像服下一劑良藥,迅速治好東野圭吾帶給你的所有傷害。治愈,太治愈了。

寫文案時,看到許多讀者為這本書留下好評,電腦前的我們一邊瘋狂點頭一邊順手截取作為資料,一度塞滿整篇a4紙。我想,《流星之絆》果然是一本很絕的書,它還會給更多人帶去暖心的笑。

“别再拷問人性,偶爾也要體會溫情。”

“東野圭吾筆下最美好的結局,純愛天花闆!”

——編輯1

《流星之絆》的故事始于一個夏夜。

年幼的三兄妹互相打好掩護,一起偷偷溜出家去看流星雨。看完回到家時,卻發現父母被人殺害。案子成了懸案,孩子們一天天長大,沒有一刻放棄尋找兇手,甚至為此假裝形同陌路。14年過去,他們終于發現了兇手,可是更大的痛苦也随之而來——感情這種東西是控制不住的,即便面對的是一個明知不可能的人。

舊案、追兇、隐姓埋名、假裝陌路、私自複仇……太多沉重的元素疊加在一起,不管怎麼看,這似乎都是注定悲劇的故事。但東野圭吾就是有辦法讓它迎來一個皆大歡喜的收尾。

從那場兒時未看到的流星雨,到許多未被寫明的辛酸年月,再到得知真相時的巨大沖擊,這個故事本該是冷峻的,沉重的,充滿遺憾的;但三兄妹一路走來互相扶持、信任的真摯親情,和後來妹妹那份怦然心動的愛情,仿佛是東野将筆輕輕一提,漏下一段奇迹般峰回路轉的嶄新人生,一種從谷底黑暗重新走向光明的可能。

我們可以說東野圭吾經常寫社會,經常寫人情,但細數他的百部作品中,似乎再沒有哪一本的家庭模樣是如此令人向往,再沒有哪一本的愛情結局是如此“封神般圓滿”。

“别再拷問人性,偶爾也要體會溫情。”

“東亞親情理想型”

——編輯2

東野圭吾說:“我在《流星之絆》中想寫的,是家人間的羁絆。他們為所愛犧牲自己,内心沖突而糾結地生活。背負着沉痛的過錯,他們如何才能獲得幸福?”

近些年談起家庭的話題,會發現新一代會更願意談論“斷親”。與父母疏遠,想讓他們成為好友清單裡的“置底”;拒絕去串門,對親戚無謂的關心“已讀亂回”。或許這是現代社會程序中的正常趨勢,但成因的背後,是一個個典型的東亞家庭。

父母傾盡所有,期待孩子成家立業,以後給他們養老送終;親戚喜歡評論說教,邊界感模糊,給人帶來無盡的焦慮和煩惱;而孩子不願被過多幹涉生活,可又困于親情束縛之下,似乎沒有接受來自家人的愛,就是不知好歹。

理想的家庭是什麼樣的?東野圭吾在《流星之絆》中描寫了一個不典型的東亞家庭,它可能并非現實意義上的完美,但或許可以成為家庭的一種理想模樣。

在這個故事裡,家人就是為共同目标努力的人;是在有人取得成功時一同慶祝、不潑冷水的人,是有人做出的事不合自己心意時會給對方信任和了解的人;是有了問題,不埋怨對方,而先自我檢討的人;是對方永遠在自己最高優先級的人。

有這樣的家人,還會有人想要“斷親”嗎?最健康的家人關系,或許就像書中角色所說:“我們也像流星一樣,毫無目标地飛逝而去,也不知在何處燃燒殆盡。但不論何時,都會有一根紐帶将我們連在一起。是以,什麼都不用怕。”

“别再拷問人性,偶爾也要體會溫情。”

“都叫流星了,就該從内到外閃耀”

——設計師

《流星之絆》的外封采用blingbling的珠光紙,流星圖案處燙銀,風格大氣的同時象征這本書在東野宇宙中閃閃發光。内封是飄着銀色星雨的宇宙藍(書中的關鍵線索等你發現),環襯則是灰色“銀寶星”,整體既亮眼又不失沉穩。

我們還特别設計了3款“流星”書簽,代表三兄妹不同的人生軌迹,他們終會相遇,完整又緊密地相連(書中随機附贈1張)。

“别再拷問人性,偶爾也要體會溫情。”

共3款,随機附贈1張

在這個不停被販賣焦慮的時代,希望《流星之絆》能讓你體會到偶爾的溫情,為你帶去滿心的愛與希望,像擡起頭恰好看到流星那般驚喜,劃過心間。